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市石榴產業(yè)發(fā)展側記"/>
文/本刊記者 肖 田(實習) 張 放
石榴紅艷艷 百姓喜滋滋
———蒙自市石榴產業(yè)發(fā)展側記
文/本刊記者 肖 田(實習) 張 放
【導讀】 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盛產石榴,種植歷史700多年,是我國重要的石榴生產基地之一。蒙自石榴已然成為當地閃亮的名片,產值過億元,就此讓我們來探索蒙自石榴產業(yè)的財富之道,聞名之路。
早就聽說蒙自石榴好,老家門前一株甜石榴就是引種的蒙自石榴品種,已經栽了3年。盡管任其自生自長,沒有管理,種植第二年起就碩果累累,雖然果實大小不一,但仍皮薄、大粒、籽軟,味甜可口,品質不錯,家人和朋友甚是喜愛。離開家鄉(xiāng)求學謀生十多年,看到市面上大個的石榴,也曾買來嘗鮮,但總感覺皮厚、籽硬、味淡,口感不佳,常常會不由自主地想起蒙自的石榴。據了解,早在2005年,蒙自就被國家林業(yè)局授予“中國石榴之鄉(xiāng)”的稱號,目前蒙自市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石榴連片種植生產區(qū)。
耳聞不如面見。石榴如何成為了蒙自閃亮的名片?懷著對蒙自石榴的思念與好奇,8月本刊記者前往蒙自市,采訪調研了當地石榴產業(yè)。
蒙自市是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位于云南省東南部,紅河州東部,東鄰文山縣,南接屏邊縣,西連個舊市,北與開遠市接壤,是滇南中心城市核心區(qū),2010年撤縣設市。蒙自市是中國西南內陸通向東南半島地區(qū)的咽喉,處于輻射國內西南地區(qū)和東南亞國家兩大“扇面”的交匯點和昆(明)河(內)國際經濟走廊的中心節(jié)點,北距省會昆明289 km,南距國家一類口岸河口168 km,可直抵越南海防港的紅河
水運航道60 km余,滇越(云南—越南)鐵路和泛亞鐵路(昆明—新加坡)縱貫境內,昆(明)河(口)(G326)和廣(西)臨(滄)(G323)兩大高速公路在蒙自縱橫交匯,紅河蒙自機場正在建設之中,鐵路、公路、航空、水運立體交錯,具有構建區(qū)域性國際大通道樞紐,通聯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形成區(qū)域性國際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中心和建設進出口加工業(yè)基地的便利條件,被列為云南省三大區(qū)域性物流中心,是云南乃至大西南連接東南亞最便捷的國際大通道樞紐。
高速下道,我們驅車前往蒙自市區(qū),行駛在雙向八車道的紅河大道上,天空晴朗蔚藍,涼風習習,道路中間及兩旁的隔離帶上,綠植高大,濃綠;轎車、貨車、面包車、摩托車匯入車流,有條不紊,載著身著艷麗民族服飾的彝族妹子的摩托車不時穿梭而過。道路沿線地勢開闊,路旁正在開發(fā)的樓盤不少,到處都是轟隆隆的施工基地。接近市區(qū),街道整潔,車流人流熙熙攘攘,徜徉在這座充滿活力的西南重鎮(zhèn),養(yǎng)眼養(yǎng)心。
蒙自市地處云南低緯度高原,北回歸線橫貫全境,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主要地形為山區(qū)和壩區(qū),其中,山區(qū)面積占總面積的75.6%,壩區(qū)面積占總面積的24.4%。壩區(qū)平均海拔1 307 m,年平均氣溫18.6℃,極端高溫33.8℃,極端低溫2.9℃,無霜期337天,年降雨量815.8 mm,年日照2 234小時。境內土壤以山地紅壤、黃紅壤為主,質地疏松,養(yǎng)分含量高。獨特的地理與氣候條件非常適宜種植石榴、枇杷、小紅棗等多種水果,其中,蒙自石榴種植面積最大,品質較優(yōu),已形成規(guī)模。
▲中信紅河農產品現代物流交易中心
