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710054)
董麗芳 王敬軍 常文輝 任 強 邢愛華 李 翔 胡 婷 賈 華
陜西省HIV/AIDS患者生存時間回顧性隊列研究
陜西省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710054)
董麗芳 王敬軍 常文輝 任 強 邢愛華 李 翔 胡 婷 賈 華
目的描述陜西省HIV/AIDS患者生存時間的分布特征,探討其影響因素。方法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方法,使用壽命表描述HIV/AIDS患者的生存時間,Cox模型分析其影響因素。結(jié)果2415例HIV血清學(xué)陽性患者經(jīng)確證檢測后的中位生存時間為8.61年。越早開始治療(RR=8.08×10-11),治療持續(xù)時間越長(RR=6.35×10-11),患者死亡危險越低。未治療患者,確證檢測年齡延遲(RR=1.04),死亡危險增加;及時檢測CD4水平(RR=0.20),死亡危險降低。疾病狀態(tài)進展為AIDS、文化程度低、母嬰傳播都是影響生存時間的危險因素。結(jié)論及時檢測和盡早治療是HIV/AIDS患者長期生存的重要保護因素,三級預(yù)防策略適用于艾滋病防治。
艾滋病 生存時間 隊列研究
自1981年美國首次報道艾滋?。ˋIDS)以來,人類經(jīng)歷了與其相伴而行的30余年。據(jù)UNAIDS(聯(lián)合國艾滋病規(guī)劃署)估計,全球現(xiàn)存活的HIV/AIDS患者為3 330萬人,中國為74萬人[1]。感染HIV病毒后,患者還能存活多長時間?藥物治療能否使患者活得更久?哪些因素會影響到患者的生存時間?這些問題都需要解答。
本研究基于陜西省1992年1月1日年至2012年6月30日有記錄的HIV/AIDS患者的生存情況,定量地編制該群體壽命表,計算其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時間;收集可能影響其生存的多種因素,篩選其中顯著的危險因素與保護因素。充分利用和創(chuàng)造保護因素,合理規(guī)避和削弱危險因素,初步形成適合陜西省HIV/AIDS患者的生存時間干預(yù)對策。
1.研究對象為陜西省從1992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有記錄的HIV/AIDS患者2415人。研究對象在經(jīng)過確證檢測感染HIV病毒后24小時內(nèi),由各級疾病預(yù)防控制中心上報,并定期隨訪。
2.采用回顧性隊列研究方法,將患者初次確證檢測HIV感染的時間定義為初始時間,患者死亡定義為研究結(jié)局,生存時間為患者確證HIV感染至死亡所經(jīng)歷的時間。研究因素包括患者的一般人口學(xué)特征,患者初次確證HIV感染時的年齡,患者的感染途徑,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療,是否檢測CD4細胞計數(shù)等因素。使用壽命表方法,詳細描述患者的生存過程;并采用Cox模型,研究其生存時間與各種影響因素間的定量關(guān)系。使用SPSS 17.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學(xué)分析。
1.陜西省HIV/AIDS患者人口學(xué)與流行病學(xué)特征
2415例HIV/AIDS患者,確證感染HIV時的平均年齡為35.22歲,最小1.63歲,最大86.01歲;男女比例為4.38:1;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占總數(shù)的47.53%;按疾病狀態(tài)劃分,HIV感染者人數(shù)多于艾滋病病人;接受HARRT治療的患者占34.45%;感染途徑以性傳播為主(表1)。
2.陜西省HIV/AIDS患者壽命表
陜西省HIV/AIDS患者壽命表如表2所示,患者的中位生存時間為8.61年。最短生存時間為0年,最長生存時間為14.67年,至今仍存活。
3.不同特征HIV/AIDS患者生存曲線
分別按照確證HIV感染時年齡是否小于60歲、患者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yè)、疾病狀態(tài)、HAART治療、CD4檢測和感染途徑,將2415例患者分組,繪制患者生存曲線(圖1~圖9)。經(jīng)過log-rank檢驗,上述因素對患者生存曲線的影響都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表3)。
表1 陜西省HIV/AIDS患者人口學(xué)與流行病學(xué)特征
表2 陜西省HIV/AIDS患者壽命表
表3 生存時間影響因素的單因素log-rank檢驗
圖1 按年齡分組的生存曲線
圖2 按性別分組的生存曲線
圖3 按婚姻狀況分組的生存曲線
圖4 按文化程度分組的生存曲線
圖5 按職業(yè)分組的生存曲線
圖6 按疾病狀態(tài)分組的生存曲線
圖7 按是否接受HAART治療分組的生存曲線
圖8 按是否接受CD4檢測分組的生存曲線
圖9 按感染途徑分組的生存曲線
4.陜西省HIV/AIDS患者生存率影響因素Cox建模
疾病狀態(tài)已進展為AIDS的患者較HIV感染者,死亡的危險增加;文化程度越高,死亡的危險越低;母嬰傳播的患者較其他途徑的患者,死亡的危險增加;確證感染的時間越早,死亡的風(fēng)險越高。這些因素對HIV/AIDS患者的生存時間都有顯著的影響(表4)。
表4 HIV/AIDS患者生存率影響因素的多因素Cox分析
接受HAART治療的患者,治療是否及時以及治療持續(xù)時間,可能影響其治療的效果,進而影響生存率。然而,這些因素是未治療患者所不具備的??紤]這些差異,患者生存率影響因素的Cox分析,需要分別針對在治患者和未治患者進行。確證HIV感染后,越早開始治療,生存時間越長;治療每提前1年,死亡相對危險平均下降為8.08×10-11。治療持續(xù)時間越長,生存時間越長;治療每持續(xù)1年,死亡相對危險平均下降為6.35×10-11(表5)。未治療患者,確證年齡每延遲1年,死亡的危險就增加0.04;檢測過CD4水平的患者較未檢測者,死亡的危險僅為0.20(表6)。
