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濤余 峻田文強
(1.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重慶 404100;2.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廣西 百色 533700)
念登隧道滲水處理
王國濤1余 峻1田文強2
(1.中冶建工集團有限公司,重慶 404100;2.中冶京誠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廣西 百色 533700)
滲水是隧道工程面臨的一大主要病害,滲水現(xiàn)象已然成為了影響交通和運營安全不可小視的問題。本文以在建的二次襯砌已經完成,防火涂料尚未施作前的念登隧道為工程實例,結合現(xiàn)場實際滲水情況,對癥下藥,探討傳統(tǒng)注漿工藝和引排方法處治隧道滲漏問題,以供參考。
隧道工程;滲水處理;注漿;引排
工程建設的一大顯著特點就是不斷的同水作斗爭。對于隧道工程而言,為保證結構的可靠性、耐久性和運營的通暢、安全性以及方便運營過程中管理與維護,對在建隧道的滲水問題行進科學合理的處治則顯得尤為重要。
隧道滲漏現(xiàn)象多發(fā)于預留洞室、伸縮縫及管節(jié)連接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胺馈⒔?、堵、排”的綜合治理方針應貫穿于整個隧道工程建設周期。本文通過對在建的念登隧道為背景,探究滲漏水現(xiàn)象的原因,尋找合理方案,總結積累防滲、治滲經驗。
念登隧道位于廣西百靖高速公路第九合同段,長度310m,為連拱隧道,設計行車速度100km/h,隧道圍巖等級為III級和IV級圍巖。隧址區(qū)屬峰叢地貌,區(qū)內地表水、地下水主要受大氣降水補給,雨季時局部封閉洼地易形成湖泊經長時間緩慢干枯,而地下水主要賦存于碳系上統(tǒng)C3灰?guī)r溶隙溶洞中,受巖體裂隙、溶隙發(fā)育程度不均影響,含水性極不均勻,透水性強,為富水性含水巖組。隧址區(qū)附近低洼處有暗河天窗,說明區(qū)內溶巖水經溶隙溶巖管道形成匯集后向遠處最低侵蝕基準面運移、排泄。該隧道位于狹窄山體中下部,垂直向巖溶較發(fā)育,屬地下水垂直滲入帶,雨季地下水對隧道影響大。
2.1 滲水情況描述
隧道滲水情況主要發(fā)生于伸縮縫,預留洞室及管節(jié)連接處等薄弱環(huán)節(jié)。因雨季對念登隧道影響較大,為徹底的解決該隧道滲水問題,本隧道在二次襯砌施工完畢,待雨季到來以發(fā)現(xiàn)問題合理處治達到解決目的。七月中旬臺風帶來強降雨后,念登隧道滲水現(xiàn)象開始出現(xiàn),水斑及局部漏水主要集中于中隔墻頂面標高位置且部分段落成線形分布及伸縮縫處。
2.2 病因分析
滲水現(xiàn)象一旦發(fā)生,必然與混凝土自身防水性能和防水材料的缺陷密不可分,具體如下:
(1)中隔墻施工時與巖體灌注結合不密實,有空隙,裂隙水存于空洞中,動水無法合理排泄便在此處發(fā)生滲漏;
(2)二襯施工時混凝土漏振,局部產生蜂窩現(xiàn)象;
(3)環(huán)向排水管不通暢或安裝數(shù)量不足,位置不準確;
(4)防水板與止水帶在施工過程中有人為破壞,失效或在安裝過程中不符合要求。
3.1 注漿封堵
鑒于該隧道滲水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中隔墻頂面標高位置且某些滲水點成線形分布,可推測中隔墻頂部空洞確有存在。以“堵”為主,可選用可灌性好,凝結硬化快的水泥-水玻璃漿液灌注,將中隔墻頂部與巖體空洞部分注漿填實。施作步驟如下:
(1)沿隧道中隔墻頂面標高位置每隔五米用記號筆作出標記;
(2)用風槍鉆孔至中隔墻位置,并清潔孔內水泥灰;
(3)制備水泥-水玻璃漿液。配合比:425號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玻璃:水=1:0.5:0.8;
(4)控制壓力在0.5~1.0MPa,按反坡方向即由低到高的順序注漿。待漿液從下一孔眼冒出即用木楔將孔封堵,若加壓至2MPa無漿液溢出,則移至下一孔繼續(xù)灌注,如此循環(huán)至最后一孔;
(5)用425號普通硅酸鹽砂漿找平孔口,并養(yǎng)護。
3.2 孔槽配合導流
對于單點出水和滲水面積較大以及伸縮縫處的滲水處理主要用到鉆孔以及刻槽相結合的形式予以處理,具體步驟為:
(1)發(fā)現(xiàn)出水點和滲水斑跡,在出水點和斑跡上部2/3處用記號筆予以標記,并豎向或者向下方傾斜畫出5~7cm寬刻槽位置;
(2)鉆孔、割槽。在記號筆標記處用風槍鉆出直徑42mm的圓孔,根據(jù)圍巖等級,鉆孔深度達到防水板位置;人工刻出凹槽,槽深亦為5~7cm引至電纜溝底部;
(3)清洗孔槽,去除灰塵;
(4)埋管。將?30mm的冷彎管插入圓孔和已刻槽內,用鐵釘固定,伸縮縫位置埋?50mm的半圓管;
(5)封填與找平。將堵漏王材料加水拌成泥狀,并迅速塞入孔中,用力擠壓,保證孔壁與管壁之間被膠泥填充密實且有10~15cm深度;豎向或斜向管先刷3到5層堵漏王材料漿液,待凝結后再用堵漏王材料找平;
(6)養(yǎng)護并觀察。
九月中旬臺風“海鷗”帶來新一輪強降雨,念登隧道經處理已達預期效果,水流經誘導途徑順利排出,洞內已無滲漏現(xiàn)象出現(xiàn)。針對此隧道滲水處理,總結如下:
(1)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隧道工程在設計上應采用先進可靠的防排水技術,施工過程中大力推廣新工藝,新材料,確保防排水按設計要求成功實施。連拱隧道漏水是常見病害,中隔墻澆筑完成后應在頂部壓漿,防止形成空洞積水,二襯施工完后應從預留管處壓漿,填滿二襯頂部;
(2)注重細節(jié),控制質量。根治滲漏病害是一個長期、反復的過程,在施工過程中嚴把質量關,確保防水材料的質量合格以及施工得當;注重細節(jié)的處理,盡可能避免反復處理,將經濟效益最大化;
(3)有的放矢,對癥下藥。滲漏問題出現(xiàn)就應根據(jù)其不同的情況,合理選用治理方案。
[1]栗玉山.雙連拱隧道中隔墻滲水處理施工技術[J].鐵道建筑,2005(04).
U4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