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曉燕 邵永海
(北京大學(xué) 中文系,北京 100871)
江有誥《音學(xué)十書·韻讀》體例研究
齊曉燕 邵永海
(北京大學(xué) 中文系,北京 100871)
本文以中華書局1993年版《音學(xué)十書》為主要參考書,從三個方面來研究江有誥《音學(xué)十書》中“韻讀部分”。第一是對江氏韻讀進行???,第二是考察江氏確認韻腳字的情況,第三,也是本論文最主要的部分,是比較江書中“通韻”、“合韻”、“借韻”以及“借用”幾個術(shù)語的異同。借韻,兩韻部之間至少相隔兩個韻部,兩個以上韻部之間則至少相隔一個韻部。合韻,兩韻部之間有且只能相隔一個韻部,三個韻部之間必須是緊緊相連的。通韻,只能用于緊挨在一起的兩個韻部之間。
江有誥 《音學(xué)十書》 韻讀體例 通韻 合韻 借韻
本文以中華書局1993年版《音學(xué)十書》為主要參考書,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研究江有誥《音學(xué)十書》中“韻讀部分”,一是對江氏韻讀進行校勘,二是考察江氏確認韻腳字的情況,三是考察江氏“通韻”、“合韻”、“借韻”以及“借用”幾個術(shù)語的使用情況。對于韻腳字,江氏有吸取顧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俞氏、盧氏等人的成果,同時也參乎自己的觀點,如《詩經(jīng)·小雅·正月》第六章,顧炎武以“局厚”為韻,孔廣森以“高局”為韻,江有誥認為下面六句韻皆在次句之末,不應(yīng)首二句異例,故不從前人的看法。各家對韻腳字的取舍不盡相同,所以本文對江氏韻腳字處理是否得當不做討論。本文一切從江氏的韻部系統(tǒng)出發(fā),忠于江氏的修正,對江氏本身也是一種檢驗。
本文除了《宋賦》以外,對江氏所輯錄的韻文作了一些??惫ぷ鳎l(fā)現(xiàn)的問題種類零碎,盡管如此,本文仍嘗試著分門別類,分別部居地來討論。
1.1 注音上有些體例沒有貫徹。
江氏在《古韻凡例》中寫道:“陳氏《毛詩古音考》率用直音,于無可音之字多借相近者音之。慎齋譏其謬誤,故《標準》悉用切音,初學(xué)者或有不知翻切者則不得門而入也。故仍用直音,無的當可音之字以切代之,庶可便于初學(xué),亦不致見笑于通人?!北榭冀系淖⒁簦拇_如此,如《詩經(jīng)·衛(wèi)風·有狐》“心之憂矣,之子無帶”江氏注:“帶,丁例反?!庇秩纭对娊?jīng)·王風·兔爰》“我生之初,尚無為”江氏注:“為,音訛”。江氏注直音時幾乎都是“音某”或“葉音某”,如《詩經(jīng)·大雅·抑》:“罔敷求先王,克其明刑。”刑字下注:“葉音杭?!比挥幸惶巺s非如此?!对娊?jīng)·齊風·載驅(qū)》:“魯?shù)烙惺?,齊子發(fā)夕?!毕ψ窒伦ⅲ骸靶??!贝颂幃敗耙粜臁被颉叭~音徐”方好。
1.2 缺漏韻腳標志符號〇。
