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海波
1 錯落古村
仙居古村是泰順境內(nèi)開發(fā)最早的村落之一,其開村歷史至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唐寶歷元年(825),祖籍婺州的徐氏始祖徐相隱居木棉村。徐相四世孫徐暹于宋雍熙四年(987)從木棉村遷居仙居村,從此仙居成為泰順徐氏發(fā)家史上最大的發(fā)源地。村中至今保留宋代的村落布局,巷道水渠縱橫,現(xiàn)存比較完整的民居有上廳、石門樓、歇坪底等。徐氏宗祠為縣內(nèi)較大規(guī)模者,每年農(nóng)歷七月十五,浙閩徐氏子孫云集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活動。
塔頭底古村落位于雅陽鎮(zhèn)東1公里,為季氏血緣村落。古村落坐東朝西,背為丘陵緩坡,坡上茂林修竹。村落的規(guī)劃符合古代陽宅“風水術”中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理想格局。從村口入村,四座古民居一字型同一水平地排山腳,從南到北依次是旗桿底厝、中央厝、古厝和尾座厝。
上交洋古村位于城東5里,為曾姓血緣村落。上交洋古村建筑沿襲福建土筑的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有水城厝、土樓。曾氏遷居上交洋后最早的居所是位于山腳的家廟和祖屋,后以家廟為圓心,在新房前方田野中呈扇形建造水城厝,并在山腳修筑圍墻,將半圓形的水城厝連在一起,成了一個近似圓形的村落。交洋土樓又稱倉樓,位于水城厝的東面,當?shù)厝朔Q之為“四面廳”。曾氏建造土樓的初衷是為了貯藏糧食,但它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即防御。
2 穿行古道
嶺下古道位于城東,始于羅陽石亭,終于仙居橋,長約3公里,是古道縣城前往百丈、溫州等地的要道。途中主要人文景點有羅陽石亭、古井、狀元墓、石板古橋、仙居橋等。
三灘紅楓古道是溝通仙居與司前的重要通道,亦是溫州大道重要路段。清中葉之后,該古道是縣城前往溫州和溫州前往泰順縣城的陸路主干道。七十年代末,隨著百丈至縣城公路的開通,該古道徹底完成了歷史使命,成為一種見證歷史的實物。三灘紅楓古道指仙居三灘村至嶺頭亭段,長約4公里,主體部分沿山腰修建,路面較狹窄,途中有數(shù)百棵高大的古楓。深秋時節(jié),楓葉經(jīng)霜而紅,猶如一條飄忽的紅絲帶,故又名紅楓古道。十一月下旬至十二月上旬,是三灘古道楓葉最美的時段。
千年古道即嶺北古道,又稱天關山古道,自古以來直至嶺北公路修造之前為交通羅陽和嶺北兩地的惟一捷徑。古道始于白溪交溪鋪,終于嶺北村口,全長8公里,大部分路面寬近 2米,石塊砌成。自白溪交溪鋪至山腳沿山澗溯源北上至嶺頭庵,為古道的南段;從嶺頭庵西折,沿山澗順流至嶺北村尾,為古道的西段。西段古道是整個嶺北古道的精華所在,千余株古木名樹伸手可觸,道旁流水潺潺。該古道是泰順保存最完整的古道之一。
3 飛架古橋
“凌虛千尺架飛橋,勢控長虹掛碧霄”。泰順素有“千橋之鄉(xiāng)”的美稱,泰順廊橋多建于明清兩代,最早的可追溯到唐貞觀年間,現(xiàn)有保存完好廊橋33座,其中15座廊橋和仕水碇步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仙居溪自西向東,流經(jīng)村口后南折,仙居廊橋就位于離村落1里之遙的南面水口。清代當?shù)卦娙藦執(zhí)鞓湓小傲杼撉С唏{飛橋,勢控長虹掛碧霄”的描寫。200年,夏縣政府對仙居橋進行了大維修,按原樣修復后的仙居橋抬高了1.5米,橋屋十八間,80柱,單檐,長43米,寬5.30米,離水面高14米,凈跨35米,基本上重現(xiàn)往昔神韻。
同樂橋位于嶺北村尾,2005年由董直機師傅主繩按照傳統(tǒng)工序新建,橋總長34.4米,寬23米,廊屋設三層。泰福橋位于同樂橋上游5公里外上洋村口,亦由董直機師傅主繩,建于上世紀十四年代,為石拱木平廊橋,是嶺北方向前往福建壽寧的要津。
4 峽谷飛瀑
