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坦
大衛(wèi)·芬奇電影里最讓我難忘的一個鏡頭,是《返老還童》中如嬰兒般的本杰明·巴頓在襁褓中慢慢睡去。白色的嬰兒床慢慢低下去,整個房間飄逸朦朧,透明柔軟的窗簾飄起,帶來暖和的陽光,像晨曦,又像是暮光。這個在睡夢中死去的嬰兒,已經(jīng)87歲。
在耄耋之年能夠如嬰兒般毫無折磨地死去,是電影中人才能體驗到的幸福?,F(xiàn)實生活遠非如此。多數(shù)老年人在生命的最后時刻,體驗到的往往是親人疏離、朋友散盡的痛苦,讓旁觀者心有戚戚。中國明朝抗倭領袖徐渭晚年以賣畫為生,死時僅有一狗相伴;撒切爾夫人在國際政壇上叱咤風云,死后兒子拒絕參加她的葬禮;馬龍·白蘭度兩度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但是晚年沒有一個子女認他,最終死于肺功能衰竭。一個人年輕時再受歡迎、事業(yè)再成功,也無法保證擁有一個平靜安寧的晚年。老,意味著你將看到人生的殘酷B面。后來,我們逐漸了解到撒切爾夫人因對權力的熱衷疏于照顧孩子,患有老年癡呆的父親年輕時動輒打罵妻女,老母親從小偏心兒子嫌棄女兒……但我們?nèi)匀粡男睦砩嫌X得他們應該被原諒。原因只有一條——他們老了。年老有時成為一種可以超越善惡是非的特權。
到了六十歲之后,你擁有的特權是:你在年輕時所做出的一切成就或罪行,都變得不再那么重要。尤其是你曾經(jīng)犯過的那些錯誤,在晚輩人的眼里變得可以被寬恕,可以得到諒解。
年齡,淡化了人們的動機和行為??吹嚼先耍憧吹降氖抢夏臧?,蒼蒼白發(fā),拿著筷子不停顫抖的雙手,以及佝僂的不斷往前傾的身子骨。就像看到剛出生的嬰兒一樣,你控制不住地想要去保護他們。而你在享受被保護被原諒的特權的同時,你的思想和情感都不再受到足夠重視。我們經(jīng)常聽到有兒女指責老年喪偶后的父母晚年再次嫁娶,或是阻止要參加老年旅行團的父母,萬一要是在路上出了什么事怎么辦?老,被最大限度地剝奪了自主權和行動意志。
這還不算什么。最近這幾年,不贍養(yǎng)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新聞時有發(fā)生。這些兒女們之所以敢這么做,除了毫無人倫道德之外,還在于他們在周遭的環(huán)境中獲得的一種認識——人老了失去了行動思維的能力,也就等同于毫無情感知覺的動物。在他們眼里,那些搬著小板凳在院子里曬太陽的老頭老太太,和陽光下瞇著眼睛假寐的貓狗一樣,毫無區(qū)別。
那些把父母當牲口圈養(yǎng)的人,也不是沒有可能被自己的子女同樣對待,那些把四肢健全意識清醒的父母送進養(yǎng)老院的兒女們,也會有被扔在空無一人的家里的那一天,沒人逃得過。
一個人從年輕到年老,會從巔峰慢慢走向谷底。為了能夠比較輕柔緩和地落地,需要提前做很多準備。資本的,金錢的,尤其是心理上的——得能接受從巔峰到落寞的落差。每個人剛出生時,都曾被父母溫柔對待,在嬰兒車里度過那些沒有意識的甜蜜歲月;當父母老的時候,也把他們當作我們的孩子,不要讓他們孤獨,讓這些經(jīng)歷了坎坷、挫折的老嬰兒們在最后的時光里,憩息在回憶的溫柔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