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蕊
《幼兒百科》以幼兒為本位,在主題分類、畫面設計、內(nèi)容安排、語言表達、詞條設置等方面都盡力貼近幼兒,使全書童趣化。
給幼兒閱讀的百科類知識圖書,特別要注意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局限性,這決定了其在認知能力、思維水平、情感體驗、言語理解、興趣愛好等方面都與高年齡段的孩子有較大差別,其閱讀內(nèi)容、閱讀方式與其他年齡段孩子有不同特點。這不僅要求圖書畫面充滿幼兒情趣,知識表達也應是幼兒生活化的,就如同親子間的對話。這種難度也是造成目前市場上給低幼孩子閱讀的百科全書并不多的原因,尋覓得到的都是可數(shù)的幾種國外引進版,獨具特色的中國幼兒百科全書幾乎是市場空白。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作為一家百科全書專業(yè)社,專門為低幼兒童打造了一套原創(chuàng)彩圖版、情景式的百科全書——《中國幼兒百科全書》(以下簡稱《幼兒百科》),是一套能聽、能說、能畫、能玩,極富童趣的中國幼兒百科全書。《幼兒百科》以幼兒為本位,在主題分類、畫面設計、內(nèi)容安排、語言表達、詞條設置等方面都盡力貼近幼兒,使全書童趣化。此外,親子互動欄目的設置,把幼兒和幼兒教師納入編書的隊伍中,編輯走進幼兒的生活也是本書編纂的一大特色。
知識主題:貼近幼兒生活體驗
3~6歲的幼兒身心發(fā)展、生活經(jīng)驗都非常有限,什么樣的主題是幼兒最熟悉、能理解、感興趣的?我們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特點很突出,認識事物往往從自身體驗的角度出發(fā)。根據(jù)幼兒這一重要認知特點,《幼兒百科》在主題的選取上確立了“選近不選遠”的原則,即選取的主題源于兒童的生活,從幼兒認識世界的角度,選擇與幼兒一致的視角去體驗獲取知識的快樂。幼兒對知識的感悟是發(fā)散的、連動的、跳躍的,所以《幼兒百科》設置的是一個開放性認知框架。目前全書的第一輯10分冊就是以孩子的生活體驗為起點,從其認知規(guī)律發(fā)散開來,分別為《我的家》《我的身體》《吃的快樂》《房子的故事》《我的壓歲錢》《不一樣的工作》《水從哪里來》《動物伙伴》《奇妙的植物》《便利的交通》。從孩子熟悉的家、身體、愛吃的食物等為開端,展示的都是他們親近的生活所見,那里面又有許多他們想探究和啟發(fā)的東西。
隨著孩子對社會生活發(fā)現(xiàn)和體驗的擴展,還可繼續(xù)增加其他主題和分冊,使它成為不單是幼兒持續(xù)閱讀的,也是可以持續(xù)編纂的幼兒百科全書。于是,在2011年,這套書又推出十本:《我的幼兒園》《漂亮的衣服》《我的玩具》《我們做游戲》《我的心情》《我的發(fā)現(xiàn)》《快樂的節(jié)日》《多變的天氣》《神奇的機器》《我愛中國》。其中《我的心情》分冊是專門幫助幼兒進行情緒引導和管理的書,主題是孩子的“快樂”“害怕”“勇敢”“傷心”“妒忌”“生氣”等。這無疑是幼兒每天會發(fā)生的事情,于是這本幼兒心理疏導的書對他們就顯得尤為貼切。
《幼兒百科》包含了幼兒生活中接觸的許多重要方面,如語言、健康、科學、社會、藝術(shù)等領域的知識?!队變喊倏啤诽峁┙o幼兒的是幼兒身邊感興趣、想知道的事物,選題的內(nèi)容生活化,和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高度結(jié)合,通過提供引導和支持,能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幼兒的閱讀興趣,使幼兒通過這些主題內(nèi)容發(fā)現(xiàn)、體驗和感受周圍的世界,產(chǎn)生學習和探究的興趣。
