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蓮 吳元財 張啟萍 嚴偉行 石海章 (青海省湟中縣上新莊鎮(zhèn)獸醫(yī)站 811600)
甲磺酸達氟沙星是繼恩諾沙星之后又一獸醫(yī)專用的喹諾酮類抗菌藥。該藥水溶性好,可經多種給藥,具有廣譜、高效等特點,尤其是肺組織的藥物濃度是血漿中濃度的4~7倍,因此對動物呼吸道等常見病原菌均有較好的抗菌活性,是治療畜禽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首選藥物。本試驗研究了達氟沙星與恩諾沙星對豬大腸桿菌和呼吸道自然感染的臨床療效作對比,為臨床推廣應用本藥提供了理論依據。
(1)受試藥物:2.5%甲磺酸達氟沙星注射劑,含達氟沙星25mg/ml。(2)對照藥物:2.5%恩諾沙星注射劑。(3)動物:豬60日齡以內發(fā)病豬,200余頭。(4)試劑:各種培養(yǎng)基,細菌學檢查用和各種試劑,抗血清等。(5)器材:微生物分離、培養(yǎng)、鑒定用器材、顯微鏡及豬舍設備等。(6)飼料:豬全價配合飼料(不含任何抗菌藥物)。
1.2.1 試驗一 (1)動物選擇:試驗選擇取出生后60日齡以內的有腹瀉癥狀的乳、仔豬,并逐窩逐頭取新鮮糞便進行細菌分離培養(yǎng),并進行細菌學鑒定,確定為腸型大腸桿菌感染的乳、仔豬可視為試驗動物,并詳細記錄病豬發(fā)病癥狀。(2)動物分組:從感染腸型大腸桿菌的豬群按窩分成5組,每組20~23頭。其中3個達氟沙星注射劑組,1個對照藥物組和1個陽性對照組。即低劑量組,注射達氟沙星0.75mg/kg體重;中劑量組注射達氟沙星1.25mg/kg體重;高劑量組注射達氟沙星2.5mg/kg體重;對照藥物組注射2.5%恩諾沙星注射劑0.1ml/kg體重;陽性對照組(不給藥組)。(3)給藥:治療組豬分別肌注受試藥物或對照藥物,1次/d,連續(xù)給藥3d。(4)細菌學檢查:給藥后,從各組中抽取5頭豬,標記并進行細菌學跟蹤檢查,每天采集新鮮糞便1次,進行細菌分離、鑒定,此項檢查連續(xù)進行5d。(5)臨床觀察:仔細觀察和記錄各組豬注射部位的刺激癥狀、臨床變化和死亡情況,對死亡豬進行剖檢,并取小腸內容物進行分離培養(yǎng)。(6)稱重:于給藥前稱各組豬的體重,試驗結束時再稱各組 豬的體重,以對照藥物組豬的平均增重計為100%,計算各組豬的相對增重率。(7)藥效評價:計算達氟沙星注射劑治療組的藥物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
1.2.2 試驗二 重復試驗一 動物選擇、各治療組給藥、細菌學檢查、臨床觀察、稱重、藥效評價完全同試驗一。
自然感染乳、仔豬(3~15kg)的發(fā)病癥狀主要表現為:精神萎糜、嚴重腹瀉,稀便從肛門沿會陰下滴,脫水,體溫升高,食欲不振或絕食,從肛門取糞便進行細菌學分離鑒定,均為致病性大腸桿菌感染。各組豬的發(fā)病情況見表1。從表1可見,第1次給藥后,除低劑量組外,其它各給藥組的發(fā)病癥狀明顯后轉,個別豬開始采食或食量增加,到第2天發(fā)病癥狀明顯減輕,發(fā)病率明顯降低,而低劑量組到第3天發(fā)病癥狀明顯好轉,陽性對照組豬的病癥進一步加重,并相繼出現死亡。受試藥物各組的注射部位有輕微的刺激癥狀,第2天自行恢復。各組豬的死亡情況及10d內的增重情況見表1、2。從表1、2可見,各給藥組的死亡率均明顯低于陽性對照組,其中高、中劑量組和對照藥物組的死亡率為0,低劑量組的死亡率為9.5%。試驗結束后(10d),各給藥組豬的相對增重率均高于陽性對照組。
