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武漢市武昌醫(yī)院120急救站楊園分站,湖北武漢 430000
口咽通氣管在院前急救中改善通氣的療效觀察
周靜
武漢市武昌醫(yī)院120急救站楊園分站,湖北武漢 430000
目的 探索院前急救途中使用口咽通氣管改善患者通氣的效果。 方法 以該站2014年6—7月院前救治的呼衰、昏迷危重患者30例為觀察組,進行口咽通氣管并于吸痰、給氧對癥治療;以該站2013年9—10月既往院前救治的呼衰、昏迷危重患者30例為對照組,未使用口咽通氣管,僅用常規(guī)吸氧、吸痰對癥治療。對比兩組運送途中的療效。結(jié)果 應(yīng)用口咽通氣管的觀察組患者提升血氧飽和度,觀察組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60.00%(χ2=7.547,P<0.05),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并能安全轉(zhuǎn)送至院內(nèi)救治。結(jié)論 口咽通氣管改善通氣療效明顯,操作方便,為搶救患者生命贏取了時間。
口咽通氣管;院前急救;療效
搶救危重患者特別是呼衰、昏迷者,開放氣道尤為關(guān)鍵。常用有氣管插管,其在急救中開放氣管早已肯定,但操作時現(xiàn)場救治環(huán)境復(fù)雜,及救護車內(nèi)空間較小,操作上有一定困難??谘释夤軆r格便宜,操作簡單方便,應(yīng)用范圍廣,且操作成功率高,不易發(fā)生口腔粘膜損傷,故該科目前選用口咽通氣管改善患者通氣。對2014年6—7月在院前救治中的30例危重患者使用并與既往2013年9—10月未用口咽通氣管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對比??谘誓軞夤芨纳仆獐熜黠@,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該研究對2014年6—7月該院救治的30例危重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為30~80歲,平均年齡為60.5歲。肺部疾患伴呼衰10例;腦血管疾病7例;腦外傷4例;急性酒精中毒(有意識障礙伴嘔吐)4例;抽搐2例;昏迷待查3例。對既往2013年9—10月30例危重患者作為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在40~82歲,平均年齡61.4歲。病種為肺部疾病11例;腦外傷2例;昏迷待查3例;腦血管疾病8例;糖尿病昏迷2例;酒精中毒4例。
1.2 材料與儀器
一次性口咽通氣管,型號8~11號,氧氣瓶給氧,腳踏式吸痰器,吸氧管、吸痰管、壓舌板、開口器,一般搶救藥品如可拉明、洛貝林等備用,心電監(jiān)護(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心率)。
1.3 操作方法
1.3.1 觀察組置管 患者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cè)。根據(jù)病人口唇至下頜角下緣長度(口外測量)選擇適合型號。操作者左手托住患者頭枕部,使頭后仰,對意識障礙、牙關(guān)緊閉、抽搐、躁動者,用壓舌板、開口器將牙關(guān)撬開,先以與舌背相反的方向插入口腔,至通氣管接近舌根部時,再旋轉(zhuǎn)180°至適當位置。再用左手拇指將口咽通氣管向下推送至合適位置。在插入時勿將舌體推向咽后部,以免加重氣道阻塞,病人維持適當頭后仰位。再用兩條膠布固定口角旁。置管僅需數(shù)秒至2 min內(nèi)。對照組患者需開放氣道者用常規(guī)壓舌板、開口器,未用特殊器械開放氣道。
1.3.2 常規(guī)吸氧 有痰及異物吸痰,清理呼吸道及相應(yīng)對癥處理。
1.4 觀察指標與評價方法
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救治原則為就近醫(yī)院轉(zhuǎn)送,乘車一般在8~20 min,不超過30 min。我們以處理后觀察5~10 min做記錄。觀察處理前、后呼吸頻率、幅度、心率、血氧飽和度(將其分層 90%~95%為輕度下降,80%~90%為中度下降,<80%為重度)。治療后血氧飽和度>95%為顯效,較治療前提升的為有效,顯效+有效均為有效,治療后血氧飽和度不升、降低及死亡為無效。
1.5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16.0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
兩組轉(zhuǎn)運途中各項指標如表1。
表1 轉(zhuǎn)運途中的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和心率()
表1 轉(zhuǎn)運途中的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和心率()