著名兒童閱讀推廣人蘿卜探長說:“現(xiàn)在很多孩子愛問‘為什么,但并非從科學的角度去問,而是從生活的角度……只要讓他們了解生活,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讓他們感興趣,產(chǎn)生學知識的動力就足夠了。”這也是科學的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始終強調(diào)的:不給孩子灌輸大量的知識,要讓他們在閱讀中有所發(fā)現(xiàn)、激起聯(lián)想、引發(fā)探索。而發(fā)現(xiàn)、聯(lián)想、探索的起源恰恰來自幼兒對身邊生活的好奇、熱愛與細心觀察。
畫面設計:貼近幼兒的興趣
學齡前的幼兒,正處在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思維方式的發(fā)展階段,認識事物、學習知識具有“視覺形象性”的特點。他們還沒有正式的識字教育,大部分的閱讀認知是通過形象的畫面獲得,因此,《幼兒百科》不只是通過文字去表達知識,而主要是通過畫面去實現(xiàn),“以圖說知識”。
在畫面設計上,《幼兒百科》以知識主題頁的形式,采用手繪大圖與輔圖、連環(huán)畫相結(jié)合的形式,讓知識更具情境性和趣味性。大圖利于突出幼兒感知的對象,讓其饒有興趣地迅速進入設定的主題情境。如在《便利的交通》分冊 “方便的公交車”中,一幅熱鬧的馬路景象呈現(xiàn)在讀者眼前,路上有繁忙的車輛來來往往,很容易吸引幼兒的興趣。圖中馬路兩側(cè)分別有公交站點,公交車有的在路邊???,有的剛剛出站,近處的公交站點有公交站牌,停著一輛公交車,乘客在排隊從前門上車、后門下車,這就讓幼兒通過畫面聯(lián)系自己日常乘坐公交車的經(jīng)驗,一下拉近了小讀者與畫面的距離。
幼兒還喜歡有故事情節(jié)或較新奇的圖畫形式,比如童話故事、卡通形象等,這在《幼兒百科》畫面設置中也得到充分體現(xiàn),每一主題畫面都有孩子喜聞樂見的圖像。如《我的身體》分冊“機靈的鼻子”頁面中的《大鼻子哼哼》連環(huán)畫,將動物擬人化,說了小豬哼哼頑皮地把小豆子、小紐扣塞到鼻孔里喘不上氣的故事;“認識世界的眼睛”通過《小眼鏡找主人》講了小猴撿到一副眼鏡并尋找眼鏡主人的故事等。生動有趣的卡通故事里面蘊含著幼兒從小要自我保護、養(yǎng)成正確的用眼習慣等意識,傳遞知識的同時包含了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
總之,畫面的設計既能滿足幼兒對生活的感受、體驗和探索,又能通過寫實或趣味的情境傳遞知識、態(tài)度與行為理念,對幼兒快樂學習、積累知識經(jīng)驗,促進思維發(fā)展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內(nèi)容安排:貼近幼兒的認知
根據(jù)幼兒在認知經(jīng)驗和認知能力發(fā)展方面的特點,《幼兒百科》在每個主題頁面的內(nèi)容選取及具體安排上都費盡心思,盡可能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
在內(nèi)容選擇上,《幼兒百科》確立了“選小不選大”的原則,即每個主題要從幼兒的閱讀特點和興趣出發(fā),從幼兒身邊的生活入手,從比較小的角度切入,這種角度應是孩子最熟悉和容易理解的,從而找到孩子興趣點和知識點的最佳結(jié)合。例如,《我的身體》分冊“牙齒的本領”主題頁,從一個小男孩張大嘴巴吃蘋果的點切入,介紹關于牙齒的知識。從圖示上可以看出門牙、磨牙、尖牙,在此大圖的旁邊附上刀、磨盤、錐子等擬人化的形象,分別介紹三種牙齒工作的畫面,體現(xiàn)出各自的功能。旁邊分別有一個未換牙和已換牙的小朋友通過對話的形式告訴大家乳牙和恒牙的知識。這些天天張口可見的小牙齒們?nèi)绱似婷睿谧鲋蟠蟮氖虑?,你能不去愛護它們嗎?