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忠
蟋蟀罐是貯養(yǎng)秋蟲的娛樂器具,屬于收藏雜項。
自古以來,這種小蟲罐就普遍受到畜養(yǎng)鳴蟲及蟲具收藏者的青睞。
蟋蟀罐的制作和使用始于南宋,盛于元明。南宋以前已有雛形,當時制作者無模具,全用手工捏制造型。最早的罐都是由帝王指定的御窯和官窯燒制,作為貢品專供皇室使用,極少傳至民間。御窯、官窯所制的蟋蟀罐精致無比,種類紛繁。明宣宗朱瞻基以后,蟋蟀罐的花色品種更加繁多,制作人的姓名也用印章形式制于盆底。這些名匠制作的精品蟋蟀罐流傳至今已極稀少,現(xiàn)已成了稀世珍寶。
蟋蟀罐分南北兩種流派。北方以天津為代表,首推明末清初的趙子玉。北方罐粗糙、壁厚、形狀單一、花紋少。北京琉璃廠老古玩商中曾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六只子玉蟋蟀罐換一對道光官窯粉彩龍鳳碗?!眲e小看這一只只小小的蟋蟀罐,它最能體現(xiàn)蟋蟀主人的身價,自古名家制作的蟋蟀罐都身價不菲,據(jù)說趙子玉制作的蟋蟀罐存世極少、價值極高,在清末民初時就值個百八十現(xiàn)大洋。南方以蘇州陸墓鎮(zhèn)的佘窯、御窯和廟前窯三處為代表。相傳南宋丞相賈似道使用的蟋蟀罐均由陸墓余窯和廟前窯所制。南方罐特征是形狀繁復、花紋多、做工精致。在蟋蟀罐收藏領域,有這樣一個排名:明永樂官窯、趙子玉、淡園主人、靜軒主人、紅澄漿、白澄漿。由于永樂官窯及趙子玉蟋蟀罐在市面上已很難看到,因此明代中后期的蟋蟀罐也就成為目前拍賣場上的主力品種。
昔日的小蟲罐如今成為收藏愛好者競相追逐的珍品。早在1998年秋季,香港佳士得拍賣行就曾以73.5萬元的高價拍出一件明萬歷無彩群貓紋花瓣式蟋蟀罐;在2001年北京中鴻信秋季拍賣會上,一件明宣德藍釉龍鳳紋鼓形蟋蟀罐,成交價達到60萬元;尤其是2004年10月24日在廈門寶龍大酒店舉行的廈門國拍藝術(shù)品秋季拍賣會上,一件明宣德青花鷹雁紋蟋蟀罐的拍賣價竟高達200萬元,比當時的估價高出近百萬元。據(jù)一位行內(nèi)人士透露,該蟋蟀罐在2003年僅以18萬元的成交價被人拍走,時隔一年,其身價竟飆升至200萬元,令人嘆為觀止。在2010年香港富得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明宣德年間的青花瓜瓞紋蟋蟀罐,構(gòu)圖精巧、寓意吉祥,以298.3萬元天價拍出;在2012年中國嘉德春拍“古瓷萃珍”專場中,一件明萬歷年間的官窯傳統(tǒng)品種——五彩海水云龍紋六棱蟋蟀罐又以82.8萬元的高價落槌??梢姡春皿肮尬磥硎袌鲂星榈拇笥腥嗽?。
俗語說:玩蟲一秋,玩盆一世。選擇一件十分精美的蟋蟀罐來飼養(yǎng)秋蟲,不僅能使你獲得美的享受,而且還具有很高的保值增值功能,其收藏投資前景將是十分美好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