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靜
摘要: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當中,朗讀教學時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對于學生對教材的深度理解具有十分關鍵的意義。然而,在我國很多小學中,語文的朗讀教學依舊存在著很大的弊端和缺點,需要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進行改進和修正。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對于如何優(yōu)化小學朗讀教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希望能夠?qū)ξ覈男W語文教學事業(yè)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2-0052-01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教育事業(yè)受到的重視越來越多,小學教學是十分重要的階段,而小學語文當中也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對于小學教學當中的朗讀教學當中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了很多解決的方法,現(xiàn)報告如下。
1.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當中出現(xiàn)的問題
1.1 朗讀沒有目的性?,F(xiàn)在,大多數(shù)小學語文教師對于朗讀教學都不夠重視,他們的觀點是朗讀只是對于語文教學活動進行輔助,在朗讀教學上沒必要投入太大的精力。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當中,朗讀隨意大的現(xiàn)象很是普遍,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朗讀一般是不具有目的性的朗讀。
1.2 學生的朗讀時間不夠充足。過去的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是對于知識的學習和系統(tǒng)的傳授,對于學生們的朗讀教學的重視度不夠。語文課的長度一般僅僅為四十分鐘,學生能夠利用的朗讀時間很少,大部分時間都在聽教師講解。例如,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通常會讓學生以預習的方式進行文章的朗讀,對于文中的生詞進行熟悉,但是為學生留下的朗讀時間十分少,基本上在很多學生沒有讀完課文之前,教師就已經(jīng)開始下面的教學活動。
1.3 朗讀教學當中沒有引進科學方法。在語文教學活動當中,語文教師對于學生朗讀的側(cè)重點在于每個字的發(fā)音是否標準,對于學生的朗讀技能并不做重點培養(yǎng),這樣學生對于課文當中的情感理解就不夠到位和深刻,這樣會出現(xiàn)學生朗讀方式方面的不恰當,使得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夠到位。很多教師對于朗讀方面進行簡單的講解1,但是只是簡略說一下,通常是不細致的,學生的收獲不夠大。
1.4 朗讀變得程序化。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朗讀活動不能給學生帶來十分實際的利益。因此,在實際上,朗讀活動逐漸變得程序化:教師要求學生進行朗讀只是為了能夠?qū)W校的管理要求進行響應,學生進行朗讀只是為了1能夠滿足教師的要求。因此,學生進行朗讀只是為了朗讀而朗讀,學生在進行朗讀的過程當中沒有對文中的感情進行深度理解,教師也不會進行恰當?shù)刂笇?,這樣就使得朗讀的實際效率不高,不能發(fā)揮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應該起到的作用。
2.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
2.1 給予足夠的朗讀時間。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朗讀時間比較短是朗讀教學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能夠保障學生的學習時間的前提下,增加學生的朗讀時間是十分必要的。教師能夠參考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情況對于朗讀活動進行制定:對于篇幅比較長的課文,可以將朗讀時間適當延長,對于篇幅比較短的文章,可以將朗讀時間適當壓縮。對于每一堂課當中的教學,教師要保障學生的朗讀時間,在這樣的前提下對于學生對字詞的讀音是否準確、聲音是否洪亮、能否體會文中情感進行要求。在朗讀活動之后,要對于學生的朗讀情況進行相關反饋與評定,通過將學生們的朗讀活動當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分析,把情感充足地融入朗讀活動當中。
2.2 提升學生對于朗讀的積極性。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能夠具有持續(xù)性地學習與朗讀的動力來自于對于朗讀本身的積極性。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當中,要通過一些比較有效地方法對學生對于朗讀活動的積極性進行激發(fā)與培養(yǎng)。
2.2.1 使用教材給出的圖畫。由于小學生的智力發(fā)育不夠健全,在理解能力等相關方面還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因此,在小學語文課本當中我們能夠看到很多十分生動傳神的圖畫,這些圖畫能夠幫助學生對于課文進行理解。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活動當中,能夠進行有關于圖片的相關問題的設置,對學生對圖像的觀察與課文思考進行引導。學生對于圖像比較容易產(chǎn)生興趣,進而對課文產(chǎn)生興趣,這樣學生的朗讀質(zhì)量會逐漸上升,學習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2.2 對于朗讀情景進行設定。在語文的教材當中,每一篇文章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相關的實際情景,這些情景能夠?qū)W生進行吸引,促使學生參與進朗讀活動當中,因此,教師能在朗讀教學當中參考實際的教學需要與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朗讀情景的設定,來激發(fā)學生進行朗讀學習的積極性。
2.3 語文教師要進行適當?shù)刂笇АT趯W生進行語文朗讀的過程當中,語文教師要積極指導學生準確讀出教材當中的生字詞,與此同時,還要對學生進行感情朗讀的指導。朗讀是學生得以深入理解課文思想的重要手段,如果學生在朗讀中沒有投入感情,那么朗讀也就失去了意義。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指導性的作用,引導和督促學生在朗讀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將學生代入場景當中,積極融入感情,從而真正深刻地理解課文。
3.總結(jié)
中國有句古話,"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由此可以體會到,朗讀課文對于學生進行課文的理解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如果想要真正提高在小學語文中的朗讀教學效果,首先需要對朗讀教學提升重視程度,其次要重視科學的教學方法,教師通過進行適當?shù)囊龑Вぐl(fā)學生對朗讀活動的興趣,從而使得學生帶著感情參與到朗讀活動中來,最終在整體上提高學習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毛明月,王玲玲.新課改視域下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0,(30)
[2] 韋群.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新探[J].上海教育科研,2013,(2)
[3] 吳然.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的幾點體會[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3,(31)
[4] 邵改梅.農(nóng)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探究--以油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為例[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2
[5] 黃海燕.農(nóng)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優(yōu)化探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