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淑鳳雍曉燕丁俊苗
(1 巢湖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系,安徽 巢湖 238000)
(2 寧夏中衛(wèi)黑林學(xué)校,寧夏 中衛(wèi) 755000)
“飛”義的“非”聲符字解析
雍淑鳳1雍曉燕2丁俊苗1
(1 巢湖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系,安徽 巢湖 238000)
(2 寧夏中衛(wèi)黑林學(xué)校,寧夏 中衛(wèi) 755000)
“非”是個獨體字,是截取“飛下翅,取其相背”而來的,從“非”的字,有一些仍有“飛”意,或多含有“相背”之義。因此,原字“飛”仍按照其固有的語義系統(tǒng)發(fā)展,而“非”一方面含有其截取“飛下翅”時的最初意圖所要表達的意義,另一方面仍保留了“飛”的某些遺傳基因,所以有時還可以起一點“部分表全體”的作用?!被诖?,我們解析了《說文解字》中收錄的“俳、蜚、霏”等“飛”義的“非”聲符字,并解析了《漢語大字典》中收錄的《說文》以外的“飛”義的“非”聲符字。
“非”聲符字;“非”是“飛”的分化字;“飛”義;《說文解字》;《漢語大字典》
綜合分析“非”的形音義,我們認(rèn)為:“非”是“飛”的分化字,“非”的本義是“相背”,“非”也具有“飛”義。因為:
《說文》:“非,違也。從飛下翄,取其相背?!盵1]《段注》:“‘韋’,各本作‘違’,今正。 ‘違’者,‘離’也。 ‘韋’者,‘相背’也。 自‘違’行‘韋’廢,盡改‘韋’為‘違’,此其一也?!恰浴啾场癁榱x,不以‘離’為義。謂‘從飛省而下其翄’。翄垂則有相背之象,故曰‘非,韋也?!盵2]《說文》中以“非”為義符的靠、靡、以為證。《說文》:“靠,相違也。從非,告聲。”[1]《段注》:“今俗謂相依曰靠,古人謂相背曰靠,其義一也。猶分之合之皆曰離?!盵2]《約注》:“舜徽按:靠之本義,蓋謂以背相就也。以背相就,則面相反,故許君訓(xùn)靠為相違也。今俗猶稱人互以背相倚,或以背就物,皆曰靠,實古語矣。以背相就則安,故引申為依靠。義非相反,實相成耳。 ”[3]《說文》:“靡,披靡也。 從非,麻聲。 ”[1]《系傳》:“臣鍇曰:披靡,分也。故取相違之義。”[4]《約注》:“舜徽按:披靡二字連語,急言之則為仳。仳者,別也,別即分散之義。物分散則細(xì),引申為凡細(xì)之稱?!盵3]《說文》:“,牢也。所以拘非也。從非,陛省聲?!盵1]《約注》:“徐灝曰:‘拘非,〈廣韻〉引〈說文〉作拘罪;〈玉篇〉亦云:拘罪人。今本非字,疑涉非聲而誤?!椿瞻矗盒煺f是也。說解原文,本作‘所以拘罪也。’傳寫者誤脫‘罪’字上半而成非耳。罪人被拘,則與眾隔離矣,故字從非?!盵3]
沈兼士在《右文說在訓(xùn)詁學(xué)上之沿革及其推闡》中,系統(tǒng)總結(jié)右文說之沿革以后,擬定了右文分化的六種公式:本義、引申義、借音、本義與借音混合、復(fù)式音符、相反義,并在“本義與借音混合分化式”中,把“非”聲字分化為五個系列:分違義;飛揚義;肥義;赤義;交文之編織物義。[5]何九盈總結(jié)說:“這五個意義系列只有‘分違義’為本義,其余均為借音。飛揚義的本字假定為‘飛’,肥義為肥之借音,赤義與交文之編織物義,借音無本字。”[6]黃易青《上古漢語同源詞意義系統(tǒng)研究》認(rèn)為:“是非的‘非’、正反的‘反’、否定的‘否’,這些抽象觀念的含義,來源于普通的直觀現(xiàn)象背后的自然原理?!凑f文〉:‘非,違也。從飛下翅,取其相背也?!巫ⅲ骸且韵啾碁榱x’,‘翅垂則有相背之象?!恰淖中稳∠鄬α⒌姆謩e,取意于一個東西分成兩個相對立的部分。凡詞義關(guān)乎分別為兩個相對立部分者,意義上即指與正反對立的彼方?!c‘非’一樣,‘反’也是與正對立的‘彼’。……北字取兩人相對,是一而為二,合二為一,而其意在背,即正面的背面、反面。