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強強,陸宇東,周國定,葛紅花,仲雋偉
(1.上海電力能源轉換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電力學院),上海市200090;2.上海市電力公司市區(qū)供電公司,上海市20008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電力市場的變化,電網峰谷差不斷加大,高峰時段電力緊缺,低峰時段電力有余,如2011年上海地區(qū)負荷的最大峰谷差為最高用電負荷的39%。高峰時段電力緊缺呈現(xiàn)2個重要的特征:一是高峰負荷的持續(xù)時間較短,通常大于95%最高用電負荷(超過30 000 MW)的時間不到全年的1%,平均每天不到15 min;二是最高負荷出現(xiàn)的時間很有規(guī)律,一般出現(xiàn)在上午10:00 ~11:00、下午2:00 ~3:00、晚上8:00 ~9:00 這3個時間段。電力需求側管理是轉移高峰負荷,減少電網峰谷差,緩解高峰電力緊缺的一項重要手段。在需求側管理措施方面,除了采用有效的市場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來引導電力用戶錯峰、避峰以外,還可將具有“蓄水池作用”的儲能系統(tǒng)接入電網,以有效地實現(xiàn)需求側管理,減小負荷峰谷差,充分利用發(fā)電、輸配電設備,從而達到緩解高峰用電緊張及降低供電成本的目的。儲能技術包括抽水蓄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超導電磁儲能、鈉硫電池儲能等等[1-3]。鈉硫電池儲能技術具有能量密度高、轉換效率高、建設周期短、場地適應性強等優(yōu)點,在電力系統(tǒng)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本文以日本Meisei 大學1 MW/8 MW·h的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的運行數據為基礎,研究在日本、美國和我國的電價結構下該儲能系統(tǒng)的技術經濟性。
鈉硫電池儲能技術是一種適用于削峰填谷的儲能技術。日本NGK 公司是世界上唯一能夠提供商業(yè)化鈉硫電池產品的企業(yè),2010年生產能力達150 MW。目前NGK 公司生產的鈉硫電池模塊的額定功率為50 kW,容量為360 ~430 kW·h,能以100 kW 放電2 h,250 kW 放電30 s,在放電深度為90%時的循環(huán)周期為4 500次(壽命為15年),轉換效率為85%。
1992年第1個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開始在日本示范運行,2006年美國第1 套1.2 MW/7.2 MW·h 的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實現(xiàn)了商業(yè)運行,目標是減輕當地電力容量飽和的壓力和提高供電的可靠性[4]。2008年5月日本在青森縣51 MW 的Futamata 風電場配備了總儲能功率和容量為34 MW/244.8 MW·h 的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目標是平滑風電出力,這是目前實際運行的最大功率的單座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2010年10月我國自主研制的100 kW/800 kW·h 的鈉硫電池儲能站在上海成功并網運行。從世界范圍來看,到目前為止有近250 座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在全球運行,其中大部分建在日本,2/3 用于負荷調峰。表1為鈉硫電池的儲能應用分布情況[5]。表2 為中國和日本鈉硫電池特性參數比較,其中A·h 是反映電池容量大小的指標之一,其定義是按規(guī)定的電流進行放電的時間。
表1 鈉硫電池儲能應用分布比例Tab.1 Application distribution of NaS battery energy storage
表2 中國和日本鈉硫電池特性參數Tab.2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NaS battery in China and Japan
從表1 中可以看出,作為一款能量密度較高的儲能電池,在電力儲能方面的應用主要是負載均衡。
從表2 中可以看出,我國的鈉硫電池技術已經和日本比較接近了,但是單體電池的一致性、電池系統(tǒng)的壽命及安全性等性能還需在實際應用中經受考驗。
關于鈉硫電池的價格,由于我國鈉硫電池產業(yè)還沒有規(guī)?;?,國內沒有相關數據可以參考。根據日本資源能源廳2009年的數據[8],鈉硫電池單體價格為24 萬日元/kW 和2.5 萬日元/(kW·h),按100 日元折7元人民幣來計算,折合成人民幣為16 800元/kW 和1 750元/(kW·h)。鈉硫電池系統(tǒng)的價格可以參照鈉硫電池儲能電站的造價來估算。2008年日本34 MW/244.8 MW·h(7.2 h 連續(xù)額定功率放電)的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的造價約為100 億日元[8],折算成人民幣約為20 600元/kW 和2 900元/(kW·h);2006年美國第1 套1.2 MW/7.2 MW·h(6 h 連續(xù)額定功率放電)的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造價約為2 500 美元/kW[9]和420 美元/(kW·h),按1 美元折8元人民幣計算,折合成人民幣約為20 000元/kW 和3 400元/(kW·h)。從這2個儲能電站造價成本來看,目前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的成本為20 000元/kW 和3 000元/(kW·h)左右。由于我國物價的整體水平要低于美、日兩國,因此估計我國規(guī)?;蟮拟c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的造價成本要低于上述2個數據。具有鈉硫電池生產能力的上海電氣鈉硫儲能技術有限公司,計劃2013年貫通具備5 ~10 MW 生產能力的產品中試線,2014年貫通50 MW 生產線,形成規(guī)?;a能力。