蒙自甜石榴主栽品種包括 “甜綠籽”“厚皮甜砂籽”和“甜光顏”等,據傳是從伊朗和阿富汗引進種植的,迄今已有700多年的種植歷史。蒙自石榴產業(yè)發(fā)展主要經歷了3個發(fā)展階段。一是20世紀80年代,農戶零星種植,全縣種植面積僅165.33 hm2(2 480畝)。蒙自縣委、縣政府組織了專家對蒙自石榴進行了調研,認為蒙自氣候溫暖,日照強,適于發(fā)展石榴產業(yè);傳統品種甜綠籽石榴,果大味甜,產量高,易栽培,是蒙自傳統名特果品;同時,蒙自又有較多的旱地,因此,縣委、縣政府就把石榴確定為蒙自農村經
濟的重點產業(yè)。二是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蒙自縣農業(yè)辦公室引進資金,開始集中連片發(fā)展石榴生產。至1990年,全縣石榴栽培面積已發(fā)展到666.67 hm2(l萬畝)。1996年,蒙自縣被云南省政府批準為“九五”水果(石榴)商品基地縣,也獲得了資金支持。除了加大果園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力度外,政府還對新發(fā)展石榴園每667 m2給予補助40元。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出臺與實施,推動了蒙自石榴種植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三是“十五”期間,蒙自縣采取政府引導扶持、農戶投資經營的方針,實行統一規(guī)劃、連片種植、依靠科技、面向市場的產業(yè)政策,對石榴基地實行統一規(guī)劃布局,結合土地經營實際,采取分戶經營管理的方式運行,促使石榴產業(yè)不斷擴大規(guī)模。同時,狠抓甜石榴質量提高,積極實施優(yōu)果工程和標準化管理,組建蒙自縣石榴研究所等科技實體,引進、示范、推廣新技術和新品種,編制蒙自石榴綜合標準等,建成全省最大的石榴“三園”(石榴示范園、苗圃園和品種園)示范基地50 hm2(750畝),從各地引進觀賞、鮮食和加工三大類型的優(yōu)質石榴品種81個。到2004年,蒙自石榴種植已發(fā)展到5 266.67 hm2(7.9萬畝),產量達5.9萬t,占全國石榴總產量的1/3,產值近2億元,成為全國石榴主產區(qū)之一。
▲蒙自市農業(yè)局果蔬技術推廣站站長馮光榮(右)接受記者采訪
目前蒙自石榴生產主要集中在新安所鎮(zhèn)、文瀾鎮(zhèn)、雨過鋪鎮(zhèn)和草壩鎮(zhèn)等4個壩區(qū)鎮(zhèn)。在蒙自市農業(yè)局果蔬技術推廣站站長馮光榮的安排下及張玲高級農藝師的帶領下,我們前往蒙自新安所鎮(zhèn)小紅寨村的石榴基地。到了村口,水泥路兩旁全是掛滿套袋果實的石榴樹,已然是一片豐收的光景。沿著彎曲的道路繼續(xù)前行,滿眼仍是石榴——薄膜袋中,果面上凝結滴滴小水珠的石榴果實,在陽光的照耀下,折射著微光,更加靚麗,一不小心就會讓你迷失在這難得的“艷遇”里。三兩個果農正忙著采果,他們將采下的果實小心翼翼地放入半人多高、比人還粗的碩大藍色塑料圓桶。走近發(fā)現,桶里裝著的石榴比記者平時看到的都大,便忍不住拿起來“掂”重量——至少七八兩!一位果農笑著介紹說,現在石榴剛上市,行情好,大果能賣較高的價格,因此采的都是成熟了的大果,余下的待成熟后再分批采收,陸續(xù)賣出。說話的同時,他還很熱情地遞給我們幾個果實讓我們品嘗。
在走訪中我們發(fā)現,當地的果農幾乎都是
清一色的青壯年,這與全國其他地方很不一樣。向馮光榮站長探討這個問題時,他開玩笑地說,云南人都是“家鄉(xiāng)寶”,農民大都不愿意外出打工。事實上,由于種植石榴收益好,當地農戶更愿意留在家鄉(xiāng)經營自己或大或小的果園。早在2002年,蒙自縣就有石榴種植農戶每667 m2產值超過萬元。2010年,新安所鎮(zhèn)小紅寨村農民因種植石榴,人均收入達到9 100元。果園盡頭一棟棟三層別墅式的民房,大部分都是該村農戶發(fā)展石榴以后修蓋的,石榴種植早已成為當地百姓實實在在的致富產業(yè)。