表5 HAART在治患者生存率影響因素的多因素Cox分析
表6 未治療患者生存率影響因素的多因素Cox分析
本研究定量地描述了陜西省2415例HIV/AIDS患者的生存過程,發(fā)現(xiàn)患者是否接受HAART治療、治療是否及時以及治療的持續(xù)時間對患者生存時間的影響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感染HIV時的年齡、感染途徑以及文化程度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患者的生存時間。
1.人體感染HIV,自然的疾病過程分為三階段。感染后2~4周為急性感染期,之后多數(shù)患者經(jīng)歷8~10年的潛伏期,最后進展為艾滋病發(fā)病期,一般可再存活1~3年。如果不加藥物治療等干預(yù)方法,即使在社會經(jīng)濟最不發(fā)達的非洲地區(qū),HIV/AIDS患者的生存過程與發(fā)達國家也不存在顯著的差別[2]。本次研究中HIV/AIDS患者的生存曲線,在實驗室檢測確證HIV感染1年內(nèi),生存率下降顯著,患者死亡危險較高。原因是,感染HIV后,沒有在感染早期被檢測出來[3],確證HIV感染的時間相對于患者實際感染HIV病毒的時間存在明顯的滯后。進入發(fā)病期,甚至是晚期患者才因癥狀而檢測,這時死亡的危險明顯高于HIV感染初期。未治療患者的生存曲線相對接近患者感染HIV后的自然生存過程,生存率在7~8年后有明顯的下降。長潛伏期后,多數(shù)未治療的患者進入艾滋病的發(fā)病期,死亡的危險增加,生存率下降。
2.確證HIV感染時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職業(yè)、疾病狀態(tài)、HAART治療、CD4檢測、感染途徑,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HIV/AIDS患者的生存過程。確證感染HIV時的年齡是否大于60歲,是否接受HAART治療以及是否檢測CD4水平,這3個因素對患者生存過程的影響程度較為明顯。
3.HAART治療是患者長期存活顯著的保護因素。治療越及時,持續(xù)的時間越長,患者死亡的危險越低?;颊呒皶r接受治療,并長久地堅持治療,仍然可以獲得相當(dāng)質(zhì)量的生命過程[4]。除此之外,HAART治療還可以有效地減少HIV的傳播[5],減少其他HIV相關(guān)疾病的死亡危險[6]。很大程度上,HAART治療可以達到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減少HIV傳播三項目的。CD4細胞的檢測所以成為HIV/AIDS患者長期存活的保護因素,也是因為CD4的檢測能夠促成患者及早進行HAART治療。
4.逐漸增多的HIV/AIDS患者,使艾滋病不再罕見。盡管影響患者生存狀況的因素很多[7-8],治療仍然是延長患者壽命和改善患者生存質(zhì)量的最重要方法。因為這些特征,艾滋病越來越接近慢性疾病的定義[9]。將艾滋病定義為慢性病還意味著,衛(wèi)生政策需要適應(yīng)疾病特征的轉(zhuǎn)變,社會資源和醫(yī)藥資源的配置也需要適應(yīng)這一轉(zhuǎn)變[10]。流行病學(xué)三級預(yù)防的策略同樣適用于艾滋病的防治,通過宣傳教育使未感染者遠離艾滋病的一級預(yù)防;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的二級預(yù)防,避免HIV感染者過早進入艾滋病的發(fā)病階段;,通過合理的藥物治療,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改善其生命質(zhì)量的三級預(yù)防。
5.本次研究采用生存分析的方法,對前后20年陜西省HIV/AIDS患者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進行了分析,描述了生存時間的分布特征,探討了其影響因素,研究結(jié)果可以為其他HIV/AIDS相關(guān)的研究提供參考。研究仍然存在不足之處。首先,將研究結(jié)局定義為患者的死亡,而沒有劃分具體的死因。原因是,HIV/AIDS患者的死因分類近年才在艾滋病防治領(lǐng)域普遍開展,先前對患者的隨訪沒有具體劃分HIV/AIDS患者的具體死因。其次,對沒有參加HAART治療患者,我們沒有對其未治療的原因進行調(diào)查。隨著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對HIV/AIDS患者生存時間的研究將更加的細致和深入。
1.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Global report:UNAIDS report on the global AIDS epidem ic.Geneva,Sw itzerland:Joint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HIV/AIDS,2010:v.
2.Morgan D,Mahe C,Mayanja B,etal.HIV-1 infection in rural Africa:is there a difference in median time to AIDS and survival compared w ith that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AIDS,2002,16(4):597-603.
