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惠
摘 要:要構建一個完善的音樂課堂新秩序,要以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為前提、引人入勝的教學活動為源泉、準確有益的評價機制為動力、切實可行的“行為合同”為保障,還需一個機制靈活的調(diào)控器。
關鍵詞:課堂秩序;構建方法;案例展示;教學問題
音樂課堂教學中,相信大家都會有這樣一個困惑:那就是課堂一“統(tǒng)”容易死,一“放”容易亂。如何正確地把握這個度,使課堂教學有序高效地進行。
一、案例展示凸顯音樂課堂教學問題
在新課改背景下,出現(xiàn)過很多極端的例子,現(xiàn)回放幾個典型的鏡頭:
案例一:
一節(jié)音樂課上,老師正極其耐心地介紹“f表示強,mf表示中強,ff表示……”學生甲臉上毫無表情,眼睛盯著黑板一動不動,等老師提問他的時候,一臉茫然。
案例二:
一年級的音樂課上,教師跪坐在地上,請同樣也是席地而坐的學生欣賞歌曲《動物說話》(此舉動被視為建立平等、民主師生關系的新嘗試)。之后提問:“哪些小動物向我們走來了?”“它們怎么走的?”隨即就讓學生模仿動物,律動。教室里一下子就炸開了鍋,孩子們紛紛從地上爬起來,興奮地跳著、喊著,做著各種怪相,跳累了就坐在地上休息,吵鬧的聲音甚至淹沒了開得很響的音響。老師費力地扯著嗓子、拍著手,好不容易才讓學生們安靜了下來,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最后就以老師無趣的收場而告終。
以上兩個案例,曾經(jīng)在很多教師的課堂上出現(xiàn)過,老師們對這些問題都感到很頭痛,尤其是對于剛剛踏上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來說,更是顯得手足無措。
教師神采飛揚、抑揚頓挫;學生屏聲斂息、正襟危坐。這或許是許多教師心目中理想的課堂境界。但是,這樣一種好標準的課堂紀律現(xiàn)如今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與挑戰(zhàn),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質(zhì)疑,因為它只注重了教師傳輸信息渠道的通暢,而忽視了學生接受文化知識的渠道是否通暢。隨著新課改的啟動與實施,要求構建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運行體系呼聲已越來越高。于是,教師們紛紛開始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教學嘗試,然而,結果又如何呢?事實證明:盲目地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教學方法并不明智。因為教師為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盲目地把課堂交給學生,人為地淡化課堂秩序,使課堂成了“一盤散沙”。這是由于對新課程理解和把握不當造成的。
案例三:
音樂課堂上,教師激情四溢,從簡單的幾個音入手,組成一首完整的歌曲。學生身臨其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充分體驗音樂并發(fā)表自己對音樂作品的見解,課堂氣氛歡快活潑、輕松自然,節(jié)奏有快有慢。顯然,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音樂新課堂。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才會受約束而不呆板,自由而不散漫,課堂活而不亂,“活”得有序。
心理學家弗雷法克·瓊斯研究認為,無序的課堂會使教師失去50%的教學時間。新課標提倡開放的音樂課堂文化,并不是要棄良好的學習紀律和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規(guī)則于不顧,而是要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創(chuàng)造出一個理想的音樂課堂。而在目前的教育形式下,建立一個完善的課堂新秩序已經(jīng)顯得很有必要。
二、構建“活而不亂”的音樂課堂新秩序的方法
1.“活而不亂”的前提
(1)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
在孩子的眼中,音樂教師是“愉快”的代名詞,是他們的“快樂天使”,所以,我們必須用良好的行為營造一種自由寬松且能感化學生心靈的學習氛圍。如,一年級《幸福拍手歌》的欣賞教學,在做律動游戲時,很多學生做拍拍手、跺跺腳、聳聳肩的動作。其中,有位學生的動作讓周圍的學生捧腹大笑,原來他在游戲時做拍拍屁股的動作。這時教師要肯定這個學生富有個性的表演,這樣就給學生營造了一個有安全感的學習氛圍,使他們敢于行動,讓學生在輕輕松松的音樂課中提高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
(2)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所謂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指師生在教育活動中情感的接受、相容和相互需要,它是學校各項人際關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人際關系,對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和創(chuàng)造性人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具有特別的意義。
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全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原動力,對提高課堂效率是十分重要的。關系融洽,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調(diào)動起學生極大的熱情去參與學習。反之,則嚴重阻礙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當然,更談不上課堂效益的提高。
