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英
喜慶的鑼鼓敲起來,嘹亮的嗩吶吹起來,歡快的秧歌扭起來,高亢的信天游唱起來。廣袤的陜北黃土地,連空氣里都是過年的味道!原始粗獷的黃河放赦,神秘古老的橫山牛王會,流光溢彩的鐵水打花,喜慶吉祥的陜北剪紙,這濃濃的鄉(xiāng)土氣息,千百年來在這連綿不絕的黃土高原上盡情演繹,把陜北過大年講究喜慶、傳遞熱情、盼望吉利、祈求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佳縣放赦:狂歡中祈福
2013年正月里,我乘車趕往陜西佳縣,起伏的山巒不斷向后退去,許多農(nóng)家的窯洞上貼滿了各式窗花和對聯(lián),遠(yuǎn)遠(yuǎn)看去,紅艷艷的剪紙作品,像一團(tuán)團(tuán)紅霞,照暖了農(nóng)家屋舍,也照暖了行路人的心。我此次行程的目的,是要去親歷這塊古老土地上每年春節(jié)都會舉辦的民間祈福祭祀活動―放赦。
放赦是陜北佳縣白云山地區(qū)的一種道教年俗活動,也是寶貴的民俗文化遺產(chǎn)。陜北佳縣住在黃河岸邊的人們認(rèn)為,白云山是神山,有神路,一頭連黃河一頭連山巔之上的八仙。每年正月,人們將八仙從山頂放入黃河祭奠禮拜,以祈求在新的一年里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到達(dá)佳縣峪口鄉(xiāng)譚家坪村的時候,見一隊人馬在主持的引導(dǎo)下,從神壇處敲鑼打鼓吹著嗩吶,緩緩向村頭走來。寺院里供奉了一年的赦人、赦馬被請出來,放在院子里??干獾娜烁嬖V我,年前都要重新裝扮,涂彩刷新,村里的姑娘媳婦們會爭著來做這事兒,看著簡單,但是糊好,卻要經(jīng)過剪彩紙、貼云紋、牽金絲、印花、粘須等十幾道工序。
經(jīng)過精心裝扮的時值、日值、月值、年值四位天神,各騎一匹五彩奔馬,威武英俊,威風(fēng)凜凜;張果老、藍(lán)采和、韓湘子、漢鐘離、呂洞賓、曹國舅、鐵拐李、何仙姑八位神仙個個神采奕奕。其中,最惹眼的就是那個和藹可親的太上老君了,只見他身駕仙鶴,白須飄飄,惹得圍觀的孩子們時不時偷偷伸出小手去摸摸這里又摸摸那里。這些赦人、赦馬都是用當(dāng)?shù)刈顖杂驳臈椖镜窨潭傻?,個個形象鮮明,神采飛揚。
十時左右,扛赦的漢子們將赦人赦馬從窯洞里請出來,一人扛一個上山頂,一個小時后,全部人馬都上到山頂。放赦人麻利整理好赦繩,將赦人、赦馬按順序穿上繩子,再依其重量綁上輕重不同的山石、艾草。
隨著山頭一聲炮響,放赦開始了。首個放下山的是“四值功曹”的值年神。放赦的老漢將值年神抬至高處,點燃懸掛在赦人下的干艾草和鞭炮,以示仙人騰云駕霧,鬼神速速避讓。下面接赦人的人員則一字排開,二三十名漢子牽著繩頭先緊后松一齊用力,將赦繩牢牢把住,控制好赦人下降的速度。伴著徐徐青煙和響徹云霄的鞭炮聲,不到半分鐘,值年神便從山頂降至山下。
不一會兒,值月神、值日神、值時神和八仙依次被放下。煙繚霧繞中,神仙下凡了,圍觀的人們都樂呵呵地翹首以盼,歡呼鼓掌!