江氏同樣在《凡例》中說,“于正韻者〇之,隔句換韻者囗之,其可韻而不必以為韻者□之?!睂τ陧嵞_字,江氏都有〇的標志,然遍考全文,仍有些失漏者。《詩經(jīng)·小雅·小旻》第五章:“民雖靡膴,或哲或謀?!敝~借韻,但“膴”和“謀”缺〇。《詩經(jīng)·小雅·巷伯》第六章:“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敝~借韻,然“謀”字缺〇。《詩經(jīng)·大雅·常武》:“有嚴天子,王舒保作?!薄白鳌迸c“赫”為韻,然“作”字缺〇?!峨x騷》:“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薄俺汀苯桧?,二字缺〇?!短靻枴罚骸氨雀珊文娑稚蛑?,雷開何順而賜封之?!薄吧蚍狻苯桧?,二字缺〇?!端济廊恕?,“擥大薄之芳茝兮,搴長洲之宿莽,惜吾不及古之人兮,吾誰與玩此芳草?!薄懊Р荨苯桧?,二字缺〇?!毒鸥琛|皇太一》“吉日兮辰良”,“良”與“皇芳”等字為韻,缺〇。《招魂》:“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薄岸肌迸c“觺駓牛災(zāi)”為韻,之魚借韻,“都”字缺〇?;蛟唬荷w江氏于借韻不標〇符。答:非也??疾烊模桧嵐彩褂昧?2次,沒標者僅此幾處而已,可見與“借韻”無關(guān)?!豆茏印つ撩瘛罚骸坝裰\,在上之所貴?!薄稗\貴”為韻,“轡”字缺〇?!豆茏印さ茏勇殹罚骸澳菏硰?fù)禮,昏將舉火,執(zhí)燭隅坐?!薄岸Y火坐”合韻,“禮火”缺〇。
1.3 缺漏注上所屬韻部。
江氏于一組韻腳字最后一字下標寫所屬韻部,如《詩經(jīng)·周南·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薄傍F洲逑”為韻,在“逑”字下標“幽部”??疾烊模圆皇в袔滋幝憽,F(xiàn)列舉如下:《詩經(jīng)·唐風·羔裘》第一章“祛居故”為韻,漏寫“魚部”。《詩經(jīng)·小雅·青蠅》第三章“榛人”為韻,漏寫“真部”。《詩經(jīng)·魯頌·駉》:“駉駉牡馬,在埛之野,薄言駉者。”“馬野者”為韻,漏寫“魚部”?!睹献印る墓罚骸扳哉撸B(yǎng)也?!薄扳责B(yǎng)”為韻,漏寫“陽部”?!秶Z·越語》:“自若以處,以度天下?!薄疤幭隆睘轫?,漏寫“魚部”。《老子·異俗》:“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昏悶”為韻,漏寫“文部”?!肚f子·至樂》:“芒乎芴乎,而無從出乎。”“芴出”為韻,漏寫“脂部”。《逸周書·周祝解》:“故天為高,地為下,察汝躬奚為喜怒。”“下怒”為韻,漏寫“魚部”?!稇?zhàn)國策·秦策》:“舌敝耳聾,不見成功?!薄懊@功”為韻,漏寫“東部”?!秴问洗呵铩彆r》:“后時者莖葉帶芒,而末衡?!薄懊⒑狻睘轫?,“衡”無〇符號,且漏寫“陽部”。
1.4 其他一些??鄙系膯栴}。
還有一些??鄙系膯栴},由于例子少不好歸類,在此姑且并在一起,稍加梳理?!对娊?jīng)·大雅·召旻》:“彼疏斯粺,胡不自替?!北緸椤爸е崱?,原文作“支部通韻”?!短靻枴罚骸暗劢狄聂喔锬跸拿瘢浞蚝硬薇琐脣?。”“民”與“嬪”為韻,本為真部,原文作“貞部”。對于《楚辭》中的《漁父》和《卜居》二篇,江氏所看的本子可能和通行本不同,二篇前后順序顛倒。《招魂》:“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陰陽不可與儷偕;白日晚晚其將入兮,明月銷鑠而滅毀;歲忽忽而遒盡兮,老冉冉而愈弛?!薄百蓺С凇北緸椤爸韬享崱?,原文作“支脂通韻”?!肚f子·列御寇》:“循墻而走,孰敢不軌?!薄白哕墶睘轫?,本為“幽侯合韻”,原文作“幽侯韻”。《三略·上略》:“端末未見莫能知,……變動五常因敵轉(zhuǎn)化,不為事先動而輒隨。”“知化隨”本為“歌支通韻”,原文作“歌支通用”。《三略·上略》:“興師之國務(wù)先隆恩,攻取之國務(wù)先養(yǎng)民?!