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
基于安全鏈模型的海上平臺項目管理
丁文1孫莉1李建平2武英杰3
1海洋石油工程(青島)有限公司2大慶油田設計院3大慶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通過分析海上平臺安全影響因素,運用安全鏈模型構建海上平臺建設項目安全管理體系。從人員、信息、平臺、管理、技術、環(huán)境、經(jīng)濟等因素,結合主動行動、預防、準備、響應、恢復等反應生命周期的流程,得出影響平臺安全的關鍵要素,并以人員為中心,建立各要素結合的安全鏈模型,對影響海上平臺項目安全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安全管理措施。
海上平臺;安全因素;安全鏈模型;安全管理
1.1 人員因素
海上平臺直接或間接的參與人員包括業(yè)主、設計單位、承包商、監(jiān)理方、物資供應單位、平臺建設與運營的管理人員和技術操作人員等。各方的工作態(tài)度、安全意識及行為等均會影響到平臺的安全。尤其是現(xiàn)場的管理及操作人員,其個人素質、技術水平等決定了平臺運行情況,失誤將會是事故的導火索。通過加強對平臺作業(yè)人員的安全管理與安全教育,提高作業(yè)人員的能動性,可從人為層面預防安全事故的發(fā)生[1]。
1.2 管理因素
安全管理是指安全組織機構的建立,安全應急預案制定,員工安全培訓,安全、文明施工的法律、規(guī)章、規(guī)定的執(zhí)行實施,進度、質量、成本的控制等。安全管理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海上平臺項目的運作情況,主要從平臺自身管理,公司管理和第三方檢驗管理3個方面分析安全管理影響因素。平臺設立專門安全管理機構,平臺責任人的安全意識,決定了海上平臺對安全的重視程度,是海上平臺安全管理的基礎。公司管理同樣影響著海上平臺的安全。公司從上到下安全機構層級管理形成全員參與的安全管理網(wǎng)絡。第三方檢驗是是通過聘請有實踐能力的安全、技術檢驗機構,在中國海域對海上平臺進行第三方檢驗。
1.3 平臺因素
海上平臺安全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平臺設施設備、平臺結構損失和平臺壽命等3個方面。
1.3.1 平臺設施設備
由于海上平臺空間有限,設備布置相對緊湊,這也為事故埋下隱患,需要考慮消防、溢油應急處理、逃生、救援等措施來應對。海上移動平臺設備的設備種類繁多,鑒于安全因素,海上移動平臺對設備的可靠性要求極高。對于設備是否可以檢修,檢修的周期,檢修可否利用正常工作時間的間隙,有無備用設備等問題均需要具體詳細的考慮。根據(jù)設備的分類情況,還需對所有的設備建立檔案資料和維修計劃等。
1.3.2 平臺結構損壞
海上平臺結構受到海水腐蝕、海底沖刷、海洋生物附著等問題的干擾,還要經(jīng)受風、浪、冰及流等多種自然因素的影響。惡劣的外界環(huán)境長期作用于海上平臺,如果對于平臺的設計和使用不當,將造成平臺結構承載力下降,出現(xiàn)各種形式的損壞。平臺的損壞輕則造成效率降低、平臺傾斜,嚴重的情況可能造成火災、爆炸、碰撞等事故,這樣平臺的損壞將更加嚴重。平臺結構完好對海上平臺的正常運行起了決定性作用,因此將平臺結構損壞列為平臺安全影響因素。
1.3.3 平臺壽命
腐蝕、疲勞等這些漸變性失效與平臺的壽命密切相關。通過疲勞壽命預測結果和腐蝕評估結果來推斷平臺壽命。具體包括點腐蝕、縫隙腐蝕、電偶腐蝕、焊接腐蝕和接觸腐蝕等。
1.4 其他因素
1.4.1 技術因素
海上平臺作業(yè)人員的操作技術水平是平臺運行的保障,其安全操作的工藝流程、施工設計、技術改進措施等決定了安全運行可靠性的高低。
1.4.2 信息因素
海上平臺運營過程中,對相關人員活動、物料配備、機器設備運轉、施工工藝流程、外界環(huán)境、天氣狀況、問題處理等各種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運用、反饋等決定了安全運行。
1.4.3 環(huán)境因素
海上平臺涉及的環(huán)境因素主要包括風、浪、海流、潮汐、波、冰、地震和船舶密度等。海上平臺水域的通航密度(船舶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海上平臺的危險程度。
1.4.4 經(jīng)濟因素
