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坤
(普寧市藥材公司,廣東 普寧 515300)
?
中西藥結合用藥造成不良反應因素及防治對策分析
周延坤
(普寧市藥材公司,廣東 普寧 515300)
目的:分析中西藥聯合用藥造成不良反應的因素及對策。方法:統計分析某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間西藥聯合中藥造成的不良反應情況。結果:某院發(fā)生中西藥聯用不良反應有107件,輕度、中度及重度不良反應分別為60件、27件和20件。其中中藥注射液配伍西藥注射液,重度不良反應占比最高。年齡小于12歲者有29例,占27.10%;18~50歲25例,占23.36%;大于55歲占49.53%,易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多為幼兒和老齡人。結論:西藥聯合中藥臨床應用廣泛,但臨床應加強中西藥聯合應用情況的監(jiān)督管理,高度警惕中西藥物聯合應用的對象以及使用方法,以有效降低藥物聯合產生的不良反應。
中藥;西藥;中西藥聯用;不良反應
藥物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s)是指臨床對患者采用某種藥物治療后造成患者軀體或者心理發(fā)生毒副反應、變態(tài)反應等非治療所需的反應。目前臨床常采用中藥聯合西藥的方法,雖然二者聯合應用能最大限度提高臨床療效,但不合理配伍、擅自改變用藥種類與劑型等都會引發(fā)各種藥物不良反應[1]。為有效統計中西藥聯合應用所產生不良反應的情況,抽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某院中西藥物聯合用藥所致的不良反應數據,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公司抽取某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共收治的4萬余人次治療的患者,其中臨床門診以及住院部門共開出中藥聯合西藥應用的處方2.56萬張,中藥聯合西藥應用的比例占64.0%。期間某院發(fā)生中西藥聯用不良反應有107件,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0.42%。
1.2 方法
統計學分析某院發(fā)生的107例中藥聯合西藥應用不良反應患者的臨床資料,并將不良反應比例按照輕度、中度、重度等嚴重程度進行劃分,最后再按照中藥聯合西藥應用的藥物劑型進行分析,其中藥物劑型的使用一般分為以下四種:①中藥注射劑和西藥注射劑聯合應用;②中藥固體制劑和西藥固體制劑的聯合應用;③中藥注射劑和西藥固體制劑的聯合應用;④西藥注射液和中藥固體制劑的聯合應用。所有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患病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 統計學分析
數據均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107件不良反應情況分析
某院發(fā)生中西藥聯用不良反應有107件,輕度、中度及重度不良反應分別為60件、27件和20件,其中聯合用藥不良反應所出現比列最高的是中藥注射液配伍西藥注射液,重度不良反應占據比例最高。
2.2 患者資料分析
在中西藥聯用不良反應構成比中,男性多于女性,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年齡小于12歲者有29例,占27.10%,18~50歲25例,占23.36%,大于55歲占49.53%。年齡段的不同發(fā)生藥物不良反應的差異也有所不同,其中較易發(fā)生不良反應的多為幼兒和老齡人。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1 中西藥聯合應用造成不良反應因素分析
