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玲,劉云偉
(彌勒市西三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云南彌勒 652315)
彌勒市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集成技術
李曉玲,劉云偉
(彌勒市西三鎮(zhèn)農業(yè)綜合服務中心,云南彌勒 652315)
玉米是彌勒市第一大作物,是重要的糧食和飼料作物,占全市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的35%左右,是全市畜牧產業(yè)的主要飼料,對畜牧業(yè)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07年彌勒市玉米種植面積達到13 302.2 hm2,總產量77 348 t,平均單產5 814 kg/hm2。自2008年云南省農業(yè)廳組織開展高產創(chuàng)建活動以來,在玉米高產創(chuàng)建示范樣板帶動作用下,玉米產量上了一個新臺階,助推了糧食豐產豐收。據(jù)彌勒市農業(yè)局種植業(yè)科統(tǒng)計,2013年全市玉米種植面積達到20 645 hm2,總產量122 433 t,平均單產5 925 kg/hm2[1~2]。
在玉米6.7 hm2核心區(qū)里,采用不同的增產措施進行同田對比,根據(jù)云南省現(xiàn)代農業(yè)玉米產業(yè)技術體系辦公室《測產驗收辦法》,矮化密植產量是最高的,經現(xiàn)場實測折合產量最高達13 824 kg/hm2,一般比常規(guī)栽培增產2 283.9~4 824 kg/hm2,增產達12.66%~36.9%。產值按市場收購價計算,扣除增加投入多用的種子450元/hm2、地膜1 200元/hm2、化肥2 070元/ hm2、農藥540元/hm2、用工費4 800元/hm2,可增收1 130.8~2 865元/hm2,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達到了增加糧食產量的目的,提高了單位種植面積的經濟收入,節(jié)約了土地,推廣應用面積正逐年快速擴大[3]。
為抵抗大風冰雹等自然災害氣象造成玉米倒伏減產,在原有玉米栽培密度的基礎上,進行種植技術改進,增加單位面積栽培密度,用精細播種措施,科學配方施肥,確保苗齊苗全,然后在特定的生長時期通過葉面噴施矮化健壯素,去除不結穗的病弱株和空稈,改善了田間通風透光條件,使玉米穗長整體均勻一致,從而達到高產高效的栽培目的。
噴施矮化健壯素的玉米個體發(fā)育并不占優(yōu)勢,而是通過增加種植密度,發(fā)揮整體優(yōu)勢來獲取高產。與未噴施相比,玉米植株外在表現(xiàn)為植株矮化明顯(植株高度比不使用激素降低0.2~0.5 m)、莖稈敦實整齊、葉片深綠、氣生根增加了1~2層、穗長均勻、生長后期綠葉多并時間延長,加速玉米灌漿,成熟提前3~5 d,經暴風雨侵害也無一倒伏;內在表現(xiàn):無禿尖空稈和禿尖過大、果穗飽滿無空癟粒、籽粒整體晶瑩、千粒重增加。
云南多山少平地,山地占總面積的84%,玉米栽培大多處于山區(qū)半山區(qū),單產每增加一個點,總產就會增加上萬千克的產量,隨著中低產田地的改造,高穩(wěn)產田地也逐年增多,適合推廣應用矮化密植栽培技術的耕地各地都有,矮化密植提高玉米單產大有潛力可挖掘,是玉米高產創(chuàng)建主要措施,這項技術無疑是大幅度提高云南玉米產量的一項可行的科技措施。
玉米矮化密植高產栽培適用于水肥條件好的地塊,肥力不足的低產田地和因干旱水澇等特殊原因影響的田地則不適用此技術。
3.1 品種選擇