表1 試驗一各組豬的發(fā)病率 (%)
表2 試驗一豬死亡率和相對增重率 (頭、%)
細菌學檢查,從第1次給藥開始,每天從肛門取糞便進行細菌學分離鑒定,各給藥組到第5天,均未能分離到致病性大腸桿菌,而陽性對照組100%的豬均能分離到致病菌。對死亡的豬進行剖檢,發(fā)現均出現胃腸道嚴重病變,取病料涂片檢查和分離鑒定,均有致病性大腸桿菌。
自然感染細菌性呼吸道病癥的豬(體重11~26kg)出現了程度不同的病癥:體溫升高到40.5~42.6℃,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約80%以上病豬咳嗽,有的豬從鼻腔中流出粘性分泌物,約80%病豬出現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難。取鼻腔內分泌物進行細菌學分離鑒定。經鑒定,65%病豬為支原體感染,35%病豬為支原體和多殺性巴氏桿菌混合感染。各組豬的發(fā)病情況見表3。從表3可見,第1次給藥1d后,除低劑量組外,其它各給藥組豬的發(fā)病癥狀明顯減輕,發(fā)病率開始明顯降低,高、中劑量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對照藥物組,而陽性對照組豬的病癥未減輕,有的進一步加重,發(fā)病率未降低。受試藥物組的注射部位有輕微的刺激癥狀,主要表現稍有腫脹,到第2~3天自行恢復。各組豬的死亡情況及14d的增重情況見表4。從表4可見,各給藥組的死亡率明顯低于陽性對照組,其中高、中劑量組豬的死亡率為0,其次是對照藥物組和低劑量組。試驗結束時(14d)各給藥組豬的相對增重率均高于陽性對照組。
表3 試驗二各組豬的發(fā)病率 (%)
表4 試驗二豬死亡率和相對增重率 (頭、%)
細菌學檢查,從第1次給藥開始,每天取鼻腔內分泌物進行細菌分離鑒定。經檢查,于第1次給藥后第2天各給藥組豬的鼻內分泌物中仍牟分離到支原體和多殺性巴氏桿菌;于第1次給藥后第5天,除低劑量組有2頭豬從鼻腔內分泌物中能分離病菌外,其余未分離到病菌。而陽性對照組100%的豬能分離到病菌。對試驗期間死亡的豬進行剖檢,發(fā)現均出現肺部病變,取病料片檢查和分離鑒定,均發(fā)現有病菌存在。
供試驗的甲磺酸達氟沙星在體內對豬大腸桿菌和呼吸道自然感染有顯著療效,統(tǒng)計分析表明,低、中、高3個劑量的達氟沙星與恩諾沙星的死亡率均顯著低于陽性對照組,較好的提高感染豬的成活率,其中以中、高劑量的效果最好,低劑量與恩諾沙星的療效相當。另據報道,達氟沙星對畜禽支原體及多種病原菌有極強的抗菌活性,具有廣譜、高效的特點,且在呼吸道中的濃度顯著高于其它組織和血液,而恩諾沙星是目前臨床公認治療大腸桿菌和呼吸道病的優(yōu)秀品種,說明該藥對畜禽疾病防治,尤其是大腸桿菌和呼吸道疾病防治方面具有很好的開發(fā)前景,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對于當今細菌抗藥性菌株不斷出現,達氟沙星為治療這類病癥提供了一種新方法。但應正確使用達氟沙星,以免引起新的抗藥性,根據試驗結果建議臨床用藥時,豬1.25mg/kg體重,連用3d,重癥感染者可增到2.5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