泰順境內(nèi)群山延綿,森林覆蓋率達76.68%。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空氣清新、水質(zhì)優(yōu)良。 2005年以來,泰順生態(tài)環(huán)境狀況連續(xù)五年全省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浙江生態(tài)第一縣,被譽為“天然大氧吧”和最適宜人居環(huán)境。
烏巖嶺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有天然“生物種源基因庫”和“綠色生態(tài)博物館”的美譽,是華東保存最完好的亞熱帶常綠闊葉原始林區(qū),生物種類極其豐富。飛云湖又稱百島之湖,碧波浩渺,青山屏立,可謂:“兩岸青山浮水面,萬頃碧波浸山中”。
紅巖峽谷位于紅巖隧道口西南側(cè),距仙居村3公里。景區(qū)內(nèi)飛瀑流泉,叢林深幽。紅巖瀑布位于紅巖隧道東北洞口。上游兩條溪澗在瀑布頭并行,躍下高約60米的懸崖,形成的“雙龍”瀑布。水大時,下半部分瀑布合二為一,猛烈沖擊底下的巨石,非常壯觀。
氡泉峽谷又稱雅陽峽谷或火熱溪峽谷,長達8公里,呈東南向西北方向縱深切入,海拔落差300米,有“華東第一峽”之美稱。上游(西北向)位于泰順縣境內(nèi),落差大,多支流,多瀑布;下游位于福鼎市境內(nèi),水流較為平緩。峽谷瀑布以蓮頭瀑布群和白巢瀑布最為著名。
5 郁郁民俗
閩越文化、甌越文化在泰順交相輝映,傳統(tǒng)文化的因子在此積淀。獨特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歷史,形成當?shù)鬲毦叩赜蛱厣娜宋倪z產(chǎn)和民俗文化。泰順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擁有提線木偶、藥發(fā)木偶、碇步龍、畬族民歌等5個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項目和百家宴、龍鳳獅子燈等16個浙江省級非遺項目。每逢秋冬季節(jié),鄉(xiāng)鄉(xiāng)村村都可以拍攝祭祀陳四十娘娘、木偶戲神、陶二公、徐三宮為代表的民間信仰等巡游活動。
提線木偶發(fā)端于秦漢,興盛于唐宋,泰順民間稱“柴頭戲”、“傀儡戲”。宋末元初提線木偶傳入泰順。泰順木偶戲與溫州南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是浙南最早傳入的劇種之一,表演舞臺一般設在廟宇、祠堂等公共場所,也有在農(nóng)家大院里臨時搭拼平臺當作舞臺的。正月初至元宵節(jié)是木偶戲演出的高峰期。
泰順藥發(fā)木偶戲是煙花與木偶相結合的一種傳統(tǒng)戲曲形式,在泰順稱之為瓊花木偶。藝人利用火藥的沖力,將戲曲人物、神話人物等木偶造型混于煙花之中燃放,在煙花的帶動下,焰光中木偶凌空飛舞、五彩紛呈、栩栩如生。其表演場合往往被用于廟會、祭祀、民間節(jié)日等慶典活動。
TIPS:
泰順行攝行程&線路推薦
第一天:下午到泰順,入住后前往嶺北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村拍攝古村落風光風情,如果到泰順的時間較早,還可以拍攝仙居橋、古民居、仙居古道。
第二天:從住處出發(fā),拍攝紅楓古道、司前鎮(zhèn)圓州古民居,理光古民居,烏巖嶺自然風光,行程20分鐘即可拍攝紅楓古道,前往烏巖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途中經(jīng)過園洲古民居。下午拍攝飛云湖景區(qū) 筱村徐岙底、東陽底古村落。
第三天:拍攝永慶橋、庵前古民居,薛宅橋,張宅村,劉宅橋,下午拍攝雪溪鄉(xiāng)碇步,胡氏大院,仕陽鎮(zhèn)碇步。
第四天:拍攝泗溪鳳陽云海,中國廊橋文化園景區(qū)拍攝泗溪上下橋,湯氏祠堂,陳十四臨水殿,張十一故居,包氏宗祠。下午拍攝塔頭底古民居,百福巖古民居,步下木工橋,承天氡泉。
如何到達泰順
公車:上海、杭州、溫州、福建福州每天有班車到泰順。
火車:動車到蒼南縣,從蒼南到泰順(58省道)1小時。
飛機:溫州機場到泰順2小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