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浩
PBL 教學模式應用于舞龍舞獅教學的實證研究
薛浩
運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和邏輯推理等研究方法,針對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在舞龍舞獅教學中出現(xiàn)的諸多問題,創(chuàng)新性的把PBL教學模式應用在舞龍舞獅教學中,并且根據(jù)教師學生的理論與實踐能力,分析了當前將PBL教學模式完全徹底應用于舞龍舞獅教學實踐中尚存在諸多困難,提出PBL教學模式的三種變型與實施策略。
PBL教學模式;應用;舞龍舞獅教學;研究
舞龍舞獅是一項集武術、舞蹈、音樂、藝術于一體的體育運動項目,是一種抒情性和表現(xiàn)性很強烈的藝術,由教練員將編排、配樂、服裝進行巧妙創(chuàng)造構思和實際操作,最終都要通過舞龍舞獅運動員的肢體塑造成為可視的舞美形象。而龍獅藝術美感主要從表演意識、身體素質、動作質量、套路串編、難度動作、創(chuàng)新動作和對音樂的理解等表現(xiàn)出來。從目前舞龍舞獅教學訓練來看,舞龍舞獅教學與訓練主要基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或認知理論下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設計教學過程的焦點在“教”上,仍然基于“知識灌輸教法”,實際把龍獅教學中知識技能的獲得和運用分成兩個獨立的階段,而舞龍舞獅訓練是一個集技藝、體能協(xié)同配合的競技表現(xiàn)難美性項目,是一個把“體能”與“技術”作為兩個“元因素”統(tǒng)一起來的教學訓練過程,即如“一元訓練理論”。教學模式實際上就是教學方法與教學效果之間的博弈。方法得當,教學效果顯著,反之,教學效果就不明顯。在舞龍舞獅教學訓練情境中,特別是龍獅項目是一個集體協(xié)作、動作復雜的過程。PBL教學模式就是以案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小組討論式教學方法,其核心在于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與操作能力,PBL教學模式應用到龍獅教學中恰恰體現(xiàn)了集體協(xié)作的精髓。而龍獅基本技能的運用或動作創(chuàng)編常常涉及復雜的技能遷移,包括正向遷移和負向遷移,這又恰恰實現(xiàn)PBL教學模式以問題為基礎的小組討論的實際操作能力;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和舞龍舞獅技術水平的個體差異,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不能體現(xiàn)因材施教原則和區(qū)別對待原則,造成技術好的學生“吃不飽”和技術差的學生“吃不消”的現(xiàn)象,不利于舞龍舞獅技藝定型和演練水平的升華,而PBL教學模式順應龍獅教學中同質分組要求,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方法。因此,本文試圖把“PBL教學模式”應用在高校舞龍舞獅教學中,并根據(jù)校本資源現(xiàn)狀,提出PBL教學模式的三種變型與實施策略,為龍獅教學改革提供一種可供選擇的教學方法。
早在1969年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chuàng)了以問題為基礎學習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簡稱:PBL,即“基于問題的學習”[1]?!盎趩栴}的學習”是一種自20世紀后半葉以來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研究性教學模式,目前已被國外特別是歐美國家廣泛應用到包括醫(yī)學、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工程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的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成果[2]?;趩栴}的學習,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理解,當前較為權威的定義是美國的南伊利諾斯大學的霍華德·白瑞斯(Howard Barrows)和安·凱爾森(Ann Kelson)博士給PBL下的定義:“PBL既是一種課程,又是一種學習方式?!盤BL教學模式是以案例為先導、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導向的小組討論式的教學方法,其精髓在于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作為課程,它包括為學生精心選擇和設計的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要求學習者能夠獲取關鍵的知識,具備熟練的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策略;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學習者要使用系統(tǒng)的方法去解決問題以及處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難題[3]。