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艷玲 李培娟
(廣西柳州畜牧獸醫(yī)學校,廣西柳州 545003)
鴨球蟲病的診斷與防治
文艷玲 李培娟
(廣西柳州畜牧獸醫(yī)學校,廣西柳州 545003)
鴨球蟲病主要是由艾美耳科泰澤屬和溫揚屬的球蟲寄生于鴨小腸上皮細胞內引起的疾病,主要引起出血性腸炎,尤其對雛鴨危害嚴重,常引起急性死亡。該病病程短、發(fā)病快,給養(yǎng)殖戶造成的損失比較大。本文從鴨球蟲病的流行特點、臨床癥狀、防控措施等方面對鴨球蟲病進行了較全面的闡述,以期為科學防控該病提供參考。
鴨球蟲??;診斷;防治
鴨球蟲病是由鴨吞食艾美耳科艾美耳屬一種或多種球蟲感染性卵囊后,球蟲寄生于鴨腸道粘膜上皮細胞而引起的一種急性流行病,臨床上常見的主要由毀滅泰澤球蟲和菲萊氏溫揚球蟲,該病的主要特征是病鴨消瘦、下痢、排血便。本病在世界各地普遍發(fā)生,主要危害2~3周齡雛鴨,死亡率可達80%以上。2014年10月份,學校實訓孵化基地一個養(yǎng)鴨基地的鴨發(fā)病,被診斷為鴨球蟲病,并采取了相應的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本文針對該病提出診斷和防治要點,以供同行參考。
2014年10月初我校養(yǎng)殖基地的養(yǎng)殖戶張某飼養(yǎng)80只肉鴨,20日齡發(fā)現有20%以上肉鴨發(fā)病,病鴨精神萎頓,羽毛蓬亂,翅膀下垂,呆立一旁,泄殖腔周圍羽毛被糞便污染。病情嚴重的肉鴨排水樣糞便,消瘦,采食量下降,飲欲增加,呆立一旁,地面上有少量棕紅色糞便,發(fā)病后2~4d死亡。
急性型病初食欲和飲水消失,縮頭閉眼,離群呆立。特征性癥狀是下痢,糞便帶血,甚至成鮮紅色。少數病鴨昏迷、翅膀輕癱、兩腳外翻、直伸或不斷痙攣性收縮。耐過的病鴨逐漸恢復食欲,死亡停止,但生長受阻,增重緩慢。
病死鴨剖檢,可見肌肉蒼白,小腸中部腸壁擴張、增厚、有出血斑點,內容物為淡紅色或鮮紅色黏液,尤其卵黃蒂前后腸段嚴重腫脹,黏膜上有大量針尖樣出血點,有的黏膜表面覆蓋著一屋麩糠狀或奶酪狀黏液,或為紅色膠凍狀血性黏液。
采取病鴨新鮮的血便,加1~2 滴生理鹽水混勻,加蓋玻片用高倍鏡檢查,或取少量黏膜做成涂片,用姬氏或瑞氏液染色,在高倍鏡下檢查,見到有大量裂殖體和裂殖子即可確診。
5.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鴨舍應保持清潔干燥、通風良好,定期清除糞便,糞便堆積發(fā)酵以消滅蟲卵和其他病原微生物。保持飼養(yǎng)與飲水設施的清潔衛(wèi)生,飼槽和飲水用具等經常消毒。飼喂新鮮飼料,添加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以提高抵抗力。合理處理病死鴨的尸體,及時對糞便進行發(fā)酵,對污染的飼料、飲水、用具、墊料、土壤等進行徹底的消毒。
5.2 藥物預防
未發(fā)病鴨使用抗球蟲藥進行預防。在12~15 日齡的雛鴨將下述球蟲藥中任一種按比例混于飼料中,連喂5d,停3d,再喂5d,可預防該病發(fā)生。常用的預防藥物有氨丙啉、莫能菌素、地克珠利、常山酮、海南霉素、鹽霉素等。
5.3 隔離病雞并治療
隔離病鴨及時進行治療,以防止病情蔓延、擴散。磺胺氯吡嗪與鹽胺嘧啶聯(lián)合使用,或托曲珠利加維生素K3混合,快力補(復合電解多維)混合飲水5d。為防止繼發(fā)感染可在水中增加頭孢類等抗生素。送診當天進行以上治療。采取以上措施,病情很快得到控制,發(fā)病5d后死亡停止。
實踐證明,靠單一的方法很難根除鴨球蟲病,必須采取綜合措施才能很好的預防和根除鴨球蟲病。保持鴨舍清潔干燥,通風良好,定期清除糞便、堆放發(fā)酵以殺滅卵囊。保持飼料飲水清潔,籠具、飼槽、水槽定期消毒。在防治該病時要考慮到藥物殘留和耐藥性的問題,應采用輪換用藥,一種藥物可連續(xù)使用5~7d,間隔數天后再換一種藥物。
文艷玲(1982-)女,漢族,碩士研究生,職稱:獸醫(yī)師,職務: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