2002年8月,一座1 MW/8 MW·h 的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在日本Meisei 大學開始運行。該大學高峰負荷為3 MW 左右,其中2 MW 由電網供電,高峰時段所缺的1 MW 負荷由鈉硫電池提供。表3 列出了鈉硫電池的主要參數。
表3 Meisei 大學鈉硫電池主要參數Tab.3 Main parameters of NaS battery in Meisei university
圖1 和圖2 分別為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日負荷運行曲線和周負荷運行曲線,均顯示了鈉硫電池很好的負載均衡能力。
圖1 1 MW 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日負荷運行曲線Fig.1 Daily operation curves of 1 MW NaS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圖2 1 MW 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周負荷運行曲線Fig.2 Weekly operation curves of 1 MW NaS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
從圖1 可以看出,在22:00 ~6:00 時,電網提供的功率為1 800 kW 左右,用戶的需求功率為600 ~1 200 kW,多余的功率(1 200 ~600 kW)給鈉硫電池充電;在6:00 ~9:00 和18:00 ~22:00 時,電網提供的功率與用戶的需求功率一致,這時鈉硫電池既不充電也不放電;在9:00 ~18:00 時,電網提供的功率還在1 800 kW 左右,而用戶的高峰需求功率已達到2 800 kW左右,顯然這時電網已遠遠不能滿足用戶的電力負荷需求,1 000 kW 左右的供需負荷落差是通過鈉硫電池放電來填滿的。從圖2 可以看出,每天削峰填谷的功率和時間及削峰填谷的電量(充電電量或放電電量)都是不相同的。為了得到鈉硫電池運行期間的能量轉換效率,將充電電量、放電電量、加熱所需能量進行日平均化,表4 為2003 -07 -27 ~2006 -03 -04 運行的日平均能量數據[10]。
表4 2003 -07 -27 ~2006 -03 -04 運行的日平均能量數據Tab.4 Annual average of daily operation from 2003 -07 -27 to 2006 -03 -04
該儲能系統(tǒng)的日運行模式為負載跟蹤模式,周運行模式為制式運行模式。由于周日或節(jié)假日用電負荷較低,電網供電負荷可以完全滿足需求,出于經濟考慮,周日或節(jié)假日儲能系統(tǒng)只充電,不放電。鈉硫電池的能源轉換效率η 計算公式為
表4 統(tǒng)計了在946 天運行期間的每日充放電能量等數據,其中能源轉換效率包括了變流器系統(tǒng)(power conditioning system,PCS)(逆變器和整流器)所造成的損失??偟哪茉崔D換效率達到77.9%,與抽水蓄能電站的換能效率相當。扣除鈉硫電池不放電的周日或節(jié)假日后,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的能源轉換效率更是高達80.9%。
為了簡化處理,把低谷電價作為充電電價,高峰電價作為放電電價,通過日本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的真實運行數據,從儲能系統(tǒng)投資周期的角度比較日本東京、美國某地區(qū)、中國上海3個地區(qū)的電價機制的差異。
(1)儲能系統(tǒng)的建設成本計算公式為
年運行成本計算公式為
式中:Cconst為建設成本,元;Enas為儲能系統(tǒng)總儲存能量,kW·h;C0為單位儲能的建設成本,元/(kW·h);Cop為年運行成本,元/年,按2% 的建設成本計算。
(2)儲能系統(tǒng)的年度總運行收益計算公式為
式中:Itot為年度總運行收益,元/年;Ipower為年度容量電價收益,元/年;Ienergy為年度電量電價收益,元/年;P1為容量電價,元/(kW·月);M 為1年中的月份數;Pnas為鈉硫電池的輸出功率,kW;Edis為日放電電量,kW·h/d;Pdis為放電電價,元/(kW·h );Ech為日充電電量,kW·h/d;Eheat為日加熱所需電量,kW·h/d;Pch為充電電價,元/(kW·h );D 為1年中的天數。
(3)投資周期計算公式為
式中:Tinvest為投資周期,年;Inet為年凈收益,元/年。
算例已知數據:
(1)在Meisei 大學1 MW/8 MW·h 的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中,Enas= 8 000 kW·h;C0= 3 000元/(kW·h);Pnas=1 000 kW;Edis=5 762.1 kW·h/d;Ech=6 940 kW·h/d;Eheat=455.1 kW·h/d。
(2)日本東京的最高容量電價為260 日元/(kW·月),充電電價為6.16 日元/(kW·h)(低谷電價),放電電價為32.25 日元/(kW·h)(高峰電價)[11],匯率為1 日元=0.07元人民幣。
(3)美國Summit 抽水蓄能系統(tǒng)容量電價為11 美元/(kW ·月)[12],充 電 電 價 為0.02 美元/(kW·h)(低谷電價),放電電價為0.18 美元/(kW·h)(高峰電價)[13],匯率為1 美元=6.2元人民幣。
(4)上海市電網實行的兩部制分時電價的用戶夏季銷售電價表(10 kV 工商業(yè)及其他用電)中基本容量電價為39元/(kW·月),充電電價為0.245元/(kW·h)(谷時段銷售電價),放電電價為1.074元/(kW·h)(峰時段銷售電價)。
