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鶴 劉曉季
(河南省登封市人口與計劃生育醫(yī)院 兒科,河南 登封 452470)
新生兒大腸埃希菌敗血癥的臨床分析
王玲鶴 劉曉季
(河南省登封市人口與計劃生育醫(yī)院 兒科,河南 登封 452470)
目的 分析研究新生兒大腸埃希菌敗血癥的發(fā)病誘因以及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收取近年來在我院收治的30例患有大腸埃希菌敗血癥的新生兒,對這些患兒的血液標本進行檢測分析。結果 這種疾病的早期主要是和陰道分泌有密切關系,臨床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嚴重的黃疸,并且會引起相關并發(fā)癥,其中包括膽紅素腦病或者休克,預后情況相對比較差。晚期男性新生兒比較有優(yōu)勢,其主要臨床癥狀為高熱,并且容易合并化膿性腦膜炎。如果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其預后情況相對良好。結論 大腸埃希菌引發(fā)的新生兒敗血癥,其發(fā)病突然,并且擴散快,容易出現(xiàn)相關合并癥,對抗生素藥物具有非常高的耐藥性,因此應該根據(jù)藥敏實驗結果,再來選擇抗生素藥物,這樣能夠對治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使病死率得以明顯降低。
大腸埃希菌;敗血癥;新生兒
在新生兒敗血癥當中大腸埃希菌是一種常見的細菌之一,這種細菌對一些抗生素類藥物具有非常高的耐藥性,所以在臨床治療當中應該怎樣去選擇科學合理的抗生素已經成為目前治療的難點問題。本文作者收取近年來在我院收治的30例患有大腸埃希菌敗血癥的新生兒,對其采取相關治療措施,先將具體情況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收治的30例患兒經過相關診斷標準,全部診斷為新生兒敗血癥。其中發(fā)病時間<2日(早期)的有16例,全部為陰道分娩;其中發(fā)病時間>2日(晚期)的有14例。其中出現(xiàn)消化道感染的有1例,窒息3例,胎膜早破4例。
1.2 臨床癥狀
早期全部表現(xiàn)為1 d之內出現(xiàn)嚴重黃疸,其中出現(xiàn)合并化腦的有1例,合并膽紅素腦病的有5例,沒有出現(xiàn)高熱,3例出現(xiàn)休克;晚期全部表現(xiàn)為中度黃疸,6例高熱、反應功能較差的有4例,出現(xiàn)呼吸暫停的1例,合并化膿性腦膜炎的有2例。
1.3 藥敏試驗
全部病例的血液培養(yǎng)全部為大腸埃希菌,與此同時還采取藥敏試驗,具體結果詳見表1。
表1 大腸埃希菌敗血癥的血液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結果
1.4 輔助檢查
所有病例全部采用血小板計數(shù)、腦脊髓液以及C反應蛋白作為輔助檢查,其中早發(fā)類型的血小板減少4例、腦脊髓液升高5例,C反應蛋白異常2例;晚發(fā)類型的血小板減少的2例、腦脊髓液升高4例,C反應蛋白異常6例,具體結果詳見表2。
表2 全部病例的血小板計數(shù)、C反應蛋白以及腦脊髓液的比較結果
早發(fā)類型當中的患兒有16例,其中1例已經放棄治療,2例患兒死亡,剩余13例患兒經過及時有效的治療以后全部治愈;晚發(fā)類型當中的患兒有14例,其中11例已經全部治愈出院,1例因為病情有明顯改善以及住院費用問題要求出院,2例合并化膿性腦膜炎,1例患兒神經功能沒有異常。
新生兒敗血癥當中的大腸埃希菌感染概率僅比葡萄球菌稍低,大部分研究人員認為胎膜初期破裂,分娩時間延長,分娩過程當中出現(xiàn)感染,出生以后72 h以內的發(fā)病患兒在我國大部分都是以大腸埃希菌為主[1]。胎兒可以在產婦子宮內部或者在陰道內部接觸含有大量的大腸桿菌的分泌物,之后通過血液循環(huán)導致出現(xiàn)這種疾病。本組的早發(fā)類型患兒當中有陽性史的10例,占整體的62.5 %。本文早發(fā)類型患兒的臨床癥狀大部分出現(xiàn)重度黃疸,其中有6例表現(xiàn)為唯一性。根據(jù)相關臨床實踐研究表明[2],新生兒敗血癥當中的大腸埃希菌大部分都會溶到血液當中,大腸埃希菌的特征造成新生兒出現(xiàn)溶血現(xiàn)象,之后引發(fā)重度黃疸。本文早發(fā)類型的敗血癥當中有8例腦脊髓液正常,2例患兒合并化膿性腦膜炎,還有5例患兒由于病情危重沒有經過檢查。血小板減少的2例患兒均死亡,這就表明血小板的減少是病情嚴重的判定標準,晚發(fā)類型當中14例患兒全部為男性,合并化膿性腦膜炎的有2例,導致新生兒出現(xiàn)敗血癥的大腸埃希菌當中大概有一半的數(shù)量存在K1抗原[3],而大腸埃希菌當中的K1敗血癥就是合并化膿性腦膜炎的根本誘因。從本組試驗當中能夠看出氨芐西林對其屬于基本耐藥,因此不建議使用這種藥物進行治療。因為第三代頭孢菌素在臨床治療當中被大量使用,就會造成超廣譜β-內酰胺酶菌對患兒的侵入,還有就是因為超廣譜β-內酰胺酶的質粒傳播[4],會大面積爆發(fā)新生兒大腸埃希菌感染。本文試驗患兒當中早發(fā)類型當中的超廣譜β-內酰胺酶菌感染占總體45 %,晚發(fā)類型當中的超廣譜β-內酰胺酶菌感染占總體的47 %,耐藥菌株占整體的比例比較大,耐藥性非常強,臨床治療起來非常的困難。通過本文當中的30例血液培養(yǎng)以及藥敏試驗的結果,能夠表明超廣譜β-內酰胺酶菌呈陽性的大腸埃希菌對目前常規(guī)青霉素以及頭孢類藥物沒有敏感性,對這種疾病采用美羅培南可以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并且能夠馬上發(fā)揮其治療效果,臨床療效顯著。根據(jù)本文臨床實踐研究結果,作者認為科學合理的采用抗生素藥物,特別是采用一線的抗生素,能夠對耐藥菌株給予一定的抑制。一旦被診斷為大腸埃希菌敗血癥可以使用敏感類抗生素,可以使治愈得以提高。
[1] 陶娜,杜琨.新生兒大腸埃希菌敗 血 癥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 藥指,2008,6(6):76.
[2] 余 加 林,吳 仕 孝.新 生 兒 敗 血 癥 診 療 方 案 田[J].中 華 兒 科志,2011,41(12):897-899.
[3] 李明珠,韓 艷.新生 兒 超廣譜β—內酞 胺酶細菌感染及防 治效 果分析[J].新生兒科雜志,2009,19(5):203-205.
[4] 麥 菁 蕓,楊祖欽,朱敏 麗,等.新生兒 肺炎克雷伯菌 敗 血癥與大 腸埃希菌敗血癥臨床特點及耐藥性的比較[J].中華圍產醫(yī)學雜志,2011,14(4):245-250.
R515.3
:B
:1671-8194(2014)01-01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