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十年前,我們幾個作家、詩人在騰沖閑聊,聊百態(tài)人生,聊飲食男女。徐小斌問我:“商震,諸子百家,你喜歡誰?”我不假思索地說:“莊子!”在場的人都說:一看你就是喜歡莊子的人。
莊子確實是我的偶像。莊子出身低微,最大的職務(wù)也僅是個縣級園林局的管理員。百家爭鳴時,也是亂世。諸子百家都在搶話筒,大家都生怕自己的聲音低了,別人聽不到。更有甚者,或在重要場合發(fā)布奇談怪論,或把母牛的生殖器吊在房梁上蹦著高吹。莊子不干這事。他不運動社會,不高聲批評他人,只躲在陋巷里讀書著述。他不想影響當時的時政和人生觀、價值觀。他懂得“文章千古事,為官一時榮”這個道理。于是,布衣草鞋,糝湯野菜,與安靜為鄰,與寂寞為伍。幸運的是,這份安靜與寂寞讓莊子的精神是得到了大自由。只有精神自由的人,才會做出大文章。一部《逍遙游》足以讓諸子百家羞愧。更別說《齊物論》、《養(yǎng)生主》等篇章了。
莊子不是靠批判社會的污濁來張揚自己、炫耀自己,他愿意我口問我心。他對神秘的大自然很感興趣。一草一木,一山一川,風吹云起,鳥鳴獸吼,在莊子眼里,都可關(guān)情,也都可疏離。探則有幽,不探則皆是身外之物。社會上可以有我這個人,我可以沒有這個社會。其超拔脫俗之至矣。超拔脫俗是需要強大的內(nèi)力,不是喊幾句憤世嫉俗的口號,罵幾句社會的不公,喝幾場醉酒,放浪幾次形骸,就算超拔脫俗了。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都是俗人罵別人俗的“賊喊捉賊”。
愚以為,莊子的重要貢獻是他的文章,千百年來安慰了太多的失意文人。
57
??吹揭恍憱|西的所謂作家詩人自己撰寫簡歷,洋洋灑灑,千言之巨。簡歷的文字極為炫彩,甚至超過正文。每見如此,我便大為不快。并斷定:這一定是個不自信的人。簡歷嘛,要簡,說明你是誰就行。
我又要說莊子。司馬遷寫《史記》時,對莊子之介紹只有五條:
一、莊子者,蒙人也,名周。
二、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
三、其學(xué)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
四、故其著書十萬余言,大抵率寓言也。
五、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堂堂的莊子,僅五行字簡歷,夠簡的吧?有沒說清楚的嗎?沒有!來龍去脈明晰,評價客觀中肯。
今天,我們寫簡歷時,能不能用五行字?能不能自信地再減到兩行或三行。
作家是靠作品介紹、推銷自己,不是靠有吹噓色彩的說明文。虛假廣告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58
說到莊子,就像想起和他同時期的另一個圣人級的人物——孟子。
莊子和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孟子也和梁惠王、齊宣王同時。所不同的是,孟子和這二位王都見過,并都游說過這二位王。莊子卻沒見過這二位王。當然了,那時莊子僅是宋國漆樹園林的管理員,又不想在亂世中混個出身,所以莊子就守潛默以葆光,藏陋巷以讀寫。
孟子則不然。孟子要逞辯才而揚己,游說諸侯以獵名。那時的孟子,真是逮誰滅誰。每天像扎了雞血吃了陽藥那樣手持利刃激情四射。他四處游說諸侯,諸侯們都敷衍他。他不覺得諸侯是敷衍他,不認為諸侯對他那套無法治國的理論不感冒。反覺得諸侯們沒文化,難教化,或是聽信了其他人的歪理邪說。于是,孟子大人對他同時期的思想家、理論家、批評家一個都不放過地猛批狂罵。孟大人說,這叫:“正人心,息邪說?!贝笥刑煜轮荒苡幸粋€話筒,并一定在我孟某人手里,其他人的話筒,都是假冒偽劣。
話說到這,我要聲明:我絲毫沒有貶損孟子的意思。孟子是儒家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者,這是毫無疑問的。孟子是偉大的思想家也是毫無疑問的。我只是想說說孟子和莊子之比。
