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鶴 術志紅
(河南省登封市人口與計劃生育醫(yī)院兒科,河南 登封 452470)
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治療效分析
王玲鶴 術志紅
(河南省登封市人口與計劃生育醫(yī)院兒科,河南 登封 452470)
目的 研究分析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治方法,為其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8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按照患兒治療期間采用的不同臨床措施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患兒90例,治療期間給予紅霉素治療,觀察組患兒90例,治療期間給予阿奇霉素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診斷情況和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為86.6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結合患兒的病史、臨床表現和各項輔助檢查進行臨床診斷能夠有效的診斷患者的病情,為治療提供理論依據,采用阿奇霉素治療效果明顯,值得臨床重視和推廣。
小兒支原體肺炎;臨床診斷;治療措施;阿奇霉素;紅霉素
小兒支原體肺炎主要指的是由肺炎支原體感染導致的肺炎,支原體肺炎的傳播途相對較廣,主要是鼻、口等分泌物經過空氣傳播。依據我國流行病學的相關數據顯示,平均每年發(fā)生小兒支原體肺炎的患者數量在400萬左右,約占據小兒肺炎患者的20%,對兒童的健康造成較大威脅。本文回顧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8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探究小兒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診治方法,為其臨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80例支原體肺炎患兒,其中男性患者100例,女性患者80例;最大年齡11歲,最小年齡2歲,平均年齡(4.32±0.32)歲;體質量在8~30 kg,平均體質量(18.24±0.38)kg;病程在5~12 d,平均病程(8.65±3.10)d;臨床主要表現為發(fā)熱、咳嗽、肺部啰音等。根據患兒入院治療的時間順序以及治療期間采用的不同方案,將180例患兒分為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各90例,將兩組患兒的一般情況錄入統計學軟件進行初步分析,未見組間比較存在明顯差異,差異無明顯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診斷方法:所有患兒入院后均經過嚴格的臨床檢查,并符合WHO中規(guī)定的相關診斷標準[1],具體檢查方式如下:實驗室檢查:①行血清學補體結合試驗檢查,保證單份血清效價比例為1/32或以上判定為陽性反應;②采用間接血凝試驗,檢查IgM抗體為陽性[2]。影像學檢查:行放射性同位素對核酸標記,可見肺炎支原體DNA為陽性反應。臨床檢查期間若患兒的實驗室檢查①為陽性或②與影像學檢查均為陽性可診斷為肺炎支原體肺炎。
1.2.2 治療方法:治療期間對照組患兒給予紅霉素口服治療,每日3次,每10 d為1個治療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觀察組患兒治療期間給予阿奇霉素靜脈滴注治療,每日1次,連續(xù)治療5 d,停藥3 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個療程[3]。
1.3 療效評價
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全部消失,體溫恢復正常,不存在不良反應或不良反應極小,經X線檢查未見明顯胸部炎癥,為顯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體溫恢復,臨床不良反應少,經X線檢查可見肺部病灶減少,為有效;治療后患兒的臨床癥狀、體溫等無任何好轉,經X線檢查未見好轉,為無效。有效率=顯效+有效。
1.4 統計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平均數()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為95.56%,對照組為86.67%,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情況對照分析(n=180,%)
小兒支原體肺炎是臨床中比較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在肺部疾病患兒中的發(fā)生率逐漸上升,由原來的20%上升至30%,在3~9歲的患兒中比較多發(fā),臨床主要表現為咳嗽、發(fā)熱、頭痛、畏寒、嘔吐、咳痰、胸骨下疼痛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死亡的發(fā)生。因為支原體肺炎患兒在發(fā)病早期的癥狀不十分明顯,與普通感冒的表現十分相近,所以經常會被漏診。在臨床診斷中,除了要掌握患兒的臨床表現、詢問病史后,還應該加強對患兒的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和X線檢查。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小兒支原體肺炎的防治工作十分必要,要指導患兒適當增加小兒的身體鍛煉,保證科學合理飲食等[4]。
肺炎支原體細胞與病毒之間,屬于一種無細胞壁的原核微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同時含有RNA和DNA,所以,其病原體對抗生素類較為敏感,青霉素、頭孢等會對病原微生物細胞壁的合成產生阻礙作用的抗生素具有一定的耐藥性,大環(huán)內脂類抗生素能夠抑制病原微生物細胞壁的合成,故是臨床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的首選藥物。紅霉素是傳統治療支原體肺炎的常用藥物,經常會出現一系列胃腸道不良反應,效果不十分理想。阿奇霉素具有較強的抗菌活性,能夠針對性的治療炎癥部位,組織滲透性較強,較易耐受。本研究中觀察組患兒采用阿奇霉素治療取得良好效果,與對照組之間比較存在明顯差異,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其臨床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1] 鐘天鷹,毛志紅,張其華,等.熒光定量PCR法檢測呼吸系統感染兒童肺炎支原體DNA的分析[J].臨床兒科雜志,2011,18(7):109-110.
[2] 曹玉璞.小兒肺炎支原體感染的診斷與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13(4):198-199.
[3] 辛德莉,李貴,李靖,等.北京地區(qū)肺炎支原體的流行狀況[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15(14):106-107.
[4] 嚴曉慧.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支原體肺炎40例的療效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20(17):120-121.
R725
:B
:1671-8194(2014)08-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