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榮
甘薯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張翠榮
河北省盧龍縣是中國甘薯之鄉(xiāng),甘薯是我縣主栽作物,同時也是經(jīng)濟作物,具有適應性強,易栽培、好管理、種植效益高等特點。甘薯的生產(chǎn)加工已成為農(nóng)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徑。長期以來,為提高甘薯單產(chǎn),廣大科技人員進行了積極探討。實踐證明,甘薯采取地膜覆蓋栽培是一項突破性增產(chǎn)技術措施,一般可增產(chǎn)30%以上,鮮薯單產(chǎn)可提高到2500公斤以上。甘薯種植大縣盧龍,每年覆膜栽培面積都在6萬畝左右,增產(chǎn)效果十分顯著。
甘薯地膜栽培增產(chǎn)的主要原因,一是提早了栽秧期,一般比裸地提早20多天,由于甘薯是無限生長作物,等于延長20多天的生長期;二是由于地膜具有增溫保墑作用,秧苗前期生長快,提早半月左右進入封壟期;三是地下結薯早,在各生育時期階段生長量均高于裸地;具多點挖根調查結果,前期產(chǎn)量比裸地高74%,中后期分別高15.1%、27.4%;四是地上地下生長關系協(xié)調,由于地膜甘薯前期地上生長量較大,緩解了中期地上地下生長矛盾,有利于地下塊根生長,從而提高了產(chǎn)量。
1、選用優(yōu)種,早育早栽
選用增產(chǎn)潛力大、經(jīng)濟性狀好的優(yōu)良品種,如盧選1號、提純一窩紅等;育秧時間要比傳統(tǒng)育秧時間提前15—20天,在春分以前上炕育秧;栽秧時間比裸地栽秧提早十天左右,4月15日前后栽秧,栽秧密度以5000株左右/畝為宜。
2、早打大壟,配方施肥
選沙壤土,地力較好地塊,在3月份趁墑打壟,壟距90—100厘米。根據(jù)土壤養(yǎng)分狀況,施足有機肥,補足補全各種元素,重施磷鉀肥。一般3000公斤/畝鮮薯產(chǎn)量,要求施有機肥5000公斤,純N15—20公斤,P205、10—15公斤,K2020-30公斤,ZnSO42公斤,隨打壟一次施入。
3、覆膜栽秧,精心管理
采取大壟雙行栽培樣式,先栽秧后覆膜,可在上午栽秧,下午覆膜,隨后將秧苗從膜內(nèi)放出,并用土壓嚴膜孔。
4、化促化控,化學除草
在栽秧前用ABT生根粉50PPM沾根,促進扎根,加快緩苗,提高成活率;在7月中下旬秧苗有旺長趨勢時,每隔一周噴施300PPM15%多效唑2—3次,控上促下;雜草危害較嚴重的地塊,在栽秧后覆膜前用50—100克甲草胺兌50公斤水均勻噴于地面。
5、加強中后期管理,適時收獲
要根據(jù)秧苗長勢情況,因地制宜,強化管理。對地上管理,提倡手提蔓,不翻蔓。在生長期噴施2—3次甘薯膨大素,同時加0.3%磷酸二氫鉀,葉片黃的加2%尿素;也可趁露水未干時,向葉面撒施草木灰。甘薯生長后期塊根增重仍保持較快水平,一定要在下霜后,塊根停止生長時收獲,以利于增加產(chǎn)量。
1、適時早栽是增產(chǎn)的關鍵。從4月20日到4月底不同栽秧期對比看,早栽秧苗生長正常一致,成活率高,產(chǎn)量也高。
2、要選用增產(chǎn)潛力大的品種。由于使用品種的不同,產(chǎn)量差異很大,獲得較高產(chǎn)量的品種有盧選1號,梅營一號較適合于地膜栽培。
3、栽培密度要適當。密度大多在2500—5000株/畝之間均可,但以4500—5000株/平方米的產(chǎn)量最高,盧選一號、提純一窩紅宜密些,梅營一號宜稀些。
4、使用除草劑應慎重。由于目前沒有完全適合甘薯封閉滅草的除草劑,用乙草胺等除草劑使用時要慎重,一是嚴格控制用量,每畝不超過100克;二是草荒不嚴重的地塊可不用除草劑,防止出現(xiàn)藥害。
5、保證底墑充足,遇旱澆水十分重要。有充足的底墑,才能保證膜內(nèi)溫濕度協(xié)調,不烤苗,促進秧苗正常生長。在生長期遇旱,尤期是前期,要千方百計保證澆水,可采用噴灌或隔壟澆灌的方法,其增產(chǎn)幅度可達20%以上。
(作者單位:盧龍縣農(nóng)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