最后出場的老壽星是放赦活動中的“大腕”,準(zhǔn)備好的赦疏和神符都裝在老壽星的背囊里。當(dāng)?shù)厝苏J(rèn)為得到神符便可心想事成,老壽星放下來之后很多村民便開始前涌,不等老壽星放至末端便提前接下,搶作一團(tuán)。再看剛才還好端端的老壽星,衣服已被人們撕破了,仙鶴的羽毛也被人們揪得漫天飛舞,一時便沒有了模樣。興奮的人們伴隨著歡呼聲、叫喊聲和起哄聲,爭著搶著也要把象征著吉祥的平安符抓到手。
此時,整個村子都沉浸在一片喜慶祥和的氣氛中,眉開眼笑的村民們盡情享受著年的喜悅。
橫山牛王會:活的水陸畫
看完了放赦,我們馬不停蹄直奔鄰近的橫山縣,去觀賞已有上千年傳統(tǒng)的牛王會。近幾年牛王會規(guī)模越來越大,每年從正月十三到十五,要熱鬧好幾天,并且由八個大會采用佛教水陸法會形式輪流主辦,整個活動包括禮儀、建筑、手工藝、雕塑、繪畫、秧歌、文學(xué)等多種文化形式,集結(jié)陜北最全、最大的民間社火活動,如今,已成為黃土高原上最大的宗教盛事和民俗文化盛會。
“春牛走到哪里,哪里就會生機(jī)勃勃,牛王會打到誰家,誰家就會興旺發(fā)達(dá),牛王老爺保佑,鄉(xiāng)鄰一年四季平安?!痹跈M山馬坊村華嚴(yán)寺祭典奉祀著牛王菩薩。傳說牛王是掌管人間五谷糧草的一位神,為得到它的庇佑,當(dāng)?shù)厝藗兠磕暾露家e辦牛王大會,一來是春節(jié)剛過,年尚未離去,辦牛王會熱鬧喜慶,二來是春耕即將來臨,請來牛王老爺敬奉,懇請牛王保佑耕種順利,風(fēng)調(diào)雨順,人畜興旺,五谷豐登。
正月十三的清晨,華嚴(yán)寺早早點燃香火,地主馬坊村的秧歌隊祭祀完佛爺與牛王菩薩之后,便下山到村口迎接前來接駕的本屆牛王會主辦村響水鎮(zhèn)的秧歌隊伍。隨后,各分會的秧歌隊也陸續(xù)抵達(dá)華嚴(yán)寺,進(jìn)入寺內(nèi)祭拜菩薩,五顏六色的隊伍輪番在功德殿前廣場獻(xiàn)舞,樂器以腰鼓、鈸為主,男人們狂放剛猛的旋轉(zhuǎn)、抬腿、擊鼓,富有節(jié)奏,煞是好看。婆姨們舉傘、揚扇、揮舞,舞姿輕快,柔情婉約。不同的隊伍暗自較勁,也彼此觀摩,悄悄打量哪支隊伍跟去年相比又增添了什么花樣,改變了什么隊形。
待會長與執(zhí)事們祭拜奉請諭令之后,由會長等人跪拜請老佛爺、牛王菩薩上鸞轎。開路旗帶路,鑾駕、旗手、秧歌隊組成數(shù)百人的隊伍浩浩蕩蕩前往辦會村,一路上清水灑路、打醋壇、掃帚掃路、號手鳴號、炮手放炮、秧歌打場。從馬坊村到響水村的路途大約十公里,沿途的山路起伏蜿蜒,每經(jīng)過一個村莊,村民們都自發(fā)地焚香鳴炮,虔誠的信眾跪地磕頭,領(lǐng)隊“傘頭”與秧歌隊員則鞠躬回禮繼續(xù)前進(jìn)。
今年負(fù)責(zé)辦會的響水鎮(zhèn)在一個寬闊地早已搭建好了“佛堂”。棚前彩門的上方橫匾書有“牛王大會”四個大字,佛堂面積大約十米見方,棚內(nèi)中央掛著三世佛的坐畫像,兩邊分掛著四大天王和關(guān)公及韋陀護(hù)法,另有29幅水陸畫分掛在東西兩壁,佛畫像正前面擺放著一張用大木板拼接起的大案臺,上面擺滿了百多種精美的面供和水果,門口的桌案前有和尚、居士誦經(jīng)文。endprint
