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生梅
子宮肌瘤是女性多發(fā)、常見的良性腫瘤之一,多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構成,在中青年女性中較為常見。隨著肌瘤的長大,蒂部變長,黏膜下肌瘤可脫垂至陰道,發(fā)生變性或感染,引起持續(xù)性或不規(guī)則陰道流血,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目前,經腹超聲診斷子宮肌瘤得到了人們普遍的認可,但對于一些肥胖或腸壁瘢痕等特殊患者常因圖像不清或表現(xiàn)復雜等對診斷造成一定困難。經陰道超聲檢查不易受腸氣及腹壁脂肪厚度影響及其他干擾,彌補了經腹超聲檢查的缺陷,極大提高了子宮肌瘤的診斷準確率[2]。本文回顧性分析2012年2月至5月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80例,將經陰道超聲與經腹超聲的診斷結果及與健康人群的血流參數(shù)結果進行比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子宮肌瘤患者80例,均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符合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3],所有患者均有性生活史,有孕史的絕經前女性。無口服避孕藥及使用其他激素史,無全身嚴重感染及惡性腫瘤病史。年齡25~47歲,平均年齡(39±6)歲。臨床主要病癥:異常陰道流血、月經量過多、月經縮短或延長49例,下腹墜漲、腰背酸痛、陰道分泌物過多42例,長期月經多發(fā)繼發(fā)性貧血癥狀(面色蒼白、全身乏力、心悸、氣促等)20例。另選取40例無婦科疾病、月經周期正常的女性設為正常組,年齡24~45歲,平均(38±5)歲。2組女性的年齡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方法 使用PHIL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腹部探頭頻率3.5 MHz,陰道探頭頻率6.5 MHz,掃描角度為120°。檢查前向患者解釋超聲檢查的必要性和操作方法,囑患者適度充盈膀胱,取仰臥位,用探頭在恥骨聯(lián)合上橫向、縱向及斜向等不同切面對子宮和盆腔進行掃查。觀察子宮大小,形態(tài)、邊界、內部回聲、內膜及兩側附件是否正常[4]。經腹超聲檢查完畢后,囑患者排空膀胱,仰臥,取膀胱截石位。超聲探頭表面涂上耦合劑覆以避孕套后放入患者陰道內進行陰道超聲。利用旋轉、傾斜的手法作縱、橫、斜等多切面掃查,觀察子宮及雙側附件區(qū),如果探及包塊,詳實記錄包塊的位置、大小、形態(tài)、邊界及內部回聲[5],肌瘤與子宮內膜的關系。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觀察血流情況,觀察子宮內腫塊細微結構及血供情況,應用脈沖多普勒技術顯示多普勒血流頻譜、分析頻譜特點,測量收縮期最大血流速度(PSV)和舒張末期血流速度(EDV),計算收縮期峰值流速/舒張末期流速(S/D)比值和動脈血流阻力指數(shù)(RI)。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經陰道與經腹超聲子宮肌瘤診斷率比較 該組術中確診子宮肌瘤個數(shù)124個。經陰道超聲確診77例,其中單發(fā)58例,多發(fā)19例,診斷率為96.3%(77/80),診斷過程中共發(fā)現(xiàn)120個肌瘤,肌瘤個數(shù)的診斷率為 96.7%(120/124),肌瘤的大小為 0.4 cm ×0.5 cm ~8.2 cm ×9.2 cm。經腹部超聲確診69 例,其中單發(fā)49例,多發(fā)20例,診斷率為86.3%(69/80),診斷過程中共發(fā)現(xiàn)106個肌瘤,肌瘤個數(shù)的診斷率為85.5%(106/124),肌瘤大小為 0.8 cm × 0.8 cm ~8.5 cm×8.9 cm。經陰道超聲對子宮肌瘤的診斷率,肌瘤個數(shù)的診斷率均顯著高于經腹部超聲(P<0.05)。見表1。
表1 經陰道超聲與經腹部超聲檢查肌瘤診斷率比較
2.2 經陰道子宮肌瘤聲像特點 單純性黏膜下肌瘤表現(xiàn)為子宮均勻性球形增大。而多發(fā)性子宮肌瘤合并黏膜下肌瘤增大的子宮形態(tài)常不規(guī)則。肌瘤內部多為低回聲,少數(shù)可見稍強回聲或等回聲,子宮肌瘤較大時呈“螺旋樣”伴多層衰減聲影,邊界清,有聲暈,變性時期可見液性暗區(qū)。彩色多普勒血流圖(CDFI):小肌瘤周邊部和內部可見點狀或短線狀血流,較大肌瘤周邊部常見半環(huán)狀及多層半環(huán)狀血流束,內部血流豐富,甚至呈“毛線團狀”的彩色血流信號。見圖1。
圖1 彩色多普勒血流圖
2.3 經陰道超聲診斷子宮肌瘤血流信號特點 經陰道超聲檢查子宮肌瘤在正常子宮中對應位置的血流信號(如:肌壁間、漿膜、黏膜、闊韌帶等處),子宮肌瘤患者的血流參數(shù)PSV、EDV顯著高于正常組,RI、S/D顯著低于正常組(P<0.05)。且肌瘤周邊的血流信號參數(shù)均高于肌瘤內部的參數(shù)(P<0.05)。見表2。
表2 經陰道超聲診斷子宮肌瘤血流信號特點cm/s,±s
表2 經陰道超聲診斷子宮肌瘤血流信號特點cm/s,±s
注:與正常組比較,*P <0.05;與肌瘤內部比較,#P <0.05
?
