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國躍
牙槽嵴劈開術對牙槽骨水平寬度不足種植牙患者的效果觀察
于國躍
目的探討牙槽骨水平寬度不足的種植牙患者應用牙槽嵴骨劈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收集要求種植固定修復的上頜牙列缺失患者48例,所選患者有充足的牙槽嵴高度(>10 mm),但牙槽嵴骨寬度僅3~4 mm,牙槽骨骨量不足且基牙分布不均,采用牙槽嵴骨劈開術形成唇頰側骨瓣,在腭側骨板與唇頰側骨瓣之間共植入75枚種植體。術后6個月種植修復,定期隨診。結果種植區(qū)軟組織愈合好,種植體骨結合良好,牙槽嵴寬度增加達4~5 mm,平均增寬4.4mm,2枚種植體術后6個月失敗,失敗率為2.67%,剩余種植體均穩(wěn)固性好,完成烤瓷修復后美學效果好,追蹤24個月以上,無種植體失敗。結論牙槽嵴骨劈開術保證了牙槽骨厚度不足患者的種植修復難題,效果顯著。
牙槽嵴;劈開;種植體;骨量不足
種植牙是指一種以植入骨組織內的下部結構為基礎來支持、固位上部牙修復體的缺牙修復方式[1]。常規(guī)的牙種植手術中,對牙槽骨的高度和寬度有一定的要求,所要求牙槽骨高度一般能夠達到,但常有較多上頜牙列缺失患者,缺隙部位牙槽嵴寬度較窄,常規(guī)的種植手術很難順利完成種植體的植入[2]。近年來,牙槽嵴骨劈開術因其骨增量效果好而在臨床上得到了進一步的應用[3]。本文對上頜前牙區(qū)牙槽嵴厚度為3~4 mm的病例采用骨劈開術,同期植入種植體,取得滿意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浙江省浦江口腔醫(yī)院種植科就診并要求種植固定修復的患者48例,其中男22例,女26例;年齡38~67歲,平均(52±1.5)歲;缺失牙共75顆,有充足的牙槽嵴高度(>10mm),但牙槽嵴骨厚度僅3~4 mm,平均3.2mm,牙槽骨骨量不足且基牙分布不均,采用牙槽嵴骨劈開術,共植入NobelReplace種植體[廠家:諾??粕藤Q(上海)有限公司,批號:429630]56枚,OssTem種植體[廠家:奧齒泰(北京)商貿有限公司,批號:FGP11B016]19枚,兩種共75枚。術后6個月種植修復,定期隨診。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參照文獻[4]。
1.3 手術方法術前準備:手術前攝取全景片以了解患者上頜牙槽骨的形態(tài)和骨密度,同時對牙槽骨的寬度及高度進行預測,進而擬定種植體的直徑、長度及數目等,判斷確定植入的位置及方向[5]。手術步驟:局部麻醉,在牙槽嵴頂偏腭側作橫向切口,在橫向切口兩端再作頰側鄰牙垂直切口,牙槽嵴頂處翻開粘骨膜瓣至牙槽嵴厚度明顯增加處,然后切斷骨膜,僅剝離黏膜瓣,這樣既充分暴露了牙槽嵴頂及其冠方部分的骨質,又保留了頰側骨壁根方部分的骨膜[6]。用超聲骨刀或701#裂鉆在唇頰側骨板作兩垂直切口,鉆透唇頰側骨皮質,但不能傷及腭側骨皮質,垂直切口與鄰牙牙根保持2 mm距離[7],長度為擬植入種植體長度的50%~60%。用超聲骨刀或劈骨鑿從牙槽嵴頂沿切口方向向根方輕輕鑿入,用Oss-Tem骨劈開工具逐漸將唇側骨板與腭側骨板分離,形成青枝骨折[8],唇頰側形成帶骨膜的骨皮質瓣,保證腭側骨板厚度>1.0mm。多牙種植時,可行多個垂直截骨,分塊劈開。骨劈開后按所需方向逐級備洞,為了保證初始穩(wěn)定性,從先鋒鉆開始每級鉆孔縮短10%長度,完成植入道后,植入種植體。在骨間隙處填充
人工骨粉,覆蓋膠原膜,徹底松弛唇側軟組織瓣,在無張力狀態(tài)下嚴密縫合傷口。術后常規(guī)服用抗生素1周,漱口水漱口2周,術后2周拆線。5~6個月時拍X線片觀察種植體位置和骨結合狀況,作二期牙齦成型術。再過3~4周后取模做烤瓷固定義齒修復。修復后定期隨訪24個月。
種植區(qū)軟組織愈合好,種植體骨結合良好,牙槽嵴寬度增加達4~5mm,平均增寬4.4 mm。一期手術共植入75枚種植體,2枚種植體術后6個月骨整合較差,給與取出,失敗率為2.67%(2/75),剩余種植體均穩(wěn)固性好,完成烤瓷修復后美學效果好。修復后定期隨訪、復查,在追蹤的24個月內種植體穩(wěn)固,X線檢查所有種植體邊緣骨吸收≤1mm,無種植體失敗。
