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如鵬
隨著上海成立由市委書記韓正“掛帥”的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消息在2月15日披露,全國絕大多數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成立了“一正三副”或“一正兩副”的省級黨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據《解放日報》2月15日報道,中共上海市委已決定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市委書記韓正任改革領導小組組長,市委副書記、市長楊雄,市委副書記李希任副組長。
隨著上海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消息的披露,31個省區(qū)市中已經設立省級黨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省份達到26個,截至2月18日,僅有北京、浙江、福建、寧夏和青海等5地尚未正式宣布。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tǒng)籌協(xié)調、整體推進、督促落實。這被認為是中共基于當前改革的復雜性和深刻性、在改革的關鍵時期攻堅克難的重要舉措。
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到,“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對改革的領導責任,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把各項改革舉措落到實處?!?/p>
之后,為了落實全會精神,各省區(qū)市開始陸續(xù)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最先成立的省、市、自治區(qū)包括湖北、重慶、內蒙古和吉林,這4地都在1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召開前成立了各自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各省區(qū)市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時間有先有后很正常,這主要取決于各地的實際情況。
他相信,在“兩會”召開前,尚未宣布的省份也將成立各自的改革領導小組。
汪玉凱對《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湖北、重慶率先成立改革領導小組與兩地主要領導參與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起草過程,并擔任全會中央宣講組成員有很大的關系。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強調,各省區(qū)市要盡快建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有關部委的改革責任機制也要盡快建立起來,并同領導小組形成聯(lián)系機制。
隨后,各省區(qū)市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節(jié)奏明顯加快。截至春節(jié)前,山東、廣西、陜西、西藏、江蘇、湖南等6地相繼成立了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春節(jié)以后的一周時間內,全國又有十幾個省份領導小組密集成立。
1月中旬,北京市委副秘書長王翔在接受《北京青年報》的采訪時透露,市委常委會已討論決定,成立北京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小組構架也已搭建完畢,市委書記郭金龍任組長。不過至今仍未正式宣告成立。
另外,浙江、福建、寧夏和青海等4地也尚未宣布成立小組或公開成員名單。
環(huán)保部、國資委、銀監(jiān)會等部委和機構已經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沈陽、南京、廣州、武漢等省會城市也成立了小組。
在已宣布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26個省市區(qū)中,除天津、云南、四川和山西等4地尚未公布組長信息外,其他22個已公布的組長人選無一例外都是各地黨委的“一把手”。
2013年的最后一次政治局會議決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并由習近平擔任組長。應該說,對這一消息外界已早有預期。評論認為,這是由中國在深化改革階段所面對的改革重任以及該小組的地位決定的。
在三中全會的規(guī)劃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是一個橫跨黨政軍的機構,它直接處于中央政治局和常委會的領導下。
“這說明這個小組不像過去的體改委,是政府的一個組成部分?!蓖粲駝P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既然是在政治局和常委會直接領導下,而改革又是未來最重要的事務,那么由各級黨委‘一把手擔任小組組長也就順理成章,這樣可以減少機構和層級的摩擦性?!?/p>
據《中國新聞周刊》記者統(tǒng)計,各省市區(qū)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人事安排多為“一正三副”或“一正二副”格局,即黨委“一把手”擔任組長,副組長包括省市區(qū)長、黨委專職副書記、常務副省長等。
湖北省是最先公布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領導名單的省份,省委書記李鴻忠任組長,省長王國生、省委副書記張昌爾、常務副省長王曉東3人任副組長,即為典型的“一正三副”格局。
此格局與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最為類似,也被成各省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的“標配”。因此,采用這一模式的省區(qū)市也最多,還有河北、吉林、江蘇、江西、湖南、貴州、陜西和海南等8個省份。
重慶被認為是“一正二副”格局的代表,市委書記孫政才任領導小組組長,市長黃奇帆和市委副書記張國清任副組長。實行這一模式的還包括廣東、上海、山東、遼寧、廣西、甘肅和安徽等7個省市區(qū)。
內蒙古是唯一實行“一正一副”的地方,副組長只有政府主席巴特爾一人。而河南則以“一正五副”成為副職最多的省份。西藏則實行“1+4”模式,副組長包括區(qū)人大主任白瑪赤林、政府主席洛桑江村、常務副書記吳英杰、常務副主席鄧小剛等4人。
在已成立的省級和若干個地級(副省級)市黨委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南京市的人事安排顯得比較特殊。
與中央、省級以及其他地級(副省級)市不同,該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市委書記楊衛(wèi)澤和市長繆瑞林同時兼任。
汪玉凱認為,這不排除在短期內南京市將出現(xiàn)人事變化的可能性。
根據已公布成立小組消息的省份安排,各地改革領導小組運行的思路是把“幾套班子”都納入其中,共同配合協(xié)同推進改革。
截至目前,湖北是披露小組人事架構和運作模式內容最豐富的省份。在人事安排上,除省委書記出任組長,省長、專職副書記和常務副省長擔任副組長外,其他省委常委和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xié)有關領導悉數納入領導小組,成為小組成員。
分析認為,將人大、政府、政協(xi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機制,一方面可增強改革決策的民主化程度,另一方面也可提高落實改革政策的執(zhí)行力。
為處理改革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各省普遍設立了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省委改革辦)。目前,已公布的省委改革辦均與省委政研室實行“一個機構、兩塊牌子”。但各省在改革辦主任的人選上略有不同。
湖北省由省委政研室主任兼任省委改革辦主任,而江西、湖南由省委秘書長兼任改革辦主任,省委政研室主任出任副主任。
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設置及主任人選尚未公布。汪玉凱分析認為,中央改革辦設在中央政策研究室和中央辦公廳均有可能。
汪玉凱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中央改革辦設在這兩個機構各有利弊,“中央辦公廳權力更大,但事務也繁忙;政研室調查研究能力強,但綜合協(xié)調能力相對較弱”。
相比外界關心的中央改革辦花落誰家、誰將出掌中央改革辦,汪玉凱認為大家更應重視中央深化改革小組下設的6個專項小組。
他說:“將來改革如何推進、能推進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上將取決于各個專項小組的設置和工作。”
中央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下設的專項小組包括經濟體制與生態(tài)文明體制、民主法制領域、文化體制、社會體制、黨建制度、紀檢體制等6個。
目前,大多數省份套用了這一設置,但也有一些省份進行了調整。比如,黑龍江共設了8個專項小組,除了將經濟改革和生態(tài)改革分拆為兩個小組外,還專設了一個現(xiàn)代農業(yè)綜合配套改革小組,這是因為黑龍江是國務院確定的現(xiàn)代農業(yè)綜改試驗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