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林峰,沈曉園,潘凱達
心肺復蘇后患者降鈣素原的變化及預后判斷的臨床價值
俞林峰,沈曉園,潘凱達
目的探討心肺復蘇后患者降鈣素原(PCT)的變化及對預后判斷的價值。方法將44例心肺復蘇后患者按預后情況分為A組(復蘇成功后存活>72h,但最終1周內(nèi)死亡,29例)、B組(復蘇成功后存活>1周,15例)。檢測入院后12、24、48、72h的PCT值。觀察不同時間段PCT變化趨勢,分析PCT變化的臨床意義及對預后判斷的臨床價值。結果兩組入院后12 h的PCT值均高于24、48、72 h的PCT數(shù)值;兩組隨著時間的推移,PCT值總體均有下降,但A組下降緩慢;兩組48、72h的PCT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結論心肺復蘇后患者PCT值存在明顯升高的現(xiàn)象,通過動態(tài)觀察PCT值變化,可能對判斷心肺復蘇后患者預后有積極作用。
心肺復蘇術;降鈣素原;預后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杭州市蕭山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病房(ICU)救治的心肺復蘇后患者44例,均符合突發(fā)心跳呼吸肺驟停,年齡>14歲,經(jīng)心肺復蘇后自主循環(huán)恢復,存活大于>72 h;排除疾病終末期心跳呼吸肺驟停,放棄搶救者。其中男23例,女21例;年齡20~85歲,平均(62.5± 6.8)歲?;颊呔凑?010《國際心肺復蘇指南》進行搶救及治療。按預后情況分為A、B組,A組:復蘇成功后存活>72 h,但最終1周內(nèi)死亡,29例;B組:復蘇成功后存活>1周以上,15例。
1.2 方法于入院后12、24、48及72h檢測PCT數(shù)值。檢測方法:靜脈采血2ml,EDTA抗凝,離心后提取50 l以上血清,采用免疫熒光法測定PCT(Kryptor PCT),試劑由德國BRAHMS公司提供。1.3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入院后12 h的PCT值均高于24、48、72 h的PCT值,B組隨著時間的推移,PCT值總體均有下降(=12.83,<0.05);但A組下降緩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81,>0.05)。兩組間12、24 h PCT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48、72 h PCT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見表1。
隨著社區(qū)初級心肺復蘇技術的普及和醫(yī)療機構高級生命支持技術的進展,各種原因導致的心搏呼吸驟停患者得到了及時的救治,但是情況仍不容樂觀。2007年的一項研究顯示24 132例心肺復蘇患者入ICU后的院內(nèi)病死率高達71%[2]。因此,如何提高心肺復蘇后患者存活率是擺在醫(yī)務工作者面前的嚴峻課題,尋找更敏感的預后監(jiān)測指標是臨床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PCT是一種無激素性的糖蛋白,由116個氨基酸組成,相對分子質量為13×103。PCT對于診斷系統(tǒng)性細菌感染和膿毒血癥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等方面的價值早已被發(fā)現(xiàn),在2001年國際膿毒血癥會議已把PCT作為膿毒癥診斷指標之一[3]。近年報道,創(chuàng)傷、燒傷、重癥胰腺炎及心肺腦復蘇等非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應激反應初期可表現(xiàn)為血清PCT濃度顯著升高,實驗條件下已發(fā)現(xiàn)健康志愿者靜脈注射小劑量細菌內(nèi)毒素后PCT于12~48h達高峰[4]。本研究24hPCT值高于其余時間點值,且心肺復蘇后兩組12、24hPCT值均明顯升高,且升高的幅度遠大于臨床預測感染界定值(PCT>0.05),此時PCT值的升高不能以感染來圓滿解釋,推測是因為心肺復蘇后繼發(fā)
表1 兩組不同時間點PCT值ng/ml
[1]Gando S,Nanzak S,Morimoto Y,et al.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creases soluble vaseular endothelia adhesion molecules and neutrophil elastase associated with endothelial injury[J].Intensive Care Med,2000,26(1):38-44.
[2]NolanJP,Laver SR,WelchCA,etal.Outcome following admission to UK intensivecareunits after cardiac arrest:asecondary analysis of the ICNARC case mix programme data-base[J].Anaesthesia, 2007,62(12):1207-1216.
[3]姚詠明,盛志勇,林洪遠,等.膿毒癥定義及診斷的新認識[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 2004,16(6):321-324.
[4]WannerGA,Keel M,SteckholzerU,e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alcitonin plasma levels and severity of injury,sepsis,organ failure,and mortality in injured patients[J].CritCareMed,2000,28(4):950-957.
[5]CastelliGP,PognaniC,CitaM,eta1.Procalcitoninasaprognos-tic anddiagnostictool forsepticcomplicationsaftermajortrauma[J]. Crit Care Med,2009,37(6):1845-1849.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4.028
R563
A
1671-0800(2014)04-0422-02心跳呼吸肺驟停是威脅人類生命的危險疾病,提高心肺復蘇術后患者存活率是醫(yī)務工作者不斷思考的問題之一。心肺復蘇過程是炎性反應過程[1],大量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缺氧、酸中毒及隨后的缺血-再灌注損傷等因素均可造成多種炎癥標志物的釋放,降鈣素原(PCT)是其中較為重要的一種。臨床發(fā)現(xiàn)心肺復蘇后早期PCT往往有較為明顯的升高。本研究對心肺復蘇后患者早期行?PCT檢測,探討其水平變化及對預后判斷的價值?,F(xiàn)報道如下。
311200杭州,杭州市蕭山區(qū)第一人民醫(yī)院
俞林峰,Email:xhylf571@ 163.com全身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臟器嚴重灌注不足,出現(xiàn)嚴重器官功能障礙、多器官功能衰竭綜合征(MODS)時血漿PCT大量分泌,濃度顯著升高,而且升高的程度與臟器功能損害嚴重程度及預后密切有關。在嚴重多發(fā)傷患者中,PCT此種變化特點已經(jīng)被發(fā)現(xiàn)[5]。本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48h后,兩組PCT雖然均有下降趨勢,但預后不佳組(A組)PCT值下降緩慢,預后較佳組PCT值下降明顯,兩組48、72h PCT值變化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心肺復蘇后預后不佳者有著更多和更嚴重、更長時間的臟器功能損傷,頑固性MODS和全身炎癥反應下多種促炎細胞因子(如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等)可以刺激PCT的持續(xù)釋放。以上結果提示血清PCT水平高低能反映重要臟器功能疾病的嚴重程度,血清PCT越高,病情越重;持續(xù)升高者常提示疾病預后不良;當治療有效時,血清PCT則明顯下降??傊?,通過動態(tài)觀察PCT值變化,可能對判斷心肺復蘇后患者預后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