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廣建 薛小彥
沙河市平原區(qū)小麥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
石廣建 薛小彥
選用通過國家或河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并具有節(jié)水、豐產(chǎn)、穩(wěn)產(chǎn)、抗逆和優(yōu)質(zhì)特性的中早熟冬性或半冬性小麥品種。
1、種子質(zhì)量和種子處理
播種前種子進行精選。種子質(zhì)量標準:純度不低于99.0%,凈度不低于99.0%,發(fā)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0%。
選擇包衣的種子,未包衣的種子,應(yīng)采用藥劑拌種。預防根腐病、紋枯病、黑穗病及地下害蟲,用40%辛硫磷100毫升、2%立克銹150克(或2.5%適樂時150毫升),兌水5公斤,拌種100公斤,悶種4—8小時,晾干后播種。東部平原區(qū)在以上配方中另加12.5%全蝕凈200毫升,預防全蝕病,其他藥劑和方法不變。
2、澆足底墑水
在能保證小麥適時播種的前提下,玉米收獲后澆水造足底墑。玉米成熟較晚致使小麥播種偏晚的,也要采取“寧晚勿濫”的原則,造足底墑,也可以在玉米收獲前10—15天澆水,爭取農(nóng)時。底墑水每畝灌水量40—50立方。
3、前茬作物秸稈還田
前茬作物為玉米的,從玉米收獲開始,應(yīng)按規(guī)范化作業(yè)程序進行秸稈還田、秸稈粉碎長度2—3厘米,鋪勻,施用秸稈腐熱劑。
4、施用底肥
一般地塊化肥施肥量每畝可按N:P:K為18:16∶6、硫酸鋅1.5公斤使用,施用的化肥質(zhì)量要符合國家相關(guān)標準的規(guī)定。
5、耕地、整地
已連續(xù)3年以上旋耕的地塊,須深松20厘米以上。最近3年內(nèi)深耕過的地塊,可旋耕2遍,旋耕深度15厘米左右。深松或旋耕后耱壓、耢地,做到耕層上虛下實,土面細平。必須確保整地質(zhì)量,以防影響播種質(zhì)量,造成缺苗斷壟。結(jié)合整地修整好田間灌溉用的壟溝。
1、播種期
冬性品種在日平均氣溫16—18℃,半冬性品種在日平均氣溫14—16℃時播種為宜。在一般年份,適宜播種期為10月5日至15日。
2、播種形式
采用等行距機械條播,行距15公斤,播種均勻,保證田間出苗整齊一致。
3、播種量
在適宜播種期開始的前5天內(nèi),以保證每畝基本苗18萬—25萬為宜,畝播種量10—12公斤。以后每推遲1天,每畝基本苗增加1萬—1.2萬,畝播種量增加0.5公斤。種子質(zhì)量(特別是發(fā)芽率)低于前述標準的,應(yīng)適當增加播種量。
4、播種深度
播深4—5厘米,在此深度范圍內(nèi),要掌握早播宜深,晚播宜淺;沙土地宜深,黏土地宜淺;墑情差宜深,墑情好宜淺的原則。包衣種子要比未包衣的的種子播種淺一些。
5、播種后鎮(zhèn)壓
播種后根據(jù)墑情適當鎮(zhèn)壓。晴天、中午播種,墑情稍差的,要馬上鎮(zhèn)壓;早晨、傍晚或陰天播種,墑情好的,可待表層土壤適當散墑泛白后鎮(zhèn)壓。鎮(zhèn)壓后最好用鐵耙耥一遍,保證表層土煊。
1、查苗補種
播種后至出苗期間遇雨,雨后要注意鋤劃,破除板結(jié),以利于出苗。出苗后普查苗情。麥壟內(nèi)10—15厘米無苗應(yīng)及時補種,補種時用浸種催芽的種子。
2、冬前病蟲草害防治
出苗期,用10%吡蟲啉1000倍液或其他菊酯類殺蟲劑在田邊和地頭噴10米寬的藥帶,防止灰飛虱等害蟲遷入。出苗后用50%辛硫磷乳油按農(nóng)藥與細土的比例1∶200配制毒土,每畝30公斤撒入田間,防治小地老虎。有禾本科雜草的地塊,可選用世馬、闊世馬進行冬前防治。每畝用30克,加30公斤水均勻噴霧。在小麥3—5葉、雜草2—3葉期除草效果好。
3、冬前灌水
因搶墑播種土壤缺墑或土壤過煊,不能保證安全越冬的,要適當灌凍水。凍水在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下降到3℃時開始,每畝灌水量40—50立方。灌水后及時鋤劃,松土保墑。
1、鋤劃
小麥返青期前后,及時鋤劃,增溫保墑。
2、澆水
一般年份春季澆2次水。拔節(jié)期前后澆第一水,抽穗揚花期澆第二水。特別干旱年份在開花后10—15天補澆第三水。每次每畝灌水量40—45立方。
3、追肥
每畝追肥量為純氮8公斤。春季氮肥結(jié)合澆春季第一水一次性追施。
4、噴施化控劑
對于旺長麥田和株高偏高的品種,可以在起身期前后噴施壯豐安控制倒伏。每畝用量30~40毫升,兌水25—30公斤均勻噴施。噴施壯豐安可與噴除草劑結(jié)合進行。
5、春季病蟲草害防治
返青期至拔節(jié)期,要根據(jù)病蟲害發(fā)生情況,以防治麥田雜草、紋枯病、根腐病、麥蜘蛛為主,兼治白粉病、銹病。防治闊葉雜草,在起身期每畝用56%二甲四氯50—70克或10%苯磺隆可濕性粉劑10—15克,加水30—40公斤噴霧。禾本科雜草的防除方法同冬前。防治病害,每畝用12.5%禾果利20克(或12.5%粉銹寧50克,或50%多菌靈75克),兌水30公斤,噴霧。防治麥蜘蛛,可以用1.8%阿維菌素3000倍液,每畝用藥液量30—40公斤;也可以用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每畝藥液量75公斤。
6、后期病蟲害防治和“一噴三防”
從孕穗期開始,可以把病蟲害防治與預防早衰和后期干熱風結(jié)合進行,即一次噴藥,同時防治蟲害、病害和干熱風的“一噴三防”技術(shù)。
首次“一噴三防”在抽穗后開花前進行,以防治吸漿蟲、麥蚜為主,兼治白粉病、銹病、赤霉病等,并預防早衰和干熱風。每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克(或5%啶蟲脒20克)、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20克(或50%多菌靈75毫升或75%甲基托布津50克)、磷酸二氫鉀100~150克,對水30公斤,噴霧。
第二次在開花后10天左右,重點防治穗蚜、白粉病、銹病,并預防早衰和干熱風。每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克、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20克(或20%三唑酮乳油30毫升)、磷酸二氫鉀150克,葉片有早衰跡象的可以加入尿素300—450克,兌水45公斤,噴霧。
(作者單位:沙河市農(nóng)業(y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