孟子與莊子同時代,一顯一隱。一個善在廣場上高呼,一個喜在僻靜處自語。但,到了今天,經(jīng)過兩千多年的淘洗沉淀,這二位老爺子對社會發(fā)展的貢獻應(yīng)該是難分高下的。當然,想治國平天下者一定喜歡孟子,想安慰心靈者一定熱愛莊子。
或問:孟子當時為何不批莊子?很簡單,一是,二人彼時無來往。二是,也是最重要的,莊子不在公共場合發(fā)聲,就不會影響孟子的發(fā)聲,或者說,孟子根本不怕莊子會搶他飯碗。
想說說當下,批評家中如孟子者,有。作家中如莊子者,亦有。
59
我2012年1月底從《人民文學(xué)》調(diào)至《詩刊》主持工作,不久,網(wǎng)上就有人罵我。接著匿名、實名地舉報我貪污受賄生活作風糜爛只有小學(xué)三年級文化等等不一而足,大有一夜之間就把我打翻在地,再踏上一萬只腳,讓我永世不得翻身之勢。我基本不上網(wǎng),這些事我根本不知道。直到有人將如此情形告知我,我才知道。我聽了,也僅是一笑了之。我說:我絕不會把惡人、小人的誹謗當回事,如果我在意了惡人小人,不就是等于承認惡人小人有力量了嘛。一朋友問我:“你在《人民文學(xué)》工作十幾年,咋沒人搞你?”我笑著給他講了一個莊子的故事。
莊子攜學(xué)生去游山,見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樹下有伐木工人坐著。莊子問:“要伐這棵大樹嗎?”伐木工說:“沒用處,不砍?!鼻f子回頭對學(xué)生說:“這棵樹雖大但矮,所以伐木工覺得它沒有用處。被認為沒用處,才免去了挨刀?!?/p>
友人聽罷我講完莊子的故事,頓悟。又說:都是沒有用處的樹,都不挨刀,高樓大廈如何建成?
我想和朋友說,伐高大的樹去建高樓大廈,也是物盡其用;若伐高大的樹去劈柴燒火,大概真的要讓世界荒蕪。
我自信地認為我是棵高大的樹。我在《人民文學(xué)》時,不負主要責任,所以,別人看著我矮。我到了《詩刊》,惡人小人們才發(fā)現(xiàn)我的高大。遺憾的是,惡人小人們用的是紙刀子,對我無傷,反倒在他們的吵嚷中,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我的高大。
60
我不喜歡說假話的人,就像我不喜歡作品中的偽抒情。我常和身邊的朋友說,若想自己不累,不遭遇尷尬,就說實話。實話,過一百年都經(jīng)得起考驗??捎幸环N人,未必是有意說假話,只是不愿意說實話。說實話是要有勇氣的,是要有責任心的。有些人,可能是因為生存壓力所驅(qū),八面玲瓏,四方討好。這些人尚可理解。但有些人,良莠不分,善惡不辨,美丑不知,就讓人生疑。是揣著明白裝糊涂,還是故意顛倒?若真是故意顛倒,便屬惡人之列。
我認為,不說實話者和顛倒是非者無異。
還有一種人,見什么人說什么話。善惡美丑他都恭維。說他慣于阿諛奉承,似又不恰切,說他狡猾也不準確。說句狠話是:這種人是在兩邊欺騙。我認為:這種人是活得沒骨氣。哲學(xué)家給這種人找了一個借口,叫:“明哲保身”,“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這種理論,肯定是混蛋邏輯。重要的是,“明哲保身”真能保身嗎?我想講個故事。
莊子攜幾個學(xué)生趕路,天黑了到一農(nóng)戶友人家投宿,友人大喜。便吩咐仆童殺鵝款待莊子。仆童問主人:“兩只公鵝,一個愛叫,一個不叫,殺哪只?”主人說:“愛叫的有用,夜晚能防賊。殺那只不叫的?!?/p>
由此,面對大是大非,該表態(tài)時必須表態(tài);否則,也會被殺。
61
有些人總抱怨自己活得窩囊。比如:房子沒別人的大,掙錢沒別人多,自己的孩子沒別人家的孩子有出息,老婆沒別人的老婆漂亮。等等。若是凡夫俗子行尸走肉有這般抱怨,我尚可理解。可恰恰是我常聽到一些自詡為文人的人在抱怨。我便大為不解。
我一向認為:讀書人、寫東西的人,窮,不是窩囊。“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而不改其樂”的顏回,沒人會認為他窩囊。
讀書人的窩囊,是滿腹才華無法施展,一腔抱負無力實現(xiàn)。
62
莊子迷戀大自然,盡人皆知。其實莊子也是肉眼凡胎的社會中人,他一天也沒真的逍遙到凡間之外。于是他一邊掙脫,一邊享受。想超凡脫俗,又離不開俗世的快樂。