3.Vanhems P,Baratin D,Allard R,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 ith the time elapsed between the initial detection of HIV-1 antibodies and a diagnosis of AIDS among patients followed in Lyons University Hospitals. CISIH Collaborators.Sexually transm itted infections,1999,75(6):389-391.
4.Abaasa AM,Todd J,Ekoru K,et al.Good adherence to HAART and improved survival in a community HIV/AIDS treatment and care programme:the experience of The AIDS Support Organization(TASO),Kampala,Uganda.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2008,8:241.
5.Cohen MS,Chen YQ,M cCauley M,et al.Prevention of HIV-1 infection w ith early antiretroviral therapy.The New England journalofmedicine,2011,365(6):493-505.
6.Hentrich M,Maretta L,Chow KU,et al.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improves survival in HIV-associated Hodgkin′s disease:results of amulticenter study.Annals of oncolog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2006,17(6):914-919.
7.Alemu AW,Sebastian MS.Determ inants of survival in adult HIV patients 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 Orom iyaa,Ethiopia.Global health action,2010,3.
8.Obel N,Om land LH,Kronborg G,et al.Impact of non-HIV and HIV risk factorson survival in HIV-infected patientson HAART:a population-based nationw ide cohort study.PloS one,2011,6(7):e22698.
9.Colvin CJ.HIV/AIDS,chronic diseases and globalisation.Globalization and health,2011,7:31.
10.Scandlyn J.When AIDS became a chronic disease.TheWestern journal ofmedicine,2000,172(2):130-133.
(責(zé)任編輯:郭海強)
Survival of HIV/AIDS Patients in Shanxi Province: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Dong Lifang,Wang Jingjun,Chang Wenhui,et al(Shanx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710054),Xi′an)
Objectiv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scribe survival time of HIV/AIDS patients in Shaanxi Province and to explor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MethodsIn this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survival time of HIV/AIDS patients was described using life table.And COX modelwas used to analyze influencing factors.Results2415 cases of patientswere collected w ith amedian survival time of 8.61 years.Early treatment(RR=8.08×10-11)and long duration of treatment(RR=6.35×10-11)were protective factors for survival of HIV/AIDS patients.The course of disease of AIDS,the low level of education and mother-to-child transm ission are the risk factors affecting survival time.ConclusionHIV detected in time and early treatments are important protective factors for long-term survival of HIV/AIDS patients.Epidem iological tertiary levels of prevention strategy aremore applicable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IDS prevention.
AIDS;Survival time;Cohort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