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燦華,李 瑩,趙德明,牟洪香
(佳木斯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檢驗科,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3)
痰脫落細胞檢查是早期肺癌診斷的重要方法之一,該方法安全、簡便、重復性好、患者容易接受等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臨床。傳統(tǒng)痰涂片方法存在盲點取材、痰黏稠不易取材、涂片厚薄不均,干擾閱片等弊端,導致臨床痰細胞診斷假陰性結果過多。20世紀90年代末出現(xiàn)了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測(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技術,LCT最早被應用于婦科陰道及宮頸上皮內病變與篩查,極大的提高了宮頸癌及癌前病變的檢出率及診斷率[1]。此后,逐漸在非婦科細胞學領域也得到了很好的應用[2],我院痰液基細胞學檢查應用于2007年,收集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855例痰標本脫落細胞檢查,采取傳統(tǒng)涂片、液基薄層制片技術兩種方法聯(lián)合應用,分析兩種制片法在肺癌診斷上的優(yōu)缺點,探討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2012-09~2013-08我院門診及住院患者855例痰脫落細胞檢查,其中,男468例,女387例,年齡33~89歲,平均(45.7±8.3)歲,對每例患者痰標本同時采用傳統(tǒng)方法涂片和液基薄層制片進行細胞學檢查。試劑:北京華葉液基細胞處理液。
①傳統(tǒng)涂片:咳痰前晨起漱口,將口水、鼻涕排凈,深呼吸幾次后再咳,痰必須從肺的深部咳出,一般以血絲痰為好。采用拉片制片法,取合格痰約綠豆粒大小于載玻片上,上壓一載玻片,壓下,上下玻片向兩側對拉,制成2張涂片,1張干燥后進行瑞氏-吉姆薩染色、1張95%酒精固定10min后,進行巴氏染色。其余標本置于液基細胞處理液中。 ②液基制片:將上述標本置于處理液中后,加入3滴DDT,于振蕩器上震蕩5min充分混勻,靜止30min,消化黏液,加篩網(wǎng)過濾,取濾液倒于離心管中,以1500r/min離心沉淀5min,用一次性吸管吸取上清液棄去,留取約2mL液體,將其混勻,利用甩片機制片1張,95%酒精固定10min后,進行巴氏染色,樹脂膠封固涂片后與傳統(tǒng)涂片一起顯微鏡閱片。
采用SPSS15.0軟件對所得出的數(shù)據(jù)進行χ2檢驗,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傳統(tǒng)涂片上細胞分布不均勻、堆積重疊、黏液多、背景雜亂、讀片視覺效果差,但細胞排列方式較好。痰液基涂片細胞分布均勻、數(shù)量多、背景清晰、細胞結構易于辨認,讀片視覺效果佳。
在所檢測的855例痰標本中,細胞學診斷陽性共43例。傳統(tǒng)涂片瑞氏-吉姆薩染色:可疑癌4例、癌標本33例,假陰性6例,陽性符合率77%(33/43)。傳統(tǒng)涂片巴氏染色:可疑癌4例、癌標本35例,假陰性4例,陽性符合率81%(35/43)。液基薄層制片巴氏染色:可疑癌2例、癌標本39例、假陰性2例,陽性符合率91%(39/43)。