會長帶著眾人到蒸貢房迎貢,四十八個放有貢品的紅色木盤被人們頂在頭上,在秧歌腰鼓的陪伴下來到佛堂前,跪成兩排長長的隊伍,一盤盤依次遞入佛堂,在佛像和牛王菩薩像前擺好,這第一貢叫蒸貢,全部為面花。面塑的色彩更艷麗奪目,似金鎂玉雕一般晶瑩可愛。貢品的制作頗為講究,聽會上的人說,做貢師傅叫王振功,木峪溝村人,今年已58歲,從事牛王會貢品制作已有十幾年。雖然工具如剪子、錐子、梳子、刷子、瓶蓋等大多取自于生活中最常見的小物件,卻借助著雙手靈巧的錐、搟、梳、蓋、拔、剪、滾、刮、按、挑等手法塑造出的各種造型,讓人不得不佩服民間藝人的創(chuàng)造力。
隨后,再經(jīng)過正月十四的上高貢、十五的跑馬放赦,至正月十六日清早,將一切紙扎、牌位、赦單焚燒,送老佛爺和牛王菩薩回華嚴(yán)寺,一年一度的牛王會就此圓滿結(jié)束。
站在黃土高坡,回望五顏六色的隊伍,我內(nèi)心不由得澎湃起來。這片黃土上生活著的人們,他們樸實憨厚的面孔,他們朝圣時的虔誠愉悅,讓人深受感染。
米脂鐵水花:黃土地生金
鄰縣米脂的“鐵水打花”與橫山牛王會、佳縣放赦,是陜北黃土地上最熱鬧、歷史最悠久的三大年俗活動。趁著正月十五有大活動,我興奮地趕往這座千年古城。
米脂古城屬“延綏襟喉之地”,無定河斜繞城西而過,枕山面水負(fù)陰向陽,形若鳳凰單展翅,真可謂樓臺亭榭古剎高墻,澗水繞合固若金湯,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寶城”。
天還未黑,無定河邊已經(jīng)站滿了人,河灘上,一只只小鐵爐一字?jǐn)[開,一切準(zhǔn)備就緒。鐵水打花的主要工具是坩泥鍋和坩泥勺,用極耐高溫且非常粘的“泥”捏制。坩泥鍋的形如窩窩頭,坩泥勺的形狀很像古時候的指南針一司南。
今晚進(jìn)行表演的是這項非物質(zhì)遺產(chǎn)項目唯一的傳承人艾繩軍,已近花甲的他告訴我們,鐵花雖然好看,但表演起來卻極具危險性。“打鐵花”很有講究,要在一個寬闊的場地上,旁邊有熔化鐵汁用的熔爐,把事先準(zhǔn)備好的生鐵裝進(jìn)坩泥鍋,化成沸騰的鐵汁。再備一塊木板,抓一把潮濕的鋸末,放在木板的一端,壓實,用大拇指在鋸末堆中間捏一個小坑,舀兩勺鐵水倒在這個小坑里,打到樹上散成花,非常壯觀,也很驚心動魄!因為打鐵花用的鐵水溫度超過1600℃?!耙吹饺刍蔫F水迸出金花才行,要是在表演時因為溫度不夠而導(dǎo)致鐵水濺得不散,就會濺到表演者身上,那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卑K軍說。
夜幕降臨,匠人們將砸碎的生鐵裝入坩泥鍋中,在風(fēng)箱的鼓吹下,上躥的火苗和爐底吹出的炭花,形成一棵棵閃爍銀光金星的火樹。只見艾繩軍頭戴一頂浸濕的大沿帽子,身著布衣褲,這身裹得嚴(yán)實的裝扮為的是防被飛濺的鐵花燙傷。待鐵熔化成沸騰的鐵水,艾繩軍用坩泥勺從坩泥鍋中舀出鐵水,倒在用水浸泡過的木板上,霎時間,木板上的鋸末開始燃燒起來。他平端著盛上鐵水和鋸末的木板快速離開爐子,跑出幾十步,先將鐵水與鋸末向上拋起一尺高,在鐵水還沒有灑落的瞬間,用木板對準(zhǔn)鐵水猛擊,酷似棒球運動員擊球時的瀟灑姿態(tài),頓時,鐵花漫天飛舞,流光溢彩,如流星雨在天空中綻放出無比閃耀的光影。
當(dāng)都市人感嘆年味越來越淡、越來越?jīng)]有意思的時候,陜北黃土地上的人們依然在傳承傳統(tǒng)民俗中感受著年的歡樂與吉祥。今年,咱也去陜北過年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