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希
陰道乳桿菌活菌制劑聯(lián)合克霉唑治療復發(fā)性VVC效果觀察
陳紅希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VC)是常見的婦女外陰陰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因感染假絲酵母菌所致。假絲酵母菌是一種酵母菌,也是一種條件致病菌,其具有較強的致病性。婦女1年內反復發(fā)作≥4次有癥狀、真菌學檢查呈陽性的VVC稱為復發(fā)性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VVC)。RVVC的臨床治療較困難,目前國內外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案。其治療規(guī)范包括強化治療和鞏固治療,但治療時間較長,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作者擬用陰道乳酸桿菌活菌制劑聯(lián)合克霉唑治療RVVC,旨在尋找短期內有效治療RVVC方法,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本院婦產科門診就診的RVVC患者144例,均經真菌培養(yǎng)和藥敏試驗確診。隨機分為聯(lián)合組、乳桿菌組、克霉唑組,各48例。(1)聯(lián)合組:年齡(32.4±3.6)歲。病程(3.3±1.2)。已婚44例、未婚4例。(2)乳桿菌組:年齡(32.9±3.2)歲。病程(3.4±1.8)年。已婚42例、未婚6例。(3)克霉唑組:年齡(32.6±3.3)歲。病程(3.1±1.4)年。已婚41例、未婚7例。三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婚姻史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符合VVC臨床癥狀:外陰瘙癢、灼痛感、白帶增多或有尿痛及性交痛等癥狀反復發(fā)作,婦檢發(fā)現陰道黏膜覆蓋白色膜狀物、白帶增多呈凝狀或豆腐渣狀,局部充血,陰道分泌物鏡檢示有假絲酵母菌菌絲、芽生孢子,假絲酵母菌培養(yǎng)陽性。(2)符合RVVC診斷:咪唑類藥敏試驗陰性、最近30d未曾使用抗真菌藥、非妊娠哺乳期者、無嚴重肝、腎、心腦血管疾病及無糖尿病史者。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外陰陰道感染者;長期服用抗生素或皮質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者;不配合治療者;中途退出者。
1.2 治療方法 (1)克霉唑組:將克霉唑500mg(凱妮汀,500mg/1粒,德國拜耳公司)陰道給藥,500mg/次,1次/3d,連用3次。(2)乳桿菌組:將乳桿菌活菌制劑500mg(250mg/片,西安正浩生物制藥有限公司)置于陰道內,500mg/d,連用10d。(3)聯(lián)合組:采用乳酸桿菌聯(lián)合克霉唑治療。將克霉唑500mg陰道給藥,500mg/次,1次/3d,連用3次。克霉唑使用間歇期以陰道乳桿菌活菌劑治療,陰道給藥,500mg/d,連用1周。三組患者每次月經干凈后約3~5d進行隨診,每次隨診時記錄患者體征、癥狀改善及不良反應情況,同時行陰道分泌物涂片檢查。用藥期間禁止性生活,禁用其他抗菌藥物。
1.3 療效評定 停藥1個月時復查確定兩種方法治療RVVC的總有效率;停藥3個月復查了解復發(fā)情況。痊愈:外陰瘙癢、灼痛、白帶增多等癥狀消失,黏膜修復愈合,陰道分泌物鏡檢假絲酵母菌陰性。顯效:外陰瘙癢、灼痛、白帶增多等癥狀明顯好轉,黏膜修復良好,陰道分泌物鏡檢假絲酵母菌陰性。有效:外陰瘙癢、灼痛、白帶增多等癥狀及黏膜修復略好轉,陰道分泌物鏡檢假絲酵母菌陽性。無效:臨床癥狀及黏膜修復無明顯改善,陰道分泌物鏡檢假絲酵母菌陽性??傆行?痊愈+顯效+有效。復發(fā)指治愈后再出現外陰瘙癢、灼痛等癥狀及黏膜充血,陰道分泌物鏡檢假絲酵母菌陽性。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三組RVVC患者臨床療效 聯(lián)合組痊愈率略高于乳桿菌組和克霉唑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723,P=0.155);總有效率高于乳桿菌組和克霉唑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6.047,P=0.04),見表1。
表1 三組臨床療效[n(%)]
2.2 三組RVVC患者復發(fā)情況 聯(lián)合組1例復發(fā)(2.1%)、乳桿菌組6例復發(fā)(12.5%)、克霉唑組5例復發(fā)(10.4%),三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818,P=0.148)。