臨床常規(guī)種植牙需要在牙槽骨上鉆一個種植窩洞,要求種植體植入后頰舌側至少有1.5mm的骨質,這就要求牙槽嵴寬度至少>6.5 mm。然而,當患者牙缺失后,牙槽骨會發(fā)生生理性吸收和改變,這就導致牙槽骨菲薄,骨量不足。當牙槽嵴比較窄時,常規(guī)的種植改變不了牙槽嵴寬度,即便種植了義齒,由于種植體兩側沒有足夠的骨量,也會引起種植失敗,有時候種植點位選擇不當,會達不到正常的咬合關系,牙槽骨不夠豐滿的話,軟組織會有局部凹陷,也達不到更好的美觀效果。骨劈開技術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增寬牙槽嵴和改善骨量不足的方法[9]。此方法利用骨組織的彈性,使唇頰側骨板在壓力下發(fā)生位移,直至種植體順利植入。由于下頜骨有大量高密度的皮質基骨,骨板彈性差,不推薦進行骨劈開術。骨劈開術的風險主要在于唇頰側骨板發(fā)生完全骨折。一旦發(fā)生骨折,只有將骨折片敲碎,采用GBR技術。另外,骨劈開后有時種植體植入的穩(wěn)定性會較差,采用有自攻性的植體會有較大的優(yōu)勢,如Nobel-Active植體。手術截骨時,采用超聲截骨刀,可保證手術的精確性及安全性。
本文顯示,患者種植后種植區(qū)軟組織愈合好,種植體骨結合良好,牙槽嵴寬度增加達4~5 mm,平均增寬4.4 mm。一期手術共植入75枚種植體,2枚種植體術后6個月失敗,剩余種植體均穩(wěn)固性好,完成烤瓷修復后美學效果好,定期隨訪發(fā)現在追蹤的24個月內種植體穩(wěn)固,X線檢查所有種植體邊緣骨吸收≤1mm,無種植體失敗。綜上所述,牙槽嵴骨劈開術使牙槽骨寬度在3~4 mm的病例有了一期種植的可能,同期植入種植體保證了牙槽骨厚度不足患者的種植修復難題,效果顯著,可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使用。
[1]徐世同,周磊,劉衛(wèi)平,等.“夾心植骨”預防骨劈開術后唇頰側骨壁吸收的臨床研究[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1,16(1): 69-72.
[2]徐世同,周磊,宋光保,等.上頜前牙區(qū)牙槽嵴骨劈開增量同期種植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09,9(2):64-66.
[3]周藝群,洪振華,程志鵬,等.牙槽骨劈開術同期牙種植的臨床應用[J].口腔醫(yī)學, 2011,31(3):136-138.
[4]馬敏,龍文.骨劈開技術在上頜前牙區(qū)種植術中的應用[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 2011,16(2):113-115.
[5]陳廣華,欒明亮,董凱麗,等.骨劈開技術在上頜前牙區(qū)種植的臨床效果觀察[J].口腔醫(yī)學,2012,32(11):695-696.
[6]薛金波.對實施骨劈開增量同期種植術患者的臨床護理分析[J].求醫(yī)問藥,2011, 9(10):139-142.
[7]張輝秋,孫連碧,蔣劍暉,等.骨劈開術在口腔種植骨增量中的應用[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2,40(5):1178-1181.
[8]蔡瀟瀟,莫安春,宮蘋,等.骨劈開延期擴張技術在種植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2013,18(2):92-95.
[9]林野.中國無牙頜患者種植修復的特殊性:回顧性研究[J].中國口腔種植學雜志, 2011,16(1):72-73.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4.068
R782.1
A
1671-0800(2014)04-0484-02
305010寧波,寧波市第一醫(yī)院
陸盛,Email:nbls66@126.com
作者單位:322200浙江省浦江,浦江口腔醫(yī)院
通訊作者:于國躍,Email:5264367 9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