在規(guī)模發(fā)展的同時,近年來,當地政府還通過舉辦“蒙自石榴節(jié)”,組織產品參加各類交易會、農博會、農展會、商標節(jié)和廣告節(jié)等活動,宣傳推介蒙自石榴,樹立蒙自石榴品牌,蒙自甜石榴知名度和美譽度迅速提高。1993年,蒙自石榴榮獲云南省優(yōu)質水果殊榮;1995年,蒙自甜石榴參加北京全國農業(yè)博覽會受到專家和客商的一致好評;1999年,蒙自石榴參加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獲世博會蔬菜水果類大獎;2001年和2002年,蒙自石榴榮獲全國石榴主產區(qū)科技協作優(yōu)質果品獎;2002年,蒙自石榴被評為云南省名特優(yōu)新水果,農業(yè)部南亞熱作物名優(yōu)水果石榴基地,蒙自石榴市場被農業(yè)部定為全國水果定點批發(fā)市場;2003年,蒙自石榴獲得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綠色無公害產品生產技術標準認證,拿到了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同年,蒙自石榴獲得國家進出口檢驗檢疫總局授予的蒙自石榴地理標志;2007年,成功注冊紅河州首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08年獲得“奧運果品一等獎”稱號;2010年,“蒙自石榴”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獲得云南省著名商標;2011年,蒙自石榴入選2011“消費者最喜愛的中國農產品區(qū)域公用品牌”(云南唯一入選品牌);2013年,蒙自石榴入選國家農業(yè)部優(yōu)質農產品開發(fā)服務中心組織編制的“2013年度全國名特優(yōu)新農產品目錄”。
▲蒙自市農業(yè)局果蔬技術推廣站高級農藝師張玲(左)帶領記者查看新安所鎮(zhèn)小紅寨村石榴園實蠅綠色防控
近十年來,對于石榴產業(yè)發(fā)展,蒙自一方面抓產量,提品質,通過加大優(yōu)新品種的引、選、
繁、推力度,加速劣質果園改造,實施標準化生產,推廣應用疏果套袋、修剪培養(yǎng)分層立體結果樹形、病蟲害綠色生物防控技術、平衡肥水供給等措施,有效地解決了石榴小果多、裂果嚴重等問題,使石榴產量和質量有了較大提高,并使掛果期從每年7月持續(xù)到11月底,大大延長了蒙自石榴的市場供應期,緩解了集中上市的壓力;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發(fā)展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培育龍頭企業(yè),提高蒙自石榴產業(yè)組織化程度,推動蒙自石榴產業(yè)化發(fā)展。
▲蒙自市農業(yè)局張玲高級農藝師(左)帶領記者調研新安所鎮(zhèn)小紅寨村石榴產業(yè)
目前蒙自縣遠近聞名的專業(yè)合作社要數蒙生石榴產銷專業(yè)合作社。2006年,蒙自縣供銷合作社牽頭,在原新安所生態(tài)農業(yè)研究會的基礎上,成立了由15個分社、1 125名社員參與組成的蒙自縣蒙生石榴產銷專業(yè)合作社,注冊資金600萬元。該合作社以石榴種植農戶為主體,社員石榴種植面積達800 hm2(1.2萬余畝),其中,通過出口基地備案的面積達306.67 hm2(4 600畝)。合作社下轄25個分社和8個營銷組,合作社有一個自辦的石榴汁加工廠,年可加工石榴汁3 000 t;合資組建了紅河蒙生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可年產生物有機肥10萬t。合作社圍繞蒙自石榴產業(yè)發(fā)展,進行產、供、銷、加工一體化服務,并注冊了“蒙生”牌商標。2006年,“蒙生”牌石榴榮獲北京奧運水果推薦評選一等獎,成為2008年奧運會供應水果;2008年,榮獲長沙第十屆(國際)農業(yè)博覽會金獎;2009年,“蒙生”牌石榴榮獲云南省著名商標榮譽稱號;2010年,榮獲“中國具有影響力合作社產品品牌”榮譽稱號,合作社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廣東、長沙和越南泰國等市場建立營銷網絡,2010年,“蒙生”石榴正式進入全國家樂福超市銷售;2011年,蒙生合作社被評為“中國50佳合作社”,成為全國示范合作社。合作社就位于小紅寨村,一進入村寨,大老遠就能看到合作社辦公樓巨大牌匾上的“蒙生”兩個字。合作社整潔有序的小院里,兩名工作人員正忙著給農戶運來的石榴過稱。一側門廊下,工人和農戶都在忙碌,打包
