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倩
(安徽大學 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論意象圖式在認知活動中的省力作用
——以“上—下”空間意象圖式為例
陳倩
(安徽大學 文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意象圖式是認知語言學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是我們?nèi)粘I眢w經(jīng)驗中反復出現(xiàn)的比較簡單的結構,是人類大量經(jīng)驗的高度總結和概括。然而數(shù)量有限的意象圖式卻可以幫助人們組織和理解無限的事物和經(jīng)驗,在紛繁復雜的認知活動過程中發(fā)揮了省力作用。
意象圖式;上—下意象圖式;作用;省力
宇宙中的事物萬千百態(tài),紛繁復雜。這些繁復的事物、概念和經(jīng)驗給人類的認知活動帶來了許多負擔和煩惱。然而我們在認知活動中的所承受的負擔卻沒有我們想象之中的那么多,這是因為在我們在認知的過程中大腦會逐漸形成一些特殊的圖式,它們有著高度的概括性,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更多的事物,讓認知活動在無形中變得不那么復雜。
1.1 意象圖式的界定
意象圖式是認知語言學中重要的概念之一,L&J在《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中把“意象”用于隱喻分析,并將“意象”和“圖式”兩個術語結合成“意象圖式”。其中,Layoff認為“意象圖式是我們?nèi)粘I眢w經(jīng)驗中反復出現(xiàn)的比較簡單的結構?!盝ohnson則將意象圖式定義為 “在我們感知互動和運動程序中一種反復出現(xiàn)的、動態(tài)性的式樣,可為我們的經(jīng)驗提供連貫性和結構性。”關于意象圖式的定義有許多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大體可以理解為:意象圖式產(chǎn)生于人類各種各樣的活動中,并給這些活動以連貫、意義和組織結構。我們可以用它來理解這些活動,進行推理,從而將這些看似無關的活動相聯(lián)系起來。[1]
1.2 意象圖式的類型
關于意象圖式的類型劃分有很多,許多學者都對此做出了不同的劃分和歸納。例如,Johnson就曾經(jīng)提出了包括 CONTAINER、BALANCE、COMPULSION、BLOCKAGE、COUNTERFORCE、RESTRAINT、REMOVAL、ENABLEMENT、ATTRACTION、MASS-COUNT、PATH、LINK等27個意象圖式。Layoff也總結和歸納出了七種意象圖式類型等等。[2]雖然對于意象圖式的類型劃分并沒有一個確定的方案,但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意象圖式主要有前—后、上—下、部分—整體、內(nèi)—外、中心—邊緣等。
2.1 體驗性
根據(jù)皮亞杰提出“圖式來源于運動”的觀點,我們認為意象圖式來源于人體在外部空間世界中的活動,是主體與客觀世界互動的產(chǎn)物,是人們的身體經(jīng)驗。因此,意象圖式具有體驗性,它是意象圖式最基本的特點之一。
2.2 抽象性和概括性
抽象性和概括性是意象圖式的重要特點。因為意象圖式是一種抽象結構,它是人類大腦中看不見、摸不著的表征。同時,意象圖式又是許多具有一些共同特征的活動的框架,是人類對大量經(jīng)驗的抽象概括。而正因為如此,意象圖式反過來又可以用來組織人類的經(jīng)驗,把許多看似沒有關系的經(jīng)驗活動聯(lián)系起來,進而去認識更多的事物。
2.3 無意識性
無意識性是指人們在使用意象圖式時是無意識的,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在交流時運用到了一些圖式,而我們自己卻不自知。例如,我們常常說自己陷入了困境,這時,聽者的大腦里就會出現(xiàn)一幅類似于物體從外界掉入容器內(nèi)部的圖景來幫助他理解意思。這里對于“陷入困境”的運用和理解就是運用到了“容器”圖式,而這些我們自己卻不會察覺到。
3.1 省力原則
所謂“省力原則”,也稱為“經(jīng)濟性原則”。簡單地說,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果。[3]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齊夫曾提出 “人類行為普遍遵循省力原則”這一觀點。[4]認知行為作為人類最高級的行為,當然也無時不刻不在遵循這一原則。
3.2 “上—下”空間意象圖式在認知活動中的省力作用
從意象圖式的類型劃分來看,意象圖式相對于我們生活中的萬千事物來說其數(shù)量是極少的,然而這些有限的意象圖式卻是大量經(jīng)驗的抽象概括,正因為如此我們才可以用有限的意象圖式來組織和認知無限的事物和概念。而這也正好說明意象圖式對于我們認知活動中起到了省力的作用。以下,我們就來以“上—下”空間意象圖式為例談談意象圖式在認知中的省力作用。
