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
南陽醫(yī)專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南陽 473000
·護理天地·
心理護理干預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效果評價
李榮
南陽醫(yī)專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南陽 473000
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效果。方法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8例,按照所行護理方法的不同隨機將88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采用心理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明顯的提高,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治療依從性,進而促使治療效果的提高,應當在臨床上加以推廣應用。
心理護理;糖尿??;治療依從性;效果
糖尿病作為由遺傳和環(huán)境等眾多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是世界上四大慢性病之一。尤其,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變,使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成了威脅人們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臨床上對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不僅需要根據(jù)患者的病情不斷調整治療方法,而且更需要堅持長期治療,以達到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目的。而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導致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抑郁、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從而不配合醫(yī)生的治療工作,降低治療依從性,給患者的生命造成極大的威脅。為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效果,該研究選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8例作為對象進行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88例中,男性41例,女性47例,年齡35~78歲,平均年齡(52.4±6.3)歲。所選病例均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其中,1型糖尿病23例,2型糖尿病65例。按照所行護理方法的不同,隨機將88例糖尿病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4例,觀察組采用心理護理,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
1.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guī)的治療方法,如:藥物治療、飲食治療及運動治療等,其中對照組病人采用常規(guī)的糖尿病患者護理方法,觀察組病人在采用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基礎上同時采取必要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具體而言,心理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首先,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過程中,應當積極、主動與糖尿病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注重觀察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并通過采取支持、解釋、疏導等措施,對情緒有異常變化的患者進行處理,給予他們積極的心理暗示,堅定他們對疾病的治療信心。其次,護理人員應當采取舉辦講座、觀看視頻、組織討論、示范以及模擬現(xiàn)實生活環(huán)境等方法,向病人講解與糖尿病相關的知識,如:糖尿病的治療方法、血糖檢測方法、飲食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及用藥禁忌等,使病人對自身的疾病有正確而客觀的認識,并對部分不配合治療的病人給予耐心的解釋,使其認識到治療的重要意義所在,從而最大程度的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最后,護理人員還應當根據(jù)患者的實際病情、心理狀況、臨床表現(xiàn)、生活環(huán)境等個性特征,制定相應的個性化護理方案,從而取得患者的信任,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消除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恐懼感,從而使他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并接受治療。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在接受護理干預后的服藥量、服藥次數(shù)、飲食、運動量等指標,評價病人的用藥治療依從性、飲食治療依從性及運動治療依從性。其中,治療依從性的評價標準分為優(yōu)、良、差三級,對治療意見及措施無異議并完全遵守為優(yōu),對治療措施及指導意見有分歧性意見,但經(jīng)過解釋能夠依從為良,對治療意見及措施不滿,常拒絕接受治療及康復訓練為差。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對各項資料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兩組間對比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
對比觀察兩組病人的各項臨床指標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明顯的提高,能夠遵囑服藥、合理飲食、增強運動,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及護理工作,兩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的治療依從性比較[n(%)]
隨著醫(yī)學水平的普遍提高,傳統(tǒng)的以疾病為中心的功能性護理正逐步向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的護理模式方向轉變,這就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護理工作不僅應滿足人體的生理需求,而且還包括病人心理情緒方面的護理。尤其,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由于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慢性病,目前尚不能完全根治,漫長而痛苦的治療過程容易給患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負擔,致使患者產(chǎn)生抑郁、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進而出現(xiàn)不配合甚至抵觸醫(yī)護人員工作的行為,嚴重影響臨床上對糖尿病的治療效果。該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護理相比,采用心理護理干預對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具有明顯的效果,不僅有助于患者形成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而且能夠使患者積極主動的接受并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工作,從而使患者的病情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切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這就要求相關護理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實踐過程中,應當充分認識到心理護理干預在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方面的效果,并考慮患者自身的性格、病情、家庭經(jīng)濟狀況、家庭成員關系等因素對患者心理變化的影響作用,從而針對各個患者的個性特征,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對病人進行必要的心理護理,采用心理疏導等方法,消除病人抑郁、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并對病人的心理問題給予認真的評估,向患者解釋疾病發(fā)生的原因、治療措施以及康復過程中可能發(fā)生的情況等,增強病人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從而降低病人的心理應激程度,提高治療依從性。
綜上所述,該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的過程中,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減少甚至消除病人抑郁、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在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用藥治療依從性、飲食治療依從性及運動治療依從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在臨床上加以推廣應用。
[1]徐銘莉.護理干預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及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2):340-341.
[2]李紅梅.影響糖尿病患者治療依從性原因分析及護理干預[J].吉林醫(yī)學,2014(8):1764-1765.
R587.1
A
1672-4062(2014)09(a)-0053-02
2014-06-15)
李榮(1985.7-),女,河南南陽人,護理,護師,南陽醫(yī)專第一附屬醫(yī)院婦科,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