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燕,余天藍
(臺山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臺山 529200)
?
ZTC1+1天然澄清劑在中藥制劑工藝應用中的影響因素分析
陳素燕,余天藍
(臺山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臺山 529200)
ZTC1+1為新型天然澄清劑,使用“1+1”澄清技術,能顯著加快澄清速度。但在澄清過程中,藥液濃度、溫度、澄清劑使用量、攪拌速度等因素,會對澄清效果直接造成嚴重的影響。對ZTC1+1應用于中藥制劑中存在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ZTC1+1;中藥制劑;影響因素
中藥制劑制備包含提取過程,從中藥中提取出的混合體,含有許多淀粉、微細粒子、蛋白質、藥材殘渣等,成為500nm作用的膠體分散體系[1],為熱力學、動力學的不穩(wěn)定體系,呈現(xiàn)出自發(fā)沉降趨勢。將雜質去除,實現(xiàn)固液分離,必須破壞混合體穩(wěn)定性,澄清技術是通過澄清劑絮凝、凝聚作用,經(jīng)吸附方式,將溶液粗粒子去除,從而形成穩(wěn)定性高、效果佳的新技術。ZTC1+1天然澄清劑由食物萃取,以天然多糖為主,形成天然分子物質,可將其分為I、II、III、IV等四種類型,II、III為中藥制劑所用工藝。其中ZTC1+1為A、B組成,使用“1+1”澄清技術,一組為絮凝作用,一組為輔助絮凝,第一組份量可多,第二組是起架橋作用,將結合、游離的一組分離[2]。在操作過程中,ZTC1+1與澄清效果會因溫度、澄清劑使用量、藥液濃度、攪拌速度等多種因素而受到影響。
溫度是對ZTC1+1天然澄清劑影響最為明顯的因素。藥液溫度越高,其黏度便會越小,使得澄清劑能加快分散速度;同時,水溫較高,還有促進絮凝反應的效果,使得絮凝速度加快,沉淀物加多。從澄清劑使用研究中顯示,當A組分為90℃、B組分為70℃時最佳,兩組分加入后都加溫到90℃,其作用時間為15min最佳。
從相關實驗中[2],采取乙肝寧顆粒澄清工藝做實驗,應用ZTC1+1澄清工藝做澄清處理,當溫度為90℃時,加入B組分0.5mL/g,3h后為50℃時,加入A組分0.3mL/g,攪拌15min后,將溫度加至90℃,其保溫20min為最佳狀態(tài)。國內實驗研究表示[3],ZTC1+1澄清劑在做黃姜提取液時,隨著溫度升高,絮狀沉淀物也會隨著增加,當水溫達到90℃時,其沉淀物量達到最高,其溶液澄清度是最好的狀態(tài)。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其溫度不宜過高,在90℃時最為適宜,溫度過高會對藥物成分造成破壞。
待處理藥液的濃度對澄清效果影響較大。研究顯示,藥物的濃度越低,澄清效果越好,澄清劑分散效果越好。低濃度藥物澄清效果與澄清劑和藥物成分結合相關,其通過實現(xiàn)分子架橋,達到澄清效果。一般藥液濃度會選擇在1∶8左右。權威研究對ZTC1+1的處理進行探討表明,在藥液濃度較低時,澄清效果相對較好,當藥物濃度較高時,其成分損失較重,澄清效果也相對較差。
ZTC1+1-II澄清劑應用于藥水中進行體液澄清,將總多糖、二苯乙烯苷、固形物含量作為指標,進行試驗設計,探討藥物濃度對澄清效果的影響,其結果顯示,當藥物濃度為1∶10時,其相關綜合評分最佳,總多糖、苯乙烯苷、固形物的含量相較于其他濃度是最高的。在益腎通絡顆粒的中藥澄清工藝研究中,對ZTC1+1天然澄清劑工藝的使用顯示,當藥物濃度為1∶8時,其綜合含量最高。在對藥物濃度進行選擇時,還需要對操作使用的實際情況進行考量,從而得出判斷,若是藥液濃度較低,后續(xù)沉淀過濾的體量形成過多,不便于實際操作。
