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健 李秀華 楊 華 王雪燕 楊 琳
(青島市市立醫(yī)院內(nèi)科,山東 青島 266011)
泮托拉唑加達立通顆粒治療反流性食管炎60例臨床研究
張 健 李秀華 楊 華 王雪燕 楊 琳
(青島市市立醫(yī)院內(nèi)科,山東 青島 266011)
目的 觀察泮托拉唑加達立通顆粒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療效。方法 將12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隨機分為2組,觀察組60例給予泮托拉唑加達立通顆粒治療,對照組給予泮托拉唑加莫沙必利治療,兩組均治療8周后判定療效。結(jié)果 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總有效率93.3%,優(yōu)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3.3%;觀察組胃鏡療效總有效率86.7%,優(yōu)于對照組66.7%,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jié)論 泮托拉唑加達立通顆粒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泮托拉唑;達立通顆粒
反流性食管炎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疾病,易反復(fù),治療效果差。近1年來,我們采用泮托拉唑加達立通顆粒治療本病,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1.1.1 一般資料:120例均為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消化內(nèi)科門診或住院的患者,其中男73例,女47例,年齡在31~62歲,平均年齡(40.6 ±11.8)歲,隨機分為兩組,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1.2 診斷標準:以《反流性食管炎診斷及治療指南》[1]為依據(jù),具有典型的燒心、反酸、噯氣、胸骨后燒灼感等癥狀,程度判斷標準:0分,無癥狀;1分,癥狀輕,提醒后才能回憶起癥狀;2分,有癥狀但不影響日常生活;3分,癥狀重,有癥狀影響日常生活。頻度判斷標準:0分,無癥狀;1分,癥狀頻度<2天/周;2分,癥狀頻度2~4天/周;3分,癥狀頻度>4天/周。胃鏡檢查有食管炎表現(xiàn),嚴重程度采用洛杉磯分類法,正常:食管黏膜無破損;A級:食管黏膜有破損,但無融合,病灶長徑<0.5 cm;B級:食管黏膜有破損,但無融合,病灶長徑>0.5 cm;C級:食管黏膜有破損且有融合,范圍<食管周經(jīng)的75%;D級:食管黏膜有破損且有融合,范圍<食管周經(jīng)的75%。
1.1.3 納入及排除標準:符合診斷標準,4周內(nèi)未使用過抑酸劑及胃腸動力藥,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其他消化道疾病及肺部、咽喉部疾病,孕婦、哺乳期婦女,嚴重的心、肺、腎、腦、肝臟疾病。
1.2 治療方法:治療組給予泮托拉唑鈉腸溶片(沈陽東宇藥業(yè)生產(chǎn),商品名:泰美尼克)40 mg,每天1次,達立通顆粒(南昌弘益藥業(yè)有限公司)6 g(1袋)于飯前溫開水沖服,每天3次;對照組給予泮托拉唑鈉腸溶片40 mg,每天1次,莫沙必利5 mg,每天3次口服,療程均為8周。
1.3 療效判定標準[2]
1.3.1 臨床癥狀療效:顯效:臨床癥狀積分降低>80%;有效:積分降低50%~80%;無效:積分降低<50%。
1.3.2 胃鏡療效:顯效:食管炎消失;有效:改善≥1個級別;無效:內(nèi)鏡表現(xiàn)無改善。
1.4 統(tǒng)計學(xué)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xué)處理,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治療后治療組與對照組臨床癥狀改善比較總有效率分別為93.3%和73.3%,見表1;胃鏡療效總有效率分別為86.7%和66.7%,見表2。
表1 兩組癥狀治療比較(例,%)
表2 兩組胃鏡療效比較(例,%)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胃內(nèi)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癥狀或組織損傷,臨床十分常見,患者癥狀多易復(fù)發(fā),目前致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臨床常用PPI、促胃腸動力藥物治療,但仍有部分患者療效差,易復(fù)發(fā)。泮托拉唑是第三代PPI,通過抑制H+-K+-ATP酶,發(fā)揮強大的抑酸作用,由于它的藥代動力學(xué)作用與年齡無相關(guān),與細胞色素P450關(guān)系不大,所以與其他藥物如安定、美托洛爾、茶堿等藥的相互作用較小[3],故合并用藥安全有效;達立通顆粒精選柴胡、枳實、木香、陳皮、清半夏、蒲公英、焦山楂、焦檳榔、雞矢藤、延胡索、黨參、六神曲十二味中藥組成,以柴胡、枳實為君藥,具有舒肝理氣、和胃降逆、破氣消積、行滯消脹之功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具有促進胃腸蠕動、減少黏膜損害、緩解腹痛、噯氣等臨床癥狀,且無明顯不良反應(yīng)[4]。
本研究顯示8周時治療組癥狀緩解總有效率93.3%,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73.3%(P<0.05),胃鏡總有效率86.7%優(yōu)于對照組66.7%(P<0.05)。提示泮托拉唑加達立通顆粒治療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療效可靠、安全,值得推廣。
[1] 中華醫(yī)學(xué)會消化內(nèi)鏡學(xué)分會.反流性食管炎診斷及治療指南(2002年).中華消化內(nèi)鏡雜志,2004,21(4):221-222.
[2] Jones R,Junghard O,Dent J,et al.Development of the GerdQ, a tool for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primary care[J].Aliment Pharmacol Ther,2009,30(10):1030-1038.
[3] Blume H,Donath F,Warnke A,et al.Pharmacokinetic drug interaction profiles of proton pump inhibitors[J].Drug Saf,2006,29(9):769-784.
[4] 朱卉莉,李天望.達利通顆粒聯(lián)合馬來酸曲美布汀片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jié)合研究,2011,3(1):52-53.
R571
:B
:1671-8194(2014)08-0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