WHO國際藥物檢測合作中心說明,藥物不良反應主要是指正常劑量的藥物在診治過程中出現與藥物治療目的無關的反應。是藥三分毒,每一種藥物都會引起不良反應,只是反應程度以及發(fā)生率有所不同。藥物不良反應有時會引起藥源性疾病,這種疾病詳細指在藥物使用過程中,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后所誘發(fā)的生理生化結構異常,是藥物不良反應的后果。除了少數人自服藥物除外,醫(yī)生給藥是引起藥物不良反應的最大因素,但還有一部分是由于臨床用藥不合理所導致的[3]。比如阿司匹林是當前公認的相對比較安全的一種藥物,但是如果服用過多或者不按照要求進行服用,則很容易引起胃腸反應,進而誘發(fā)胃潰瘍,導致潰瘍出血等現象。中西藥聯合應用是我國目前普遍采用的治療方法,但由它引發(fā)的藥物不良反應也越來越受到廣大醫(yī)藥工作者的重視,一般兩種藥物聯用出現的不良反應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用藥種類與劑型改變。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合并用藥種類的發(fā)生率近年來不斷上升。如用茵梔黃聯用維丙肝、病毒唑并口服肝泰樂藥物,患者出現風團樣皮疹現象。因茵梔黃的藥理作用較為復雜,其過敏反應難以準確判斷,再加上不同患者有不同的個體差異因素,不良反應出現的概率就會大幅增加。在傳統用法中許多藥物幾乎沒有過敏現象,后期經改變劑型后和西藥聯用則出現了不良反應[4]。某些中藥制劑中所含的植物蛋白則是過敏源,某些藥物經炮制后,生物活性缺乏有效的質量控制,導致某些中藥劑型改變后產生不良反應現象。
(2)藥物劑量。一些醫(yī)生盲目認為中藥藥性不如西藥猛烈,在聯合應用時常常出現感冒通配伍解熱鎮(zhèn)痛藥,并加大劑量,導致患者出現嗜睡等不良反應。
(3)配伍及服用方法。藥性發(fā)揮與藥物服用方法兩者關系十分緊密,應嚴格按照醫(yī)囑進行藥物服用,尤其是在飯前、飯后、口服幾次等。如配伍護肝類藥物日服劑量過大,穩(wěn)態(tài)血藥濃度則無法維持,很容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現象。有些慢性病患者在服用中成藥時不按醫(yī)囑服用或增大、減低劑量都會引發(fā)藥源性疾病和不良反應。
3.2 防治對策
(1)不良反應處理。將不良反應分為三種程度,分別為輕度、中度和重度。首先是輕度,患者在出現不良反應后應立即停藥,不需要經過特殊治療,不良反應即可消失。其次是中度,需要經過實驗室對藥物機理進行檢測,需延長康復時間。重度:嚴重損害患者器官,需要給予急救,之后及時監(jiān)測并根據不良反應來對癥處理[5]。
(2)監(jiān)測方法與手段。藥物不良反應監(jiān)測可分為集中監(jiān)測和自發(fā)呈報。其內容主要是根據患者基本情況、用藥情況、不良反應來進行監(jiān)測。藥疹是藥物不良反應主要出現的類型,占據較大比列。在用藥期間對于中、重度的損害可采用化驗指標來進行定期監(jiān)測。影響肝腎功能的中西合并藥物可采用化驗監(jiān)測,以此來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中西藥聯合用藥在臨床普遍存在,其不良反應機理較為復雜,醫(yī)院可實施全面監(jiān)測系統,協同醫(yī)學各個部門一起合作,重點監(jiān)測發(fā)病率較高的合并用藥,糾正不合理聯用中西藥,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1] 塔勒哈提·朱馬胡勒.中西藥物聯合應用致不良反應的情況分析[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3(7):120-122.
[2] 張槐正.淺議中西醫(yī)藥物如何合理搭配[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4):79-80.
[3] 林麗勉.中西藥聯合的不良反應探討[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34):101-102.
[4] 韓云國,王惠陵,康和利,等.中西藥配伍的臨床應用[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8):955-956.
[5] 梁武英.中藥聯合西藥應用致不良反應的情況分析[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2,33(23):3237-3238.
(責任編輯:宋勇剛)
補充說明:本刊2014年第10卷第4期第19頁,謝宗志等作者撰寫的《從NF-κB信號通路探討電針治療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抗凋亡機制》一文基金項目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巨刺法調控G-蛋白信號轉導影響GABA受體表達改善缺血性腦卒中后肌張力的機理研究(81102628)。
2014-03-08
周延坤(1972-),男,廣東省普寧市藥材公司主管藥師,研究方向為中西藥聯用不良反應觀察。
R969.3
A
1673-2197(2014)13-01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