選用優(yōu)良高產雜交種是奪取玉米高產穩(wěn)產的基礎,要選擇生育期稍長、后期不早衰、抗性強、適宜密植、豐產性較好、適應性較廣、籽粒馬齒型的中晚熟品種,如云瑞88、海禾1號、路單8號、北玉2號、雅玉889等,按45 kg/hm2備種。
3.2 地塊選擇
選擇土層深厚、保水保肥性能較好的平、緩坡塊地,播種前翻犁整平,撿除石塊、雜草及前茬殘物等,使土壤疏松、上虛下實,有利于打塘或條播。
3.3 科學密植
根據(jù)土壤肥力和品種的緊湊型適當增加密度,以達到合理的群體結構,為高產打下堅實基礎。一般密度控制在7.65萬株/hm2左右為宜,低海拔高肥力地塊密度適當增加至8.4萬株/hm2。種植規(guī)格:單行單株0.7 m×0.17~0.19 m,單行雙株0.8 m×0.30~0.34 m,可種植7.5~8.4萬株/hm2;采取寬窄行種植,改單行單株為雙行雙株種植(即寬窄行種植),可增加種植密度和行間通風透光性,規(guī)格(0.9+0.5)m×0.34~0.38 m,每塘播3~4粒種子。
3.4 適時播種
播種節(jié)令可根據(jù)降雨、水利條件,育苗移栽于4月中下旬育苗,5月上中旬定向移栽。常規(guī)栽培采用“三干”(土干、農家肥干、種干)播種,時值土壤含水量極低,此時可合理安排勞力;或雨水下透地后,以搶抓節(jié)令,溫水浸泡種子36 h后,容易挑選出飽滿的種子,趁農家肥潮濕覆蓋可保持水分的“三濕”播種,延長了生育期,但可提高產量和品質。
3.5 地膜覆蓋
海拔高度在1 600 m以上地區(qū),采取地膜覆蓋。備用0.06 μm厚地膜75 kg/hm2。
玉米出苗到2葉1心時就立即破膜引苗,破膜口要小,破口周圍用細土蓋嚴壓實。
選用膜側種植可節(jié)省破膜、追肥的勞動力,又方便追肥覆土,降雨后薄膜上水分匯集到種植行,補足水分,利于出苗生長。單行種植采取隔行覆膜,雙行則采用地膜覆蓋于寬行間。6~8葉期可結合定苗、噴除草劑、追肥進行。
3.6 科學配方施肥
玉米施肥遵循“重施有機肥,保證苗肥,重在穗肥,巧補粒肥”的原則。底肥要充足,保證苗壯、苗齊、苗均、苗全,施腐熟農家肥18~22.5 t/hm2,復合肥(N∶P2O5∶K2O=13∶5∶7)900 kg/hm2、硫酸鋅15 kg/hm2(或硫酸鉀120 kg/hm2,過磷酸鈣600 kg/hm2,聚肽螯合鉀含鋅尿素270 kg/hm2),紅壤土增施硫磺粉15~30 kg/hm2。應做到種肥分離,防止燒苗。先施底肥于塘心或行溝底,蓋土后,播種于塘四邊或行溝兩邊,再用農家肥覆蓋,可保持土壤水分,防大雨造成土表板結,而不利于出苗。
6~8 葉期結合定苗、噴除草劑和覆蓋地膜,施尿素400 kg/hm2,硼砂4.5 kg/hm2混合作為提苗拔節(jié)肥,促進莖稈粗壯;在抽穗前的大喇叭口期,每公頃用硫酸鉀60 kg/hm2、尿素600~900 kg/hm2作追肥;粒肥依據(jù)土壤肥力、種植密度、長勢而定,在授粉結束后花絲變蔫時,施尿素150 kg/hm2、普通過磷酸鈣300 kg/ hm2(或磷酸二銨225 kg/hm2)。
3.7 藥劑選擇和使用方法
3.7.1 藥劑選擇
市場上玉米的生長調節(jié)劑較多,都是乙烯利、縮節(jié)安、矮壯素、健壯素等的單劑或混合物,應根據(jù)要控制穗下部或穗上部的高度,選擇經小面積試驗,適宜于本地,矮化效果明顯又不影響產量的矮壯素或健壯素。通過多年來的應用,噴施玉米健壯素的增產幅度大大優(yōu)于噴乙烯利的,含40%羥稀腺·乙烯利水劑玉米健壯素矮化增產效果較好。
3.7.2 使用方法
