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仕武 蔡青
在微博微信日漸普及、人人都是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碎片化閱讀奪走了許多讀者的耐心,也使人們驚呼報業(yè)的寒冬提前來臨。在速讀時代,紙媒該如何凸顯自身優(yōu)勢,在全媒體聲光電色的激烈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013年1月18日,楚天都市報編委會傾力打造的《深讀周刊》橫空出世,逢周五出版,每期8-16個版,以挑戰(zhàn)碎片化閱讀的姿態(tài),強化新聞的故事情節(jié),觸摸人物的命運走向,表達媒體的責任情懷。這種以“講新聞”貫穿報道始末的表達方式,輔以獨特設計的版式語言,成為楚天都市報又一亮點版塊。
抓住細節(jié),以鮮活故事打動人
縱觀國內主流新聞期刊,《中國新聞周刊》主攻國內、國際重大事件;《南風窗》以政經為主、政論見長;《三聯(lián)生活周刊》把新聞和文化、生活相結合;《南方周末》因輿論監(jiān)督備受關注。
楚天都市報深讀周刊甫一問世,編委會便將人物群像確定為封面和縱深報道的首選題材。以“故事+思考”的深讀模式,選材既有新聞性,可讀性,又飽含湖北元素,成為楚天都市報B疊的新讀本。
去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最美洗腳妹劉麗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后,直言城市農民工中大量出現(xiàn)“臨時小夫妻”,在洗腳妹這個行業(yè)也不例外。一石擊起千層浪,眾多媒體紛紛對此進行報道。深讀周刊迅速派記者走訪武漢多家洗腳城,深入洗腳房、技師房和員工宿舍,貼身采訪洗腳妹的酸甜苦辣,揭開了洗腳妹鮮為人知的高收入,以及如影隨形的各種騷擾和誘惑。2013年3月22日,深讀周刊推出3個版的《我是洗腳妹》專題報道,故事情節(jié)生動豐滿,調查全面而不媚俗,讀來可感可嘆,牢牢吸引了讀者的目光。
在情節(jié)生動的同時,細節(jié)的掘取進一步豐富了報道的張力。如該文導讀部分,“一雙靈巧的手,指尖生出厚厚的老繭。輕盈拿捏間,時間仿佛凝固般漫長。狹窄的洗腳房里,每一份提成都滲透出密密汗水?!钡温溆谧掷镄虚g的表述,增添了閱讀美感。
2013年6月份,出生于武漢新洲的“流氓燕”疑因舉牌“校長開房”,被廣西博白縣警方拘留,成為網上議論熱點。深讀周刊赴博白縣進行調查,探究“流氓燕”的人生悲劇成因,并舉一反三剖析了木子美、鳳姐等網絡“雷”人迎合社會審丑心態(tài)走紅的歷程,倡導讀者不要過分消費她們的過激行為,予以理性、客觀對待。為此,當年6月21日推出的封面報道《“流氓燕”折翅廣西》及延伸報道《網絡女紅人的另類人生》,情節(jié)曲折令人扼腕,專家的觀點又恰到好處地體現(xiàn)了媒體的輿論導向。這樣依托社會熱點展開的人物報道,跳脫出了傳統(tǒng)人物報道的軟肋,具有強烈的吸睛力和可讀性。
還有《我到越南娶媳婦》、《臥底婚外情》、《酒托女釣魚術》等,無不具備堪比故事會的精彩情節(jié),而又不失新聞的真實性和貼近性。
緊扣熱點,以事件走向啟發(fā)人
深讀周刊每周一期的出刊頻率,使調查報道以貼近湖北元素、搶抓第二落點為特色,對事件的來龍去脈報道得更加詳細深入。
去年5月初,深圳萬澤地產送禮清單被網絡曝光,全國媒體普遍予以關注。深讀周刊輾轉打聽到,萬澤地產正在武漢苦尋神秘的網上爆料人,而所謂的“爆料人”左某恰好是湖北人,曾任萬澤地產辦公室主任。深讀周刊迅速與左某接頭,挖出爆料內幕,并多方求證,為左某厘清責任。5月17日推出的獨家報道《跨省追查“爆料人”》立即引爆輿論熱點,大楚網首頁頭條加彈窗推薦,人民網、鳳凰網等6000多家新聞網站轉發(fā)。騰訊微博閱讀率達52萬人次,新浪、騰訊微博評論轉發(fā)超過2.3萬條。
在全國媒體對該事件的狂轟濫炸中,深讀周刊重點關注湖北人的命運走向,周密取證,穩(wěn)妥推進,既保留了報道的熱度,又避免了被報道企業(yè)的反訴,規(guī)避了新聞風險。
深讀周刊的調查視角,既關注全國性的熱點事件,又不同于其他周刊旁征博引、不惜版面大開大合的報道方式,而是對事件本身直接剖析解讀,讓讀者如臨現(xiàn)場,輕松釋懷。
