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磊,宋建寬,王 斌,孫明輝
(1.漣水縣人民醫(yī)院骨科,江蘇 漣水縣 223400; 2.南京大學醫(yī)學院附屬鼓樓醫(yī)院骨科,南京 210000)
腰椎滑脫型腰椎管狹窄癥是臨床腰腿痛的常見原因之一,臨床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腰痛、下肢痛、間歇性跛行及大小便困難等癥狀。腰椎滑脫癥引起的臨床癥狀的機制比較復雜,包括小關節(jié)退變,節(jié)段性不穩(wěn),峽部裂椎弓的異?;顒樱瑣{部裂處纖維軟骨組織壓迫神經(jīng)根,滑脫節(jié)段序列錯位或合并椎管狹窄及椎間盤突出等。目前外科治療的原則是重建腰椎承重力線平衡、維持脊柱穩(wěn)定和脊髓神經(jīng)減壓。手術治療包括單純減壓方式、減壓并融合方式等,融合方式有后外側融合(posterolateral fusion,PLF)、后路椎間融合、經(jīng)椎間孔椎間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前路椎間融合、環(huán)狀融合、后路椎板植骨融合、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融合等。本研究對54例Ⅰ°與Ⅱ°腰椎滑脫型椎管狹窄癥患者選擇應用椎弓根螺釘復位內固定,并根據(jù)不同適應證行PLF和TLIF治療,觀察臨床效果并進行比較。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在漣水縣人民醫(yī)院與鼓樓醫(yī)院骨科就診的Ⅰ°與Ⅱ°腰椎滑脫型椎管狹窄癥患者54例,男18例、女36例,年齡32~71(50.9±2.6)歲;病程6個月至2年,平均(1.1±0.5)年;合并高血壓5例、糖尿病1例、銀屑病1例;根據(jù)Meyerding滑脫程度分級標準,Ⅰ°25例,Ⅱ°29例;本組病例均有腰痛,下肢放射痛13例,間隙性跛行11例,鞍區(qū)麻木2例,小腿及足部感覺減退者分別為9例、18例,下肢不全癱1例;L3滑脫2例,L4滑脫21例,L5滑脫29例,L4、L5雙節(jié)滑脫2例;退變性滑脫例30例,椎弓崩裂性滑脫13例,發(fā)育不良性滑脫1例。上述患者根據(jù)不同適應證分成兩組,各27例,分別行PLF與TLIF治療。兩組患者均接受相應的治療方法,并簽屬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均排除患有重大疾病或骨質疏松癥,而且兩組患者的年齡、臨床表現(xiàn)、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手術方法 患者全麻俯臥位,常規(guī)消毒鋪巾隔離,C臂機透視定位,取后正中切口,根據(jù)影像學表現(xiàn),顯露相應節(jié)段雙側滑脫間隙上下錐板、小關節(jié)突及橫突,分別在融合節(jié)段的椎體內植入椎弓根釘,切除部分錐板、增生內聚的部分內側關節(jié)突、黃韌帶、顯露上下位神經(jīng)根,檢查硬脊膜及上下位神經(jīng)根減壓充分。PLF組去除融合節(jié)段間橫突、關節(jié)突表面軟組織,皮質骨,露出松質骨面為植骨融合床,安裝連接棒,擰緊螺母完成復位固定,將減壓取出錐板、棘突及關節(jié)突修剪去軟組織并剪碎,植于關節(jié)突外側及橫突之間。TLIF組經(jīng)腰椎椎間孔顯露椎間盤,切開清除椎間盤,用鏟刀將殘留椎間盤和上下椎軟骨終板清除,提拉仰伸復位,將減壓的碎骨塊適量填入椎間隙,選擇合適大小單枚或雙枚椎間融合器植入自體髂骨植入椎間隙,術中C型臂透視證實椎間融合器植入位置合適,安裝預彎的連接棒,適當加壓,擰緊螺母完成復位固定。
所有患者術畢放置引流,術后24~48 h拔除引流管;傷口常規(guī)換藥;術后常規(guī)預防感染、消腫、抑酸、補液等治療,連續(xù)3 d。拔管后攝片復查,連續(xù)臥床修養(yǎng)3個月,并定期隨訪復查X線片。
1.3評分標準 采用Nakai等[1]的評分標準進行評分。優(yōu):癥狀和體征完全消失,恢復工作;良:癥狀與體征基本消失,勞累后又可出現(xiàn),可恢復工作;可:癥狀與體征明顯改善,遺留輕度腰痛或下肢不適,需減輕工作或活動;差:癥狀與體征無明顯改善,不能從事正常工作和生活。判斷術前滑脫率,術后即刻復位率,椎間隙高度,骨性融合。
