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妮 馬雅慧
(1.扶風縣城關鎮(zhèn)水務管理站 陜西 扶風 722200;2.扶風縣官務水庫管理站 陜西 扶風 722200)
我國是世界上地震較多的國家之一,地震活動的分布范圍十分廣泛,基本地震烈度在Ⅵ度以上的地區(qū)占全國的60%以上。同時我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水庫大壩最多的國家,這些水庫大壩有相當部分位于地震區(qū),一旦發(fā)生地震將對水庫大壩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害,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潰壩,對下游人民的生命財產產生嚴重的危害。典型的如1975年我國海城發(fā)生7.3級地震,距震中約12km的王家坎水庫出現(xiàn)了多處縱橫向裂縫,壩頂沉降24.5cm,下游壩腳多處出現(xiàn)冒渾水;2008年汶川發(fā)生8.0級地震,各地區(qū)震損水庫達2000余座,高危震損水庫達400余座。從這些事例中可以看出,當前我們應該高度重視水庫大壩的抗震安全,重視水庫大壩的抗震加固技術的研究,以便對新修水庫采用合理可行的抗震設計方案、對已受震損的水庫大壩及時進行抗震加固處理。
通過國內外統(tǒng)計資料分析顯示,在強地震作用下土石壩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震損類型有:壩體塌陷、裂縫、滲漏、滑坡、土體液化、壩體附屬結構破壞等。
(1)壩體沉降與塌陷。壩體在地震作用下,由于土體的塑性區(qū)擴大,壩體強度降低,使得地震后壩頂及壩面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下沉,嚴重者可能出現(xiàn)塌陷與壩體滑坡等情況。
(2)壩體裂縫。地震后出現(xiàn)壩體裂縫是最常見的一種地震危害。震后裂縫按照裂縫的走向可分為縱向裂縫、橫向裂縫、水平裂縫。各種裂縫中以縱向裂縫最多,水平裂縫出現(xiàn)幾率最小。
(3)滲漏。滲漏是與壩體裂縫息息相關的,當壩體出現(xiàn)貫穿性裂縫或者壩基節(jié)理裂隙,由于地震作用被激活后會出現(xiàn)張開或錯動情況,這些都會引起壩體或壩基的滲漏,表現(xiàn)為土石壩的下游壩坡浸水、浸潤線抬高或壩基壩肩漏水等,情況嚴重者還會出現(xiàn)管涌、流土等。
(4)滑坡。在地震作用時,由于壩體受到地震慣性力的作用以及地震作用下壩內出現(xiàn)較大的超孔隙水壓力,使得壩體抗剪切強度急劇下降,從而使原穩(wěn)定壩坡出現(xiàn)滑動失穩(wěn)?;露喟l(fā)生在土石壩壩體上游側壩坡上,若水庫水位較高時可導致壩體潰決。
(5)土體液化。在地震作用下,土體的孔隙水壓力會突然地升高,土顆粒之間的有效壓力會急劇下降,更甚者可能接近于零,這時土體完全喪失其抗剪強度,出現(xiàn)土體的液化現(xiàn)象。
(6)壩體附屬結構破壞。壩體附屬結構如防浪墻、護坡等可能由于地震出現(xiàn)斷裂、擠壓破壞、傾覆、沉陷、隆起、局部滑塌等。
對于土石壩而言,抗震加固的內容主要包括裂縫的處理、滲漏問題的處理、滑坡問題的處理以及土體液化的處理等,各種加固措施詳述如下:
(1)震損裂縫處理方法。一般而言,對裂縫的處理方法主要有:①開挖回填:即挖除裂縫周邊土體,至裂縫底部厚再進行回填處理,這是一種簡單易行又徹底可靠的方法,對于縱橫縫均可以使用。此方法適用于裂縫深度較淺的情況。②灌漿處理:當裂縫較深或裂縫處于壩體內部時,可采用灌漿處理的方法,常采用的灌漿材料有粘土漿和粘土水泥漿。另外,還可將兩種方法結合使用。兩種方法結合使用適用于裂縫深度很大,壩坡本身未產生滑動的情況。
(2)震損滲漏處理方法。震損滲漏也是土石壩地震破壞后常見的病害類型,主要的處理方法有:混凝土防滲墻、劈裂灌漿、膏狀穩(wěn)定漿液灌漿、高壓噴射灌漿以及土工膜等。①混凝土防滲墻:此方法安全可靠,耐久性好,防滲性能高,是當前應用最廣泛的方法。②劈裂灌漿:劈裂灌漿不但能夠起到防滲的作用,而且能夠加密壩體,施工較方便。③土工膜防滲:防滲性能好,能夠很好的適應壩體的變形,施工速度、造價等均具有優(yōu)勢。④高壓噴射灌漿:高壓噴射灌漿的施工速度較塊,但是它只能在土體中,不能進入巖層。
(3)震損滑坡處理方法。滑坡問題處理的方法一般有放緩壩坡、壓重固腳、導滲排水、加密壩體、置換材料或使用加筋結構等方法。地震導致壩體滑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壩坡過陡,故可采用放緩壩坡的方法。同時滑坡體滑出壩趾以外,可采用在壩趾位置增加壓重的方法,以增大抗滑力。影響壩坡穩(wěn)定性的還有壩體的滲透水流,地震時會產生超孔隙水壓力,這將導致壩體材料之間的有效壓力下降,壩體土料處于液化狀態(tài),壩坡穩(wěn)定性急劇下降,故加強排水、加密壩體、采用加筋結構、降低浸潤線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4)液化抗震加固方法。地震時土體液化加固的方法一般有振沖加密法、置換法、強夯發(fā)、拋石壓重以及排水等方法。一般對于可液化土層不厚的可以采用挖除置換,可液化土層較厚的采用振沖加密、強夯等方法。