薄岸髅瘛北緸椤拔牟俊?,原文作“魚部”。《文子·自然》:“非雄非雌,非牡非牝,生而不死。”“雌牝死”本為“支脂通韻”,原文作“支部通韻”?!俄n非子·揚權(quán)》:“因而予之,彼將自舉之,正與處之,使皆自定之,上以名舉之?!薄坝杼幪幣e”為韻,原文“予”字作“子”,誤?!鹅`樞·脹論第三十五》:“然后厥氣在下,營衛(wèi)在止,寒氣逆止?!倍爸埂睘轫?,上一個缺〇,同時缺“之部”二字。下文“乃合為脹也?!薄懊洝弊值末柗嘤?,“陽部”二字多余?!豆砉茸印け窘?jīng)陰符七篇》:“神明榮則志不可亂,計謀成則功不可間。”原文“亂榮間”字有〇符,如此,則有兩種可能,一是“容”字〇符多余,二是“成”字該有〇符與“容”為韻,且增加“耕部”二字?!段淖印し浴罚骸熬由隙癫恢兀忧岸姴缓?;天下樂推而不厭?!痹摹昂挕睘轫崳⑶易ⅰ凹涝崱?,誤。
江氏對韻文材料韻腳字的處理,并不是照搬原文,也有一些??惫ぷ?。下面本文主要從字誤、倒文、衍文、脫文四個方面看江氏對韻腳字的??薄F鋵?,也可以看做是江氏根據(jù)押韻原則對文本所做的校勘。
2.1 糾正誤字
本文所謂的誤字,是站在江氏的立場來看的,其實有些字可能只是版本的不同而已,然在江氏看來,必有一個取舍,不被采取的即是所謂的誤字。這些“誤字”,主要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由形似而誤,一是由意近而誤,其中后者包括忌諱字。先看形似而誤?!对娊?jīng)·大雅·抑》:“視爾夢夢,我心慘慘。”“慘”當作“懆”,與“昭樂藐虐”為韻?!对娊?jīng)·小雅·雨無正》:“昊天疾威。”“昊”字,本作“旻”,今從鄭箋及唐石經(jīng)作“昊”。《詩經(jīng)·小雅·四月》:“亂離瘼矣,爰其適歸。”“爰”,今本作“奚”,誤?!对娊?jīng)·大雅·常武》:“整我六師,以修我戎?!薄叭帧碑斪觥拔洹保c“祖父”為韻?!对娊?jīng)·商頌·長發(fā)》:“允也天子,降予卿士?!薄坝琛苯癖咀鳌坝凇?,誤?!短靻枴罚骸霸B致貽女何嘉?!北咀鳌跋病?,顧氏謂《后漢書》引此作“嘉”,與“宜”為韻。《九辨六》:“恐時世之不固。”“固”當作“同”,與“通從誦容”為韻。《管子·四稱》:“唯趣人訟。”“訟”訛作“詔”,誤,與“從”為韻?!兑葜軙ば∶魑浣狻罚骸熬咝袥_梯振以長旗?!薄捌臁碑斪鳌奥谩?,與“怒”為韻?!兑葜軙ほ罕=狻罚骸八母鹌淙种\族乃不罰?!薄傲P”當作“罹”,與“奇移化”為韻?!盾髯印び殷稹罚骸叭嗜嗽x約暴人衍?!薄把堋碑斪鳌暗谩?,與“服媒喜”為韻。《刻碣石辭》:“初一太平”“平”當作“宇”,與“阻撫序所矩”為韻?!鹅`樞·五色第四十九》:“察其澤夭?!薄柏病弊终`。案:江氏無改。當為“大”,與“敗”為韻。
再看意近而誤?!对娊?jīng)·鄭風·女曰雞鳴》:“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薄百洝弊?,江永以為當是“貽”字,江氏采納江永的說法?!对娊?jīng)·大雅·文王》:“命之不易,無遏爾躬。”“躬”當是“身”字,與“天”為韻?!对娊?jīng)·大雅·綿》:“周原膴膴,堇荼如飴?!薄澳姟碑攺捻n詩作“腜”?!对娊?jīng)·大雅·文王有聲》:“筑城伊淢,作豐伊匹?!薄皽M”當從韓詩作“洫”,“洫”與“匹”為韻?!对娊?jīng)·大雅·桑柔》:“維此惠君,民人所瞻?!薄罢啊碑斪鳌罢谩?,與“相”為韻?!对娊?jīng)·商頌·殷武》:“下民有嚴。”“嚴”當做“莊”,與“遑”為韻?!峨x騷》:“九疑繽其并迎?!