背面就是負(fù)面,背、負(fù),職之對轉(zhuǎn)、幫并旁紐;北面就是反面(南為正面)……凡此之類就是前面所說的:凡詞義關(guān)乎分別為兩個對立部分者,意義上即指與正方對立的彼方。對立的彼方,就是反面即負(fù)面。那么,非、反、否,它們來源的自然現(xiàn)象就是,一分為二之后的反面?!诙?、反、否同義,因此,它們各自分別的反面即是、正、然也同義。非、反、否是反面的,肯定的是正(+),否定的是負(fù)(-)。正面的是肯定的,負(fù)面的是否定的。這一點看似簡單,但其作用,一可以認(rèn)識意義中的是非正誤皆源于自然、日常的正面、反面,二可以深入認(rèn)識意義系統(tǒng)中一系列與‘正’‘負(fù)’分別相關(guān)的意義。從自然的數(shù)理邏輯上可以說,幾乎所有意義都可以歸為肯定或否定、正或負(fù)兩個相對的方面?!盵7]黃德寬《古文字譜系疏證》:“疑非與北為同源字。北是背之初文,……象二人相背?!ǚ牵﹦t于人形上各加一短橫以與北相區(qū)別。違是非的本義,與北(背)義相因?!磿の⒆印担骸涫繋煄煼嵌?。’〈韓非子·功名〉:‘非天時,雖十堯不能冬生一穗’均用‘非’本義?!盵8]郝士宏在《古漢字同源分化研究》中談到:“就一個字的范圍內(nèi)由截除的方式減省,為研究古文字的學(xué)者所熟悉。其實,這種減省方式的性質(zhì)同在造字時不畫出事物的整體輪廓,而是僅用其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來作為記錄這一事物的字形是一樣的。……截除性的減省也正如原先是事物整體輪廓的字,今截取其中的能表字義的一部分,而省去其他的部分。對于由截除方式分化而來的分化字,多與原字一并通行。一般多是原字的音義沒有發(fā)生改變,分化字則與原字有意義上的聯(lián)系并且成為另一個字。如‘飛’與‘非’,〈說文〉及古文字學(xué)者多以為是截取‘飛下翅,取其相背’而來的,何琳儀對分化過程做了分析。從‘非’的字,有一些仍有‘飛’意,或多含有‘相背’之義。因此,原字‘飛’仍按照其固有的語義系統(tǒng)發(fā)展,而‘非’一方面含有其截取‘飛下翅’時的最初意圖所要表達的意義,另一方面仍保留了‘飛’的某些遺傳基因,所以有時還可以起一點‘部分表全體’的作用。 ”[9]
《說文》:“悲,痛也。 從心,非聲。 ”[1]《段注》:“按:憯者,痛之深者也;恫者,痛之專者也;悲者,痛之上騰者也,各從其聲而得之?!盵2]《說文新附·雨部》:“霏,雨雲(yún)兒。”[1]《說文·雨部》:“雲(yún),山川氣也。從雨云,象雲(yún)回轉(zhuǎn)形?!盵1]“霏”義為“云氣盛貌”、“雨雪盛貌”、“露盛貌”等義,“非”的本義“相背”義的反義“相合”義?!对姟ば⊙拧げ赊薄罚骸拔粑彝樱瑮盍酪?。今我來思,雨雪霏霏。”[13]“霏”義為“飛揚”。
《約注》:“舜徽按:‘非’與‘飛’實一字,誹從非聲,乃受義于飛,謂飛散其過惡也。此與訕字從山同意。今俗稱‘流言誹語’,流與誹對舉,以其義近耳。古人多以非為誹?!盵14]這是說“誹”也繼承了“飛”義。
《玉篇·大部》:“奜, 大也。 ”[17]《玉篇·大部》“奜”還寫作“”的字形。[17]飛行時翅膀張大。《字匯·大部》:“奜,敷尾切,音菲。大也。又姓,晉有奜豹。 ”[19]
《廣雅·釋訓(xùn)》:“徘徊,便旋也。 ”[18]《荀子·禮論》:“今夫大鳥獸,則亡失其群匹……則必徘徊焉,鳴號焉?!盵20]楊倞注:“徘徊,回旋飛翔之貌?!盵20]《說文》:“彳,小步也。象人脛三屬相連也?!盵1]所以,“徘”義為“飛翔”。由“飛翔”引申為思想上的猶豫不定。《文選·向秀〈思舊賦〉》:“唯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盵21]“徘徊”有的寫作“俳佪”,如《二十五史·前漢書·高后紀(jì)》:“(呂產(chǎn))入未央宮欲為亂,殿門弗內(nèi),俳佪往來?!盵22]顏師古注:“俳佪猶徬徨,不進之意也,俳音裴?!盵22]
[1]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245、246、166、289、284、222、43、242.
