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小杰,沈無瑕,郝亮亮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8級七年制本碩連讀生,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72)
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48例
袁小杰1,沈無瑕1,郝亮亮2
(1.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08級七年制本碩連讀生,四川 成都 610075;2.成都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72)
目的:觀察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的療效。方法:48例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結(jié)果:總有效率87.5%。結(jié)論: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有較好療效。
腸易激綜合征;腹瀉型;參苓白術散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適伴排便習慣改變、糞便性狀異常為特征的功能性腸病。我國北京和廣州報道的發(fā)病率分別為7.3%和5.6%[1]。黃德銓主任醫(yī)師用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腹瀉型IBS取得較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共48例,均為門診患者,男20例,女28例;年齡最大65歲,最小20歲;病程最長10年,最短6個月。
納入標準:診斷符合羅馬Ⅲ標準[2]。病程在半年以上且近3個月來持續(xù)腹部不適或腹痛,癥狀在排便后改善,或癥狀發(fā)生伴隨排便次數(shù)改變,或癥狀發(fā)生伴隨糞便性狀改變。腹瀉為脾虛夾濕證,癥狀為食少納差、胸脘痞悶、或吐或瀉、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膩,脈虛緩[3]。
排除標準:感染及藥物性腹瀉,器質(zhì)性病變及內(nèi)分泌疾病引起的腹瀉。
用參苓白術散加減。黨參30g,黃芪30g,薏苡仁20g,茯苓10g,白扁豆10g,蓮子10g,白術10g,陳皮10g,桔梗10g,甘草6g。腹痛加白芍30g,腹脹明顯加厚樸10g,大便夾黏液,兼見熱象加黃連9g、葛根10g、黃芩10g,五更泄瀉、畏寒肢冷加肉桂5g、干姜10g,久泄滑脫不禁加五味子10g、烏梅10g,有肛門墜脹感加柴胡10g、升麻10g,納差食少加焦山楂30g、炒麥芽30g、炒谷芽30g,失眠多夢加夜交藤15g、合歡皮15g,情志不暢加郁金10g、佛手10g。水煎服,日1劑,每次150mL,早中晚3次飯后0.5h溫服,治療2個月。
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治愈:大便正常,其他癥狀消失,臨床檢驗正常。有效:大便次數(shù)明顯減少,其他癥狀改善。未愈:癥狀未見改善。
治愈30例,有效12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87.5%。
吳某,女,39歲,2013年12月23日初診。1年前無明顯誘因腹瀉,大便不成形,每日2~4次,腹脹,肛門墜脹感,稀爛便每天2~4次,腹脹、肛門墜脹感,無黏液樣便,舌淡苔白膩,脈緩。屬脾虛夾濕證。方用參苓白術散加減。黨參30g,黃芪30g,薏苡仁20g,茯苓10g,白扁豆10g,蓮子10g,白術10g,陳皮10g,桔梗10g,焦山楂30g,炒麥芽30g,柴胡10g,升麻10g,甘草6g。每日1劑,水煎服,每次150mL,早中晚3次,飯后0.5h溫服。服藥7劑后,大便稍成形,每日1~2次,后繼續(xù)服藥2周后大便次數(shù)正常,無不適。
腹瀉型IBS屬中醫(yī)“泄瀉”范疇。多為感受外邪、飲食所傷所致,主要病機是脾病濕盛,脾胃運化功能失調(diào),腸道分清泌濁、傳導功能失司。治當運脾化濕為主。參苓白術散出自于《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是治療脾虛夾濕泄瀉的常用方[3]。方中黨參、白術、茯苓益氣健脾、滲濕止瀉,山藥、蓮子肉益氣補脾厚腸,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滲濕,砂仁化濕醒脾、行氣和胃,桔梗開宣肺氣并載諸藥上行,甘草益氣合中、調(diào)和諸藥,大棗補益脾胃。諸藥配伍,補中氣,助脾運,滲濕濁,行氣滯。研究表明,參苓白術散可以調(diào)節(jié)胃腸運動,增強胃腸道對水份的吸收而緩解腹瀉[5]。因此,參苓白術散加減治療腹瀉型IBS有較好療效。
[1] 陸再英,鐘南山.內(nèi)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426-427.
[2] 劉新光.解讀功能性腸病羅馬Ⅲ診斷標準[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6,26(21):1691-1693.
[3] 鄧中甲.方劑學[M].上海:上海科技技術出版社,2008:132-133.
[4]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5.
[5] 方藥中,鄧鐵濤,李克光,等.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85:243.
2014-06-09
R256.347.44
B
1004-2814(2014)10-09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