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偉
(天水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甘肅天水 741024)
MKY13100油田工具磨床是天水星火機床有限責任公司與英國客商聯(lián)合開發(fā)設計的新產品,導軌是其中一個重要零件,直線度、平面度、垂直度及粗糙度等技術要求非常高,開始考慮到加工難度,委托南方某公司代為加工,裝配后發(fā)現(xiàn)其水平面內的直線度、平面度及垂直面內的直線度、平面度超差0.025 mm,達不到技術要求,經分析認定為內應力造成工件扭曲變形。該零件如圖1所示。
圖1 導軌
該件材料為38CrMoAlA,熱處理狀態(tài)為正火,最后整體氮化。氮化層深0.5 mm,該件雖然是整體采購,費用為每件4.5萬元。關鍵是到廠安裝后發(fā)現(xiàn)工件扭曲變形,達不到技術要求。雖然多次進行返修,但氮化層已經磨沒,硬度達不到技術要求。既影響了工期,又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為此,公司決定由分廠自行加工,必須按期保證質量完成任務。對圖紙工藝進行了認真的研究和分析,該工件長3510 mm,寬105 mm。厚度41 mm屬于典型的細長桿件加工。在加工過程中工件易變形,而造成廢品。因此合理安排工藝流程,如何消除加工變形,消除工件的內應力引起的變形就成為制造該件的關鍵。
(1)毛坯鍛件成形,并加熱到550°~580°之間,保溫6~8 h,緩慢冷卻,以消除鍛件的殘余應力。
(2)機械加工工藝設計
銑[1]:①單邊留5 mm,粗銑B基準面達Ra6.3;②以B基準面為基準,找正工件,留5 mm量,粗銑C基面,達Ra6.3;③以B面、C面找正在0.06 mm 內,銑3 510×105×41面至3 520×115×51,達Ra6.3。
鏜:在一端105×41端面上鉆、攻一個M16×40的吊裝螺紋孔,(熱處理用)。
熱處理[2]:將工件懸掛在爐內,進行正火處理[1]。目的是提高硬度,改善切削性能,細化組織。消除殘余內應力。
銑:①以C面為基準,調平或墊實工件,B面找正,留1.5 mm余量。半精銑41上面,105左面達Ra6.3;②以已加工完的41上面為基準,105左面拉表找正在0.06 mm內,留1.5mm余量。半精銑B、C基準面。保持41 mm×105 mm尺寸為44 mm×108 mm,分別銑3 510兩面至3513。
磨[1]:①以 C 面為基準,B 面拉表找正在 0.06 mm內,留1mm余量,半精磨41上平面、105左面,達Ra3.2。保證B、C面垂直在0.05 mm內;②以已加工面為基準,找正,磨C、B面達Ra3.2。保持41×105為 105×43,平行度、垂直度達 0.05 mm 內。
熱處理:將工件懸掛在爐內,加熱到580°~610°進行高溫時效[1],保溫4~5 h,自然冷卻。目的是進一步消除殘余內應力,減少變形。
磨:①以C面為基準,B面拉表找正在0.06 mm內,單邊留0.6 mm余量,半精磨41上平面,105左面達Ra1.6;②以已加工面為基準找正在0.4 mm內,半精磨 B、C 基面。保持 41×105為 106.×42.,Ra1.6。
鏜:以C面為基準,B面拉表找正在0.04mm/全長內,夾緊工件,半精銑、精銑3100兩端面,粗糙度達Ra1.6 以下。
熱處理:將工件懸掛在爐內,加熱到380°~400°進行低溫時效[1],保溫7~8 h,自然冷卻。目的是進一步消除殘余內應力,減少變形。
磨:①首先將磨床工作臺半精磨在0.01 mm內,并用水平儀檢測達要求;②以C面為基準,B面拉表找正在0.06 mm內。單邊留0.15 mm余量,精磨41上平面,105左面達Ra1.6;③以已加工面為基準拉表找正在0.04 mm以內,精磨B、C基準面達Ra1.6。保持105±0.05×41±0.05為105.3±0.05×41.2±0.05。保持平行度及垂直度達圖紙要求。
檢:用平臺及彎尺檢查四面0.04 mm塞尺不入,垂直度達0.02 mm。
鏜:①以C面為基準,B面拉表找正在0.04 mm/全長內,夾緊,精銑3 510兩端面至尺寸達要求;②以B面為基準,C面拉表找正在0.04 mm/全長,跑坐標分別鉆、鉸34-φ11.5/φ18.5H7 孔,保證位置精度達要求。
鉗:用油石打磨平各部毛刺,并清洗干凈各部。
檢:用平尺檢四周各面0.04 mm塞尺不入。
熱處理:淡化處理,提高表面硬度和耐磨性。
磨:采用無火花磨削[1]。①將磨床工作臺精磨在0.01 mm內,檢測達要求;②以C面為基準,精磨C基準達要求;③以C面為基準,精磨C面至尺寸達要求;④以105±0.02左面為基準,保證尺寸C面垂直,精磨B面至尺寸,達要求;⑤以B面為基準保證對C面垂直,精磨105±0.02左面至尺寸、達要求。⑥檢測各項并做好記錄。
按照我們設計的流程和步驟,我們先期加工了四件,經檢驗完全達到圖紙要求,裝配后一次交檢合格。解決了公司生產難題,按期完成了公司交給的任務,保證了生產周期,并為分廠節(jié)約了60%的資金,受到英國客戶的好評。目前已完成該導軌20件,未發(fā)現(xiàn)質量問題。實踐證明了我們設計的工藝流程及方法切實可行,徹底解決了加工中的技術問題,使產品質量得到了保障。
[1] 王先奎.機械工藝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2] 鄭明新.工程材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