晚年,他帶了幾個學(xué)生,教學(xué)生們認識社會、人生。(莊子沒教過寫作課。)一天,一學(xué)生問莊子:“老師,您總說社會污濁,人性喪失。人性是怎樣喪失的呢?”莊老先生眨了眨眼睛,捋了捋胡須,說:“人類天性的喪失是通過五條渠道來完成的。一是五色,即紅黃藍白黑;二是五音,即宮商角徵羽;三是五臭,即膻腥香熏腐;四是五味,即苦辣酸甜咸;五是社會的是非得失。”
聽完莊老先生的話,學(xué)生們不懂也得裝懂。
看完這段話,我是懂了。莊先生是一邊接受這五項,一邊痛恨這五項。若真的沒了這五項,才真的是沒人味了。
這是莊子晚年發(fā)生的事。人到了晚年,會有一些生理、心理的變化,會和他青壯年時期的為人做事大相徑庭背道而馳。我遇到過這樣的人與事,我能理解。所以,我也理解莊子。
所謂圣賢者,不過是對社會發(fā)展有過突出貢獻的人,在思想文化領(lǐng)域里有過重大建樹的人。歸根到底,是人。是道成肉身的人。
肉身的人,怎能盡善盡美。
63
莊子的老師是道家鼻祖老子。但莊子不是把老子的“道”全盤接受。老子主張“入世別染塵”,莊子則一邊拒絕塵世,一邊偷偷受用。
老子說:“什么是君子?它山有金礦不采,別海有珠蚌不撈,手不摸觸他人錢袋。心不牽掛烏紗帽,壽高不辦喜筵,命短不須哀悼,闊綽而不矜驕,貧窮而不潦倒?!保ɡ献拥倪@段話,很像現(xiàn)在“反腐倡廉”的要求。)
老子的“君子”原則,不難做到,自律就是。而莊子則遵從另一套“君子”的原則。即孔子的處事方略?!拔覑鄢耘H?,我見不得殺牛?!?/p>
莊子認為,人是由兩方面因素決定的,一是自然界屬性,二是由社會性賦予的。那么,莊子怎樣做“君子”呢?他說:我有四項基本原則。一是,在社會生活中,我有立場。二是,有立場,我也無為,就是什么也不說,什么也不做。三是,我有理想,我喜歡山水云霧,花鳥蟲魚。我要離現(xiàn)實遠一點兒。四是,我要修心養(yǎng)性,兩耳不聞窗外事。我覺得,莊先生這四項基本原則之后,還有一句潛臺詞,恕我給補上吧:有好吃的我就吃,有好用的我就用,過好自己的日子,不管他人是與非。
這就是莊子的“君子”之德。有逃避之嫌,有軟弱之弊,但在亂世之中,也是難能可貴。
如今,做到老子之“君子”者,鮮。做到莊子之“君子”者,亦鮮。
64
一個朋友,拿一組愛情詩給我看。他一臉的喜氣,不是他有了愛情,而是他認為寫了一組美妙絕倫的愛情詩。我看了半天,也沒讀出美妙絕倫來,便說:這是一組很一般的詩啊,你怎么這么高興啊?他不服,說:你看,我把愛情寫成了生命的戲劇,不新奇嗎? 我說:不新奇,早已有之。況人生本來就是戲劇。你寫的僅是詩歌和生活的普通意義。
其實,我還想說:抒寫生活的普通意義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最大障礙。因我們的私人關(guān)系沒到非常好的程度,當時不好過重地打擊他。
愛情只是人的許多激情的一種,它對人的生命影響因人而異各有不同。但是,詩人在面對愛情詩創(chuàng)作時,絕不能憑空想象。沒親身經(jīng)歷做底的想象,就難免會滑入普通意義。
都知道,愛情可能是幸福或災(zāi)禍的緣由,但是,只有那種幸福和災(zāi)禍真的落到你頭上,你才能體會到是怎樣的幸福與災(zāi)禍。有了體會,再去想象,才可為詩。
愛情詩的寫作要離智性稍遠一點。要聽從肉體、本能、情結(jié)、傾向、被壓抑的想象和愿望的指揮,或由創(chuàng)傷性回憶所構(gòu)成的一個緊密的、獨立存在的整體潛意識。一句話,是你親歷的事和你在親歷后所暢想、幻想、聯(lián)想、夢想的事。
詩歌,只有在事實和想象之間的距離中,才產(chǎn)生魅力。
65
說:詩歌是詩人的心靈秘密。我認為:此話確鑿。
我常說:詩人別撒謊,除非你不寫。只要寫,并寫得好,一定會暴露心底的秘密。說明一下:秘密并不等同于隱私。
那么,詩人是否是探尋秘密的人呢?答案是肯定的。是!不懂得探尋秘密的詩人,其作品的力量是有限的。當然,探尋秘密不是在誰的臥室里裝個攝像頭等那樣下作。我說的秘密。是事物的根本、真諦,是根源性意義。
只關(guān)注事物的表面,就無法探尋事物的秘密。當然,有些事物的秘密可能無法探究,但是,任何事物的秘密一定會在事物的表面留下痕跡。一個好的詩人,會在這些痕跡中找到探究秘密的通道。有道是:“曲徑通幽?!?