裝箱的石榴已整齊地堆滿一角,比人還高,墻上間隔貼著“6兩”“7兩”“8兩”等字樣。據現場的社員介紹,單果重6兩(300 g)左右的石榴果實收購價6元/kg,“7兩”(350 g)左右的8元/kg,8兩(400 g)左右的9元/kg。因為價格不錯,他們大多數還是愿意將石榴就近交給合作社收購。據統計,近幾年該合作社每年銷售的石榴等產品達4 900 t左右,營業(yè)額達3 800萬元左右。
2009年,中信集團投資建設的“中信紅河百萬畝石榴基地”破土動工,拉開了中信集團在蒙自大力投資發(fā)展石榴產業(yè)的序幕。中信集團計劃用5~10年,發(fā)展總產值300億元的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化項目。項目由建設種植規(guī)模6.67萬hm2(100萬畝)、年產300萬t的石榴種植基地,占地22萬m2的現代化石榴交易、物流平臺,年加工能力3萬t的石榴深加工生產線,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為石榴及其他農產品種植及產品開發(fā)提供科技支撐的現代農業(yè)研究所,以及石榴文化小鎮(zhèn)等5項子項目構成。一期工程包括建筑面積60 000 m2、貯藏能力3萬t的鮮果恒溫貯藏庫,49 600 m2的交易場所,39 300 m3的輔助市場、綜合服務樓和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年加工3 萬t石榴的原汁生產線及萬畝石榴種植示范園。采訪中,我們看到配套恒溫貯藏庫的中信紅河農產品現代物流交易中心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中心內每棟交易平臺分上下兩層,每層前后至少又分成14個交易室,錯落有致,分成五六排順地勢而下,步行從內到外至少需要5分鐘,給我們的印象就是交易中心特別的大。不過,目前還沒有人入駐交易,偌大的一個市場顯得空蕩蕩。
▲蒙自市蒙生石榴產銷專業(yè)合作社收購石榴現場
在政府的引導、扶持下,在企業(yè)、農民的積極參與下,目前蒙自石榴正朝著優(yōu)質、高效農業(yè)推進,已成為蒙自響當當的“金”名片和群眾增收致富的重要的經濟來源。截至2013年底,蒙自市石榴種植面積已達8 333.33 hm2(12.5萬畝),產量21萬t,產值6.01億元;全市 50%~60%的石榴產量以國內市場為主,30%左右出口到俄羅斯、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地。石榴已成為蒙自壩區(qū)農業(yè)的支柱,從事石榴生產的農戶近3萬戶、5萬人,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近2萬人。
▲蒙自市石榴套袋
在馮光榮站長和張玲高級農藝師的帶領下,我們一早從蒙自市區(qū)經紅河大道驅車趕往新安所鎮(zhèn)石榴交易市場。頭天晚上的雨水使得清晨的空氣有些濕潤,經過雨水沖刷,景致清新,道路一側全是連片的石榴園,黃綠粉紅的果實綴滿枝頭。路過萬畝石榴園,滿眼都是石榴,這里的石榴種植面積2 000 hm2(3萬余畝),蔚為壯觀。2006年,蒙自萬畝石榴園還被授予“中國十大知名農業(yè)旅游示范點”稱號。到達石榴交易市場,也不過8點多鐘,街上已熱鬧非凡,車聲、人聲交織在一起,農戶滿載石榴的三輪摩托車、拖拉機、手推車早已將街道擠得滿滿當當。他們將自己的石榴裝在背籮、塑料桶里或直接堆放在車上,順著街道一字擺開,只等農業(yè)經紀人上前問價。