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樹
1992年的北京,有我最深的迷茫。
我辭去了教師的工作,帶著想當導演的夢想孤身來到傳說中的首都。那一年我27歲,理應娶妻生子,擁有一份歲月靜好的生活。我卻一轉身,告別了那樣的安穩(wěn)。27歲的我害怕過那種被復印一般的日子。
與所有的北漂一樣,我住地下室,不出三個月便身無分文,只能靠打些零工來維持生計。但每日,我都會去電影學院做旁聽生,然后和一群同我一樣懷揣著導演夢的哥們兒一起喝著劣質的白酒,把未來吹得天花亂墜,一覺醒來,再面對骨感得硌人的現(xiàn)實。
母親病危的電報發(fā)至北京我的一個老鄉(xiāng)那里時,我沒有還鄉(xiāng)。我清楚地記得當時我的兜里只有兩塊錢,重要的是,如此回去,只能讓母親更加閉不上眼睛。那天,我拿著那封電報一個人從南走到北,又從白天走到黑夜。我在地下通道里饑腸轆轆地聽到了那首歌:“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問,為什么……”我被這首歌擊中了。當然,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實在走不動了。我一屁股坐在那里,聽那個長發(fā)的流浪歌手彈著他那把破吉他投入地唱著。神奇的是,這首歌我只聽了一遍,便可以唱下來,似乎我走了一天就為和這首歌相遇一般。我將兜里僅有的兩塊錢放在那個歌手的吉他袋子里,對他說:“哥們兒,我能跟你一起唱一下剛才那首歌嗎?”他說:“沒問題。它叫‘水手,是一個叫鄭智化的人唱的?!庇谑牵覀z在夜間九點的地下通道將這首歌唱了一遍又一遍,仿佛這首歌是我們的原創(chuàng)一般。離家后的所有滋味在那一刻都從我的胸腔里迸了出來,我淚流滿面,嗓音沙啞。好多人圍觀,很多人解囊,還有很多的人跟著我們一起唱……
那天之后,我尋得了一份距離導演很近的工作:做群眾演員。不管怎樣,有一天回到家鄉(xiāng)我可以跟人家說電影和電視是怎么拍出來的。在一次拍飛摩托車的戲時,導演給了我一個做替身的機會,他說:“一旦這次成功,你就可以成為替身演員了,這比做群眾演員要有前途得多?!钡?,我在那次替身生涯中失去了自己的前途———摔得頭破血流。醫(yī)生說:“若不是年輕,肯定會喪命?!庇耙暪局桓读酸t(yī)療費便不再管我了,而年輕、驕傲的我認為,跟人談錢談賠償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更何況是我自己為了所謂的前途而選擇鋌而走險的呢?
出院后,我在北京又待了兩個月,很潦倒,也很絕望。自己也知道,留下來只是無謂的堅持,其實已經沒有了方向。我打了半個月的工,然后用那些錢買了一把二手吉他,站在地下通道里唱了一個半月,只唱一首歌———《水手》。我用那些賣藝得來的錢換了一張回鄉(xiāng)的火車票。
來時,一個人,走時,也一樣。
我又回到了原來的學校,繼續(xù)做一名美術教師,戀愛,生子。對學生五花八門的理想有時會在心里失笑一下,贊賞一下,以及小小地凄涼一下……
一天,我的一個學生離家出走去了北京。走之前,他給我發(fā)了一條短信:“老師,等著我一夜成名吧?!笨粗菞l短信,我仿佛看到27歲的自己,出發(fā)時和他一樣———青春、不羈,理想猶存。那天,我一個人在歌廳唱了那首已經“人老珠黃”的《水手》,唱給我遠行的學生,也唱給我終于逝去的青春。
在這熟悉的歌聲里,我與當年的自己相遇并和解———我懷念那充滿激情的歲月,經過了它,我才有了現(xiàn)在的沉穩(wěn)與安寧,我才可以在更老的未來對自己說:這一生,無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