將上述有關數據代入上面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按靜態(tài)投資計算,日本、美國、我國收回1 MW 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投資成本所需要的年限分別為7.2、10.2、15.1年。按照放電深度為90%時的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的預期壽命為15年(4 500次循環(huán))計算,日本、美國投資周期分別占儲能系統(tǒng)壽命周期的1/2和2/3 左右,而以我國上海的電價結構來看,在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的壽命周期內既不虧損,也沒有收益。
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有2個。一是峰谷電價差的不同,上述計算中日本、美國、我國上海峰谷電價差分別為1.826,0.992,0.829元/(kW·h),日本的峰谷電價差最大;峰谷電價比分別為5.24 ∶1、9 ∶1、4.38∶1,美國的峰谷電價比最大,但美國的低谷電價非常小。二是容量電價不同,上述計算中日本、美國、我國上海容量電價分別為218.4,818.4,468元/(kW·年),美國的容量電價最大。假定上海充電電價仍然為0.245元/(kW·h),放電電價按6 倍于充電電價,即1.47元/(kW·h)計算,容量電價按50元/(kW·月)計算,收回1 MW/8 MW·h 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投資成本所需要的年限從15.1年縮短為9.4年。因此,為了更好地促進提供電網削峰填谷等輔助服務的電池儲能系統(tǒng)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電池儲能系統(tǒng)的容量電價及峰谷電價的制定方面應參照國外的電價機制,研究適用于我國電池儲能服務的合理的電價機制。
(1)由于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能量密度比較大,能量成本比較低,非常適合于削峰填谷等電力儲能服務。
(2)由于日本有較大的峰谷電價差,美國有較大的峰谷電價比和容量電價,因此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在這2個國家提供削峰填谷等輔助服務是可以盈利的。
(3)為了促進鈉硫電池等儲能技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應研究適用于我國電池儲能技術的合理的電價機制。
[1]金一丁,宋強,陳晉輝,等.大容量電池儲能電網接入系統(tǒng)[J]. 中國電力,2010,43(2):16-20.
[2]靳文濤,李建林.電池儲能系統(tǒng)用于風電功率部分"削峰填谷"控制及容量配置[J].中國電力,2013,46(8):16-21.
[3]羅隆福,黎濤,鄧建國,等. 儲能型光伏系統(tǒng)功率控制仿真分析[J].電力系統(tǒng)及其自動化學報,2011,23(6):87-91.
[4]賈宏新,何維國,張宇,等.分布式鈉硫電池儲能系統(tǒng)在美國的安裝與應用[J].華東電力,2009,37(12):2032-2034.
[5]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 Introduction, operation experiences,and future utilization of stationary batteries in Japan from the viewpoint of user and grid operator[EB/OL]. 2013[2013- 10 - 13]. http://www. general-files. com/download/gs5931d3a8h32i0/Item4_TEPCO.pdf.html.
[6]溫兆銀.儲能鈉硫電池研究進展[EB/OL]. 2013[2013 -10 -19]. http://www.doc88.com/p-93547349590.html.
[7]溫兆銀.鈉硫電池的研究與發(fā)展現(xiàn)狀[C]//無機新能源材料研討會論文摘要集. 北京:中國硅酸鹽學會,2010.
[8]資源エネルギー庁.蓄電池技術の現(xiàn)狀と取組について[EB/OL]. 東 京 都:Ministry of Economy,Trade and Industry,2009[2013 -08 -15]. http://www.meti.go.jp/committee/materials2/downloadfiles/g90225a05j.pdf.
[9]U. S. Department of Energy. Energy storage systems research program (DOE/ESS)[R]. Sandia report,2009.
[10]Iba K,.Ideta R,Suzuki K. Analysis and operational records of NaS battery [C]//Universities Power Engineering Conference,Proceedings of the 41st International, Newcastle-upon-Tyn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2006:491-495.
[11]Willett K,Toru K. Electric-drive vehicles for peak power in Japan[J]. Energy Policy,2000,28(1):9-18.
[12]羅紹基.美國Summit 抽水蓄能電站效益評價和經營分析[J].水力發(fā)電,1997,279(7):6-9.
[13]邱彬如.世界抽水蓄能電站發(fā)展新趨勢[C]//抽水蓄能電站工程建設文集.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