懸浮藥液中,澄清劑使用劑量的增加,會使高分子物質和膠體粒子之間的接觸概率隨之增加,使用吸附架橋的作用也會較為充分,澄清測定其溶液澄明度也會隨之提高。澄清劑使用劑量對藥液沉淀構成直接影響,甚至會影響澄清效果。每種藥液情況不同,其澄清劑的使用劑量相差較大。在普通藥液中,都會加入組分量60%左右。胃蘇口服液的澄清工藝研究中[4],將黃芪甲苷作為研究指標,使用ZTC1+1-III澄清劑工藝進行澄清處理,藥液以B、A順序加入,其結果顯示,當ZTC1+1澄清劑濃度為3%時,其黃芪甲苷的含量最高,澄清效果也相對較好。ZTC1+1運用于蓮子心提取液的澄清工藝中,將固形物去除、保留甲基蓮心堿為研究指標,對澄清劑使用量進行研究,結果顯示,當澄清劑濃度為2%,使用量為0.5mL/g時,其甲基蓮心堿保留、固形物去除率都為最佳狀態(tài)。澄清劑使用劑量過大,會導致高分子鏈的膠體粒子被包裹,引起靜電排斥作用,無法起到良好的澄清效果。
澄清劑的使用中,需要獲得最快的絮凝速度,取得最大范圍絮凝沉淀,因此加入澄清劑后,其攪拌狀態(tài)也需充分考量。在澄清劑加入后進行攪拌,是為了增加澄清劑和溶液微粒間接觸的機會,攪拌速度必須控制,過快會導致絮狀沉淀分散,使澄清效果受到影響,在攪拌過程中,可先使用較快速度進行攪拌,當溶液微粒和澄清劑有了接觸后,再逐漸將速度降緩,以避免絮狀沉淀因攪拌而受到控制。采取ZTC1+1澄清劑去除黑木耳提取物雜物的工藝研究中,其指標為多糖干膏率、保留率、澄清度等,探討在不同速度下,對澄清度所造成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5],攪拌速度為220r/min最適合,其評分最高。使用ZTC1+1對芍藥去除雜質情況中攪拌速度做考察,結果顯示,澄清劑加入后,絮狀沉淀、芍藥苷保留、澄清度均受到影響,控制攪拌速度160r/min時,評分最高,其澄清度也相對較好。
澄清劑的作用時間直接影響藥液的澄清效果,當絮狀沉淀物停止增加時,則表示絮凝已經(jīng)完成。若作用時間過短,會導致絮凝不完全,沉淀不徹底。使用ZTC1+1對蘆筍提取物進行澄清,對作用時間、ZTC用量、溫度等相關因素進行探討,研究結果顯示[6],60℃水浴4h的澄清效果最為明顯。當使用ZTC1+1對黃姜提取物進行澄清時,顯示在15min內,因水浴時間加長,其沉淀開始增多,15min~40min,其沉淀情況無明顯變化,為提高實驗效率,減少成本,15min為最佳工藝時間。
ZTC1+1澄清劑作用于中藥制劑受多種因素影響,在實際操作時,應該對其進行仔細考察,對其澄清條件進行選擇,本次研究中所給出的研究結果需不斷改良,隨著藥品的需求增加,澄清制劑使用技術也需要不斷改善。
[1] 張詠梅,趙振彪,解淑閣,等. ZTC-Ⅲ型天然澄清劑在中風安口服液制備中的應用[J].中成藥,2004,26(4):337-339.
[2] 武凱歌,王煜,黃熙,等. 中藥制劑治療抑郁癥的Meta分析[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2):325-330.
[3] 李玉,陳亮,孟慶娟,等. 復方中藥制劑對仔豬生長性能及免疫機能的影響[J].中國畜牧獸醫(yī),2011,38(10):9-13.
[4] 蔣紅,王宏軍,周鐵忠,等. 銀翹天甘中藥制劑抗雞體內大腸桿菌的試驗研究[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2,28(8):15-18.
[5] 劉放,唐靚.抗風濕中藥制劑中非法添加多種化學成分的HPLC檢測[J].西北藥學雜志 ,2014(1):18-22.
(責任編輯:魏 曉)
2014-03-31
陳素燕(1960-),女,廣東省臺山市人民醫(yī)院主管藥師,研究方向為醫(yī)院藥學。
R284.2
A
1673-2197(2014)13-00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