舞龍舞獅項目一般分為規(guī)定套路、自選套路和競速龍獅,就訓練而言,龍獅教學與訓練一直面臨著不同學生在同一技術組合或規(guī)定組合動作的發(fā)展速度和水平不同;同一學生在不同的技術組合或自選組合動作運動項目中所表現(xiàn)出能力各不相同;不同學生在不同的技術組合和自選套路呈現(xiàn)出不同的藝術審美和表現(xiàn)力等差異性,造成綜合能力的偏差。而PBL教學模式較好地解決龍獅教學與訓練沖突情景,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其協(xié)同性、互助性,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也能促進指導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真正做到教學相長。
根據(jù)Barrows的模型,PBL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大致包括:組織問題解決小組、提出問題、學生內化問題、分配任務、提出假設、綜合分析資源與任務、解決問題、檢驗問題方案的正確性、反思與總結[4]。在高校舞龍舞獅教學實施PBL教學模式過程中存在兩個起承遞進、相輔相成的活動過程,其一、分析問題、形成假設、檢驗假設和修正假設,最終解決問題的過程;其二、學習核心內容的明確,由此引發(fā)的舞龍舞獅技術理論檢索與舞龍舞獅技能嘗試性技能遷移,該遷移圍繞著問題解決而進行,旨在獲得知識與掌握技能的學習活動。雖兩種活動的目的和過程不盡相同,但二者都是圍繞著問題解決活動實現(xiàn)不同目標與路徑的整合。PBL教學模式由五個相關聯(lián)部分所構成:一是龍獅技術動作問題或情境模擬,二是確定教學目標,三是教學內容,四是教學過程,五是教學評價。(詳見表1)。
表1 PBL舞龍舞獅教學模式的基本構成
PBL舞龍舞獅教學模式就是由教師將舞龍舞獅課程分為若干技術模塊,并將學生分成小組,在每個技術模塊的學習時,先由教師提出“情景性、比賽性、實用性”為一體等復雜技術學習問題、技能遷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演練比賽過程中易失誤問題,然后指導小組內部分工協(xié)作,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讓學生自行建構龍獅基本技術體系、掌握龍獅技能和協(xié)作完善動作規(guī)格,然后本組成員自主探索學習,初步技能定型,通過檢查、評價,實施反思、糾正,舞龍舞獅技術動作進一步得到鞏固定型,總結反思在整個過程中學到的技能和知識。舞龍舞獅運動是一項集藝術、武術等由諸多學生協(xié)同合作基礎之上完成的一項運動。該運動技術性強、方位變化多、路線復雜,是肢體練習之無序到有序狀態(tài)的漸進過程,表象在演練水平上,演練水平本身就是情景創(chuàng)設、協(xié)同配合、藝術感覺要素之疊加。PBL舞龍舞獅教學模式的精髓是利用具體技術問題和情景演練效果作為引導學生自主獲取和應用新技能的驅動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團結協(xié)作能力,而這些正是我國高等院校體育教育追求的目標,然而基于當前高校龍獅教學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將PBL應用于舞龍舞獅教學實踐會遇到如下困難:一是PBL要求教師具備很高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否則就把舞龍舞獅技術動作的銜接割裂開來,不利于學生對舞龍舞獅整套技術的掌握。而目前情況,多數(shù)高校舞龍舞獅教師普遍理論水平偏低,要求每個教師在其教授舞龍舞獅課程中都全面使用PBL模式,劃分技術模塊,分解技術,再綜合技術教學顯然不現(xiàn)實。二是PBL對學生素質的要求較高,一般來講,有一定武術功底能更好的進行練習。只有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不怕困難,掌握較高學習技能兼具分工協(xié)作能力的學生才能從PBL教學模式中受益。由于長期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不能體現(xiàn)因材施教和區(qū)別對待的原則,造成技術好的學生“吃不飽”,技術差的學生“吃不消”的現(xiàn)象,也不利于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yǎng),此外,學生身體素質水平和舞龍舞獅技術水平的個體差異也是一個突出因素。實施PBL舞龍舞獅教學模式收效甚微,甚至不如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效果好。另外,學生進入大學前接受的基本上是傳統(tǒng)模式下的體育教育,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獲取,驟然實施PBL必然讓學生難以接受。三是PBL要求學生必須可以從外界獲取大量龍獅教學資源(譬如比賽經驗、網(wǎng)絡視頻、訓練情景模擬等),資源缺乏導致自主協(xié)作學習無法實現(xiàn)。
