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剛
摘要:當今,素質教育已經(jīng)全面開展,對于高中歷史教學來說,教師怎樣利用手里的教學資源,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將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很多教育學家說,教學的效率是從學生學習上的收獲里提升的,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上取得進步,能夠提升學習歷史的積極性,才能夠實現(xiàn)課堂有效教學的目的。所以,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積極性的提升能夠使得教學效率提升,使得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出來,這樣學生才能夠變成課堂教學的主體,能夠真正變成學習的主人,學生能夠在很好地教學氛圍下能夠進行深入學習,與此同時能夠對于歷史學科有比較理性的認識,學生能夠從學習的歷史知識當中吸收教訓,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當中,獲得更加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這樣學生才能夠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積極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2-0235-01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也取得了飛速發(fā)展,高中教學是學生重要的教學階段,對于高中生來說,高中階段的學習對于升入大學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高中階段歷史教學模式一直比較傳統(tǒng),學生學習過于模式化,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積極性逐漸下降,對于學生的歷史學習十分不利,本文對于如何提升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進行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教師要對于新課程標準準確理解研究
將新課程標準當中的相關內(nèi)容與理念進行準確理解和領悟是開展歷史課堂教學的基礎,在當前的素質教學的形式之下具有十分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一個高中歷史老師,要將新課程標準作為進行課堂教學的標準,對于教學效率進行衡量,將新課程教學標準透徹領悟,能夠參考新課程標準對課堂教學進行設計。例如,在對于教材文本進行陳述當中,要對于課程標準進行領悟,對于文本當中利用的動詞和詞組進行分析,促進學生的各方面能力與感情等進行完美結合,并且進行不同層次的劃分,進而能夠使得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進行具有針對性地講解,為課堂的高效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才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加輕松愉快。
2.以學生為中心,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行,教師要將過去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改進,引進新穎的教學模式,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將學生的主體地位明確出來,將學生主體的需求滿足,使得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揮出來。這樣,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怎樣才能夠使得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呢?第一單就是要使學生得到充分地尊重,教師要將課堂學習氣氛變得民主且和諧,從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考慮,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于教學活動進行計劃,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實際情況優(yōu)先納入考慮范圍,將學生的自身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位。如果將學生比作風箏,那么老師就是操縱風箏線的人,線就是學生進行學習的最終目標,教師要將學習目標把握到位,參考實際需要放風箏,無論風箏飛得多么高遠,教師都要做堅定的牽引人,學生自身比較自由,在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就像是在高空當中飛行的風箏,能夠自由自在地發(fā)揮,也就是要將高中歷史的高效教學實現(xiàn),將學生在課堂教學當中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
3.教育學生學會用歷史主義的態(tài)度進行歷史的學習
歷史的學習即使是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的,但是不能用當代人的眼光來看待歷史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教育學生通過歷史態(tài)度進行歷史方面的學習,要能夠利用歷史的態(tài)度看歷史??偟膩碚f,就是要設身處地的在歷史人物的所處階級、時代背景、傳統(tǒng)文化的相關問題上進行思考,這樣看到的方面才比較完全。比如,在進行《中國近代史》教學時,課文當中有對于洋務運動失敗進行評價和分析的文字,寫到洋務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洋務派自身的決定,他們不想將封建制度推翻,只是想能夠將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引進,使得國家逐漸變得富強。單純從字面上來說,確實不能看出什么漏洞,覺得課文當中分析的十分合情合理。但是如果進行仔細思考,就會發(fā)現(xiàn),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還是能夠針對這一的分析,引導學生通過歷史主義態(tài)度對相關問題進行探究:第一,在當時的大環(huán)境下洋務派是否能夠進行封建制度的徹底改變呢?他們具備這種能力嗎?第二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有沒有體現(xiàn)出歷史的進步性呢?在學生進行了一番質疑和討論之后,就會對這類相關問題進行比較客觀且全面的回答,這樣無形中能夠提高學生對于問題的探究能力,進而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xiàn)課堂效率的提高。
4.進行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的創(chuàng)設,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很多高中的歷史老師的內(nèi)心都十分清楚,想要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就要進行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歷史教學的內(nèi)容與其他學科不太一樣,本身1內(nèi)容就比較枯燥乏味,假設在教學當中,教師不能采用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只是利用過去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照本宣科,就只是一個聲調地讀課文,可以知道,聽課的學生們肯定處于昏昏欲睡的狀態(tài)。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參考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參考學生喜歡標新立異的心理,將歷史教材認真鉆研,將課堂教學認真仔細地設計出來,將氣氛良好的、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出來,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們的積極性。
5.總結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迅猛發(fā)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我國人民對于教育的關注也越來越多。高中是學生鯉躍龍門的關鍵時期,對于學生的一生具有關鍵的意義,學生在高中階段的每個學科都十分重要。對于高中學生來說,歷史學科十分枯燥難學,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偟膩碚f,想要實現(xiàn)高效課堂的教學概念,就要使得學生作為課題教學的主體,在教師的正確的引導下,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出來,促使學生對歷史知識逐漸感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于夢.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教好高中歷史課程[J].考試周刊,2012,(80)
[2] 郭童川.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
[3] 陳榮榮.高中歷史有效課堂教學實施策略與方法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 ,2013,(9)
[4] 陳軍.高中歷史學習現(xiàn)狀及對策初探[J].大觀周刊,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