旁邊又有一組連環(huán)畫,在講述小蛀蟲對牙齒搞破壞的故事:一個小女孩愛吃零食又不愛刷牙,小蛀蟲就在她嘴里的牙齒上鉆洞打眼,疼得她吃不了好吃的東西,最后是醫(yī)生幫她趕走蛀蟲治好了牙。這里將“說教”隱藏起來,通過擬人化的處理和豐富生動的故事情節(jié),讓孩子認知牙齒的功能,了解保護牙齒的方法,實現(xiàn)對幼兒的快樂教育,促進幼兒自愿養(yǎng)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傮w內(nèi)容的設計和安排既符合幼兒的認知,又能增強畫面對幼兒的吸引力。
語言表達:貼近幼兒的理解
由于幼兒語言能力發(fā)展的局限性,要求針對3~6歲兒童的文字必須符合其理解水平和閱讀習慣,力求引起情感共鳴。
在語言文字方面,《幼兒百科》基本做到了“三個盡量”。即盡量精煉;盡量用孩子的語言,孩子聽得懂的字詞;盡量簡短、親切。也就是要用孩子的口語來敘述知識,讓知識轉(zhuǎn)化成他們能理解的語句。如《奇妙的植物》分冊中,對“好吃的水果”的概述說明為:“水果是個大家族,種類很多,長相也不同。水果不僅酸酸甜甜很好吃,還含有各種維生素。我們要多吃水果喲!”這樣的表述緊扣主題,簡單、口語化,精煉中又蘊含知識,能吸引幼兒的閱讀,且有利于親子共讀。
除了概述文字,《幼兒百科》內(nèi)文中的知識點說明也盡量滿足幼兒的閱讀需要。如在《會走路的植物》中對野菠蘿樹的描述:“野菠蘿樹生長在熱帶地區(qū)”“一根氣根扎入土壤中,又一根氣根扎入土壤中……這樣,樹冠就一點一點地向前‘走了”“野菠蘿樹還在不停地向前‘走,它能活100多年呢”等,語言的表述生動形象,且較好地配合了畫面信息,能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畫面,了解野菠蘿樹這種“會走路的植物”的基本知識。文中還通過有趣的對話,對主題和畫面進一步延伸。如在上述頁面中,一個小男孩站在野菠蘿樹旁邊,拿著一個尺子在測量,心中有疑問:“野菠蘿樹會‘走路?做個記號,看看這棵樹還能走多遠?!痹谝安ぬ}樹移動后的另一個位置上,一只老猴子蹲在樹上說“我都老了,這棵樹還在走呀!”由此,語言把畫面調(diào)動得鮮活起來,呈現(xiàn)出動畫的跳躍。在這些表述中,小讀者記住了有一種樹是在地上爬行著生長,它的年齡還很大,會引發(fā)小孩對其他樹木進一步的興趣。孩子在獲得愉悅的閱讀體驗同時,也激發(fā)了新的探索的沖動。
《幼兒百科》的還有一個獨到之處,即詞條全部兒童化。在書中,詞條表達變成幼兒日常口語般的趣味用語,一些在成人百科全書中不能成為詞條的詞或句在這里生動地成為書中的主題名、連環(huán)畫名和圖注名。如“狗的尾巴會說話”“動物造的房子”“駱駝遇見仙人掌”“大熊貓為什么愛吃竹子”“驕傲的電風扇”“小花裙洗泡泡浴”等,都成了認真且有趣解釋的“詞條”。在書中,孩子要問的問題大都能得到較滿意的回答。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上次他沒讀懂的地方,他發(fā)現(xiàn)這個知識現(xiàn)在清楚了,依然是如此生動有趣。這就是幼兒百科全書可持續(xù)閱讀的特點,從3~6歲的成長時光里,孩子能反復從書中獲得尋找知識的快樂,并和書成為好朋友。
互動欄目:親子閱讀好幫手
3~6歲的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思維特點呈現(xiàn)跳躍性,因此,圖書中呈現(xiàn)的知識點不宜太集中。在編排設計上,《幼兒百科》主要通過設置互動欄目不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和閱讀興趣。