骨性融合判定標準[2]:植骨區(qū)有連續(xù)骨小梁,屈伸側位椎體活動度<4°,為已融合;植骨區(qū)未見連續(xù)骨小梁,可見間隙,屈伸側位椎體活動度>4°,X線片難以分辨可CT檢查以幫助鑒別,為未融合。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結果進行分析,組間Nakai評分的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骨性融合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癥狀改善 54例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24個月,其中完全復位50例(92.6%),其余4例復位明顯改善?;颊呦卵醇跋轮窠?jīng)癥狀均明顯減輕。
2.2影像學改變 X線片顯示內固定均在位無松動,后外側植骨及椎間融合良好,呈骨性愈合,復位無丟失。典型L4椎體Ⅱ°滑脫TLIF手術前術影像學X線片資料(圖1~2,見封三);典型L5椎體Ⅰ°滑脫伴間隙狹窄PLF手術前CT片(圖3,見封三),術后X線片(圖4~5,見封三),橫突間植骨已融合,形成骨橋(圖6,見封三)。
2.3Nakai評分 根據(jù)Nakai評分標準,PLF組:優(yōu)17例,良7例,可3例,差0例,優(yōu)良率88.9%,骨性融合率92.1%;TLIF組:優(yōu)22例,良4例,可1例,差0例,優(yōu)良率96.3%,骨性融合率97.3%。結果顯示,TLIF組優(yōu)良率及骨性融合率高于PLF組,但兩組優(yōu)良率及骨性融合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z=-1.545,P=0.122;χ2=1.418,P=0.234)
腰椎滑脫型椎管狹窄的手術適應證為:①持續(xù)并加重的腰、腿痛,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經(jīng)保守治療無效者;②合并有跟腱反射減弱或消失,下肢感覺異常、肌肉萎縮,尿失禁等神經(jīng)根或馬尾神經(jīng)壓迫癥狀[3];③進行性滑脫或Ⅱ°以上的滑脫。對螺釘把持力下降的嚴重骨質疏松癥患者不適用本手術,本組所選患者無嚴重骨質疏松癥。腰椎滑脫型椎管狹窄手術的目的:①椎板及神經(jīng)根充分減壓;②重建并維持脊柱的穩(wěn)定性;③ 矯正畸形、恢復脊柱的解剖結構和生物力學傳遞;④使脊柱的活動節(jié)段最大限度地保留[4]。
腰椎滑脫手術治療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神經(jīng)壓迫,矯正脊柱畸形和恢復記住力線的穩(wěn)定性。達到植骨融合是腰椎滑脫型椎管狹窄治療的目標,后路椎弓根螺釘固定系統(tǒng)只是維持腰椎復位固定,為利于植骨的融合提供穩(wěn)定的環(huán)境,只有骨性融合才能防止復位的丟失[5]。椎弓根螺釘系統(tǒng)的應用是復位和固定滑脫椎體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學者認為只有對滑脫的椎體進行解剖復位,才能重建符合生理要求的脊柱正常序列、神經(jīng)通道和生物力學內環(huán)境[6]。但內固定對脊柱的穩(wěn)定作用只是暫時的,良好的植骨融合才是保持脊柱長期穩(wěn)定的關鍵。脊椎穩(wěn)定最終要依靠良好的植骨融合,一旦植骨融合不良,內固定必然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xiàn)松動、疲勞甚至斷裂,導致手術失敗。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都進行了充分減壓,隨訪發(fā)現(xiàn)腰腿痛癥狀改善,神經(jīng)性跛行癥狀消失,內固定的使用可以增加術后脊柱穩(wěn)定性,創(chuàng)造良好的植骨床,更有利于植骨融合。PLF優(yōu)點是對于輕度滑脫或椎間隙狹窄者,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手術入路簡單,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創(chuàng)傷小,本組27例患者無神經(jīng)、硬脊膜損傷、術后感染和內固定斷裂等并發(fā)癥。TLIF是理想的植骨融合方式,通過椎間孔途徑植骨融合,此途徑不必過度牽拉神經(jīng),可減少損傷神經(jīng)及硬膜的機會,椎體間放置椎間融合器不僅可提高骨融合的潛力,而且還可恢復椎間盤高度,優(yōu)化矢狀面平衡,調整冠狀面的解剖序列,可阻止鄰近節(jié)段退變[7]。