“上—下”的空間方位是人類認識世界進程中最早確立的方位之一,同時“上、下”在漢語中也是使用頻率相當高的基本詞。首先,漢字“上”和“下”的構字理據(jù)本身就是“上—下”空間意象圖式的體現(xiàn)。眾所周知,“上”和“下”都是指事字,都是在一條線的上面或下面做一點標記,來表示 “在…上面、在…上方”或是“在…下面、在…下方”的意思。這種利用指示空間方位的構字法為我們認識漢字帶來了許多便利。其次,無論是漢語還是英語中,“上—下”的本義都是用來表示方位。如人們在理解位置比他們高的事物,總會說“某物在我們的上面”,以此類推,當我們在理解位置比我們低的事物,會說“某物在我們的下面”。這是“上—下”空間意象圖式最基本、最核心的意義,但由于人類的認知行為具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性,所以我們會將這種意象圖式的基本義引申到其他領域。如我們在定義職位或身份比我們高的人時,我們會說 “上級”、“上司”,同樣我們會以“下級”、“下屬”來稱呼職位或身份比我們低的人。又如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天天向上”這里的“上”則是“好的、明智的”意思。而“下下策”、“下流”、“下作”中的“下”都是表達消極的、劣質(zhì)的意思。此外還有“飛升”、“高升”、“降落”、“失落”,在這幾組詞中雖然沒有出現(xiàn)“上”和“下”的字眼,但卻不妨礙我們理解其意思,只要我們的大腦中有了“上—下”這個空間意象圖式,我們就知道前兩組詞有向上之意,而后兩組詞則剛好與之相反。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許多,我們對于這些概念的理解和定義,都是依據(jù)“上—下”這個空間意象圖式來完成的。之所以說意象圖式在我們的認知活動中具有省力作用,是因為宇宙中的事物和概念千千萬萬,切時時刻刻都在變化,我們不可能對每種事物都有專門的描述,那樣只會增加我們認知的負擔,就好像我們說“上級”和“下級”,別人就會知道我們的意思,而不用花很大力氣去介紹這個人職位的高低、能力的強弱或是薪水的多少等等,因為這些信息都已經(jīng)通過“上—下”的空間意象圖式展現(xiàn)出來了。
意象圖式是人類大量經(jīng)驗的概括,是許多具有一些共同特點的活動“骨架”[5],對于人類的認知活動起到了許多的重要的作用。意象圖式的數(shù)量雖然有限,但它卻能幫助我們組織和理解更多的經(jīng)驗和事物,讓我們能夠以有限去把握無限,為人類的認知活動減少了些許負擔。
[1] 李福印.意象圖式理論 [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1):80—81.
[2] 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176.
[3] 黃華新,徐慈華.隱喻表達與經(jīng)濟性原則[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6(3):22—23.
[4] ZIPF G K.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Least Effort[M].Cambridge:Addison-Wesley,1949.
[5] 李福印.認知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02.
(責任編輯:竇 靜)
Image schem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cept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it is a simple structure from our daily body experience,is the high conclusion of human experience.However,a limited number of image schemata can help people to organize and understand things and experiences unlimitedly, can play an economic func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mplex cognitive activities.
image schema;“up-down”;function;economic
H03
A
1672-9536(2014)02-0061-03
2014-01-25
陳倩(1989—),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學文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現(xiàn)代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