[2]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583、380、691、676、512.
[3]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卷22)[M].洛陽:中州書畫社,1983:42、43.
[4]徐鍇.說文解字系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232、165.
[5]沈兼士.沈兼士學(xué)術(shù)論文集·右文說在訓(xùn)詁學(xué)上之沿革及其推闡[M].北京:中華書局,1986:136-138、137.
[6]何九盈.中國現(xiàn)代語言學(xué)史[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530-531.
[7]黃易青.上古漢語同源詞意義系統(tǒng)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2:417-421.
[8]黃德寬.古文字譜系疏證[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7:3168-3169.
[9]郝士宏.古漢字同源分化研究[M].合肥: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2008:66.
[10]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卷26)[M].洛陽:中州書畫社,1983:35、36、6、62.
[11]丁度.集韻[M].北京:北京市中國書店,1983:124、682、1001、123.
[12]徐中舒.漢語大字典(縮印本)[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3:1193、1107.
[13]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7:584.
[14]張舜徽.說文解字約注(卷5)[M].洛陽:中州書畫社,1983:43-44.
[15]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394.
[16]李元秀.好孩子成長必讀書系·動物百科[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241、8.
[17]紀(jì)昀,陸錫熊,孫士毅.欽定四庫全書(第224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01、174.
[18]紀(jì)昀,陸錫熊,孫士毅.欽定四庫全書(第221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48、449.
[19]《續(xù)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續(xù)修四庫全書(第232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501.
[20]王先謙.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1997:372.
[21]蕭統(tǒng).文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110.
[22]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五史(第1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1986:14.
[23]紀(jì)昀,陸錫熊,孫士毅.欽定四庫全書(第226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812、796.
[24]《續(xù)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續(xù)修四庫全書(第233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679、5.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PHONETIC SYMBOLIC CHARACTERS OF“FEI(非)”IN THE MEANINGS OF“FEI(飛)”
YONG Shu-feng1YONG Xiao-yan2DING Jun-miao1
(1 Department of Literature and Media,Chaohu University,Chauhu Anhui 238000)
(2 Heilin School of Zhongwei City,Zhongwei Ningxia 755000)
The Chinese character“fei(非)”is a single character,which derives from the Chinese sentence“flying downwards with the wings moving oppositely”,so“fei(非)”also means“fly(飛)”or partly contains the meaning of“moving oppositely of wings”.The original character“fei(飛)”evolves according to the intrinsic semantic system.For one thing,“fei(非)”contains the original meaning coming from“flying downwards”;for another,it also keeps the extended meanings of“fei(飛)”,functioning as“the part representing the whole”.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the paper expounds on phonetic symbolic characters of“fei(非)”with the meaning of“fei(飛)”that are also contained in other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the identical pronunciation,which are recorded in Shuowen Jiezi and Hanyu Dazidian
phonetic symbolic characters of“fei(非)”;“fei(非)”deriving from“fei(飛)”;meanings of“fei(飛)”;Shuowen Jiezi;Hanyu Dazidian
H12
A
1672-2868(2014)05-0116-04
責(zé)任編輯:陳 鳳
2014-05-18
安徽省高校省級一般教研項目(項目編號:20100973)
雍淑鳳(1972-),女,寧夏中衛(wèi)人。巢湖學(xué)院文學(xué)與傳媒系副教授,文學(xué)碩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字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