瑞氏-吉姆薩染色陽性符合率77%(33/43)、巴氏染色陽性符合率81%(35/43),經χ2檢驗顯示傳統(tǒng)涂片兩種染色方法陽性符合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所檢測的陽性標本中,28例與組織學結果對照。組織學診斷:鱗癌16例、腺癌11例、小細胞癌1例。傳統(tǒng)涂片瑞氏-吉姆薩染色診斷鱗癌12例,與組織學診斷分型符合率為75%(12/16)、腺癌9例,與組織學診斷分型符合率為82%(9/11);傳統(tǒng)涂片巴氏染色診斷鱗癌13例,與組織學診斷分型符合率為81%(13/16)、腺癌9例,與組織學診斷分型符合率為82%(9/11)、小細胞癌1例,與組織學診斷分型符合率為100%(1/1);液基薄層制片巴氏染色診斷鱗癌15例,與組織學診斷分型符合率為94%(15/16)、腺癌10例,與組織學診斷分型符合率為91%(10/11)、小細胞癌1例,與組織學診斷分型符合率為100%(1/1)。
痰脫落細胞檢查已作為肺癌診斷及肺癌高危人群篩查的重要手段,我院已開展近40年。傳統(tǒng)涂片瑞氏-吉姆薩染色作為傳統(tǒng)方法一直延用,近年來開展了傳統(tǒng)涂片巴氏染色,由于傳統(tǒng)涂片標本未經過處理,涂片背景不夠清晰,癌細胞混雜在紅細胞、白細胞、組織細胞、細胞碎片,黏液及壞死成分中,以及標本不能及時固定等影響了細胞形態(tài)的觀察而報告可疑癌(瑞氏-吉姆薩染色4例、巴氏染色4例),或由于取材等原因導致漏診而出現(xiàn)假陰性(瑞氏-吉姆薩染色6例、巴氏染色4例)。對于傳統(tǒng)涂片瑞氏-吉姆薩染色,我科延用多年,通過對比,兩種染色方法其診斷陽性符合率無顯著性差異。 液基薄層制片是近年來引進的新技術。該方法是把痰標本經過細胞處理液,將黏液消化處理,使細胞充分暴露,經過濾,去除了血液、黏液、細胞碎片等等,該方法細胞固定及時、細胞形態(tài)保存完好,細胞數(shù)量適中、涂片薄、背景干凈等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細胞學的各個領域。本組統(tǒng)計資料液基薄層制片診斷,陽性符合率〔91%(39/43)〕高于傳統(tǒng)涂片〔瑞氏-吉姆薩染色77%(33/43)、巴氏染色81%(35/43)〕??梢砂┘凹訇幮詧蟾胬龜?shù)也低于傳統(tǒng)涂片。 28例組織學診斷來源于我院及外院的支氣管沖洗液、肺腫瘤切除術的組織病理診斷。液基薄層制片巴氏染色與組織病理診斷符合率(鱗癌94%、腺癌91%)高于傳統(tǒng)涂片與組織病理診斷符合率(鱗癌:瑞氏-吉姆薩染色75%、巴氏染色81%;腺癌:瑞氏-吉姆薩染色82%、巴氏染色82%)。
通過上述對比,雖然液基制片陽性符合率高于傳統(tǒng)涂片,但日常工作中,我們仍采取傳統(tǒng)涂片、液基薄層制片技術兩種制片方法聯(lián)合應用。液基薄層制片克服了傳統(tǒng)涂片厚薄
不均、細胞重疊、背景雜亂以及細胞本身退變的影響,細胞均勻分布、背景清晰,但經過過濾使細胞群分散,影響了對腫瘤細胞來源的判定,而傳統(tǒng)涂片保持了腫瘤細胞原有的排列方式并伴有腫瘤性素質的背景,更利于判斷腫瘤細胞的來源,如鱗癌細胞散在或成小堆,多在壞死即腫瘤性素質的背景中。腺癌細胞多成團,鑲嵌狀排列。小細胞癌排列成松散的細胞群(葡萄串狀)或脊椎骨樣排列等等。這些特點有利于癌細胞的分型判定。兩種制片相互補充將有助于提高肺癌的檢出率[2]。在實際工作中,通過兩種制片聯(lián)合應用,盡可能降低假陰性、減少可疑癌報告例數(shù),有利于提高痰惡性腫瘤細胞的檢出率。
[1]Beckwith DG,Shane JJ,Dupree WB.The promise and risk of a new technology: the Lehigh Valley Hospital's experience with liquid-based cervical cytology[J].Cancer,1998 ,84(5):317-378
[2]何淑蓉,馬正中,賀青.痰細胞學液基薄片與傳統(tǒng)涂片的對比研究[J].中華病理學雜志,2005,34(7):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