農業(yè)經紀人手拿本子,價格談攏就開張小票,農戶對照紙條上的編號去臨街商鋪過稱售果。臨街的商鋪早在年初就被來自廣西、四川、湖南、廣東、福建以及上海等全國各地的收購商租借,每個商鋪門口都貼有自家特有的編號。據張玲高級農藝師介紹,新安所鎮(zhèn)石榴市場是西南地區(qū)最大的石榴交易場所,市場是隨著蒙自石榴產業(yè)的發(fā)展自行發(fā)展起來的,當地人稱其為“石榴街”。石榴上市季節(jié),這里每天交易的石榴數量都在1 000 t以上,年產值上億元。繁榮的石榴交易也興旺了臨街商鋪租賃市場,商鋪租金有的可高達近萬元。
在幾天的采訪調研中,我們發(fā)現蒙自石榴成熟早,同一品種(甜綠籽)比國內其他產區(qū)提早30~50天成熟,而且品質優(yōu)。但是我們也發(fā)現,紅火的蒙自石榴產業(yè)背后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品種混雜,優(yōu)良品種老化退化,結果能力有限,小果、蟲果不少,優(yōu)質果率不高,病蟲害防控形勢嚴峻。蒙自石榴種植歷史悠久,因此,不少果園植株老化,除了百年老樹可作為景觀外,低產園較多。套袋技術、殺蟲燈、誘劑誘殺、黃板等綠色防控措施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實蠅等病蟲為害,但由于膜袋很薄,在實蠅發(fā)生高峰期仍不能阻止其產卵為害。另外,石榴枯萎病已在當地出現,防治不易。二是產品采后處理環(huán)節(jié)薄弱,產品附加值低。我們看到,無論是在蒙生石
榴產銷專業(yè)合作社收購現場還是新安所鎮(zhèn)石榴市場,果品都是經過簡單的分級包裝以后就準備出售,未看到采后處理設備。目前蒙自生產的石榴主要是以鮮果銷售,只有10%左右是以石榴飲料、石榴酒等加工品的形式出售,產業(yè)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低。蒙生石榴產銷專業(yè)合作社的石榴汁加工線,由于訂單少及電力改造等原因已經停產。三是市場體系不健全,引進的中信集團開發(fā)項目進展緩慢?!笆窠帧睂佥^大的交易市場,但管理混亂,交易原始,影響蒙自石榴品牌形象。雖然中信紅河農產品現代物流交易中心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并承諾第一年全免租金,但是,由于與“石榴街”商鋪房主利益發(fā)生沖突,加上“石榴街”存在歷史久遠,農戶和收購商習慣在此交易,因此,交易中心雖然與“石榴街”只相距短短10分鐘的車程,但交易中心門可羅雀,光景冷清。同時,由于中信集團內部領導層調整,以及蒙自石榴開發(fā)項目不順利,造成后續(xù)開發(fā)項目緩慢甚至停滯。
▲蒙自市精品石榴豐產樹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認為,蒙自石榴產業(yè)要進一步發(fā)展做大,首先,要引進、推廣和保護優(yōu)良品種,推廣無病毒良種苗木繁育技術,改造低產園,加強病蟲害預測預報,及時抓好病蟲害的防控工作;加強生產管理,增強標準化生產意識,提高石榴果實品質及優(yōu)質果率。其次,要規(guī)范完善石榴采后分級、包裝、貯藏等采后處理技術,建設采后處理標準化體系,樹立特色品牌;同時,加強石榴產品科研開發(fā),推進融資、引資工作,拓展石榴深加工,對石榴花、皮、果等進行全方位深度開發(fā),尤其要提高石榴小果、裂果的加工轉化率。最后,要積極協調龍頭企業(yè)與商鋪房主的矛盾,引導農戶和收購商進入規(guī)范的交易中心,也可引入其他農產品入駐該中心交易;企業(yè)一方也要加強交易中心的管理,吸引各方進入該交易中心。
蒙自石榴這張致富的“黃金卡”,規(guī)模發(fā)展過后,經過品種、產品、市場等全方位開發(fā),集約化經營,一定能早日升級成百姓小康的“白金卡”。
(配圖由張 玲、姚廷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