《幼兒百科》在主題畫面之外設置提問欄目“寶寶你說說”“媽媽你說說”,讓幼兒根據(jù)書中介紹的內(nèi)容,調(diào)動幼兒生活經(jīng)驗中對事物、環(huán)境的觀察與聯(lián)想,用親子對話的形式來擴展對其他相關內(nèi)容的了解。這如同是一場親子之間的交流在主題畫面外展開,幼兒的語言表達訓練、思維連續(xù)的邏輯練習等都在不經(jīng)意中進行。如在《幼兒園里朋友多》中“媽媽問寶寶”的互動欄里:“你在幼兒園有好朋友嗎?他們是誰?是什么模樣?”寶寶就會從最喜歡小朋友說起,繪聲繪色地講起他們之間的故事。親子之間的交流能饒有興趣地進行,正是《幼兒百科》主題設計要達到的目的。
這類親子互動在《幼兒百科》中還有許多,如讓“寶寶你說說”這個欄目。如《錢從哪里來》中介紹人民幣的票樣內(nèi)容,引導幼兒思考:“分別把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紙幣對著光看一看,你會發(fā)現(xiàn)什么?”孩子會發(fā)現(xiàn)什么呢?他發(fā)現(xiàn)了鈔票上的水印圖案、數(shù)字,會自然急切地提出他能提出的問題。這些是留給家長回答的,于是“寶寶你說說”就轉(zhuǎn)而是“媽媽你說說”或爸爸、奶奶們“你說說”了?;拥脑O置也是貼近幼兒的最好途徑,它會在一問一答中激發(fā)幼兒的探索欲望,并通過實際操作獲得探究的滿足和喜悅,通過逐步的訓練幫助幼兒提高學習能力。
此外,其他互動欄目還有“寶寶畫一畫”“寶寶做一做”“寶寶說兒歌”等。“寶寶畫一畫”后,我們還會讓這些充滿奇思妙想的畫刊登在下次印刷的書上,看到這些畫的小朋友,立即會有拿起畫筆的沖動。至于他自己的畫如何走上書的頁面,這就是孩子與編輯者的互動。
這些讓孩子從書中走出來,動手、動腦、動嘴的游戲,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分享其中的快樂,既可以抒發(fā)幼兒對該主題的理解和認識,又能對主題知識進行提升和總結(jié),為孩子的閱讀增添無窮的興趣,拓展廣闊的想象空間。
教師和幼兒:一起來編書
《幼兒百科》在編纂和成書過程中,幼兒教師和幼兒雙方都參與其中,“兩參與”使該書進一步與幼兒“貼近”。
一方面,《幼兒百科》的作者隊伍中吸納了一批經(jīng)驗豐富的幼兒園園長和教師。這是因為幼兒教師與幼兒朝夕相處,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是最了解幼兒成長的人,對不同年齡幼兒的日常生活、心理發(fā)展特點、認知能力、興趣點等有較高程度的認識和理解,掌握了較多學前兒童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特征。他們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在寫作語言、選材視角等方面與幼兒更貼近,對幼兒習慣的培養(yǎng)、行為的指導與塑造也更有針對性。這使《幼兒百科》深入并強化“幼兒本位”的理念,這對“貼近”兒童編書是重要的保證。
另一方面,《幼兒百科》的樣張,編輯都階段性地拿到幼兒園接受幼兒的檢驗,觀察孩子們的目光長久停留的地方,詢問他們感興趣的畫面,聽聽他們的感覺,總結(jié)他們對色彩、畫面、文字等各方面的偏好,以作為進一步設計和修改的重要參考。比如,編輯把《我的身體》分冊拿給小朋友們看時,發(fā)現(xiàn)他們尤其喜歡形象夸張、有沖擊力的大圖,喜歡與其生活較為密切的情境圖,最先吸引他們的是色彩鮮艷、有熟悉場景或事物的畫面等,這對編纂思路的拓展有非常好的借鑒。
正因以幼兒為本位的核心理念貫穿于《幼兒百科》編纂的全程,使之一經(jīng)問世便受到家長和小讀者的歡迎,并很快被馬來西亞出版商版權(quán)引進?!队變喊倏啤吩谏鲜邪肽曛畠?nèi)便加印兩次,并被評為“2010年度全行業(yè)優(yōu)秀暢銷品種”“中國童書金獎·2010年度最佳少兒百科知識圖書”,現(xiàn)在已成為一套擁有良好口碑,受家長和孩子歡迎的常銷書。
(作者單位: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