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丹
(渤海船舶職業(yè)學院,遼寧葫蘆島125105)
在香港理工大學學習培訓時的直觀感受和理性思考
聞丹
(渤海船舶職業(yè)學院,遼寧葫蘆島125105)
香港理工大學在辦學思想、管理模式等方面有其自身特色和成功經驗。“全人教育”、“關注學生發(fā)展”、“成果為本”等教育理念和互動型、問題型、項目型等教學模式更是值得學習和借鑒。從理工大學的成功經驗中可以得到如下啟示: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關注并促進學生發(fā)展和能力提升;學校要完善制度化建設,支持和激勵教師專業(yè)提升和自我發(fā)展;同時,國家還要加大教育投入,吸引并留住優(yōu)秀人才從事教師職業(yè),從而最終提升教育質量。
教育理念;教學模式;理性思考;全人教育
香港理工大學(以下簡稱理大)是一所應用型大學,其管理體制與英美相似,具有較高的國際化水平。理大一直以培養(yǎng)一流人才為己任,在辦學思想、管理模式等方面有其自身特
色和成功經驗,特別是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更是值得學習和借鑒。
理大具有濃厚的校園文化,以杰出人物命名的建筑物隨處可見,師生的精神面貌顯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
1.1 關于教師的第一印象
理大的行政人員和教師,大多是身著正裝,在正式場合男教師基本上都是穿西服、系領帶,彬彬有禮,謙和友善,談吐文明,表現出良好的教養(yǎng)和禮儀。這種良好的教養(yǎng)和禮儀應是源于英國的紳士教育思想的廣泛影響。紳士風度成為理大校園文化的特征之一。
1.2 關于教師的學識和教學
理大教師一般都具有博士學位,知識淵博,視野開闊,在某一領域具有深厚的知識底蘊。他們在教學內容講授、課堂組織和管理、師生關系等方面表現出對工作的高度責任感和做好工作的強烈愿望。工作態(tài)度認真、敬業(yè)。理大教師的教學風格比較民主、開放和個性化。教學內容大部分為專題教學,教師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夠欣賞和接納不同的文化。
理大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教育理念、教學模式得以全方位的展現。教育理念主要涵蓋了教育觀、教學觀和學生觀。在教學模式上有以教師為主導的、也有以學生為主體的不同的教學范型。
2.1 教育理念
2.1.1 教育觀——全人教育
在國際背景下,理大的人才培養(yǎng)以“全人教育”為目標?!叭私逃彼枷胫饕▽W生需具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領導力和團隊精神;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具有高道德標準和社會責任感;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理大教師高度認同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在教學和各項活動中,以“全人教育”為目標,自覺地培養(yǎng)學生具有適應當代社會的品格和能力,特別是國際視野、溝通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眾多教師努力追求的目標。
2.1.2 學生觀——關注學生的發(fā)展
在“學校中誰為主體”這個問題上,理大從最初的“關注教師”轉變?yōu)椤瓣P注學生”、“促進學生發(fā)展”上。關注學生發(fā)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理大的課程調整后,其主要特征是“基礎課做得好、專業(yè)課做得少、綜合能力培養(yǎng)得多”。學校通過開設各門課程培養(yǎng)學生能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提升學生各方面的技能和對社會的責任心。二是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學校建有“創(chuàng)新館”,展出師生的科研成果;開設專門的創(chuàng)新課程,鼓勵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申請專利。
2.1.3 教學觀——成果為本
著重引導學生取得預期的學習成果已成為全球高等教育的發(fā)展趨勢。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理大積極倡導成果為本的教學理念。成果為本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在教學內容中加入思維培養(yǎng)的要素,將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納入正規(guī)課程訓練。教學適應學生未來的需要,從“學生應該學習什么”轉變到“學生在工作中需要什么”。評估學生的能力表現,“不是看學生知道什么,而是看學生能夠做到什么”。在課程設置時,充分考慮學生要得到的學習成果是否清楚及對學生最有價值的是什么,并根據學習成果調節(jié)教學及評核策略。
2.2 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是在一定教育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圍繞教學活動中的某一主題,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范型。
2.2.1 講授型教學模式
講授型教學模式是理大教師普遍采用的教