組別治療前血氧飽和度(%)心率(次/min)呼吸(次/min)治療后血氧飽和度(%)心率(次/min)呼吸(次/min)觀察組對照組t值P值83±6.62 83.9±6.48 0.55>0.05 115±23.63 114±14.42 0.198>0.05 27±7.71 27±7.68 0.093>0.05 89.6±7.97 85.3±13.23 2.83<0.05 95±26.53 102±19.70 1.154>0.05 22±5.77 24±8.64 0.281>0.05
觀察組經(jīng)口咽通氣管改善通氣后僅2例患者血氧飽和度無改變(無效),其它患者均有效(顯效15例,有效13例),使患者均安全送達醫(yī)院內(nèi)救治。對照組未用口咽通氣管,有4例患者因病情危重,氣道開放不充分,病情急劇加重,呼吸停止,轉(zhuǎn)運途中死亡。兩組治療后提升血氧飽和度值經(jīng)t檢驗 (t值分別為2.83,1.80),P>0.05,觀察組應(yīng)用口咽通氣管改善血氧飽和度有明顯的顯著性,即觀察組治療后血氧飽和度值大于對照組。雖心率、呼吸P>0.05,但觀察組較對照組心率、呼吸平均數(shù)低,心率、呼吸波動區(qū)間平穩(wěn)。再將兩組治療后提升血氧飽和度的效果如表2,觀察組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60.00%(χ2= 7.547,P<0.05)。表明應(yīng)用口咽通氣管患者療效優(yōu)于未用者,在院前急救轉(zhuǎn)送途中改善通氣療效明顯,且利于吸痰、吸氧,保持氣道通暢,血氧飽和度提升快,呼吸頻率、幅度、心率較治療前平穩(wěn),并能將患者安全轉(zhuǎn)送至院內(nèi)救治。
表2 觀察組、對照組血氧飽和度有效率比較觀察
在危重特別是呼衰、昏迷患者的搶救中,生命的急救具有很強的時間性。迅速、敏捷、有條不紊、判斷正確的及時救治,首要需開放氣道。該次觀察中,我們應(yīng)用口咽通氣管開放氣道,提升血氧飽和度時間縮短,改善血氧飽和度值有顯著性,與未用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并且途中觀察到對癲癇抽搐者插管后解除舌根后墜,防止咬傷的優(yōu)點;對年老體弱呼吸動度、咳嗽能力減弱排痰無力,分泌物阻塞氣道的呼吸困難者,應(yīng)用后,利于吸痰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嘔吐物,減少了反復(fù)抽吸次數(shù),從而避免了粘膜的損傷,且保持了呼吸道通暢,保證了氧氣吸入,利于缺氧癥狀的改善,使患者呼吸、心率平穩(wěn),血氧飽和度提升。加之,因置管時間短,僅數(shù)秒至2 min內(nèi),且操作成功率高,能迅速改善患者通氣,保障了患者院前轉(zhuǎn)運的安全性??谘释夤苁且环N由彈性橡膠或塑料制成硬質(zhì)扁管,價格便宜,既降低醫(yī)療成本,又減輕病人的經(jīng)濟負擔,并且操作簡單,非專業(yè)人員稍經(jīng)培訓(xùn)均能使用。所以,應(yīng)當倡導(dǎo)在公共場所放置口咽通氣管備用(國外早有先例),利于突發(fā)疾患(如昏迷、呼吸困難、心跳驟停等)第一時間得到應(yīng)用,為搶救患者生命贏取時間,確保搶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1]周玲,余學(xué),劉愛萍.淺談口腔通氣管在院前的應(yīng)用 [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5(9):15.
[2]丘學(xué)英.腦卒中舌后墜患者不同供氧部位的效果觀察[J].臨床研究,2014(9):124.
[3]肖冬英,劉軍芬.口咽通氣管吸痰對提高昏迷患者血氧飽和度的研究[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2,34(14):73-74.
[4]李青君,李青春.清醒患者使用口咽通氣管吸痰效果觀察[J].臨床研究,2014(26):175.
[5]張志剛,張彩云.一種口咽通氣管的制作與應(yīng)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4(3):381-382.
[6]許文君口咽通氣管加面罩霧化器在意識障礙患者氧氣霧化吸入中的應(yīng)用[J].2014,12(13):99-100.
[7]任秋瑜.口咽通氣管在昏迷患者吸痰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xué),2014(8):240-241.
[8]蔣濤.放置口咽通氣管建立過度性氣道進行現(xiàn)場急救的護理體會[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24):23-24.
R4
A
1674-0742(2014)12(a)-0087-02
2014-09-01)
周靜(1979-),女,湖北武漢人,大專,醫(yī)師,主要從事急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