根據(jù)上述實施PBL龍獅教學模式和考察具體龍獅實踐教學,并分析PBL應用于教學實踐遇到的困難,將PBL模式與傳統(tǒng)模式相結合才是當前龍獅教學訓練的正確選擇。據(jù)此,本文把PBL舞龍舞獅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通過整合設計,提出PBL舞龍舞獅教學模式初級、中級、高級變型(詳見表2)。初級變型即運動技能學習的泛化階段,基于龍獅初學者,以傳統(tǒng)教學模式為主,適當融入情景分析和實際操作能力,為轉入中級變型做準備;中級變型是初級變型的提升,即運動技能學習的分化階段,教學過程中,兼顧傳統(tǒng)和PBL教學模式,更加突出情景創(chuàng)設、教師引導、分組教學、協(xié)同配合,共同完成龍獅技能學習;高級變型即即運動技能學習的自動化階段,該過程強調“現(xiàn)實問題”或“近似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模擬比賽情景,突出學生自我創(chuàng)造能力和解決現(xiàn)實具體問題能力。融合傳統(tǒng)教學模式和PBL教學模式時應遵循以下兩點:首先,PBL的精髓不能拋棄,即在任何模式下都注意“現(xiàn)實問題”或“近似現(xiàn)實問題”的提出與解決來引導學生,堅決摒棄與現(xiàn)實問題無關知識技能的講授,追求龍獅技術結構的完整性;其次,根據(jù)具體情況調整“現(xiàn)實問題”的復雜程度,讓教師覺得可以駕馭,讓學生認為自己通過努力能夠解決,從而真正喚起學生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表2 初級、中級、高級變型的主要區(qū)別聯(lián)系
舞龍舞獅知識技能的認知與延伸,正是教授者龍獅教學過程的整合與情境的設計。PBL教學模式正是從概念建構到情境效性的轉變。因此,在實際龍獅教學情境中,要發(fā)揮PBL教學模式的最佳效果,必須遵循三個轉化。
4.1 從技術同化到技術平衡的轉化
“建構主義”(construction)學者認為個體對知識的理解和思考方式是以心理活動的圖式框架或組織結構為核心,將知識掌握三個層次:同化、順應和平衡。教學同化是指學習者對刺激輸入的過濾或改變過程,即在舞龍舞獅技術學習中,表現(xiàn)為舞龍舞獅技術的動力定型;順應是指學習者調節(jié)自己內部結構以適應特定刺激情境的過程,即自身龍獅技術掌握在吸收舞龍舞獅教學資源的新技術生成;平衡則是指學習者通過自我調節(jié)機制使認知發(fā)展從一個平衡狀態(tài)向另一個平衡狀態(tài)遷移的過程。龍獅技能形成過程就是通過同化與順應過程逐步建構起來,即從動作技能初學階段到自動化形成階段,并在“平衡——情境變化——不平衡——情境變化——新的平衡”的循環(huán)中得到豐富、提高和發(fā)展。舞龍舞獅技能的掌握與延伸正是新的平衡態(tài)形成。以學生為中心,讓其自主性構建對舞龍舞獅技能的理解。從建構主義視域下,其核心為“以學生為中心,將舞龍舞獅技能同化到平衡的狀態(tài)聚焦于學生,實現(xiàn)情境突變的技能遷移。
4.2 從教學輸出到教學互動的轉化
維果斯基(Vogotsgy)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ZPD)指出所謂教學就是在學習的最佳期限內把“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調整到“第二發(fā)展水平”,即“最近發(fā)展區(qū)”[5]。那么,就怎么樣才能實現(xiàn)“最近發(fā)展區(qū)”階段龍獅教學呢?舞龍舞獅技能的掌握由單一技能到多元技能的轉化,由簡單技能到復雜技能的轉化,由非對稱技能到對稱技能的轉化。舞龍舞獅教學有其自身特殊性。教學本身就是發(fā)展,由教學動態(tài)決定,關鍵不是注重學生現(xiàn)已完成的發(fā)展過程,而是關注正處于形成或正在發(fā)展的過程,關鍵是教師角色的轉換與方法的靈活。PBL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問題解決為主線”,培養(yǎng)學生學習問題意識、批判性技巧、問題解決的實踐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模式。在舞龍舞獅技能學習中,教師經歷了不同角色的發(fā)展變化,體現(xiàn)了動態(tài)靜變之互動。同時,依龍獅項目的特殊性,實現(xiàn)情境創(chuàng)設、協(xié)作會話、意義建構[6],建立“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的雙贏教學。
4.3 從角色差異到師生雙主體的轉化