花涼亭水庫位于安徽省太湖縣境內的皖河支流長河上游,是一座以防洪、灌溉為主要任務的大(1)型水庫。工程地理位置為東經(jīng)116°15′,北緯30°27′。水庫樞紐工程由攔河壩、溢洪道、泄洪隧洞、發(fā)電引水隧洞及發(fā)電站廠房組成。大壩為粘土心墻砂殼壩,最大壩高58 m,壩頂高程99.25 m,壩頂寬度6.7 m。上游壩坡分5級組成,壩坡坡比從上往下依次為1∶1.7、1∶2.5、1∶3.5和1∶3.5;下游壩坡也分5級組成,壩坡坡比從上往下依次為1∶2.1、1∶2.5、1∶3.0、1∶3.75和1∶1.8。依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01),該工程區(qū)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為0.35 s,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為0.05 g,相應的基本地震烈度為Ⅵ度。
花涼亭水庫大壩為一級壅水建筑物,其抗震設防類別為甲類,對整個樞紐工程的重要性較大,設計烈度取值比基本烈度高1度。同時花涼亭水庫總庫容達23.98億m3,庫容巨大,但是壩體又為抗震性能較差的粘土心墻砂殼壩,大壩一旦遭遇地震受損,將對下游人口、城鎮(zhèn)、公共設置產生重大影響,故必須嚴格做好花涼亭水庫的抗震安全問題。針對花涼亭水庫大壩現(xiàn)狀,確定其存在的抗震方面的主要問題如下:
(1)花涼亭水庫上游壩坡局部1∶1.7、下游壩坡局部1∶1.8、1∶2.1較陡,在地震工況下可能發(fā)生局部的失穩(wěn)、塌陷破壞。
(2)花涼亭水庫大壩為粘土心墻砂殼壩,其相對密度較低,特別是上游壩坡部分在水位較高時,壩體大部分位于水下,處于飽和狀態(tài),在地震作用下可能發(fā)生沙土液化的現(xiàn)象。
(3)花涼亭水庫大壩為粘土心墻砂殼壩,壩殼料主要為砂,在地震情況下極易產生液化現(xiàn)象,若不加以適當?shù)奶幚砑庸?,則會對整個壩體的穩(wěn)定安全不利。
(4)花涼亭水庫大壩壩殼料為砂,但上下游壩坡均較陡,砂石料本身的穩(wěn)定邊坡較緩,抵抗外荷載的能力較弱,故需對壩坡穩(wěn)定性進行研究處理。
通過分析研究,確定對花涼亭水庫上游壩坡進行加固處理,參考水庫大壩抗震加固實例及方法,確定了兩個方案對花涼亭水庫上游壩坡進行加固,具體方案如下:
方案一:壩體材料置換與放緩壩坡相結合??紤]原粘土心墻砂殼壩壩殼料為砂土,地震易液化,故將上游壩坡一定范圍內的沙土置換,換為抗震性能好碎石料。同時考慮到上游坡較陡,可能產生滑坡的危險,故結合壩坡的局部穩(wěn)定要求,將上游坡放緩。
方案二:壓重與放緩壩坡相結合。對于砂土壩殼,易產生液化現(xiàn)象,同時也存在自身的穩(wěn)定性的問題,故將壩坡范圍內采用壓重方法增加穩(wěn)定性,同時結合壓重將壩坡放緩,以此來提高水下沙土的抗液化能力。
兩方案從工程目的上來說均能夠滿足加固的要求,但是考慮該水庫的實際功效,在方案一實施施工過程中需要將水庫放空,形成干地施工條件,而花涼亭水庫的主要任務之一是給周圍城鎮(zhèn)供水,若放空水庫則周圍城鎮(zhèn)的供水問題難以解決。同時,為形成干地施工條件,抵抗施工期汛期洪水,還需做圍堰擋水,工程量較大。同時該水庫還有發(fā)電任務,若放空水庫發(fā)電損失也較大,故最終綜合考慮選擇了方案二作為最終的加固方案。
我國的水庫大壩中有95%為土石壩,這其中又有許多位于地震區(qū),研究土石壩的抗震加固措施,探討各種抗震加固方法的適用性、合理性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我國在結構抗震設計、抗震加固方法、抗震分析理論的方面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但限于地震問題本身的復雜性,這些理論方法還有待于進一步的發(fā)展。
[1]薄景山,徐國棟,景立平.土邊坡地震反應及其動力穩(wěn)定性分析述[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1,21(2):116-110.
[2]李海波,肖克強,劉亞群.地震荷載作用下順層巖質邊坡安全系數(shù)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26(12):2385-2394.
[3]許春雷.高土石壩壩坡穩(wěn)定的可靠性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學位論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