薄坝碑斪鳌板隆保c“故”為韻。《天問》:“齊桓九合卒然身殺。”“殺”當作“弒”,與“惑服”為韻?!短靻枴罚骸澳芰髫蕠馈?,“嚴”當作“莊”,與“王饗長”為韻?!洞笳小罚骸盎旰鯚o南傷躬?!薄肮碑斪鳌吧怼?,與“蜒蜿騫膻”為韻?!独献印ば抻^》:“修之邦”,原作“修之國”,今從《韓非·解老篇》所引。《管子·侈靡》:“通然后成國?!薄皣碑斪鳌鞍睢?,與“通”為韻。《莊子·則陽》:“相生相殺。”“殺”當作“弒”,與“起有”為韻?!兑葜軙ば∶魑浣狻罚骸皯哑菟冀K左右憤勇。”“勇”當作“怒”,與“旅”為韻?!段淖印さ涝罚骸靶譄o哭弟之哀?!薄鞍А碑斪鳌皢省保c“行”為韻?!秴问洗呵铩彆r》:“多粃而不盈?!薄坝痹鳌皾M”,誤,與“零”為韻。
2.2 倒文
《竹竿》:“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當從石經(jīng)作“遠兄弟父母”?!痘室印罚骸翱碎L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當做“克比克順”,與“君”為韻。《皇矣》:“詢爾仇方,同爾兄弟?!薄逗鬂h書》引此作“同爾弟兄”。“兄”與“方”為韻。《桑柔》:“自西徂東,靡所定處?!碑斪鳌白詵|徂西”?!拔鳌迸c“殷辰”押韻?!冻N洹罚骸昂蘸諛I(yè)業(yè),有嚴天子,王舒保作。”“赫赫業(yè)業(yè)”當做“業(yè)業(yè)赫赫”,與“作”為韻?!遁d芟》:“侯主侯伯”,當做“侯伯侯主”,與“旅”為韻。案:“主”與“旅”音更近。《豫卦》:“貞吉,以中正也?!庇崾显疲骸爱斪髡?。”江氏采納?!陡镓浴罚骸按笕嘶⒆?,其文炳也?!碑斪鳌氨湮囊病保c“文君”為韻?!陡镓浴罚骸熬颖?,其文蔚也?!碑斪鳌拔灯湮囊病?,與“文君”為韻?!墩鹭浴罚骸绑@遠而懼邇?!碑斪鳌斑儜帧?,與“主”為韻?!峨s卦傳》:“親寡旅也。”當作“旅,親寡也”?!抖Y記·月令》:“度有短長。”記作“長短”,茲從《逸周書》?!洞笳小罚骸敖帘┲弧!碑斪鳌敖┛林弧?。“苛”與“罷施麾為”為韻。《老子·益謙》:“洼則盈,敝則新?!贝硕浔驹凇巴鲃t直”之下,今據(jù)韻移在此?!豆茏印つ撩瘛罚骸安幻鞴砩駝t陋民不悟?!碑斪鳌安晃蚵瘛?,與“聞”為韻?!兑葜軙ぶ茏=狻罚骸皭汗脛?cè)?。”當作“柔剛”,與“明陽”為韻?!度浴ど下浴罚骸皣鴥?nèi)諠嘩?!碑斪鳌皣W諠”,與“軍奸連權(quán)”等為韻?!段淖印さ涝罚骸皯n悲焦心疾乃成積。”當作“積成”,與“明寧平明強”為韻。《荀子·解蔽》:“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碑斪鳌坝谢擞续P”,與“心”為韻?!盾髯印罚骸坝麑χ浴!闭`作“衷對”,與“從兇江”為韻。同上,“修之者榮,離之者辱,孰師它?!闭`作“它師”,與“儀為移”為韻?!俄n非子·愛臣》:“是以主道衰亡,奸臣蕃息。”原本此句在下,今按韻當如此?!跋ⅰ迸c“國側(cè)”為韻?!俄n非子·主道》:“去智去舊。”原作“去舊去智”,今按韻當如此,“舊備”為韻?!俄n非子·揚權(quán)》:“因而任之使自事之。”“任”當作“仕”。《韓非子·揚權(quán)》:“必身自執(zhí)其度量。”當作“量度”,與“圉”為韻。《呂氏春秋·辨士》:“甽欲小以深畮,欲廣以平。”原文互易,今據(jù)《亢倉子》改正,與“生”為韻?!端貑枴毭钦摗罚骸拔宀匾讯ň藕蛞褌浜竽舜驷??!碑斪鳌搬槾妗?,與“聞?wù)嫔裣热恕睘轫??!鹅`樞·終始第九》:“陽者主府,陰者主藏?!倍鋼?jù)韻互易,與“藏”為韻。
