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蟋蟀之死
●March
從2004年開始,瑞士自然保護組織便設立了一項“年度動物”評選活動。2014年新歲伊始,瑞士自然保護組織對外公布了今年的年度動物,讓許多人大跌眼鏡的是,這次被選中的年度動物竟然是蟋蟀……
居住在瑞士蒙特勒市的亞歷山大·舍帕特是一名鋼琴演奏家。2013年夏天,舍帕特在舊物市場淘到了一沓老樂譜,對其中一首名為《蟲蟲奏鳴曲》的曲子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舍帕特突然驚覺,自己好像很久沒有在夏夜聽過蟲蟲們唱歌了。
幾天后,舍帕特推掉了一個商演的邀請,特意驅(qū)車前往鄉(xiāng)下尋找蟲鳴聲。在一處鄉(xiāng)間農(nóng)場,舍帕特住了下來。太陽剛剛落山,他便迫不及待地來到屋外,只是隔了很久,他才聽到一聲蟋蟀的鳴叫,然后周圍便死一般沉寂下來。又等了許久,才又聽到蟋蟀的叫聲。
“這是怎么了?那些曾在田野里比賽似的歌唱的蟋蟀們哪兒去了?”舍帕特向農(nóng)場主詢問原因。
頭發(fā)花白的農(nóng)場主一臉無奈地指著前方一望無際的農(nóng)田說:“這兒曾經(jīng)是大片的草地,長著最優(yōu)質(zhì)肥美的牧草,也是蟋蟀們賴以生存的樂土??墒墙┠辏S著農(nóng)業(yè)用地的高強度開發(fā)和住房的大量建設,這些蟲蟲失去了家園?!?/p>
在農(nóng)場只住了兩個晚上,舍帕特便決定返回城里。臨走前,他請農(nóng)場主幫他捉了只會叫的蟋蟀,將它帶回了家。
舍帕特為這只蟋蟀取了個名字——喬迪奇,將它放在自己的臥室里。舍帕特將喬迪奇的鳴叫聲錄下來放到網(wǎng)上,竟引來了一大批粉絲。喬迪奇的叫聲勾起了很多人的兒時記憶,網(wǎng)上掀起了一場懷舊思潮。
不過,喬迪奇給舍帕特帶來的并不全是追捧與贊美,也惹來了麻煩。一家名為“瑞士動物保護社”的動物權(quán)利保護機構(gòu)竟然一紙訴狀將舍帕特告上了法庭。該機構(gòu)稱,舍帕特有虐待動物的嫌疑。
2013年9月,法院開庭審理了這起“動物虐待案”。原告律師認為喬迪奇的居所太過簡陋——只有一只帶蓋子的木頭盒子,蓋子上鉆了幾個小孔,方便空氣流通,盒子里除了一些泥土和青草再沒有其他設施。他們還認為喬迪奇被孤零零隔離在一個狹小的空間里有違人道。
在繳納了一筆數(shù)目不小的罰款后,舍帕特被責令必須為喬迪奇改善居住環(huán)境,同時為它找到至少一個伙伴。舍帕特真的為喬迪奇尋覓到了一個伙伴,并讓它們暫居于原來的木頭盒子里。
那天,舍帕特下班回家,一進門就聽到一種別樣的蟋蟀叫聲,聲音響亮而高亢。他好奇地打開蓋子,卻不由得被驚呆了。
盒子里一片慘烈的景象——后來的小蟋蟀僵直地躺在那里,不僅斷了一條腿,翅膀也被咬得殘缺不全。而喬迪奇雖然也折了一只觸須,不過卻以勝利者的姿態(tài)大聲鳴叫,十分得意。后來舍帕特才知道,當兩只雄蟋蟀相遇時,一定會大打出手,分出勝負。由于舍帕特準備的木盒太過狹小,斗敗的蟋蟀無處可逃,最終慘死在喬迪奇的手下。
舍帕特在個人空間里公布了這一悲劇,并痛心地反擊說,對動物人道是對的,但不講求科學,一味地“善待”有時造成的可能是悲劇。
幾天后,為喬迪奇定制的新家“竣工”了。這是一個長半米、寬30厘米的大玻璃盒子,里面有美麗的小房子,人工制成的“草地”“水塘”“假山”,甚至還有個小秋千,看起來美妙極了。
舍帕特將喬迪奇搬入新家的視頻上傳到網(wǎng)上,大家看著這只小蟋蟀在童話般的新家里開心地鳴叫著,都由衷地替它感到高興。
可是,僅僅過了幾天,喬迪奇就好像生了病,油亮的身體變得黯淡無光,體形似乎也縮小了不少,叫聲更是有氣無力。有一天,舍帕特結(jié)束演出回到家中,發(fā)現(xiàn)喬迪奇死了。
一名昆蟲學家在看了喬迪奇的“豪宅”后告訴舍帕特,這個花大價錢定制的居所,并不適合蟋蟀居住。蟋蟀是穴居昆蟲,喜歡陰涼、土質(zhì)疏松、較濕的環(huán)境。而舍帕特為它準備的住所,雖然看起來有山、有水、有草地、有鮮花,卻全都是人工材料制成的。有時候人類似乎在竭盡所能表達對某些動物的愛與仁慈,可同時卻又在不斷侵蝕破壞它們的生存空間。
2014年,瑞士自然保護組織選擇了蟋蟀作為年度動物。他們希望它能夠代表成百上千的“草地居民”,向人們傳遞這樣的警示:自然草場的生物多樣性是無比寶貴的,請為這里的動植物保留一片清凈的生存環(huán)境,讓它們按自己的、而不是人類安排的方式生活。
(阿牛摘自《知音·海外版》2014年5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