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蘭
摘要:音樂是高職大學生精神生活重要內(nèi)容,音樂有助于高職學生釋放心理壓力,豐富學生情感世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提升道德水平。本調查從高職學生音樂喜好狀況,音樂對大學生情感、經(jīng)濟、學習的影響,學生音樂素質發(fā)展狀況,學生對學校音樂教育需求狀況等方面進行調查,以求為高職院校更好地開展音樂教育,發(fā)揮音樂的育人功能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 音樂教育 調查
欣賞音樂不僅是高職大學生休閑娛樂的方式,也是高職大學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音樂對學生情感、精神、性格、行為產(chǎn)生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影響。音樂教育歷來是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指導高職院??茖W開展音樂教育,更好發(fā)揮音樂的育人功能,我們開展了高職學生音樂生活調查,調查對象為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武漢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大一到大三的非音樂專業(yè)學生,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全部收回問卷,調查的基本情況如下。
一、高職學生音樂喜好狀況
1.喜愛音樂的程度
我們從四個維度調查學生喜歡音樂的程度,回答“非常喜歡”、“比較喜歡”的人數(shù)共計240人,各占40%,對音樂“一般”、“不喜歡”的共38人。這些數(shù)據(jù)說明絕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音樂,音樂愛好是高職學生的一個普遍現(xiàn)象,在學生中帶有大眾性,流行性。
2.喜愛的音樂類型
音樂類型多種多樣,網(wǎng)絡技術為高職學生的音樂生活提供了廣闊空間。從調查統(tǒng)計來看,學生喜歡的音樂類型為:流行音樂占54%,輕音樂占36.7%,古典音樂占18.7%,民族音樂占8.7%,搖滾占6%,其它占0.67%。
從排序看,高職學生主要喜歡流行音樂、輕音樂,它們的特點是離學生心理距離近或音調優(yōu)美,可以幫助學生調節(jié)情緒。喜愛民族音樂的學生并不多,還不到調查對象的十分之一。民族音樂表達著一個民族獨有的思想、情感、文化,理解、喜愛本民族音樂是本民族人基本素質。我們應該在高職院校音樂教育中加強中華民族音樂的審美鑒賞,使得高職學生充分認識到中華民族音樂的審美特征和藝術意蘊,從而在審美教育的潛移默化之中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熱愛民族的素質和價值觀,充分發(fā)揮民族音樂的審美教育作用和藝術感染效應。
3.喜愛的歌手或音樂家
對于大學生喜歡的歌手,我們采取開放式提問,被學生列出的中文歌手上百位,均為流行歌手,其中居前的是:陳奕迅(24人),周杰倫(19人)、王力宏(12人),劉德華(11人),其余均不足十票,票數(shù)分布離散,說明學生喜愛的歌手多種多樣。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更多地欣賞本民族音樂的音樂家或歌手,促使高職學生的音樂愛好的多元化、開放性,引導他們成為中華民族音樂的愛好者和鑒賞者。
二、音樂對高職大學生的影響
我們從情緒情感、學習時間、經(jīng)濟投入三個方面影響調查音樂對高職學生影響。
1.心情不愉快時,學生情緒調控方式是:找朋友說話(67人),聽音樂(177人),運動(38人),其它(58人)。
2.音樂帶給學生的作用:放松心情(102人),增進共同語言(30人),精神激勵(101人),單純喜歡(34人),提高學習效率(21人),潮流時尚(55人)。
3.音樂花費時間精力:比較多(27人),一般(171人),較少(64人)。
4.對經(jīng)濟的投入:比較多(8人),一般(81人),較少(181人)。
從上述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音樂是高職學生調節(jié)情緒、放松心情的重要途徑,學生在音樂方面花費的時間、金錢較少,對學生主要是積極影響,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三、學生音樂素質發(fā)展狀況
學生音樂素質發(fā)展狀況是教師開展音樂教學的重要依據(jù),由于高職學生主要來自農(nóng)村,受城鄉(xiāng)音樂教育差異以及應試教育影響,學生的音樂素質整體不高。分別為:
1.中小學時期接受音樂教育狀況:比較多(20人),一般(124人),較少(120人)。
2.學生音樂水平狀況:只能聽音樂,將其作為娛樂消遣方式(210人),有一定音樂特色,能在公開場合演出(21人),懂得欣賞不同類型音樂(32人),有一定樂理知識(9人)。
由此可見,中小學時期,學生較少接受音樂教育,絕大部分只能將音樂作為放松消遣方式,缺少基本樂理、樂器知識。主要還是停留在感性感受的較低層次上,因而必須加強他們的音樂理解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讓他們能夠在具有較高的理性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更好地感受音樂,在音樂賞析的層面上擴展和提升。
四、學生音樂需求狀況調查
1.對音樂的要求。建議將音樂課作為公共必修課的學生有(152人),有的學生甚至提出每周開設一節(jié)課;將其作為公共選修課的學生有(116人)。
2.對音樂課教學內(nèi)容要求較多,但以教學生欣賞不同類型音樂為主。分別為:教唱流行歌(65人),教學生欣賞音樂(137人),教學生基本樂理常識(63人),教學生彈一種樂器(76人),培養(yǎng)學生某一特長(60人),其它(6人)。
根據(jù)學生的這些音樂需求,我們就可以調整教學計劃,制定教學方案,改進教學方法,在高職學生的喜好中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音樂賞析能力和音樂表達能力,豐富高職學生的日常生活。
五、學生對校園音樂文化的建議
音樂也是校園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校園音樂文化主要體現(xiàn)在校廣播臺和音樂社團的活動中,它們是學生音樂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采取開放式提問,讓學生對音樂社團與廣播提出自己的意見。調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反映了高職學生的主要要求是:希望校廣播臺經(jīng)常播放優(yōu)美的輕音樂或給學生精神激勵的音樂。另外,學生廣播聲音太小,學生往往聽不見學校廣播,希望學校音樂社團多樣化,能有老師經(jīng)常指導,經(jīng)常組織音樂活動等。這些建議,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六、基本結論與建議
根據(jù)上述調查,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高職學生喜愛音樂,音樂有助于學生心理健康。
第二,高職學生需要音樂,它有助于學生精神世界的豐富。
第三,學校開設音樂課程,有利于營造濃厚的人文精神氛圍。
總之,學校重視音樂社團的建設,可以滿足學生普遍性和個性化的要求。加大資金投入,為社團配置指導老師,以優(yōu)美的校園音樂文化熏陶學生,這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主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