子宮肌瘤多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構成,是育齡期好發(fā)的盆腔腫瘤,其發(fā)病與卵巢功能失調以及雌激素水平過高有關[6],臨床表現(xiàn)為月經紊亂、經量過多及繼發(fā)性貧血,也可能伴發(fā)不孕,如果不能及時診斷和治療,子宮肌瘤可能不斷長大甚至惡化,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嚴重危害。子宮肌瘤的發(fā)病率較高,30歲以上的育齡期女性患病率在20%左右。近年來由于晚婚、高齡分娩的增多,其發(fā)生率有上升趨勢,已經引起廣泛關注。
隨著超聲診斷水平的提高,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已經能較好地顯示子宮肌瘤的發(fā)生部位、大小、回聲特點,且具有操作簡便、無創(chuàng)傷、可重復性好等特點,在提高檢出率及治療的隨訪觀察起著重要的作用,已成為婦科疾病的基本檢查手段之一。經腹部是超聲診斷的常用途徑之一,在經腹部超聲下子宮肌瘤的切面形態(tài)異常,典型的表現(xiàn)為子宮增大或出現(xiàn)局限性隆起,多呈“螺旋狀”聲像改變,并伴多層聲衰減,由于肌瘤內結締組織纖維的含量不同會使肌瘤結節(jié)的回聲呈現(xiàn)多樣性,肌瘤周圍可見假包膜所形成的低回聲暈圈,邊界清晰,內膜線常移位,且肌瘤周邊血流豐富,與周邊組織有明顯邊界。但常規(guī)腹部超聲診斷子宮肌瘤?;颊甙螂壮溆取⒎逝?、腸管、氣體及瘢痕組織的影響[7]。
陰道超聲檢查相對于經腹部超聲有諸多優(yōu)點:(1)由于其檢查途徑在陰道內,與腹部超聲相比更接近盆腔臟器,對子宮動脈、卵巢血流敏感,顯示率高,能清楚地顯示子宮、卵巢及盆腔腫塊的細微結構及特征,獲得準確的多普勒頻譜[8]。(2)不受腸腔空氣干擾,不受腹部脂肪和瘢痕的影響,有利于體型肥胖、極度后傾后屈子宮、有剖宮產史、小肌瘤的檢出[9]。(3)可借助探頭頂端的活動尋找盆腔臟器觸痛部位,判斷盆腔有無粘連。(4)分辨力增加使圖像顯示更清晰,極大提高了診斷準確率。(5)不需要充盈膀胱,縮短就診時間。有研究顯示,經陰道超聲在檢查子宮肌瘤方面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方面均優(yōu)于經腹部超聲[10]。其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和脈沖多普勒(PW)血流參數(shù),被廣泛認為對子宮腫瘤病變有重要鑒別及診斷價值。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陰道超聲的對子宮肌瘤的診斷率顯著高于經腹部超聲(P<0.05),且檢查到的子宮肌瘤的最小直徑小于經腹部超聲。子宮肌瘤患者的血流參數(shù)SP、ED顯著高于正常組,RI、S/D顯著低于正常組(P<0.05)。且肌瘤周邊的血流信號參數(shù)均高于肌瘤內部的參數(shù)(P<0.05)。說明經陰道超聲能準確反映子宮動脈在生理與病理狀態(tài)下的血流特征和子宮肌瘤的血供狀況及血流動力學變化。
綜上所述,經陰道超聲可提高子宮肌瘤的診斷率,其具有典型的血流信號特點,對鑒別子宮肌瘤有重要的價值。
1 杜堅英.經腹與經陰道超聲診斷子宮肌瘤的臨床對比分析.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49:78-79.
2 翟科一.經腹與經陰道超聲檢查在子宮肌瘤診斷上的對比分析.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29:138-139.
3 樂杰主編.婦產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69-272.
4 劉建榕,林寧.子宮肌瘤經腹與經陰道超聲檢查結果臨床比較.實用預防醫(yī)學,2011,18:1304-1305.
5 杜堅英.經腹與經陰道超聲診斷子宮肌瘤的臨床對比分析.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1,49:78-91.
6 李曉艷.經腹及經陰道超聲診斷子宮肌瘤比較.當代醫(yī)學,2011,17:57-58.
7 余勇,賀純.經腹及經陰道超聲診斷160例子宮肌瘤的臨床體會.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468-469.
8 陳坤贊,郭素貞,葉麗娜.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子宮肌瘤血流動力學的研究.醫(yī)學研究雜志,2008,37:106-108.
9 劉建榕,林寧.子宮肌瘤經腹與經陰道超聲檢查結果臨床比較實用預防醫(yī)學,2011,18:1304-1305.
10 殷亮.經陰道彩超在子宮肌瘤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8: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