2.3 衍文
《蠱卦》:“終則有始天行也?!薄笆肌迸c“治事”為韻,“天行”二字衍文?!堵秘浴罚骸板柙唬郝茫『?。”“小亨”二字衍文?!堵秘浴罚骸笆且月眯『??!薄奥谩弊盅堋!兑葜軙贰岸血q不往”,五字疑衍。《素問》“在波”二字衍文?!鹅`樞·官能第七十三》:“先得其道稀而疏之,稍深以留故能徐入之?!薄叭搿弊盅?。案:從行文格式上看的確多余。
2.4 脫文
有脫文的地方主要是《楚辭·涉江》中?!盾髯印贰吧碜尡咫S舉牟光”,脫一句;“愿陳辭”,脫一句?!秴问洗呵铩は沦t》:“昏乎其深不可測也?!庇忻撜`。
以上四個方面,江氏的??庇械氖抢^承前人的成果,有些是江氏自己發(fā)明。無論是對勘誤、倒文的處理,還是對衍文、脫文的處理,江氏都是從押韻出發(fā),合乎韻者為宜,異乎韻者為不宜。
3.1 三句一韻和二句一韻的內(nèi)涵不同
這兩個術(shù)語主要用在《詩經(jīng)》當中,類似的還有三句起韻和二句起韻,詳見江氏《古韻總論》部分。本文對《詩經(jīng)》中“三句一韻”和“二句一韻”做了個統(tǒng)計,二者在形式表達上似乎一致,但內(nèi)涵不同。所謂的“三句一韻”指的是“三句之內(nèi)只有一個韻腳字”,如《詩經(jīng)·豳風·七月》:“嗟我婦子,曰為改歲,入此室處?!比湟豁崱!疤帯焙蜕衔摹肮捎鹨坝顟粝率髴簟睘轫崱!对娊?jīng)·大雅·皇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比湟豁?。“兄”與上文“王方”為韻?!对娊?jīng)·大雅·桑柔》:“覆背善詈,雖曰匪予,既作爾歌?!比湟豁??!案琛迸c上文“可”為韻。《詩經(jīng)·大雅·崧高》:“不顯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憲?!比湟豁?。“憲”與上文“番啴翰”為韻。《詩經(jīng)·大雅·韓奕》:“韓侯入覲,以其介圭,入覲于王?!比湟豁??!巴酢迸c“張章衡钖”為韻?!对娊?jīng)·大雅·召旻》:“兢兢業(yè)業(yè),孔填不寧,我位孔貶?!比湟豁崱!百H”與“玷”為韻?!对娊?jīng)·大雅·召旻》:“如彼棲苴,我相此邦,無不潰止?!比湟豁崱!爸埂迸c“茂”為韻?!对娊?jīng)·大雅·載見》:“烈文辟公,綏以多福,俾緝熙于純嘏?!比湟豁崱!柏拧迸c“祜”為韻。但“二句一韻”指的是“兩句之內(nèi)自成一組韻腳字”,《詩經(jīng)·鄘風·桑中》:“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倍湟豁崱!爸袑m”為韻?!对娊?jīng)·大雅·思齊》:“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倍湟豁崱!捌薜堋睘轫?。
3.2 關(guān)于“借韻”、“合韻”、“通韻”的考察
江氏在《古韻凡例》中說到:“古有正韻,有通韻,有合韻。最近之部為通韻,隔一部為合韻?!苯显诜怖刑岬秸?、通韻、合韻,然在這三個術(shù)語之外,江氏還用了“合部”“通用”“借韻”三個詞,前兩個應(yīng)該屬于校勘學(xué)上的訛誤,詳見上文第一部份,而“借韻”是和“通韻”、“合韻”屬于同一層面的術(shù)語。在分析這三個術(shù)語之前,先看一下江氏21部順序表:
21部順序表
3.2.1 借韻
統(tǒng)計全文,“借韻”共用了49次,其中分為兩韻部之間的借韻、三韻部之間的借韻和四韻部之間的借韻。表格如下:
?