2.3 不良反應 三組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如陰道灼燒、刺痛等),胃腸反應甚微或無。
健康婦女陰道內存在著多種微生物群,如乳桿菌、棒狀桿菌、非溶血性鏈球菌、腸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假絲酵母菌等, 它們之間處在一種相互依賴或相互拮抗的動態(tài)平衡狀態(tài)中。而乳桿菌是健康婦女陰道正常菌群中的優(yōu)勢菌, 其除維持陰道酸性環(huán)境外,還可產生的H2O2及細菌素抑制或殺滅其他細菌,維持陰道微生物的平衡。據研究證實,乳桿菌可抑制內源性和外源性致病菌在陰道內生長繁殖。乳桿菌的減少甚至消失,可能會導致陰道內假絲酵母菌的大量繁殖,形成VVC。VVC的發(fā)生與陰道內微生物群失調密切相關[1]。當長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劑治療VVC時,極易導致耐藥性的增加,同時更易打破陰道局部微生態(tài)的動態(tài)平衡,酸堿平衡紊亂,因此增加了VVC復發(fā)的可能性,復發(fā)率約為5%~10%[2]。
針對RVVC發(fā)生原因,可通過藥物增加陰道正常菌種,抑制假絲酵母菌的生長繁殖,糾正陰道酸堿紊亂的方法予以治療。目前應用較廣泛的藥物是乳桿菌活菌制劑,其作用機制為[3]:(1)具有較強的粘附能力,可競爭性的粘附于陰道黏膜上皮,防止和減少假絲酵母菌等病原體的附著。(2)可產生過氧化氫(H2O2)和抗微生物因子,抑制或殺滅部分細菌生長的重要物質以達殺滅假絲酵母菌的目的。(3)體外實驗證實,乳酸桿菌可對假絲酵母菌有直接抑制作用。(4)可影響免疫系統(tǒng)、促進機體免疫反應,增強機體對細菌的抵抗力。克霉唑具有廣譜抗真菌活性,可通過抑制麥角固醇的合成,使真菌細胞內重要物質外泄,抑制其生長繁殖直至死亡;可抑制白假絲酵母菌芽孢向具有侵襲性的菌絲轉變[4];在酸性介質中溶解度可增加,增加藥物濃度,有效殺死假絲酵母菌。在克霉唑治療RVVC的間歇期使用乳桿菌活菌劑可使陰道內乳酸增多,局部pH值降低,提高克霉唑的溶解度,從而提高殺滅細菌的能力,同時酸性環(huán)境下假絲酵母菌對克霉唑的敏感性增加,提高了殺菌效果。兩者聯(lián)合使用具有協(xié)同抗菌的作用,同時乳桿菌的增加恢復陰道內微生態(tài)環(huán)境,阻止假絲酵母菌侵襲陰道上皮細胞,從而有效降低RVVC的發(fā)生幾率,同時可縮短治療周期。另外,RVVC的發(fā)生和難治與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關,乳桿菌具有增強細胞免疫功能,恢復機體抵抗力的作用。
本研究在治療RVVC過程中,先采用克霉唑進行治療,間歇期使用乳桿菌活菌劑恢復陰道酸性環(huán)境,補充陰道內乳桿菌,結果顯示,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總有效率為97.9%,明顯高于單用乳桿菌活菌劑或單用克霉唑治療的患者,痊愈率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時還顯示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復發(fā)率僅為2.1%,低于乳酸桿菌組的12.5%和克霉唑組的10.4%,也低于其他文獻報道的復發(fā)率[2]。另外,觀察組和對照組均無明顯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提示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是安全的,其療效是可靠的?;颊咭缽男院?,值得臨床推廣。
1 劉秀香,周艷芹.伊曲康唑與硝酸咪康唑栓聯(lián)合定菌生治療和預防復發(fā)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中國婦幼保健,2007,22(25):3617.
2 郎滌非,李文,孫寧霞.氟康唑聯(lián)合克霉唑陰道片治療復發(fā)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臨床觀察.中國真菌學雜志,2012,7(2):104~108.
3 左小燕,楊文方.乳桿菌活菌聯(lián)合甲硝唑凝膠治療細菌性陰道病的研究.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1,22(4):469~471.
4 宋偉,劉召萍.克霉唑軟膏治療復發(fā)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療效觀察.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8(20):4852.
545600 廣西鹿寨縣婦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