詩人的任務(wù),就是要打開那些沉默的、不易被傾聽到東西,應(yīng)該對一些事物的秘密做自己有力的發(fā)現(xiàn)和見證,呈現(xiàn)社會經(jīng)驗里更為真實的景象。
66
我的辦公室有一盆蘭草,長得頗好。不知哪一日,蘭草里竟長出一株野草,筆直地長,幾乎高過我精心侍養(yǎng)的蘭草。我每天看蘭草也看著這株野草,很是愜意。一天,一同事來我辦公室,看到花盆中的野草就多起事來,他把野草連根拔起,并放到一個水瓶里。說:“讓它在這里獨自長吧?!睕]幾日,那株野草就打蔫死去。我甚是惋惜。
我望著死去的野草,突然想到:野草不僅需要水和獨立的空間,它更需要土地、家園。
67
《水滸傳》中,我最心疼的人物是青面獸楊志。為人耿直,做事認真,沖鋒陷陣,不懼生死。他一生做錯的最大的事,不是丟了生辰綱,不是入伙梁山泊,而是殺了潑皮牛二。
按說,牛二這種人物是進不了《水滸傳》的,只因是被英雄楊志殺了。做了英雄的刀下鬼,也便成了名鬼。
其實,牛二做潑皮做得也挺仗義。不管是欺行霸市,還是搶男占女,都是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只是牛二的見識實在太短,不知道天外有天,人上有人。遇到真英雄還放潑,結(jié)果做了真英雄的刀下鬼??磥恚鰸娖o賴,也要有點文化,否則,就不知道哪天會死。
楊志那把刀,真是好刀,只可惜殺了個潑皮無賴,同樣,那把刀也成全了潑皮無賴——牛二。
68
詩是寫給自己看的,還是寫給別人看的?這個問題還真難回答。
只給自己看的詩是日記,日記記錄的是真情實感。給別人看的是藝術(shù)品,藝術(shù)品就要有美學(xué)意義的感染力。我認為:詩歌是二者兼具的。沒有真情實感的不是詩,沒有藝術(shù)感染力的也不是詩。
那么,究竟詩是給誰看的?先自己看,自己看著是自己的真情實感,再給別人看是否有藝術(shù)感染力。
真情實感是自己可把握的,感染力是自己創(chuàng)造力的體現(xiàn)。創(chuàng)造力不夠,真情實感表達的也不會充分。所以,詩歌,僅有真情實感不行,僅有技術(shù)手段也不行。只有依靠技術(shù)手段將真情實感有效地呈現(xiàn),詩才完成。
詩,作為文學(xué)式樣,最終還是要給大家看。
69
我曾多次在講課中強調(diào):寫作,尤其寫詩,要使用自身的直接經(jīng)驗。這是必須的。但是,我也一再強調(diào):寫詩要和事實有距離。這個距離是用你的想象力來填補。后來,就這個問題讓許多學(xué)生課后糾纏我。問我,究竟是使用直接經(jīng)驗還是用想象。我真想當面告訴問我的學(xué)生,你太無才了。
詩人寫詩,不能只表現(xiàn)已發(fā)生過的事件、記錄已逝去的時間,就是不能完全使用已有的經(jīng)驗,要在審美中表現(xiàn)出一些超現(xiàn)實和超經(jīng)驗的東西來。這是詩歌最具魅惑的力量。
忠實于事實和合理使用想象,都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必須。
70
朋友Q君和我說,他讀到一篇微型小說,大致的內(nèi)容是:一個人離婚再娶了,但過性生活還要找前妻去。說著就嘿嘿地笑。我知道,這小子就是離婚再娶的,它究竟講的是小說內(nèi)容,還是他自己,我也懶得去判斷。
有一則寓言似的故事:說有一個人總覺得自己家以外的世界很精彩,外邊的風景一定迷人,于是就離家出走;一邊走還一邊叨咕,人生的美妙之處,就在于不斷有新的刺激與新的追求。他走啊走,走了一處又到一處,有些精疲力竭了,到了一個地方發(fā)現(xiàn)這里很親切、很舒適,于是停下來定睛一看,哦,原來地球是圓的,我又回到自己的家啦。
這種經(jīng)歷是時下許多人都體驗過的,尤其是那些離了婚,又重歸舊好的人。