PBL教學模式改變了過去以傳授體育技能、灌輸理論為內容的學習,而是以“發(fā)展舞龍舞獅技能運用能力”為目標,教育主體是學生,教師不再充當信息知識來源的角色,而是促進學生協(xié)作自學,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7]。因此,PBL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不但要具備應有的專業(yè)素質,而且要及時轉變角色,從課堂的主宰和單純的知識技能灌輸者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促進者和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還要成為龍獅技能學習中介者、教學學習者和理論研究者;要求教師努力從動作技能的傳授者轉換成技能的培養(yǎng)者和理論傳播者;從龍獅教學活動中的主演轉換成教學活動中的導演;從書本知識的復制者轉換成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從外顯權威轉換成內生權威。PBL教學模式在舞龍舞獅教學中的實施,教師角色由前臺走到了幕后,由學生學習活動的支配者轉變?yōu)閷W習活動的支持者、指導者。為了保證PBL龍獅教學的有效實施,教師需要對龍獅問題中學習目標的指向性、問題所處的真實情景、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資源的可獲取性、技術難度等有較全面的把握。雖然教師的權威性在某種程度的削弱了,但教師角色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加強[8]。因而,PBL教學模式要求教師以其自身的理解和方式對教學理念和方法進行著不斷地過濾和詮釋,更加凸顯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的主導作用,重塑雙主體地位,真正實現(xiàn)從認知龍獅概念、技術動作建構到龍獅教學互動、龍獅表演情境的轉變,即從同化到平衡、方法到教師、角色到差異的轉變。
[1]Neufeld VR,Barrows HS.The“McMaster Philosophy“:An approach tomedicaleducation[J].Med Education,1974,49:1040.
[2]牛淑冬,孟慶芳,王月飛.PBL教學法在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3,24(5):573.
[3]劉璐,古繼寶、PBL教學方法的理論與實踐探討[J].教育與現(xiàn)代化,2004(2):40-44.
[4]Hmelo,C.E.,F(xiàn)errari.Thepronlem-based learning tutorial:Cultivating higher order thingking skills[J].Journalof the educationion of the Gifted,1997,20(4):401-422.
[5]胡蕾,張世宇.維果茨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應用和啟示[J].法制與社會,2007(4):631-632.
[6]陳敏.PBL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6.6.
[7]姜曉昱.PBL應用于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實踐的三種變型[J].江蘇高教,2007(3):75-77.
[8]張銀.淺談對PBL的研究與思考[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4(3): 53-56.
Research of the PBL Teaching Mode Applied in the Dragon Dance Lion Dance Teaching Research
XUE Hao
In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mode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many problems arising in the teaching of the dragon and lion dance,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expert interview,and logic reasoning to apply innovatively PBL teachingmode in the dragon and lion dance in technology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it analyzes the current difficulties of completely apply PBL teaching pattern to the dragon and lion dance,and puts forward three kinds of variant and strategy of PBL teachingmode.
PBL teachingmode;application;the dragon and lion dance teaching;research
G80-05
A
1003-983X(2014)07-0648-03
2014-04-08
2013年徐州工程學院高等教育教學研究重點課題(YGJ1314)
薛浩(1982-),男,江蘇徐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社會體育與體育文化.
徐州工程學院體育學院,江蘇徐州221008 PE Dept of Xuzhou Engineer Institute,Xuzhou Jiangsu 22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