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曉
“電教人”圓了“電影夢”
□夏曉
很多黨教片都是干巴巴的說教,很難吸引人。不少電教人也想過要創(chuàng)新形式,可創(chuàng)新哪有那么容易?創(chuàng)新熱度一過,人們也就“隨大流”了。然而,湖南省安化縣委組織部遠教中心的遠教人卻不愿“隨大流”,他們湊在一起商量:“聽說‘微電影’不錯,要不我們把黨教片也‘微’一下?”一來二去,他們還真拍出了益陽市首部黨建微電影,圓了一個“電教人的電影夢”。
剛接觸微電影這個新鮮東西,大家都感到無從下手:沒設備、沒資金、沒劇本、沒演員,整個“一窮四白”。副部長曾錦霞和同志們沒少想新招兒:沒設備,找開影視工作室的朋友借;沒資金,就盡量“偷工減料”,一分分地摳;沒劇本,主任劉剛貴就去找素材,找著名編劇歐陽紀元老師請教,最終劇本定為一個農村懶漢戒除整日酗酒惡習最終致富的故事;沒演員,就去求同事,見到同事中有與劇中人物形象相符的,就問:“想當演員嗎?我們這有個戲……”用曾錦霞的話來說:“為了這個‘夢’,大家都‘魔怔’了!”就說有一天吧,她正在家里吃飯,忽然想到:微電影的片頭和片尾得單獨設計,不能和全片一起編排。于是她扔下筷子,連招呼都沒打,直接就跑到市電視臺去求援。大晚上不見人影,家人怎么也找不到她,差點報警。等她踏著月色回到家里,一場虛驚才算過去。
經過緊鑼密鼓的前期準備,曾錦霞借來了設備,劉剛貴改好了劇本,夏剛花找足了資金,譚瑞拉來了九名同事做演員……萬事俱備,只聽遠教中心一聲令下:微電影開機!
“哎?你看那是不是縣遠教中心的同志?他們弄啥呢?”開機那天,江南鎮(zhèn)十里八村的人都趕過來看“熱鬧”。大伙沒見過這場面,就上前問:“劉主任,你們這是要弄啥,咋不拍專題片改拍電影啦?圖啥?”劉主任呵呵一笑:“一呢,微電影是黨教片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拍出來對我們自身水平也是一個提高;二呢,它更具藝術性,比電視片的看點高,更吸引人;這三啊,就是以往片子干巴巴的,這微電影更接地氣。瞧好吧!”村民聽后直豎大拇指:“劉主任,你這是一舉三得,我們支持!”
微電影是好,可拍起來難度真不小,各方面都要在常規(guī)制片上來個大“拔高”,從鏡頭調度、聲音配合到畫面編排等等,都得重換思路,還要注意演員情緒調動。微電影節(jié)奏快,怎么能節(jié)省時間出效果?為此,劉剛貴現(xiàn)場進行鏡頭分解,把長鏡頭“拆”了。電影不同于電視片,要讓演員有情緒延續(xù)性。開始時大家都不懂,拍出來的感覺就是不到位。怎么辦?攝像師譚瑞就對演員進行“劇情洗腦”,挨個對戲,找到感覺及時抓拍,再補拍長鏡頭或全景。還有夏剛花,她在這部電影里有角色,但還兼起了道具師、燈光師等十多個職務,讓“劇組”省下了不少錢呢!
靠著幾個人執(zhí)著追夢的勁頭,別開生面的微電影《洪有田戒酒》最終成功殺青。
益陽市首部黨建微電影和觀眾見面了。由于形式新穎、內容生動,不再是說教腔,現(xiàn)場的掌聲和贊嘆聲此起彼伏。用一位村支書的話說:“這電影比以前的專題片好,看著過癮,把我們的生活都搬上了熒幕,特別有感染力!”上級部門也高度肯定這一創(chuàng)新,認為這樣的黨教片接地氣、聚人心,是適應群眾需求的好片子!
夢終于圓了,每個人圓夢的路上都收獲了很多:曾錦霞變得更愛“追新潮”,因為她認識到,敢想敢干才會贏;劉剛貴則多了個雅號——“劉導”,創(chuàng)新黨教制片的勁頭更大了;譚瑞經過這次磨煉,手中的攝像機拍出的畫面更為考究;夏剛花也全面掌握了制片,大事小情都門兒清。此外,他們還領悟到:工作中無論如何求新求變,有一點不能變,那就是一定要接地氣,拍群眾愛看的片子。今后,他們還要繼續(xù)創(chuàng)新拍片,讓黨教熒屏離黨員群眾的心更近!
安化縣遠教團隊經過一番風雨,架起一條彩虹,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夢終不遠,只要付出,定會迎來夢想綻放的時刻!
(作者為湖南省安化縣委組織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