2013年初,“眾多碩士生報考哈爾濱環(huán)衛(wèi)工”受到持續(xù)關注。正當媒體討論“碩士生為編制當環(huán)衛(wèi)工是否值得”等話題、質疑招聘碩士環(huán)衛(wèi)工為官方噱頭時,深讀周刊記者于去年1月23日前往哈爾濱實地探訪,通過記者凌晨三點冰天雪地的跟蹤采訪,刊發(fā)《爭議聲中,碩士環(huán)衛(wèi)工悄然掃大街》一文。記者親歷的事實,勝過一切紙上談兵。此報道經全國媒體轉載后,議論聲、質疑聲戛然而止,有關碩士環(huán)衛(wèi)工的新聞就此降溫。
以“死豬漂流”事件為例。去年3月份以來,黃浦江“死豬漂流”爆發(fā),隨后,事件持續(xù)發(fā)酵,相關部門出面解決死豬問題,形成社會熱點。深讀周刊調查避開上海這個輿論旋渦,從源頭探訪浙江嘉興地區(qū)養(yǎng)豬戶,以白描筆法,記錄他們的養(yǎng)豬生活,關注村民的生活狀態(tài)。去年3月22日,深讀周刊推出兩個版的報道,重點關注傳統(tǒng)養(yǎng)豬地區(qū)何去何從,提倡變廢為寶、退豬還田等。反觀《新民周刊》(2013年3月24日刊)整合死豬事件與水污染、癌癥村、歐洲治水史等,包裝成21個頁碼的封面報道《水禍中華》,深讀周刊切口雖小,卻出拳有力,對一件事的來龍去脈調查清晰,行文滲透了責任媒體的人文關懷。
靜水深流,以時代烙印感染人
新聞的功能之一,是以今日之事,為歷史存照。深讀周刊擅長關注一些不那么顯著的人和事,像一面鏡子,如實地折射時代的光輝和榮耀、尷尬與瑕疵。
2013年1月25日《作家鐵流的職稱之爭》,從鐵流這個特定個體的人生經歷出發(fā),道盡12年邁不過副高門檻的尷尬。鐵流的作品享譽全國,但年年考職稱都被計算機和英語“卡脖子”,堪稱“一流作家 三流職稱”。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事實,表面上是鐵流個人的不幸,卻見微知著地反映了國內職稱制度的流弊。文章的春秋筆法含而不露,只是借專家的建議,呼吁職稱制度進行改革。新聞可議性強,點到為止,令人深思。
同年5月31日,《最后的保齡球館》將目光投向人們普遍遺忘的角落。時下保齡球的沒落,并不影響許多愛好者的追隨。而這些追隨者,其中不乏見證保齡球紅遍江城的親歷者。一串波瀾不驚的故事里,透出繁華與落寞的對比,不經意撥動讀者的心弦。保齡球國家隊從紅極一時到沉寂如水,也從另一個層面,印證了保齡球的沒落。與此同時,記者通過走訪,還挖掘到臺球、乒乓球等逐漸消逝的體育項目,而高爾夫、跑酷、攀巖等項目,則與新的時代一同崛起。
時光的年輪具有輾碎舊事物、追趕新事物的魔力。如何推陳出新,也是深讀周刊琢磨的一道課題。2013年6月7日《機翼下的小村》,聚焦的是一群生活在天河機場附近的村民。這個題材乍一看并不起眼,但記者對村落里的故事娓娓道來,流露出濃濃的生活意趣。這個小村的變化有喜有憂,見證并親歷了武漢天河機場的發(fā)展歷程。村落的居民,同時也是中部崛起的建設者和見證者,小題材也有大寓意。
刪繁就簡,以新銳版式吸引人
清代著名畫家鄭板橋曾為他的書齋題聯(lián):“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背幸u楚天都市報正刊的沉穩(wěn)大氣之美,深讀周刊的美術設計風格,又自成一體,清新透氣??^為專門設計的大紅色箭頭,簡潔利落。封面大標題濃縮為5-7個字,標題上方截取文內一兩段精彩語句作導語,留白充分,清爽耐看。一版橫向拉通的圖片占據半版篇幅,且以藍、綠色調為主,與報頭對比充分,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
以《上千湖北人橫漂追夢》為例,起初選用的紅色圖片易分散版面焦點,后改用藍色主圖,跳脫的顏色碰撞,加上高高舉起的拳頭,氣勢如虹,令人過目不忘。
在編排方式上,每個版面分為3欄,第一欄左側每行空8個字,大標題居右,清新宜讀。在追求視覺沖擊力的同時,又注重雅俗共賞。以《模特這碗飯》為例,本有數十幅衣不蔽體的大尺度照片可選,作為反三俗的重要輿論陣地,深讀周刊特別選擇了裸模側身出現(xiàn)的照片,既留有想象空間,又不失美感甚至頗具藝術韻味。
(楚天都市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