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飛,趙嘉林
丁酰膽堿酯酶U/K多態(tài)性在中國人群中晚發(fā)型阿爾茨海默病中的研究
宋飛,趙嘉林
目的探討丁酰膽堿酯酶多態(tài)(BCHE U/K)與APOE 4在晚發(fā)型阿爾茨海默?。↙OAD)發(fā)病風險中的作用。方法在443例中國人群樣本中探討B(tài)CHE和APOE這兩個基因的多態(tài)性及與LOAD發(fā)病的關系。結果根據(jù)APOE 4分層后,在不攜帶APOE 4者中具有BCHEU/K基因型和K等位基因與LOAD發(fā)病風險相關。結論BCHE基因U/K多態(tài)性在中國LOAD人群中是一個可能的APOE 4依賴性風險因子。
阿爾茨海默??;丁酰膽堿酯酶;載脂蛋白E類;基因分型;多態(tài)性
阿爾茨海默病(AD)是一種常見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退行性疾病,分早發(fā)型和晚發(fā)型兩種,晚發(fā)型AD(LOAD)的發(fā)病機制與關聯(lián)基因均不明確。丁酰膽堿酯酶(BCHE)是一種乙酰膽堿水解酶,參與形成淀粉樣蛋白[1]。有研究表明,載脂蛋白E(APOE)4
等位基因已被確定為LOAD風險基因,但它并非引發(fā)AD的充要條件[2]。為了研究中國人群中BCHE U/K多態(tài)是否與LOAD相關,與APOE 4相互作用是否會對LOAD的發(fā)生產(chǎn)生可能的增效作用,本研究對BCHE和APOE兩個基因多態(tài)性的基因分型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四家醫(yī)院(北京醫(yī)院、北京老年醫(yī)院、北京友誼醫(yī)院、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收治的LOAD患者443例,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253例,其中男117例,女136例;年齡65~97歲,平均(77.1±6.40)歲。對照組190例,其中男98例,女92例;年齡65~93歲,平均(74.4±6.23)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
1.2 基因分型標準法提取外周血白細胞基因組DNA,20l PCR體系使用BCHE引物,F(xiàn):5’-ACA GGA AAT ATT GAT GAA GCA GAA-3’;R:5’-TGG TGT ACA GTG TTT CAA TAT TTA A-3’;反應程序為94℃,5min,40循環(huán)(94℃30s,53℃40s,72℃30s)72℃,10min。APOE與BCHEPCR產(chǎn)物分型參考文獻[3]。
1.3 統(tǒng)計方法使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確定LOAD試驗組與對照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BCHE基因U/K多態(tài)與AD的相關性通過2檢驗計算值。用邏輯回歸分析檢驗APOE和BCHE多態(tài)互作對AD風險的影響。<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關于BCHE生物功能和遺傳研究的證據(jù)提示該基因可能跟AD的發(fā)病有關。BCHE基因中包括不同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SNP),如最常見的U/K多態(tài)是一個位于1 615位(GCA改變?yōu)锳CA)的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導致539位丙氨酸到蘇氨酸的改變,這個SNP會導致血漿中BCHE濃度減少30%。到目前為止,BCHEU/K多態(tài)和AD的關聯(lián)性已經(jīng)在不同的人群中(包括歐洲高加索,美洲高加索,東亞等地)進行了10余次研究,但結果之間相互矛盾。BCHEU/K多態(tài)LOAD的關聯(lián)分析之前在中國一個小規(guī)模人群樣本中(38例試驗和40例對照)進行過一次[4],但與本研究結論不同,由于小樣本所導致的假陰性結果可能是這種不同結論產(chǎn)生的原因。目前關于BCHEU/K多態(tài)與LOAD發(fā)病的關系仍然沒有明確的結論。
本研究表明,BCHE基因中U/K多態(tài)性可能是中國人群中LOAD的一個風險基因。BCH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頻率在試驗組與對照組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5),表明這個基因多態(tài)性很可能同中國人群中的LOAD相關聯(lián)。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BCHE基因K等位基因和APOE 4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對LOAD的風險有關(=0.002)。根據(jù)有無攜帶APOE 4等位基因分組,同K等位基因相關導致風險顯著性增加的只存在于APOE 4非攜帶者中。這種結果表明,在中國LOAD人群中,BCHE基因的U/K多態(tài)性是一個APOE 4依賴性風險因素。
表1 BCHE U/K多態(tài)在LOAD試驗組與對照組中的基因型與等位基因頻率例(%)
表2 BCHE U/K多態(tài)在APOE 4攜帶與非攜帶者中的基因型與等位基因頻率分布例(%)
致謝:感謝國家人口計生委科研所王晶、周思睿、王彬彬等提供實驗幫助。
[1] Ne e ?oku ra A. Butyrylcholinesterase:Structure and Physiological Importance[J].Turkish Journal of Biochemistry,2003,28(2):54-61.
[2] Blacker D, Haines JL, Rodes L, et al. ApoE-4and age of onset of Alzheimer’s disease:the NIMH genetics initiative[J]. Neurology,1997,48:139-147.
[3] Ghebremedhin E, Thal DR, Schultz C, etal. Age-dependent association betweenbutyrylcholinesterase K-variant and Alzheimerdisease-related neuropathologyin human brains[J]. Neurosci Lett,2002,320(1/2):25-28.
[4] Bi S, Zhang Y, Wu J, et al. Associationbetween 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protein gene, butyrylcholinesterasegene and Alzheimer' s disease in Chinese[J].Chin Med Sci J,2001,16(2):71-75.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4.013
R741
A
1671-0800(2014)04-0397-02
2014-02-10
(本文編輯:孫海兒)
315040寧波,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
宋飛,Email:iamsongfei@ 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