本研究結果顯示,TLIF治療腰椎滑脫型椎管狹窄較PLF有更好的優(yōu)良率及骨性融合率,臨床研究也傾向于認為椎間融合率較高。吳正文等[8]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釘固定結合椎體間植骨術治療32例腰椎滑脫癥,取得滿意的效果,術后JOA評分優(yōu)良率為87.5%。對于椎體間植骨融合術,需注意以下幾個方面[9]:①為利于術后植骨愈合,術中應盡量清除干凈滑脫節(jié)段椎間盤終板軟骨,直至終板下骨質;②術中必須充分植骨,保證植骨有足夠大的面積,并保證植骨充滿椎間隙前柱和中柱;③為避免術后植骨塊丟入椎管內,術中須打緊植骨。植入椎間融合器(cage)前一定要徹底刮除椎間盤組織,處理椎間隙上下軟骨終板,包括髓核透明軟骨板和內圍部分纖維環(huán)組織,徹底顯露椎體骨質,使椎間融合面積擴大。但要保留外圍部分纖維環(huán),更不能穿破前縱韌帶。術中椎體間融合可應用2枚cage,而1枚cage在椎體間斜放也是公認的方法。具體應用1枚還是2枚cage應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
綜上所述,后路椎弓根釘固定聯(lián)合PLF或TLIF及徹底減壓是治療Ⅰ與Ⅱ°腰椎滑脫型椎管狹窄癥療效較好的術式。在合理選擇適應證的情況下,應用椎弓根螺釘復位內固定行TLIF治療腰椎滑脫型椎管狹窄癥可獲得較好的臨床療效。
[1] Nakai O,Ookawa A,Yamaura I.Long-term rentgenographic and functional changes in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wide fenestration for central lumbar srenosis[J].J Bone Joint Surg Am,1991,73(8):1184-1191.
[2] 劉湘權,徐輝平,李頌.三種植骨融合術治療腰椎滑脫癥療效比較[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0,12(12):59-61.
[3] 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醫(yī)學[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1726-1729.
[4] 王森,滿忠芳,夏青,等.椎弓根螺釘內固定椎間植骨融合治療腰椎滑脫癥[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10):123.
[5] 尹承慧,符臣學,徐皓,等.椎弓根釘系統(tǒng)結合椎間融合治療嚴重腰椎滑脫[J].脊柱外科雜志,2009,7(2):85-88.
[6] 程斌,李鋒濤,宋金輝,等.腰椎峽部裂滑脫后路復位內固定不同植骨融合方法的療效比較[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8,6,23(6):487-488.
[7] Coyal N,Wimberley DW,Hyatt A,etal.Radiographic and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instrumented reduction an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of mid and high-grade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J].J Spinal Disord tech,2009,22(5):321-327.
[8] 吳正文,胡智輝,章明福,等.后路椎弓根螺釘固定結合椎體間植骨術治療腰椎滑脫[J].當代醫(yī)學,2009,15(12):39.
[9] 羅雨橋,羅柏鋒,鄧思然,等.后路椎弓根釘固定聯(lián)合椎間植骨融合治療腰椎滑脫癥[J].中國臨床研究,2012,1(25):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