對比上面21部次序表,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兩韻部之間的借韻,指的是在順序表上該兩韻部之間中間至少隔兩韻部,比如之魚借韻,之部第一,魚部第五,中間隔三個韻部;之侯借韻,之部第一,侯部第四,中間隔兩個韻部;魚脂借韻,魚部第五,脂部第八,中間隔兩個韻部;其他的類推。而三部和四部間的借韻指的是這三、四個韻部之間,至少有一次相隔一個韻部。比如脂文元借韻,脂部第八,元部第十,文部十一。元部和文部最近,但脂部和元部相隔一個韻部。其他依此類推。
3.2.2 合韻
統(tǒng)計全文,“合韻”共用了105次,其中分為兩韻部之間的合韻和三韻部之間的合韻。表格如下:
?
?
分析上面表格可知,“兩韻部之間的合韻”指的是“兩個韻部之間只能相隔一個韻部”,比如文耕合韻,中間隔了一個真部;魚支合韻中間隔了一個歌部,其他類推?!叭嵅恐g的合韻”指的是“三個韻部為緊密相連的韻部”,比如東陽中合韻,分別為十四、十五、十六。支脂祭合韻,分別為七、八、九。其他依此類推。
3.2.3 通韻
通韻是除了正韻之外,使用次數(shù)最多的術(shù)語,共使用了427次。表格如下:
?
通過觀察可知,所謂的“通韻”指的是兩韻部為緊緊相連的兩部。元文通韻為十、十一;真耕通韻為十二、十三。所以“通韻”只有兩韻部之間的情況,不存在三個韻部通韻的情況,緊緊相連的三個韻部稱為“合韻”。
綜上,借韻,兩韻部之間至少相隔兩個韻部,兩個以上韻部之間則至少相隔一個韻部。合韻,兩韻部之間只能相隔一個韻部,三個韻部之間必須是緊緊相連的。通韻,只能用于緊挨在一起的兩個韻部之間。對“借韻”、“合韻”和“通韻”的情況了解清楚,反過來也可以做一些??毙缘墓ぷ??!毒呸q》:“愿賜不肖之軀而別離兮,放游志乎云中;乘精氣之摶摶兮,騖諸神之湛湛;驂白霓之習(xí)習(xí)兮,歷群靈之豐豐?!痹摹皷|中侵合韻”,當改為“東中侵借韻”。《易·恒卦》“深中容禽終兇功”為韻,原文“東中侵合韻”,當為“東中侵借韻”?!豆茏印さ茏勇殹贰笆诚睘轫?,原文“之魚合韻”,當為“之魚借韻”。《靈樞·官能》“理在下里少”為韻,原文“之宵魚合韻”,當為“之宵魚借韻”?!段淖印ぞ攀亍贰瓣栂x”為韻,原文“陽中通韻”,當為“陽中合韻”。《易·蒙卦》“順實巽順”為韻,原文“脂元文合韻”,當為“脂元文借韻”。
TheStyleResearchofJiangYougao(江有誥)“YinXueShiShu”(音學(xué)十書)
QiXiaoyanShaoYonghai
(Department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Inthispaper,theauthortakesYinXueShiShu(音學(xué)十書)asthemainreferenceandresearchesfromthefollowing threeaspects:first,collatingtheoriginaltext;second,investigatingthestandardofrhyme;third,alsothemostimportantpart, comparing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ofterminology:TongYun,HeYun,JieYunandJieYong.Wecanobtainaninteresting resultwhichhasnotbeunearthedbefore.
JiangYougao(江有誥);“YinXueShiShu”(《音學(xué)十書》);TheStyleofRhyme;TongYun(通韻);HeYun(合韻);JieYun(借韻)
責任編輯:熊桂芬
齊曉燕(1986—),女,江西上饒人,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主要從事漢語史的研究。邵永海,(1963—)男,山東德州人,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副教授,現(xiàn)主要從事漢語史方面的教學(xué)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