在平臺建設與運行過程中,風險經(jīng)濟投入、設備購置、安裝費用和技術改進費用等,與平臺上人員的配置與管理、平臺機器設備管理、平臺壽命評估管理等方面相互影響,并共同影響平臺的運行。因此在安全管理過程中需要考慮經(jīng)濟因素。
通過以上分析得出,海上平臺項目安全管理需要考慮人員、管理、平臺、技術、信息、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等因素。在項目運行過程中,始終穿插著這7種要素的全部和部分影響,且各個要素在安全鏈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有所不同,明確各要素的作用及相互關系,進而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才能確保安全管理系統(tǒng)的穩(wěn)定[2]。
圖1 安全鏈模型
安全鏈安全管理理論起源于美國,隨著該理論的發(fā)展,逐步形成了由主動行動、預防、準備、響應到恢復的全過程安全管理體系,即全壽命周期的安全管理體系。安全管理體系由事前預防安全系統(tǒng)和事后事故處理系統(tǒng)構成,人處于中心位置,對其他要素進行協(xié)調管理,并將管理、平臺、技術、信息、環(huán)境和經(jīng)濟等因素結合組成安全鏈系統(tǒng),這些要素相互作用,直接或間接影響系統(tǒng)的安全運行。
根據(jù)安全鏈理論,安全流程體系由主動行動、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5個部分構成,用5個圓環(huán)依次代表這5個階段,其中最外層表示主動行動。有些業(yè)主單位對于海上平臺項目制定高標準安全制度,就屬于主動行動階段安全管理。其余4個層次依次作為上一層級的安全屏障,體現(xiàn)安全管理逐步深入的思想,并在上一層級作用失效后發(fā)揮作用?;謴涂偨Y層處于最內層,這一階段恢復平臺原狀,并總結經(jīng)驗和吸取教訓。
基于“以人為本”的理念,人處于模型的中心位置,這表明了人在安全鏈中的主體位置與主體作用,每個階段都涵蓋了6個系統(tǒng)要素,各要素在不同階段的側重點也不同,整合要素體系和安全流程體系構建出安全鏈模型,如圖1所示。
對于海上平臺安全鏈模型,人作為模型的關鍵,處于中心位置,對周圍6個要素進行協(xié)調管理,通過5層措施實現(xiàn)平臺安全系統(tǒng)管理。
(1)主動行動層。在平臺運行過程中,系統(tǒng)中的人員要主動識別和判定其他要素是否處于正常狀態(tài)。
(2)危害預防層。即使各要素均處于正常狀態(tài),在人員工作過程中,各要素相互影響,也可能會出現(xiàn)危險。這就需要系統(tǒng)內的人員從源頭上消除隱患。
(3)危害準備層。系統(tǒng)內的人員不可能完全識別所有隱患并采取措施,這就需要做好防范工作,分析各種可能發(fā)生的危害,評估危害后果,從而降低危害甚至避免損失。
(4)危害響應層。前三道屏障的作用雖然很大,危害還是會有出現(xiàn)的概率,危害發(fā)生時,應急能力十分關鍵,正確的應對才能緩解危害,阻止事故擴大。
(5)恢復總結層。事故處理完成后,系統(tǒng)狀態(tài)會受到或大或小的影響,這時需要采取措施使系統(tǒng)恢復正常狀態(tài),并總結經(jīng)驗教訓,提升系統(tǒng)穩(wěn)定性。
安全鏈模型綜合了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理論,精益系統(tǒng)管理思想,為項目安全管理提供了清晰可靠的思路。通過海上平臺安全影響因素分析,得出影響平臺安全的關鍵要素,并以人員為中心,建立各要素結合的安全鏈模型。對模型進行分析,將安全措施分為主動行動、預防、準備、響應和恢復5個層次進行深入探討,提出海上平臺項目的安全管理從預防到實施的安全管理流程,為海上平臺項目安全管理提供借鑒。
[1]趙曉明,韓麗粉,石磊,等.施工項目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與探討[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技,2008,6(5):123-126.
[2]雍瑞生.基于安全鏈模型的大型石化建設項目安全管理分析[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1,28(4):73-75.
(欄目主持 楊軍)
10.3969/j.issn.1006-6896.2014.7.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