我從不對離婚持有異議,我認為離婚就像人生病了要去看醫(yī)生一樣正常,或者是把強貼在信封上的郵票再撕下來。我不想討論離婚的種類問題,只想說,是否所有離了婚的人都是義無反顧,都與前妻(夫)藕斷絲也斷。
在中國,離婚不僅是兩個人的事。我們這個民族受儒、道兩家?guī)浊甑乃枷虢逃?,骨子里都長滿了“忠孝仁義”“相夫教子”的意識,所以,離婚就要受到父母、親朋、單位尤其是婚生子女的制約,據(jù)我所知,有許多離異后又重歸于好的雙方,都異口同聲:“為了孩子?!?/p>
我這個朋友Q君,離婚后和一個比他小很多的女孩及他的婚生子一起生活,他本想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讓孩子與這位候補女主人有一些感情,可情況恰恰相反。剛開始,生活得還算平靜,僅兩個月,情況變了,孩子開始用他生母的優(yōu)點來比較“候補媽媽”的缺點,于是開始惡作劇,在“候補媽媽”的被窩里扔圖釘,把痰桶放在梳妝臺上,等等;“候補媽媽”明白了,對Q君說:“我能給你愛情,卻不能給你正常的家庭生活,我還是走吧?!盦君很沮喪,也很無奈,女朋友走了,理想的愛情受到現(xiàn)實生活的嚴酷打擊,他開始反思。
人世間真的有實實在在的愛情嗎?這種二度梅的愛情能帶來孩子的健康成長嗎?若不管不顧隨愛情鳥飛去,是不是會成為千夫所指;會不會除了愛情鳥就一無所有。他拍打著自己的腦袋,低頭了。在他孩子的要求下,他又接回了前妻。一段時間后,我問他:“過得怎么樣?回頭草感覺如何?”他深有感觸地說:前妻很實際,生活過得踏實,雖然沒有女朋友那么浪漫,但是生活的內(nèi)容還是油鹽柴米醋;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情緒很穩(wěn)定,學(xué)習成績也很好;我也不那么累。
面對Q君的這件事,我們有些朋友替他拍大腿惋惜,也有些朋友豎大拇指稱贊。其實現(xiàn)實生活對精神生活的破壞與逼迫是古今中外皆有的,“化蝶”和“孔東南飛”不是家喻戶曉嗎?所以明知是地雷何必踏響它。
離異了再合好,情況是各異的;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雙方都比較了解,都能寬容對方的缺點。
我覺得,離婚了再合好,是一次婚姻的革命,是離異雙方對感情生活和現(xiàn)實生活的再認識。從現(xiàn)實生活的情況上看,離婚的事,是無可避免的;因為人在青春期時談戀愛,是很容易犯錯誤的,離婚是對青春期錯誤的更改。改正錯誤的方式有很多種,但復(fù)婚未必就不是一種好方式,尤其對已有了孩子的雙方。復(fù)婚能免去再次戀愛的失誤,復(fù)婚能雙方齊心協(xié)力共同擔負起撫育孩子的社會責任。當然,復(fù)婚可能對某些人的精神生活帶來殘酷的傷害,但是“烏托邦”畢竟是“烏托邦”,現(xiàn)實生活就是鍋碗瓢盆的現(xiàn)實。
我不想回避一個現(xiàn)實,就是無論男人女人,看見或遇到讓自己心儀的人,難免怦然心動,(有人說,男人看到美妙的女人,若不心動就不算是好男人。)但我覺得,一個有家庭、孩子、婚姻約束的人,應(yīng)沿著一條大路走下去,路邊有些花花草草風風景景可以停下來看看,也不必責怪那些因一時心動走下大路玩耍一番的人,只要他能回到那條大路上繼續(xù)往前走。
這條大路是雙方最能放得開手腳的路?!鞍布伊I(yè)”,安家是立業(yè)的保障。
有道是,“天涯何處無芳草”,我認為回頭未必不芳草,只要雙方以自省、寬容,奉獻為懷,“回頭草”是雙方再戀愛的捷徑。當然,雙方若已有“深仇大恨”并“咬牙切齒”則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