奧爾夫說:“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顆音樂的種子,教師的作用就是使這顆種子發(fā)芽。”因此,教師應有一種對話意識,一種呵護“種子”生根發(fā)芽的真摯感情,讓學生在一個民主和諧、快樂的教學氛圍中靈動思維。
2.“活而不亂”的源泉
(1)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
音樂教師在設計音樂課堂教學活動時,要充分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從而合理安排教學活動,做到動靜結合。高年級和低年級對活動內(nèi)容的需求是不同的。低年級的內(nèi)容相對比較簡單:歌詞比較短,內(nèi)容天真幼稚,節(jié)奏簡易,音域較窄。針對這些特性結合低年級學生愛動的特點,教師應多安排學生唱游和表演活動,讓音樂澆灌他們內(nèi)心深處的藝術種子,使之生根發(fā)芽。而高年級要在活動中增加一點難度和深度:歌詞較長,歌曲多為幾段體,樂理知識深難,內(nèi)容有一定的意義和內(nèi)涵,音域較寬,有一定的技巧等。所以,教師應從教學的實際上去安排活動,體現(xiàn)它的教育價值。同時,教師設計的活動要循序漸進、有吸引力。
在《打花巴掌》一課的教學中,從好玩常見的拍手游戲入手,讓學生感受和體驗童謠的樂趣,并能很快回憶、再現(xiàn)出自己曾經(jīng)念過、唱過、玩過的一些童謠。基于這個情境,教師出示了自己創(chuàng)編的童謠,讓學生模仿著也來創(chuàng)編,于是學生非常積極,以自己生活學習中的寫字、畫畫、跳舞、唱歌等為題材,創(chuàng)作了許多生動有趣的童謠段子。老師則用其中一個小朋友創(chuàng)編的童謠為歌詞,配上本冊教材中的歌曲旋律,學生非常感興趣,紛紛模仿,結果唱出了非常精彩有趣的童謠,本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結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老師并沒有刻意制作多么復雜的多媒體課件,僅是在課前注重了對教材、教學內(nèi)容、教學結構的合理編排,因此,在課堂上沒有一個學生違反課堂紀律,從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設計生動有趣的學習活動
①課堂引入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币惶煤玫囊魳氛n,課堂引入在教學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恰當?shù)恼n堂引入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增長學生的求知欲。
引入新課時,教師可以采用聯(lián)想、啟發(fā)、推斷等不同的語調(diào),使學生產(chǎn)生求知的渴望。也可以用猜謎、做游戲、表演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②引發(fā)競爭
音樂課上,老師在傳授音樂知識時,由于有些內(nèi)容過于抽象,不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如:在學習樂理知識的過程中往往只有個別學生在認真聽講。依據(jù)小學生具有爭強好勝、渴望表現(xiàn)的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小比賽。在相互競爭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改進課堂紀律。
③適當?shù)男【毩?/p>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或在學完新內(nèi)容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做適當?shù)木毩暋.斎?,在布置小任務時,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因素:
Ⅰ練習要有所選擇
學生掌握音樂知識的程度存在差異決定了其做練習的速度必定不一,做得快的學生有可能會在課堂上做其他小動作,或去影響他人。教師可以設置幾條難易不同的練習,供學生選擇。如:筆者執(zhí)教四年級的《我是少年阿凡提》一課,在上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計了三種打擊樂器的圖譜:
在這三種節(jié)奏中,碰鈴相對要簡單些,學生就可以自主地選擇難一點的或簡單一點的節(jié)奏進行練習。這樣,不但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體現(xiàn),而且也不會有多余的時間去做小動作。
Ⅱ練習的難度要適中
如果難度太大,學生就有可能做不下去,或是粗略、盲目應付;如果太簡單,學生也會失去興趣,注意力也會發(fā)生轉(zhuǎn)移。
Ⅲ練習要有趣味性、挑戰(zhàn)性
音樂教學必須是現(xiàn)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zhàn)的。增強練習的趣味性,學生能認識到學習是有趣的,是一種精神享受。
總之,要構建一個完善的音樂課堂新秩序,要以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為前提,引人入勝的教學活動為源泉,準確有益的評價機制為動力,切實可行的“行為合同”為保障,還需一個機制靈活的調(diào)控器。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才會受約束而不呆板,自由而不散漫,課堂活而不亂,“活”得有序。
參考文獻:
[1]周小山.新課程的教學策略與方法[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02.
[2]吳銳淼.中小學音樂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