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主導,由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通過口頭講解、敘述、直觀演示等手段傳遞現成的信息。學生通過感知、理解、練習、應用等過程掌握知識。這種教學模式的關鍵是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能夠主動地從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提取有聯系的舊知識來同化新知識,使新舊知識間建立起實質性聯系。在采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時,理大教師的最大特點是倡導學術自由,倡導“教師要有自己的想法?!?/p>
2.2.2 互動型教學模式
互動型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強調教師應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師生雙方或學生之間在教學過程中互動,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師生雙方或學生間的互動有課內互動和課外互動兩種類型。課內互動式教學活動包括師生對話交流、學生分組討論和競賽、舉行辯論會、學生合作學習等。課外互動式教學活動是指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課后延續(xù)活動,包括鼓勵學生寫閱讀報告、查閱有關資料并主動參與相關活動來鞏固或學習知識。
2.2.3 項目型教學模式
項目型教學模式是一種圍繞著一個或多個學科進行的教與學的模式,和國內的研究性學習含義相近。這種教學模式以項目為本,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能夠找出問題和提供可行方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并以學生能自我創(chuàng)作為最高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共通能力和待人接物態(tài)度。項目型教學分3個階段進行,即預備階段、實施階段、總結階段。在預備階段,建立學生對項目的擁有感;引起學生對項目的關注和認識;鼓勵學生積極討論;引導學生計劃項目。在實施階段,學生通過不同途徑,收集相關資料;培養(yǎng)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包括資料收集、檢視和篩選。在總結階段,學生對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并對整個項目加以總結和反思;再選擇不同的形式,展示項目研究的成果。項目型教學模式重點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2.2.4 問題型教學模式
問題型教學模式是以解決問題為中心,學生的一切學習內容以問題為主軸框架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課堂成為有許多小組討論并解決問題的地方。而所要解決的問題必須是學生在其未來的專業(yè)領域可能遭遇的“真實世界”的非結構化的問題,沒有固定的解決方法和過程。這種模式偏重小組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較少講述,學生能通過社會交往發(fā)展能力和協作技巧。教師的角色是指導認知學習技巧的教練,幫助學生學習。在每一個問題完成和每個課程單元結束時要進行自我評價和小組評價。問題型教學模式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律學習、問題解決、創(chuàng)意、批判思考和團隊合作等技能,以適應環(huán)境變遷,符合終身學習的需求。
2.2.5 工作坊型教學模式
工作坊型教學模式是指將工作坊概念引入教學領域,進行教學活動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拘问绞且蝗喝藶橐粋€項目(教育/工作/游戲),一次或多次長期或短期聚集在一起,解決問題或參與培訓等。包括適當的學習成果、設計流程和活動、有效的評估等3個主要元素。適合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成果、需要學生動手完成具體任務、成果具可評估性的課程內容,特別是體驗式課程。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發(fā)展所需的能力、學生互相刺激學習、學生能夠動手實習、小組互動、應用新知識。
2.3 專業(yè)發(fā)展
在“聘用一流教師”的思想指導下,理大要求教師不但要具有博士學位,而且還要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因此,理大教師自我發(fā)展的愿望十分強烈。理大主要是通過人力資源管理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具體而言,教師專業(yè)發(fā)
展的動力主要源于學校的聘任機制及激勵機制。
理大在教師的任命與提升方面有明確的政策、準則及相關的教學人員聘任委員會,以確保教師的素質。在任命與提升教師時,充分考慮其教學業(yè)績與科研業(yè)績。學校每年撥出資源,以提升教師的學歷和經驗。學校鼓勵教師參加各類進修活動,例如參加學術會議、出席研討會、或與杰出的大學教授建立學術聯系。教務處每年舉辦各類培訓,例如開辦課程介紹各類教學法,協助教師制作網上學生問卷等。學校通過“校長特設卓越表現/成就獎”及“學院特設杰出表現/成就獎”,表揚教師在教學上的杰出表現。理大推廣和支持以學生為中心、成果為本的教學及評估方法。學生評教分數較低或任職助理教授6年而未能晉升為副教授的教師,將被解聘。因此,教師教學和科研的壓力較大。
理大成功的辦學經驗在許多方面值得借鑒,包括個人、學校、國家等不同層面。
3.1 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關注并促進學生發(fā)展和能力提升