要掌握噴藥時間,噴藥過早或過遲,矮化增產作用均不顯著。噴施過早影響植株生長,過遲無效果,要錯開結穗節(jié)位,以免影響穗長、穗粗。多數(shù)玉米結穗節(jié)在11~13葉,因品種高矮差異略有變化。每噴霧器用30 g玉米健壯素,即16 kg水兌玉米健壯素30 g,用量1 350~1 800 g/hm2。一般按玉米葉片數(shù)和品種確定噴藥時間,以10~12葉或大喇叭口期(手捏喇叭口可感覺雄穗)噴藥為好。10~12葉時噴,穗位節(jié)以下縮短,矮化效果明顯,但會影響雌穗的生長和雄穗花粉量;大喇叭口期噴,穗位以上莖葉、雄穗變短變小,增產矮化兩重效果明顯,選擇大喇叭口期使用健壯素產量高一些。對花粉數(shù)量少的品種選用前期噴。
為充分稀釋農藥,采用兩次稀釋方法,把配制好的藥液均勻噴于植株,并做到不重噴、不漏噴,弱苗避開噴,不與其它農藥、化肥混噴,噴后4 h遇大雨應減少用藥量重噴。
3.8 田間管理
3.8.1 化學除草
玉米播種后,在出苗前趁土表潮濕時,及時噴施丁草胺等玉米芽前除草劑封閉土壤,6~8葉定苗時,結合施肥和地膜覆蓋,用莠去津或煙密璜隆除草,采取先“殺”后“封”的除草方法。
3.8.2 合理留苗
3~4 葉時進行間苗,間苗最好選擇在晴天中午進行,此時病蟲苗打蔫易區(qū)別,間除雜、病蟲、弱、過大和莖圓高挑的植株,留下健壯敦實、莖扁、黑綠、整齊的壯苗,隔塘留3苗;6~8葉定苗時每塘雙株留苗,缺苗斷塘處,在鄰塘或對面塘留夠2苗后移多余的苗補入缺塘。
3.8.3 蟲害防治
玉米蟲害主要有地老虎、粘蟲、螟蟲、蚜蟲。播種時用5%辛硫磷顆粒30 kg/hm2與底肥混合施入塘中,防治地下害蟲。苗期發(fā)現(xiàn)地老虎危害時,用50%的辛硫磷或敵敵畏乳油800倍液傍晚進行噴霧或灌根,或采用毒餌進行誘殺;拔節(jié)期注意防治粘蟲,選用4.5%高效氯氫菊酯800~1 000倍液噴殺防治;大喇叭口期、灌漿期防治玉米螟,可用50%辛硫磷乳油兌水1 000倍灌心葉或噴霧;蚜蟲主要危害抽穗期至灌漿期,以靠路埂邊植株發(fā)生危害,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2.5%功夫乳油1 200倍液噴霧。
施用農藥要對癥下藥,及時用藥,使用不同的藥劑,運用恰當?shù)臐舛群退幜?,可發(fā)揮更好的殺蟲效果。
3.9 增產措施
3.9.1 拔除弱小株和空稈
玉米孕穗后,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生長勢弱、植株細小,不吐絲授粉結實、不結苞或雖結苞但無籽粒,變成無效植株的空稈應及早拔除,抽雄穗前和灌漿期分次割除病、弱株和空稈。拔除后可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減少土壤養(yǎng)分消耗,利于正常植株生長發(fā)育,促使大穗大粒的形成。
3.9.2 人工去雄
玉米雄穗剛抽出可見大部分時,用人工按一定比例去除部分植株的雄穗。一般采用隔行去雄,去雄株數(shù)應控制在全田總株數(shù)的1/3以下?;蛟谑诜劢Y束后,花絲萎蔫變干時,帶2~3個葉拔除雄穗,留穗以上葉片2~3個,進行光合作用,促進灌漿。
3.10 適時收獲
當玉米莖葉變黃,苞葉變黃變干松軟,籽粒變硬時收獲,或帶稈收獲,充分利用莖稈中的養(yǎng)分后熟作用,可提高產量和品質,不影響后茬作物種植節(jié)令。
[1]胡強,番興明,譚靜,等.優(yōu)質玉米新品種“云瑞1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yè)科技,2010(1):51-53.
[2]李品漢.玉米直播定向密植高產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yè)科技,2011(3):39-40.
[3]彌勒年鑒編輯部.彌勒年鑒[M].芒市:德宏民族出版社,2008.
2014-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