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淡如
阿平是同學之中家境最好的人。記憶力和理解力都沒話說,沒怎么努力讀書,就考上不錯的學校。在很多男同學連摩托車都買不起的時候,他已經(jīng)開跑車來上班了。他家里開印刷廠,父母也舍不得虧待他,大學畢業(yè)每個月給他5萬元,要他留在家里工作。由于印刷廠的客戶和業(yè)務量很穩(wěn)定,阿平顯得無所事事,每天以玩股票當正業(yè)。
沒幾年,父親因病中風在床,工廠業(yè)務每況愈下,股票更經(jīng)歷了長達七八年的慘淡期。阿平一直沒出去找工作,靠著家里幾間出租的房子維持還算寬裕的生活,但心里還是空的。
人會不會成長,反應力、記憶力和理解力未必能幫上什么忙。重要的是追求成長的動力。
人生是打混不得的。曾有一位EMBA教授,在演講時出了一道數(shù)學題:“一的十次方等于多少?一點一的十次方是多少?零點九的十次方又是多少?”讓同學們回答。
一點一的十次方,同學們都猜得太少。零點九的十次方,同學們都猜得太多。一點一的十次方,是二點五九。零點九的十次方,只有零點三五。意義何在?這就是打混的代價。每天多盡點力,多走幾步路,經(jīng)年累月,你就會有數(shù)倍成長。每天打混,十年后功力不到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