有些國內(nèi)家長老師滿意的孩子的繪畫作品拿去國外參加大賽沒有被選中,為什么?因為成人化的東西太多了。家長和老師把自己的思維過多地加在孩子的畫上,告訴他們什么該畫,什么不該畫。
比如一個成年人畫魚,他的思維被固定住了,基本是畫的魚的側(cè)面圖。一個孩子通過自己的觀察,也許畫的是魚的俯視圖或者畫魚的肚子。
一個孩子畫的和媽媽逛商場,畫的不是商場里有多少商品,而是無數(shù)的腿,因為他很小,視線范圍內(nèi)只能看到大人的腿。
有個小朋友把非洲大草原畫成紅色的而不是綠色的,因為她覺得天氣太熱了,大地在散發(fā)熱氣,所以用紅色去表現(xiàn)炎熱。
這些既有觀察又有想象的作品,你能說這不是一幅好畫嗎?
一幅優(yōu)秀的兒童繪畫作品并不是被刻畫的物體有多么的寫實多么得像,而是要表達的內(nèi)容是什么,一幅畫的色彩比結(jié)構(gòu)還要重要。就像我們描述一個人從遠方走過來,你看不清楚他的五官,但是你知道他穿的是什么顏色的衣服,觀察他的特征能推斷出他是男的女的、高的矮的、老人還是小孩。
舉一個例子,很多孩子喜歡畫自己的爸爸媽媽。有次萌萌的爸爸對我說:老師,這是萌萌畫的我,不像啊。其實萌萌爸爸這樣否定孩子是不對的。我和他說,你要看看孩子是不是通過觀察了,萌萌畫的爸爸是短頭發(fā)吧?是戴著眼鏡吧?是穿的黑衣服的吧?是具有特點的吧?她畫的爸爸不是內(nèi)衣外穿的超人,就是你啊。如果孩子找到了這些特點并且畫出來了,就說明孩子是觀察過并發(fā)現(xiàn)了特點的,這就是萌萌想表達的爸爸,她成功了。這就是一幅好的作品。你應該鼓勵她,告訴她,她成功地找到了一些爸爸的特征,下次能不能再具體些?孩子受到鼓勵和引導后就會更積極了。如果你要她把爸爸畫得很像,五官畫得很到位,連皮膚的褶皺都有,還能畫出您出油的頭發(fā)質(zhì)感,那要等到十幾歲以后、受過專業(yè)訓練才行了。
淘淘媽媽給我看了一幅難以理解的畫,一排小人前面有一排花,天上飄著雪花。她問我這雪天還有花是什么意思?。课艺f你靜下心來觀察下這幅畫,我們猜猜,那排小人也許是僵尸,那排花可能是向日葵,天上飄著的不是雪花,可能是太陽能亮光,淘淘這是在畫“植物大戰(zhàn)僵尸”的節(jié)奏吧!淘淘媽恍然大悟,這是淘淘最喜歡的游戲了。他把他喜歡的游戲畫面畫下來了,主角、配角、場景都有了,這是幅好作品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