理大的一位教師曾經這樣問:“學習某一學科,考試后記得多少?五年后記得多少?”由此來引起大家的思考:知識和能力誰更重要?從中不難得出結論,知識在不斷地更新,不斷地被人遺忘,只有具備學習的能力,才會終身受用。理大在課程設置方面,專業(yè)知識的比例逐漸縮小,培養(yǎng)能力的課程逐漸增多,全方位培養(yǎng)學生具有“全人教育”中提到的多種能力。鑒于此,作為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育理念,將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上,通過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學習能力、動手能力、溝通能力,使學生獲得盡可能的發(fā)展或具備發(fā)展的巨大潛能。同時,教師還要學習先進的教學模式,采用各種方式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提升。
3.2 學校要完善制度化建設,支持和激勵教師專業(yè)提升和自我發(fā)展
理大學術人員的人事制度包括合約制與終身制,并且有具體的教師考核體系。從這些制度的實施及其結果來看,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在教師實行聘任制的過程中,是否真的實行解聘、降級、降薪等措施是教師能否產生危機感和緊迫感、努力進行自我發(fā)展的根本原因。同時,學生評教體系、教師激勵機制是否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也是推動教師進行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教育改革,高校能否抓住機遇,努力推進制度創(chuàng)新,發(fā)揮制度的管理約束作用,是其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3.3 國家要加大教育投入,吸引并留住優(yōu)秀人才從事教師職業(yè)
理大在辦學過程中,其追求一流追求卓越的前提條件是要有一流的教師,而吸引一流教師的重要因素就是可觀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條件,這些都與經濟投入息息相關。因此,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師待遇就成為國家和各級政府應高度重視和優(yōu)先解決的重大問題。能否吸引并留住優(yōu)秀人才從事教師職業(yè),是最終提升教育質量的決定性因素。
[1]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管理骨干赴香港理工大學進修[EB/ OL].http://www.hbrc.com/rczx/shownews-6211890-51.html, 2014-06-14.
[2]李蘇燕.高職學生“三年三階段”職業(yè)生涯教育模式探析:有感于香港高校的全人教育理念[J].職業(yè)教育(下旬刊),2013(7):18-20.
[3]在香港理工大學學習體會[EB/OL].http://cngyu.blog.163. com/blog/static/6768236920104171194373/,2010-05-17.
[4]“教學促進與教師發(fā)展”專題工作坊吸引眾多教師參加[EB/OL].http://www.bit.edu.cn/xww/xwtt/77993.htm,2012-07-12.
[責任編輯:秦錦文]
Intuitive Feelings and Rational Thinking during the Study and Training in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EN Dan
(Bohai Shipbuilding Vocational College,Huludao 125105,China)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in the aspects of thoughts of running school,management model and others.It is worth learning and referencing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ies such as"Holistic Education","Focus on Students'Development","Resultsoriented",as well as interactive type,problem type,project type and other teaching models.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e can obtain the following inspirations:teachers should update educational philosophy,pay more attention to students and promote students'development and capacity building;schools should improve institutional building,support and motivate teachers to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 and self-development;meanwhile,nation should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education,attract and retain talents engaged in professional teachers,and ultimately,we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educational philosophy;teaching mode;holistic education
G640
A
2095-5928(2014)04-01-04
2014-04-15
聞丹(1970-),女,遼寧葫蘆島人,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學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