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華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一年級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教給其識字方法,以求識用結(jié)合。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把識字教學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教學的內(nèi)容、手段、形式都應該靈活、開放,讓生活成為學生識字的大課堂。
一、利用校園文化資源識字
首先,可以利用的是每個教室都有的課程表,我們可以讓學生輪流在每天上課前給同學們匯報本日的課程安排。這樣過不了多久,學生就認識了課程表上所有的字。其次,利用各教室及校園內(nèi)的告示牌、標語、報廊等讓學生識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邊熟悉校園,一邊讀讀說說,讓學生記住。這比在課堂上讓學生讀寫多遍還要成效顯著。再次,可以利用學生的姓名來識字。拼音學完后,我們班組織了一個“認名交朋友”的游戲,在同學們胸前都貼上寫有自己姓名及拼音的牌子,同桌兩人先自我介紹,然后互相說出對方名字,接著再找自己的下一位朋友。就這樣,學生在游戲中認識了許多漢字,還認識了全班同學,再也不會出現(xiàn)發(fā)錯作業(yè)的現(xiàn)象了。最后,我們還可以利用各種各樣的實物、圖片等讓學生形象識字。教室里有很多現(xiàn)成的物品,如講臺、課桌、凳子、粉筆、黑板、掃帚、水壺等,我都在上面貼上字卡,讓學生分類記憶,同時讓家長幫忙在學生的學習用品上寫標簽。這樣,學生在使用過程中不知不覺就認識了很多漢字。
另外,利用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語言讓他們來認字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學生每天都上不同的課程,在課堂上有很多老師對學生的評價,還有小組中的互評,如“你真棒!” “好樣的!” “真聰明”等詞語。我鼓勵學生記住這些,回到家給爸爸媽媽寫一遍。這樣,孩子們的認字本上寫滿了老師、同學對自己的鼓勵和自己學習生活的詞語。這樣既豐富了生活,又增加了識字量。同學們非常喜歡這種識字的方法。
二、在生活中觀察識字
如今,生活在信息社會的孩子,無時無處不在跟文字打著交道。我會適時地引導學生在上街玩兒的時候多觀察,多問問那些廣告牌上寫的是什么,這個店叫什么名字,那條路是什么路,這個站牌怎么念等。一次可能記不牢,但上街的機會很多,學生經(jīng)常見到,自然就認識了許多日常用字。
利用電視和網(wǎng)絡識字也是一個好辦法。看電視可是孩子們最喜歡的課余愛好之一。我鼓勵學生在看電視時把不認識的字讓家長幫忙都寫在識字本上,日積月累,能學會很多生字。
我們還可以有計劃地組織各類社會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識字。當老師把學生帶到附近的超市、購物廣場時,學生會很好奇,學習還可以在這里進行。教師可以指著商標指導學生認字,并讓學生自己收集同類型的商品名稱。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我們還組織秋游、春游,把學生的視線引向信息豐富的田野。我每次帶學生出行,他們的識字本上都記滿了新字。
三、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機會
我們班學生人人都有一本自己制作的識字本,平時,我要求學生把收集的商標、包裝紙、報刊名稱等剪下來,粘貼在自己的識字本中,每天下午課前五分鐘為“我會認”展示會。學生可以輪流上臺將自己認識的字讀給同學們聽。每周五下午我安排了“識字小能手”比賽,分小組進行。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互相學習,講一講自己是怎樣認識這些字的,最后小組間交換。同學們都非常樂意展示自己的成果,進一步體驗到了識字的樂趣。
處處留心皆學問,生活就是一個大的“字庫”,只要我們善于引導,充分利用這些有益的社會資源,相信生活就可以成為學生識字的大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